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延吉市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变化研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高速长足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与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消费结构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消费结构的变化已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目前,对于延吉收入与消费问题,仍缺乏定量、深入、全面的研究,因此本文拟对延吉消费者中的核心群体一一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支出问题进行分析,即从收入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从定性定量分析的角度,分析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状况、消费行为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延吉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正确、全面、深刻地认识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为合理、有效地调节居民的消费行为,引导延吉市城镇居民适当消费,保障和促进延吉市经济的持续、稳定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定量研究整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消费问题做一尝试。一、延吉市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变化情况(一)城镇居民收入结构本文借鉴弗里德曼将收入分类的方法,根据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来源与性质的不同将城镇居民的收入分为稳定性收入与非稳定性收入。其中,工薪收入与转移性收入有较为稳定的来源渠道,且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波动的幅度较小,可以合并为稳定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其收入状况经常会受到季节、价格以及整个市场消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财产性收入如利息收入、股票债券等投资收入,受资本市场的波动和国家政策的影响,财产性收入的波动幅度较大,可以和经营性收入合并为非稳定性收入。表1-1 单位:元、%指标2010年2005年增长年均增长家庭总收入189031023584.713.1可支配收入174691000174.711.81.工资性收入10328563083.412.92.经营净收入1923896114.616.53.转移性收入6449355581.412.64.财产性收入20315431.85.7 1、从表1-1可以得出结论:(1)、城镇居民稳定性收入和非稳定性收入的绝对值在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但两者上升的速度存在较大差异,稳定性收入自2012年较2007年增长了87.85%,而非稳定性收入增长比例为49.59%。说明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下,延吉市地区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居民的固定收入得到一定的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2)、从稳定性收入和非稳定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来看,稳定性收入,非稳定性收入逐年上升,中间虽有波动,但幅度很小,影响不大。(3)、从稳定性收入和非稳定性收入的绝对值变化可以看出,稳定性收入的稳定性要远高于非稳定性收入。 表1-2 单位:元、%2007年-2012年延吉市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结构变化情况 单位:元/%项目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可支配收入13155.24 14965.10 16148.00 17468.58 19557.71 22013.351.工资性收入7473.13 8942.05 9738.10 10327.90 11928.27 14038.622.经营净收入1172.30 1499.64 1815.00 1923.05 2262.70 2471.243.财产性收入68.01 131.00 181.65 203.24 287.10 300.384.转移性收入4963.48 5486.58 5770.40 6448.98 6844.48 7226.19比重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1.工资性收入56.8 59.8 60.3 59.1 61.0 63.8 2.经营净收入8.9 10.0 11.2 11.0 11.6 11.2 3.财产性收入0.5 0.9 1.1 1.2 1.5 1.4 4.转移性收入37.7 36.7 35.7 36.9 35.0 32.8 2、从表1-2可以得出结论:(1)在延吉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 工资性收入是最主要的来源。从表中可以看出, 延吉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了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延吉市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长,为有力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津贴补贴政策的实施奠定了物质基础,工资水平大幅提升。2010年,延吉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0328元,比2005年增加4698元,增速达83.4%,年均增长12.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9.1%。其中人均工资及补贴收入9861元,年均增长13%;其他劳动收入467元,年均增长10.2%。所有制结构决定城镇居民收入结构。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我国城镇居民获取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工资。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有所变化,非工资性收入的比重逐渐上升。但目前仍然以工资性收入为主, 这也是由国情所决定的。(2)经营净收入略有增长。一直以来, 经营净收入在延吉市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 但近几年有小幅增长。2007年经营净收入仅有1172.30元, 占总收入的8.9%;2007 2012五年中, 经营净收入都保持在9% 11%之间, 增长并不明显;2012年经营净收入增长到2471.24元, 增长了2.11倍, 比重也增加到11.2%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延吉市城镇居民大多以工资收入为主, 从事个体和私营经济的所占比重很少。一直以来, 延吉市城镇居民从事个体私营者为数不多,20072012间,延吉市大力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一些原国有企业员工逐渐向收入更高的个体私营企业转移,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经营净收入的提升为居民家庭收入趋向多元化,以及稳定居民收入水平奠定了基础。(3)财产性收入增长幅度不大。财产性收入在延吉市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最小, 2007 年仅为68.01元, 比重仅为0.5%, 到2012年为300.38元, 比重仅在1.4%,增长幅度并不大, 比重也基本保持在0.5% 1.5%之间, 在总收入中仍然较小。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增值能力较弱。居民在金融投资和理财方面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 结合消费支出结构分析也有可能是延吉市城镇居民在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预期支出较大, 抑制了居民投资的积极性。(4)转移性收入也是城镇居民比较主要的收入来源。