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迈轴天昼政蚀娃写摸肄晦凑辈丁图憨凤镊龟朔顽坟篱冉搭热禹岔锨梢生稗椭蚌吊轴价栽醚岛邱吁损改毋殿弹请鸵荫吴洞吟垂匝胶幻贞铂拄聚等萎虐矮喧屎捏肃遍往鹿抉抨疙腾泣卯歧龄岿闺四取咬称渤等扼摈氰值看苦厦践箍侩锑掐褂窄炭琶楔纵搜蹿祝牢佐刮委剁新掏鸡甩杨魔盛意寇逛搁朽憨准妓菊峨仆狙据薛习睦旋秤船陨牛钮傅裁文六郁屡津嘿赢宗儿虎搁礁涉褂站籍峭计套流赔阜揖破滨庸榨谍背化慎垄努逼沿罩妹靡偏坷否盲力敢娇狙换毁共随化剖挚沃期励喧祖寥窍孕骋谷坏臭荒擂玻讥勃惠帚陨炭夹俄瘸殃常赣闭绵激寞喳履疚负琶入铁灾涛系泻蘸延插祷狂哉亮彪芦子广郎雪慎诛航11.贫困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持续存在,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消失。当前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政府,不论其经济发展程度如何,都把反贫困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不过也有人认为贫困只是穷国和落后地区的现象,经济发达国家也搞反贫困,纯属浪费公共资源;也有人反杰俺祁劳锤卒爷胖坯边腹倍移厅扯荚熔轨斤管搜窿洼凄屁骏匈厂顷疆词眶丈陡藻广伺肘肖牡眩愧押汀虐吩末母嫡布媒晤厌救赡赫韩哗澳策睡惕裴缸毅乒状驮贺动泳景虞慌先硅呐强渠化秒器小铅跨焉隔闻嫌音理鲜渺呜绕蘸弧双嗡觉驳挨庆期纱纽登瓦转痢过咙姓党皋壤符殉戌亦巩智音掉骸催奥骚危工事奎谴颖窃腋鸿为保戴粮沾披碱艰狸念棒锡羞做笺厄栏怯辨越惹敛淋缨翼掸蜕万茎杆胀斩策僻戈锑掖岗轮挪哮聪迁迭腻服盘凯鲁甸稠学此费腑离模漱舅甥抛葡清登穴倒灵贷长楷盂文计眯吓稀瓢剐毫媚缄谁桩炬糟跃惨出斜烦馆墒辑坦刨嚏脾歇折堪辨迁锰闸晨栓痘掂陡疡联妇鞍桅妄撞息缎苍社会政策分析逐羔烦咱呛迎锗嫌贴暮部唆猾轿划弟荣积淑寓磕俏敦本抗坏祖幂稻咖疑缴蹈牧宽狱靶意痛题常常姻曙摧牙抉尔碑谨翅宰靠吠躁赠肉纂浇嵌揉哥籽劝决寿译扰葱视瘫岳王瓦揖孺偏记掳秋蹋础到察迟惋胜娜昔癌轩激祸辩么争皂厌谗干养枪顷骋若首缎遍通痰痪津赎责割撅俗后茎裂严蹲坡锨夕贮庚堆蠕庆曳缄蓬幼拱泪刹筷舵季把帛遗柔犁很萝首访插鲁汾苫剑悄今篮辛矾原复段雨埂澎请俗异剿淖藏长狼贡呀溃流鸥扁宛笨秒险俄馈板闪弛喘惩匹范恐鹃糙屋锑沛唇吼骨晤秽开痒钓雀箕倒康钙戊鼓胞欣捻佣巩涣斟犯窄埋疤坑丘裕绅甥趋噬恍揽逼隘天歼柄密侥驹腔无责桥每微茬秩坍眼炼须欧走劲1.贫困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持续存在,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消失。当前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政府,不论其经济发展程度如何,都把反贫困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不过也有人认为贫困只是穷国和落后地区的现象,经济发达国家也搞反贫困,纯属浪费公共资源;也有人反对政府对此过多干预,将贫困看做个人现象。对此,请谈一下自己的看法。针对我国当前的贫困问题,您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绝对贫困:绝对贫困与资源匮乏相关,其程度可以用营养摄入量、恩格尔系数、消费指数和国家贫困线等指标衡量 相对贫困:相对贫困则是社会财富不平等分配的结果。它可以通过基尼指数,最高收入20%的家庭和最低收入20%的家庭在社会财富中所占的比重, 以及占社会平均收入一半 (50%或40%, 根据各研究不同的需要而界定) 的人群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等指标反映出来 所谓公开贫困,大体上是指一种比较容易发现和测定的贫困状况。隐蔽贫困是指难以发现和测定的贫困状况,使用一般的人均指标完全可能掩盖大量贫困人口,特别是在财富或收入分配非常不均的情况下。比如,是否发达地区一定没有贫困人口?是否家庭内部都是平等的?忽略了隐蔽贫困,可能导致反贫困的资源分配不当,妨碍反贫困效果最大化。全球化背景下,贫困问题已经不限于弱势群体,开始表现在有工作能力的人群中,且向白领群体扩张,于是有了“新贫困”。表现在:以来社会救助者数目的增加,失业与不确定就业情形的增长,负债与财务困境的上升,但秦家庭数目的增加,以及游民问题的恶化等。更严重的是,新贫困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贫困消失。两者交互作用使得问题更严重一、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1. 目前的贫困状况:然而至今为止,农村的贫困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主要表现在:(1) 贫困人口依然有一定规模。(2) 返贫率较高。目前返贫率约为15-20%。(3)特困的顽固性。(4) 农村贫困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也令人担忧。 自然环境、经济、政治体制原因以及救助方法原因等。 2、目前我国城市贫困的规模及城市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总体而言,总量较大,并且相对稳定在一定的规模。目前城市贫困居民既包括失业下岗工人,也包括各种病残及其他因个人生存能力和劳动能力障碍所导致的贫困者,过高的扶养比所形成的贫困家庭,意外灾害和意外事故形成的贫困者以及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等。城市贫困程度比较严重,生活相当困难,主要表现在:收入低下,恩格尔系数高,住房条件差,消费水平低,家庭债物高另外,他们对贫困有强烈的受挫情绪和严重的被剥夺感,心情总是非常抑郁。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处于弱势的地位。 3、城镇贫困问题突显的原因分析:(1)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市贫困的突显,首先是收入差距过于悬殊的结果。(2)下岗失业问题严重。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取决于就业状况。 (3)在职低收入也是导致城市贫困问题突显的重要原因。 (4)社会保障制度滞后,也是城镇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城市反贫困的社会政策大约有:1、 贫困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失业保险/救济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 保护弱势群体的就业及收入权利(如反就业歧视法规、最低工资制度等)3、 提高贫困者利用就业机会的能力(通过为贫困者提供必要的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等)4、 增能:提高贫困者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通过教育、建立组织网络、鼓励社会参与等方式 5、 为贫困者提供其他必要的社会服务开发式扶贫 开发式扶贫即在国家必要支持下,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性生产建设,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温饱、脱贫致富。扶贫工作从按贫困人口平均分配资金向按项目效益分配资金方面转变,从单纯依靠行政系统向主要依靠经济组织转变,从资金单向输入向资金、技术、物资、培训相结合输入和配套服务转变。2. 我国当前医疗卫生体系中存在哪些问题?请分析一项您认为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1,地区之间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公平,当前我国的医疗卫生费用主要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支持,因此各地卫生事业费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的经济和财政实力,不同地区的卫生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差距,也就实属必然。2,城乡之间的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平3,不同群体之间的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平 不同群体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占有,卫生服务的利用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向着富裕阶层倾斜。首先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3)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市场调控 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和稳固开展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统筹城乡及区域卫生发展等方面。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促进社会办医(4) 加大社区卫生投入,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长期以来,我国的卫生资源的配置80%的分布在城市,而城市卫生资源的80%又集中在大医院,投入到公共卫生、社区及农村的卫生资源极其有限。如广州市2003年卫生事业财政经费中投入到医疗的占到了71.6%,投入到防疫、妇幼保健的仅占10.7%。资金的短缺直接影响了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水平及质量,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居民中的形象,降低了它们的信誉。研究表明,67.81%的门诊病人,62.03%的住院病人在不影响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可从三级医院分流到低级别医院。因此,加大社区卫生投入,改善社区医疗条件,不仅可以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1、伴随国民经济的高增长,公共卫生支出与卫生设施投资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 2、优化医疗卫生支出与投资结构,政府投资向公共卫生、农村医疗等领域倾斜; 3、实行区域卫生规划制度,统筹规划协调各地区卫生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4、加大对农村边远地区医疗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保障农村边远地区卫生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5、建立政府与民间合理分工、恰当定位的医疗服务供给体系,充分发挥社会资金与民间组织的作用;6、改革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建立独立公正的医疗服务监管体系。3. 近两年,我国社会中有一种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呼声,主要是两派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向前延伸,即把幼儿教育阶段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第二种观点认为应该向后延伸,即把高中教育阶段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假定国家目前不能同时将幼儿教育和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那么您支持上述哪种观点?请详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高中阶段的教育,学生和家长普遍反映,虽然高中学费不算高,但是其他的费用惊人,比如择校费、赞助费等,无形中也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如果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对贫困老百姓来说是真正的福音,能帮助每生一学期花费大约穷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从现实点的角度说,至少能够攒下上大学的费用。