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2008-200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2009.1政治(必修)本试卷分第卷(客观题)和第卷(主观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第卷 客观题 (共70分)注意事项: 1作答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写在答题卡和答卷的密封线内,请将考试证号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2将选择题、判断题答案填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使用机读卡的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非选择题一律在答卷上作答。3考试结束后,使用机读卡的学校请将机读卡和答卷交监考人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所有选择题答案填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中。)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B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与总结C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D哲学总是科学的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3唯物主义是哲学中的基本派别之一,其根本观点是认为 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物质决定意识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4“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德国现代哲学C近代自然科学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6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具体的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7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8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A规律是隐藏于事物内部的 B人能够驾驭规律C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D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9“揠苗助长”的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C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D要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10朱自清夏夜走过月光朦胧的荷塘,写下散文名作荷塘月色。这表明 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11只有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把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才能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可见 A精神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C意识都能够促进客观事物发展D意识对人体和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2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这说明实践具有 A历史性B能动性C社会性D 客观性13“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14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在凹曲面及球形凸面上,三角形的内角之和并不等于180。这说明A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B真理是难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15手机电磁波辐射对人是否有害?丹麦科学家经过长达3年的研究说,没有证据表明手机对人有害,而美国、欧洲的联合研究机构认为手机辐射破坏人类遗传。看来到底如何仍有待今后的观察和研究。这表明 A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B实践是没有客观、统一标准的C认识对实践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不可能有统一的认识1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C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17“木桶理论”认为,木桶装水多少,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在于把握了 A联系的多样化和主观性 B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C事物之间是联系的 D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18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这说明 A发展的普遍性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有规律的 D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19_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联系B生产力C矛盾D实践20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其原因在于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规律的客观性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21右图中的某先生没有看到 A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2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意义在于是我们A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B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C看问题办事情惟一正确的方法D必须坚持的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3“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籽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这些农谚告诉我们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B创新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要善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2008年12月15日,胡锦涛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更加迫切地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进行创造性实践,以更好地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据此回答24-25题。24下列名言中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是A百尺竿头,更进一步B行里之堤,溃于蚁穴C取其精华,弃其糟粕D古今异俗,新故异备25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勇于揭露矛盾D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2630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社会,也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这说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71978年冬天,安徽省小岗村的18位农民,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体现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28一些城市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盲目在旧城区内兴建高层建筑,使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到破坏。重经济效益,轻文化遗产和环境保护的选择A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历史性B是建立在错误的价值判断基础之上的 C割裂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D违反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29“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艾青的光的赞歌给我们的启示是 A发展自己才能,提高个人素质B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C追求个性解放,享受快乐生活D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有时也是矛盾的30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价值观对人生价值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B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应高度统一C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D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二、判断题:请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涂到答题卡相应题号A中,错误的填涂到B中,不填涂、填涂到C或D中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10分。31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指导。 3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3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34“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告诉我们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对整体具有重要影响。 35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6实践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37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 38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对抗性矛盾。 39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都是同步的。 40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 扬州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2009.1高二政治(必修)题 号140题41题42题43题总分积分人核分人得 分得分评卷人第卷 客观题 (共7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第卷 主观题 (共30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41题8分,42题10分,共18分。41观察连环漫画推,运用所学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其进行分析。 得分评卷人42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试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得分评卷人四、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写出你的观点和建议。(本题12分)。43就业是民生之本。某班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成立合作小组。围绕就业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了解。第一小组同学们了解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金融危机蔓延,已从金融行业扩展到实体经济,中国经济整体减速。一些中小企业遭遇的困难更加突出,将造成对就业的更大冲击,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1)这组材料关于就业形势的分析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2分)第二小组同学收集到: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采取措施,加强职业培训,提供更多公益性岗位。(2)党和政府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的理论依据。(6分)第三小组同学了解到: 2009年全国将有610万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高校毕业生认识到,要调整求职观念,可以考虑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等途径。 (3)有位大学生说“无任是在何处就业,只要能用自己的才干服务社会,同样会建功立业,会有一个精彩的人生。”这位同学的观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4分)得分评卷人扬州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高二政治(必修)参考答案一、客观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ACBADCDBCDABC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ACBBACCDCDBBD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BBAAABABBA二、简答题4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4分)要重视量的积累变化,防止事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2分)问题刚刚出现时互相推诿,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小问题终于酿成了大问题,就是没有积极重视量变的结果。(2分)4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时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3分)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3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在着重抓经济建设同时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4分)三、探究题43(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分)(从其它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