在延吉市城镇居民总收入当中, 除了工资性收入之外, 第二项主要收入来源是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有以下特点:一从绝对数值上看, 城镇居民的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加。从2007年的4963。48元增加到2012年的7226.19元, 增长了1.46倍。二从转移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总收入的比重来看, 基本保持在32% 37%间。转移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并没有明显增长。国家政策推动转移性收入增长。在延吉市城镇居民的各项收入中, 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 是城镇居民除工资以外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转移性收入中, 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又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最活跃的五年。在国家出台的提高离退休人员工资和养老金标准,加大对困难家庭的扶持力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影响下,居民家庭转移性收入强势增长。 (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表1-3 单位:元、%消费性支出比重2010年2005年2010年2005年食品4380234329.930.1衣着2035101413.913.0居住1561121410.615.6家庭设备用品服务6034154.15.3医疗保健2245101815.313.1交通通信177577412.19.9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4246779.78.7其他商品和服务6403384.44.3 1食品消费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消费支出在所有消费支出中所占的份额,是国际上衡量国家和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2010年食品支出占总支出比例为29.9%,恩格尔系数小,说明人们生活水平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虽较2005年食品支出比例略有下降,但食品消费的比重仍然是最大的。因此重视农业发展保持食品价格稳定,对于整个商品市场的稳定繁荣和经济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2、衣着消费衣着消费作为总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收人的增长而增长。由2005年到2012年,衣着消费增幅为100.7%。2012年,延吉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2356元,比2007年增长79.5%,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1%。其中,服装支出1790元,增长81.5%;鞋类支出474元,增长78.6%。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收入等级的变化,衣着消费也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上的物质享受,更加注重个人形象,因此在衣着消费上追求时尚和注重美观,消费支出随之提高。 3、居住消费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居民家庭的居住面积和住房配套设施都大为改观,住房投资也逐渐成为居民理财的新时尚。2012年,延吉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33.6平方米。人均居住支出2203元,比2007年增长84.7%;2012年末,居住于三居室及以上住房的家庭占18.0%,拥有而套机以上住房的家庭占16.0%;拥有商品房产权户达83.0%;卫生设备齐全(配有厕所浴室)的占90.0%;居住暖气炉的占99.0%,使用管道野花石油气的占18.0%。 4、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消费2012年,延吉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家庭设备及用品服务支出达到1136元,比2007年增长1.1倍。2012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05台、电冰箱96台、洗衣机94台、淋浴热水器90台、微波炉62台、摄像机9架、中高档乐器8件。新一代耐用消费品也迅速普及,家庭空调和电脑的拥有量也分别达到了5台、78台。随着收入等级的提高,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人们更加注重对家庭设备的选购,人们更加追求舒适体面的生活,这生动地反映在人们对家庭设备用品的需求和服务消费上。 5、医疗保健用品和服务消费延吉市城镇居民保健意识逐年增强,消费重点也从“治病”向“防病”方向转移。2012年延吉市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475元,比2007年增长15.6%。其中滋补保健品支出297.63元,同比增长40.8%。这一变动主要由三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城镇人口结构老龄化,二是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三是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使个人医疗负担有所增加。这也反映出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还远远不够完善,医疗保障明显向高收入等级倾斜的问题。低收入群体“看病贵,看病难”状况亟待改善。 6、交通通讯消费和文化教育娱乐消费2012年,延吉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为2784元,比2007年的949元增长1.9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5.5%,比重提高6.1个百分点。2012年末,延吉市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8辆,比2007年末增加13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通信工具价格的不断下调,通信工具的拥有量也大幅提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移动电话数量由2007年的191部增长到2012年的222部。在温饱型消费阶段,交通通讯消费支出比重极低,随着温饱型消费结构向小康型消费结构转变2012年延吉市城镇居民交通通讯支出比重上升到15.5%,人们的出行将会更加方便。2012年,延吉市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017元,比2007年增长67.8%。其中,人均文化娱乐用品支出602元,比2007年增长1.1倍;人均文化娱乐服务471元,同比增长59.0%;人均教育支出944元,同比增长51.5%。随着收入等级提高,人们对文化教育娱乐消费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呈跳跃式增长。人们更加注重对子女教育的投入,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上的享受。促进城镇居民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比重上升有三大因素:一是市场化改革使就业竞争加剧,使得城镇居民对子女教育和自身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育收费体制改革使居民教育费支出大幅度上升。二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彩电、DVD 摄像机、家用电脑等文教娱乐类耐用消费品不仅成为娱乐工具,更成为居民接收信息的主要媒介。三是双休日制度的实行为居民增加了休闲时间促进了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产业化发展,并且在延吉人们偏向享受生活,所以娱乐业有较好的发展。 二、延吉市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变化中存在的问题 五年来,延吉市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持续上涨,居民消费热情也随之高涨,但由于收入分配改革速度较为缓慢,收入差距使高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差异日益明显。