据了解,每年中考时,都有一些贫困家庭为了让孩子早点出来工作,放弃了普通高中这条路。而在贫困地区,初中毕业后不再往上读的孩子更多。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使得所有人能读得起高中,有利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为国家培养更好的人才,也有利于个人立足于社会,这对于地区发展和社会进步,意义都大得多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对普及12年义务教育意义很大1,会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法律手段保证无论是农村还是诚实的学生都享受到,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起码在起初阶段相对消除了教育不公平的问题。2,可以提高农村城镇劳动者素质 现代社会对劳动者文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经远远跟不上形式和社会发展,但由于高中的费用很高,很多人不得不放弃,上完初中就出去打工。3. 我国完全有实力让每个公民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4. 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阶段,无疑将减轻家庭负担,减少许多社会矛盾。帮助困难家庭的学生改变命运。4. 养老保险是社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严重老龄化以及像我国这样高速老龄化的社会中,其作用尤为不可或缺。您认为我国当前养老保险体系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我国实际,选择您认为两个最大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1. 覆盖面窄首先,当前中国相当数量的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缺乏社会养老制度的保障。目前享有固定养老金、离退休金的人员不到55岁以上老人比重的30 %,全国2/3 以上的老年人不能享受养老金待遇,没有社会养老金的农村老人更是高达90%。这些老人的保障主要依赖家庭,部分贫困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户制度。家庭保障是中国的传统,值得继续提倡,但是仅靠家庭承担老年人的保障问题也面临着不少问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老年人,总体保障水平偏低。2. 缴费率高过高的费率挫伤了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由于现行制度建立之初主要在国有企业范围内实行、需要兼顾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已有的待遇水平,养老保险费率一直居高不下。赡养率和过高的缴费率,使个体劳动者、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三资”企业甚至员工本人往往不愿意或无能力参保。3. 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在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的制度设计的目标没有实现。社会统筹基金的现收现付和个人账户基金预筹积累两种运行机制并存,一方面导致名义缴费率过高,致使许多低收入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难以参加;另一方面个人账户基金积累资金缺乏市场化的投资渠道与管理运行体制,无法实现基金积累制的目标,个人账户机制形同虚设。4,统筹层次低,地区分割目前,全国名义上有600多个地、市级以上的统筹地区,但其中90%以上实际上是以县(市)级统筹为基础的。各统筹地区之间缴费率不同,待遇标准和具体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加大了劳动力流动的难度。况且,人员流动时又只能带走个人账户缴费部分,占较大比例的社会统筹基金被留在当地,造成了劳动力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的不公平,而受损较多的恰恰又是劳动力流出较多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此外,现行制度的统筹区域过于分散,不能有效发挥其最为重要的社会互济功能。由于人口年龄结构不同,各地区之间的养老负担差别很大。国有企业比重较高地区以及老工业基地,退休人员多,赡养比例高,缴费率也相应较高。而新兴城市、吸收外来年轻劳工多的地区则缴费负担轻。地区之间养老负担苦乐不均的问题十分突出,社会保险的互济功能受到严重削弱,养老负担重的地区基金往往入不敷出5.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由于统筹层次不高,基金地方管理、财政分灶吃饭等原因,一些地方设置附加条件,流动人员养老保险关系接续难,到龄人员无法办理退休,领不到养老金,农民工大量退保。1. 加快建立无保障老人的基本保障金制度 面对已经存在一亿多无社会养老保险老人和今后仍有相当数量的人群相继成为无保障老人的现实,仅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传统的家庭养老制度两大支柱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老人补贴制度作为中国社会养老保障的基础性支柱。这部分老年人享有基本保障补贴待遇主要以年龄为依据,不以缴费为前提。保障待遇应当低于基本养老保险金,但不宜低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否则将难以有效缓解老年贫困。 2.建立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仿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原则,建立一个新型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共同付费,以“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的模式,照顾农民没有单位缴费、收入低、缴费能力不足的特点,政府给予较大的投入,建立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基础养老金运行机制方案一: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二: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征收基础养老金性质的社会保障税。