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接线工艺(修改).doc_第1页
电气接线工艺(修改).doc_第2页
电气接线工艺(修改).doc_第3页
电气接线工艺(修改).doc_第4页
电气接线工艺(修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概述21.1使用21.2安全性说明21.3人员资格说明21.4安装、操作及维护保养说明22.控制箱装配22.1控制箱装配流程图32.1.1控制箱分类42.1.2领料42.1.3中背板(底板)42.1.4控制面板52.1.5 线路点联接72.1.6 线路总检查72.1.7 后期工作72.2控制箱接线规范73.标准机接线83.1标准机接线流程图83.1.1 标准机领料(电器元件部分)83.1.2布局93.1.3 内接线93.1.4 外接线101.概述1.1使用为了达到正确安装的目的,请仔细阅读本文件,并对文件中的所有说明内容加以重视。1.2安全性说明l 要确保电气线路的正常工作,必须由合格的专业人员按此接线工艺正确的安装接线,特别要注意有关安装安全的规定。l 确保安装现场用电安全,安装导线远离电源,各物品摆放整齐。l 确保现场通风良好,同时做好防火工作。1.3人员资格说明本接线工艺所说的合格人员是指那些熟悉安装、接线,了解基本电气知识的,并有足够能力从事其工作的人员。1.4安装、操作及维护保养说明l 控制箱不适合放置于户外。控制箱的材料、结构和防护类型是为在室内运行的情况而设计的。控制箱适宜放置于通风良好的室内使用。l 控制箱不可安装在含有腐蚀性气体、挥发性气体或含水雾、高温度、粉尘的环境中。l 控制箱必须始终处于防雨、防雪和防冻状态。l 控制箱安装地点必须保持清洁。并能防止飞行物的进入。灰尘积聚在控制箱电气元件上会影响其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飞行物一旦飞入继电器,很容易影响线路通断,导致控制箱控制功能异常。l 控制箱及其相关设备系统至少一年进行一次维护和保养。2.控制箱装配 底板 面板控制箱2.1控制箱装配流程图按领料单领料检查各元器件型号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按图纸的尺寸画出铭牌的安装孔定位线按图纸要求布置好各元器件及走线槽的位置布局画线钻孔扩孔1. 在铭牌上钻(扩)孔2. 在标牌上钻(扩)孔用铅笔画出各元器件及走线槽的位置定位按图纸标示用铆钉把铭牌铆在面板上铆铭牌钻孔及攻螺纹1. 把各元器件(或其辅助元件)及走线槽固定到底板上2. 按图贴上相应的元件文字符号标签.1. 按图纸标示把指示灯及开关安装到指定的位置孔上2. 按图贴上相应的元件文字符号标签.安装指示灯及开关安装电器元气件及走线槽安装走线槽线路点联接按图纸(或接线卡)把控制面板上的线联接到主电路上线路点检查后期工作1. 把继电器(继电器固定片)、程序控制器安装到底座上2. 盖走线槽盖板3. 安装接地标志,接地(PE)线4. 钻主电源开关孔并安装外部操作手柄5. 清洁转到调试组2.1.1控制箱分类按控制箱的大小分为:1500控制箱、1300控制箱、950控制箱、500控制箱、250控制箱等。其中500控制箱、250控制箱又叫控制盒,一般配在功能少,操作简单的机器上,或制作就地控制盒用,其它类型的控制箱用在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机器上。按控制箱的用途为:船用、陆用。按控制箱的固定方式分为:立式、悬挂、立挂双用。按外观分为:双开门、单开门。2.1.2领料根据生产部下达的生产指令,到库房领取对应型号和合同号的成套部件。为了确保所配元器件符合要求, 装配人员在领料时,应根据图纸仔细核对各个元器件型号、规格以及数量等,发现有问题的零部件当场与库房进行退换,当库房的发料清单和图纸清单发有出入时,应及时与技术部设计人员联系。2.1.3中背板(底板)2.1.3.1布局按照相应合同的中背板布局图和零部件的实际尺寸,对中背板进行布局。中背板布局 将元器件(或安装导轨)按照布局图摆放到中背板上,根据实际接线的需求适当调整位置 将走线槽截断为适合的长短,按照布局图摆放到中背板上,并在相应的走线连接处开口,以备走线通过之用用铅笔在中背板上划出元器件(装配导轨)的位置注意事项:由于布局图和实际器件尺寸存在差异,因此,在布局时,不能死板地按图布局,要考虑以下几点:1. 布局图只是大致指明元器件位置;2. 布局定位的空间还要考虑到接线人员是否好维修;3. 布局画线要正。否则影响外观,更影响接线。