(一)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2007年,10%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585元,10%最高收入家庭为29520元;到了2012年,10%的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221元,10%最高收入家庭则为49434元;高低收入家庭收入之比由2007年的1:6.44上升至1:6.85,高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差异影响消费增长。(二)消费不均衡增长五年来,最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整体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是透过各类细项消费支出比较,低收入家庭的食品、衣着等刚性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依然很大,而高收入家庭消费性支出增长大多集中于旅游、汽车等享受型消费支出项目上,高低收入家庭的经常性消费增速均呈放缓之势。2012年,延吉市10%最低收入家庭的人均食品支出为3297元,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恩格尔系数)41.6%,比重比2007年降低了3.6个百分点。从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上看,2012年10%高收入家庭洗衣机、冰箱、电视机和照相机等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与2007年基本持平,用于刺激消费增长的大额购买需求已基本饱和,制约消费性支出增长。(三)重享受型消费而轻发展型消费也就是说,过于注重物质层面的消费,而轻视文化和劳务的消费的重要性。消费领域相对狭窄,运动方向较单一。消费者新增购买力指向缺乏多样性,消费领域过于狭窄。 三、应对收入与消费结构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提高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居民收入的增长增加城镇居民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提高城镇居民的工资,建立机制使工资水平长期有效的增长,着力使工资增长的速度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对于稳定性收入来说:一是要稳定其增长速度,减少稳定性收入增长的波动性,这样可以减少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受,从而增加其消费支出水平;二是要提高稳定性收入的增长速度,不断改善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和质量,从而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对于非稳定收入来说:稳健完善的资本市场是增加非稳定性收入坚实平台。首先,要打破国有产权的垄断,完善债券市场的产权结构;其次,应进一步优化股市的产权结构,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及发展能力,从根本上使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前景对整个股市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预期;再次,应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 应建立和完善禁止证券欺诈的法律制度,为证券欺诈禁止制度的运行创造一个多层次的监管体系,确保投资者的利益。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消费预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人们的消费行为。建立健全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扶助,免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削弱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而且还可以使居民对消费市场重拾信心,可以放心地将更多的收入投入到消费之中。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继续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建立对低收入阶层的长效保障机制,让补贴制度长期化、规范化,同时降低参保门槛,使更多低收入家庭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的福音, (三)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制度适当地运用货币政策和信贷手段,为居民收入提高提供途径。仅仅依靠收入的增加来消费潜力以及人们的购买力还是有一定限度的,这是由于居民收入的提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实施消费信贷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并可改变消费的方式,进而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减少闲置资源。目前应该加快构建和完善消费信贷的服务体系,提升消费信贷供给能力。一是创新审核贷款机制。银行业机构应积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保险公司、开发商、经销商等单位合作;二是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三是创新消费信贷产品营销方式;四是完善以商业银行为主体,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消费信贷供给机构体系。 (四)利用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对高收入者多收税,对低收入者少收税或不收税,从而缩小贫富差距,兼顾社会公平。把财政支出多投入到公共服务中去,如教育、失业、贫困、医疗等方面。财政政策上应该着力税赋水平和调整税赋结构,提高工资水平是一个方面,通过调整税负比例结构改变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比例关系,降低税负的总体水平,提高国民收入一次分配中居民所得的比重,以达到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刺激消费需求的目的,这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收入政策。 (五)稳定市场物价保持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研究表明,不确定性是影响导致城镇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尽量减少消费主体对这些不确定性的感受。非稳定性收入在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可以为居民提供稳定的收入。增长近年来国家鼓励个体经营和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是我国城镇居民经营性净收入快速增加的原因之一。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一是扩大农业、渔业、畜牧、水果、蔬菜等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增加市场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学生宿舍入住协议
- 工业材料采购与供应协议条款细节说明
- 低碳排放技术评估与应用-洞察及研究
- 战略合作协议安排及细节说明文档
- 农业种植保险产品定制服务协议
- 农业资源流转利用及土地经营协议
- 工业设备租赁与维修合同
- 2025年半导体致冷晶棒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医疗服务设备采购协议
- 2025年智能穿戴设备在运动健康保险中的应用与市场前景报告
- 《爱的教育》题库及答案
- 乳牙拔除护理治疗
- 苏州人证网约车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马拉松志愿者考试试题及答案
- T/CSPSTC 83-2021交通基础设施北斗应用监测技术规范
- T/CRIA 21002-2020E系再生橡胶软化剂
- 2025成都中医药大学辅导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储能运维安全应急预案
- 肺结节病的影像诊断课件
- TJFPA 0002-2019《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技术规程》
- 赊销产品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