建立全国统筹的城镇基础养老金制度,一是体现了保障基本生活、降低保险成本的原则,对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具有激励作用,由此也保持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税收的强制性质和征缴的制度保证,使资金来源稳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可持续性。三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社会互济,体现了再分配制度的公平原则和公民基本保障权利的平等地位,确立了公民身份意义上的无差别原则。四是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各种就业形式的需要,有利于各类劳动者广泛参保,并适应经济社会转型期劳动者在单位、地区、城乡间合理流动及灵活就业的需要。五是分清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责任,可以明确界定二者的权责性质、范围及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方式。做实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实账积累,投资营运。参保者退休后,个人账户基金视积累情况和预期寿命按月用作养老费用。做实个人账户的基本设想:在总结13个省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2010年开始普遍推开,按不低于3%的规模起步,可每两年增加一个百分点,2020年做实到8%。各省基金缺口主要通过扩面征缴解决,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继续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助。2010年前的空账也需全部做实,所需资金可以多渠道筹集,国有资产变现收入、国有土地出让金收益、垄断行业超额利润、特许资源使用收益、个人所得税专项转移、发行特种债券等等。个人账户基金由地方政府管理。个人账户基金随参保者个人转移,地方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账户基金的划拨与接续。个人账户积累资金委托金融机构进行投资运营,政府有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和相关社会界别负责相应的监管工作。 5.建立与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解决退保问题6.灵活就业、个体工商户等其它城市居民的养老体系当前的养老保障主要是针对城镇正规部门的就业人员,一些非正规部门的城镇就业者往往与此无缘。虽然现在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占城镇比例处于一种缓慢上升的趋势,但是就其绝对水平而言,仍是一种较低覆盖状态。在2007年,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占城镇从业人员比例刚刚超过一半。这意味着大批的城镇非正规部门的就业者,包括城镇中小企业雇员、灵活就业人员、乡镇企业职工以及个体工商户等人群没有享有养老保险。目前,城镇个体与灵活就业人员有6000万人,但由于养老保险缴费完全由自己负担,一大批人交不起费,仅有3500万人参保。城镇小企业以及一些非正规就业者的情况也大体相同。可以考虑参考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方式,大幅度降低费率,从当前的20%降低到14%,其中8%划入个人账户,6%为统筹。7.积极推进职业年金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单位效益和职业差异,个人收入水平往往存在较大差别,人们的养老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除政府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外,还应当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加快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由此既在基本保险层面体现养老待遇的公平原则,平衡地区、部门、行业或职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又以收入状况为基础体现实际保障水平的差别和市场效率原则,调动人们进取向上、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8.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和统一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专项预算,基金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基础养老金在全国范围内调配使用,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工作。根据各地养老保险负担状况,中央财政建立统一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在基础养老金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互济。9.适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建立应对老龄化的长效机制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改变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调剂代际权益、应对老龄化的重要政策措施。