2.1.3.2定位根据元器件的安装说明,对各元器件进行安装,如中间继电器、断路器需要U型导轨来固定;JP130的单层端子需要J型导轨来固定等,正确定位钻孔位置是布局的关键。因此在钻孔前一定要先定好孔位。2.1.3.3钻孔及攻螺纹主要器件钻孔规范:1 一般固定 走线槽、U型导轨、J型导轨用的是4.2mm的钻孔径;2 程序控制器用3.2mm的钻孔径,攻4.0mm的螺纹;3 变压器的四个孔可以钻5.5mm的钻孔径,攻6.0mm的螺纹,也可以直接钻6.2mm的孔;4 变压器、主电源开关(断路器)以及面板上的电铃固定孔位可以用标准的公装板定位,这样比较规范,而且方便;2.1.3.4安装电器元件及走线槽l 把各元器件(或其辅助元件)及走线槽固定到底板上l 按图贴上相应的元件文字符号标签.2.1.3.5按照图(或接线卡)接线无论做什么样的电气接线,都离不开电气接线图,看图纸需要注意的地方:l 图纸上的合同号、控制箱型号等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应及时更换。l 是否有缺页、或印刷模糊等影响阅读的现象,如果有,应及时更换。l 图纸的设计、校核、审定、批准等是否签有相关人员签字,如果没有,应及时向技术部门报告。否则不能接线。l 若看图过程中,发现图纸中有明显错误的,应及时报告技术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接线前应按图贴上相应元件的文字符号标签。为了提高接线效率,接线前可以编好接线卡(接线卡编制方法见附件),这样接线时就可以根据接线卡来接线,还可以几个人同时做同一底版的接线,从而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出错,为检查线路提供方便。2.1.4控制面板2.1.4.1画线相对底版布局,面板布局要简单得多,而且变化少,需要画线的布局的地方是燃烧器操作说明的铭牌和燃烧机控制箱型号的铭牌。在画铭牌的安装孔定位线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尽量定位在中间,而且要注意铭牌不能遮住主电源安装位置。2.1.4.2钻孔(扩孔)当铭牌的安装孔画好后,我们将进行钻孔。当面板上的标牌孔径与提供的铆钉孔径不相符时,我们应对其扩孔,标牌、铭牌也是如此。目前我们用的铆钉是抽芯铝铆钉。下表列出了铆钉直径及相对应的钻孔直径:铆钉直径钻孔直径2.4mm=3/32”2.5mm3.2mm=1/8”3.3mm4.0mm=5/32”4.1mm4.8mm=3/16”4.9mm6.4mm=1/4”6.5mm2.1.4.3铆铭牌把标牌按图纸的标示铆在面板的相应的位置,要求整齐,不能出现明显的高低左右不齐的现象。若发现铭牌中文错误、或英文单词字母拼写有误、或中英文不相对应等情况应及时更换并报告相关人员。常用的标牌中英文对照如下表:中文英文电源POWER ON控制电压CONTROL VOLITAGE燃烧器操作方式OPERATION MODE手动操作MANUAL OPERATION自动操作AUTO OPERATION火焰故障FLAME FAILED空气压力低LOW AIR PRESSURE正常燃烧NORMAL FIRING燃烧机马达运行BURNER MOTOR RUNNING燃烧机马达过载BURNER MOTOR OVERLOAD蒸汽压力高HIGH STEAM PRESSURE蒸汽压力低LOW STEAM PRESSURE燃烧机铰链未合BURNER SWING OUT一号给水泵控制NO.1 WATER PUMP CONTROL二号给水泵运行NO.2 WATER PUMP RUNNING备用给水泵运行STANDBY WATER PUMP RUNNING水位(高、正常、低)WATER LEVEL(HIGH、NORMAL、LOW)极低水位TOO LOW WATER LEVEL报警消音ALARM MUTE主电源MAIN POWER灯试验LAMP TEST2.1.4.4安装指示灯及开关一般控制箱上的指示灯有3种颜色:电源及操作指示灯为白灯,正常运行灯为绿灯,故障报警灯为红灯。安装时应根据图纸正确安装。面板的开关,主要是万能转换开关,型号不同的,通断逻辑也不同,因此安装前必需按照图纸所给的通断逻辑来选择开关。在没有批准前,不能擅自拆卸开关改变通断逻辑。同底版布局一样,在安装好各电器元件后应按图贴上相应元件的文字标签。2.1.4.5安装面板走线槽面板走线槽是根据面板布局来定位的,一般在两排电器元件之间有一走线槽,还有在门轴边有一走线槽。2.1.4.6按图(接线卡)面板接线面板接线前应先检查面板是否正确安装在箱体上,有无错位等。由于面板电器元件布局有一定的规律,因此接线也可以按规律来。