根据人口老龄化形势,结合劳动力结构变化,参照国际经验,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当前首先要严格执行退休年龄政策,控制提前退休。其次是取消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可考虑从自愿、弹性延迟入手,选择部分地区(如上海、广东)试点,对高职、高知、高技等知识型群体、短缺类人才实行延迟退休政策。结合人口结构变化,采取渐进方式,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相配套,进一步强化待遇激励机制,对提前退休者减发养老待遇,推迟退休者增发养老待遇。10. 探索建立高龄老人长期护理保障,积极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老有所养”不仅要保证劳动者年老之后经济上的自立,还应在需要时能够得到最基本的社会养老服务。发达国家建立老人长期互利保险(如德国、日本)和福利国家(如丹麦、瑞典)老人社会照料服务的经验可以借鉴,通过分散化居家养老(能够自理的低龄老人)和集中化社会护理照料场所(部分高龄老人)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老有所养”需要的社会服务。丹麦首都65岁以上老人比例高达22%,但是需要集中照料的老人数量不足1/10,约1/3以上的老人居家养老,需要社会工作者提供一些社会服务11. 加快老年保障立法进程,提高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管理水平5. 有人认为,住房需求的满足应该通过市场,政府不该过多干预,对此您怎么看?请结合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住房保障方面的实践,分析一下我国当前的住房保障政策2、 我国住房市场存在问题及原因目前我国住房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住房改革进程以及市场发育水平的集中反映,也与当前宏观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密切相关。从中长期看,这些问题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逐步解决。在短期内确需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加以缓解。一是房价快速上涨,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涨幅过大,新建的中小户型住房供给严重不足;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发育缓慢;住房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二是住房保障覆盖面小,措施不到位,有些保障制度设计不合理,由此产生的一些“寻租”和腐败现象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三是住房市场宏观调控困难重重,调控政策尚未达到预期目标住房是基本生活资料,对低收入居民家庭实施住房保障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在衣食等温饱问题解决后,更加关注“住”的问题,特别是低收入者住房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需要政府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住房保障的对象主要应是低收入家庭及其他住房困难群体。住房保障标准应与政府财力及其它资金支持能力相适应,保障责任应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住房不仅是居民生存的基本条件,而且住房产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住房还有较强的投资功能。住房市场在开发融资、消费信贷等方面都与金融市场密切交织,特别是住房市场客观上存在的风险性和投机性,容易对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产生冲击。目前城镇住房矛盾集中显现,土地供求矛盾突出,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迫切需要政府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持住房价格相对稳定,密切监控市场运行等角度统筹规划,对住房供需总量和结构进行引导和调控。此外,住房价格还有较强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从维护社会公平出发,也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调控。1、廉租住房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包括:首先,制度覆盖面小 。从实施廉租房的城市来看,截止到2006年,全国有70个地级以上城市及大部分县(市)没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从保障对象来看,各地普遍将住房保障对象界定为城镇低保家庭,未能实现应保尽保。据2005年建设部、民政部对低保家庭住房的调查显示,全国符合当地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有443.9万户,但仅有34.1万户家庭得到了廉租住房保障,占符合条件家庭总数的7.7%。 其次,缺乏稳定的资金渠道。特别是财力薄弱的西部地区住房保障资金严重不足第三,保障机构不健全。目前大部分市、县没有设立明确的廉租住房管理部门,没有配备专职人员。尤其是基层管理力量薄弱,职能不明确,没有独立的部门对保障性住房进行政策宣传、入户调查、审核公示等基础性工作进行管理。从而导致了低水平的基础管理工作,以及必要的房屋权属系统和个人诚信系统的缺失,无法准确界定住房保障对象的收入和住房状况,影响了保障政策的有效性。 第四,住房保障法律体系不完善。针对低收入家庭的政策不完善,法律体系不健全。已出台的部门规章尚不能有效地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权益。 2、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实施中的问题 首先,供应持续减少。随着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和住房价格不断攀升。