一般我们先短接电器元件的零线,再短接火线,最后接控制线。面板接线要注意接头的选用,一般我们接指示灯、旋钮开关的接头用1-3的叉形接头,型号1-3表示所用电缆为1mm2的,固定端螺母为M3的,万能转换开关用1-4的板形接头,其它仪表根据情况选用不同型号的接头。 面板接线应注意从元器件接线端到走线槽内保持自然弧度,导线应就近接。螺丝应旋紧,不允许虚接。2.1.5 线路点联接按图纸或接线卡把控制面板上的线联接到主电路上。2.1.6 线路总检查查线应对照电气图纸用蜂鸣器或万用表检查。2.1.7 后期工作1. 把继电器线包及其固定片、程序控制器安装到底座上2. 盖走线槽盖板3. 安装接地标志,接地(PE)线4. 钻主电源开关孔并安装外部操作手柄5. 清洁2.2控制箱接线规范1. 严格按照图纸要求配线、接线。2. 接线时首要条件是确保不配错、接错线。3. 每个电气元件,端子接点处连接导线应尽量不多于2根。4. 每根导线的两端必须套号码管,号码管长度应一致,号码管的方向应以导线到接头端走向读数方向为依据,号码必须与电路中的线号相同。5. 剥线时不能伤到金属线。6. 剥线时线头、绝缘皮等杂物要注意不能掉入电器元件中,防止造成元器件接触不良、短路等故障。7. 所有接头必须使用冷压头,且必须用专用的工具来压紧。8. 导线与端子联接处不能有毛刺,即不能压到绝缘层,又不能使用导体裸露部分大于2mm。9. 各元器件的紧固螺钉都必须使用适合的工具紧固,避免因工具选择不当而导致线路接触不良及损坏元件。10. 连接导线在走线槽内不能散乱。应尽量靠槽边走线,以达到行线路径有序。11. 走线时应尽量避免线与线之间,层与层之间有交叉错乱现象。12. 导线的外露部分应呈自然弯曲状态,且弯角一致,整齐美观。13. 接线时注意安全,防止伤手。3.标准机接线标准机底版3.1标准机接线流程图领料布局内接线外接线点火变压器电机火焰监测器电磁阀伺服马达限位开关程序控制器空气压力开关后期工作1. 将底板固定在机子上2. 安装继电器线包3. 清洁3.1.1 标准机领料(电器元件部分)接线板所需的电器元件一般不单独领料,这些电器元件在机装配料时已经完成,领料时应核对各元器件的型号,与领料清单对应。3.1.2 布局各种型号的标准机都有标准的布局图。在机型不改变的情况下,布局图不会修改。布局时应注意及时将端子标记条和零线短接片装上,标记条上的端子编号按布局图顺序标记。3.1.3 内接线按图纸要求,将用到的线按定额长度着个和底版连接,具体定额如下表: 接线位置用线长度(cm)及型号机型限位开关空气压力开关程序控制器伺服马达0#3#电磁阀光电管光电阻电机03#7020.758030.7585100.7595100.759020.7510020.758020.7510531.505#7020.758030.7585100.7595100.759020.7510020.758020.7510531.507088020.759030.7590100.75100100.7510020.7511020.759020.7511032.509108520.7510030.7595100.75100100.7511020.7512020.7510020.7511534129020.7510030.75110100.7510020.75159020.7510030.75125100.7510520.75169020.7510030.75125100.7510520.75 接线位置用线长度(cm)及型号机型 限位开关空气压力开关程序控制器伺服马达0#3#电磁阀光电管光电阻电机039020.7513030.7585100.75145100.759020.7510020.758020.7510531.5059020.7513030.7585100.75145100.759020.7510020.758020.7510531.5070810020.7514030.7590100.75150100.7510020.7511020.759020.7511032.5091010520.7515030.7595100.75150100.7511020.7512020.7510020.75115343.1.4 外接线3.1.4.1 限位开关限位开关接常开端,用20.75线,接线端无“+”“”之分。3.1.4.2 空气压力开关根据图纸,注意常开常闭点,正确联接端子。3.1.4.3 程序控制器由于程序控制器的线路较多,在线与机壳接触的地方用绝缘胶布包好,防止划破线路,防止因摩擦造成线的磨损与划破。3.1.4.4 伺服马达不同的机型,所用的伺服马达也不同,接线也不一样,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