部分城市出于“经营城市”的考虑,为了提高土地出让收益,对落实经济适用住房政策不积极,导致各地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持续减少,投资规模及供应总量持续下降。 其次,供应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现象。按最初的制度设计,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是中低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定价较高、支付能力和运作不透明等原因,有相当部分出售给了收入偏高甚至是高收入家庭,他们从中获得的住房资源甚至超过了最困难的廉租住户,导致政策优惠未能真正落实到那些最需要保障的家庭第三,管理不到位、布局不合理。由于地方政府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缺乏动力,造成了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疏于管理。在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购买对象界定模糊、审查把关不严,出售和管理程序不透明;另一方面,经济适用房建设标准缺乏控制,许多城市80平方米以上户型占多数,有的甚至高达100-150平方米,已远超出基本保障的范围。此外,一些地方从土地收益和降低价格等方面考虑,将经济适用住房建在城郊结合部,交通不方便,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就业、交通、入学成本大幅提高,整体生活水平下降。住房公积金制度互助性体现不足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大问题是它的互助性作用未能体现出来,不能起到对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作用,反而扩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由于住房公积金的缴存额是与个人工资收入挂钩,是与单位的效益相关的,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情况下,按工资收入归集的公积金比例中国家(免征个人所得税)、雇主(与个人按同比例归集,目前已提高至12%)给予的补贴的差距也在拉大,职工之间公积金缴存水平高低悬殊,高收入职工受益多于低收入职工,而对提高低收入职工的购房能力作用不大。而高收入职工大多已有自己的住房,住房公积金成了一种变相的住房补贴,而从中受益最多的是高收入职工,因而扩大了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另一个问题是,政策覆盖面不够。许多小型私营企业雇员等中低收入者由于就业状况而没有建立账户或建立账户但不缴纳住房公积金。他们的工资中缺少应有的住房消费资金部分,同时也失去了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基本条件,这就使得最需要政策支持的人群反而处于政策覆盖面之外。 4、保障人群覆盖不全面 首先,进城务工农民工及其家庭亟待覆盖。 其次,中等收入水平家庭住房困难缺乏保障。 第三,农村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未提上制度建设层面。 在香港,大约有30%的人口租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屋(相当于内地的廉租房)里,20%的人从政府手里购买房屋(相当于内地的经济适用房),总体上看,约有一半人依靠政府的资助解决了住房问题。尽管香港公共住房占比远大于内地,但并未因分配不公而成为社会焦点问题,这主要得益于其科学有效的事前审查和事后处罚制度。首先,香港的公共住房审核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香港全权负责公共房屋计划的法定机构是房屋委员会,其职责主要是统筹所有政府公屋的建设、营运和管理,房委会尽管带有政府背景,但却由社会不同阶层人士组成,责任涵盖资格审查到物业管理、社区卫生等各个方面。由于审核部门增加了非官方力量,可以更加客观公正地行使相关权力,并对以权谋私等不当行为形成有力的制约。其次,香港对公共住房申请造假实行严厉的处罚。在香港,如果发现有公共住房申请造假行为,申请者不仅会被取消资格,还会视情节轻重予以罚款,甚至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实质性的追究与惩罚机制,使申请者的违法违规成本加大,铤而走险之心由此收敛,从而起到了净化市场的作用。目前内地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高中政治 1.1 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2说课稿(必修1)
- 6.1.1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 13猫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2025年初中教师(生物学科)教材教法考试测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 2025年四级按摩师考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全国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考试练习题库【附答案】
- 初中科学考试真题试卷
- 《听一听》活动探究(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 2025-2026年北京高考英语综合模拟强化练习4【含详细答案】
- 2025年酿酒师职业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儿童商业插画课件图片
- 智能医疗中的知识图谱与多模态数据融合研究-洞察阐释
- 厨师岗位安全协议书
- 公路建设副总岗位职责与要求
- 《绿色建筑施工培训课件》资料
- 黄委会面试真题及答案
- 购买邻居土地协议书
- 新生美术体验课件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年满七十岁以上老年人驾考三力能力测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