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1页
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2页
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所谓感情,是人们对与之发生关系的容观事物(包括自身状况)的态度和体验。中国古人把这些态度和体验分成喜、怒、哀、惧、爱、恶、欲,称之为“七情”。 感情不仅与人的生理机能有关,更受人的社会性的制约。因此一篇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既体现了作者个体独特的体验,又带有时代社会的色彩。 如果说主旨是作品的灵魂,那么感情就是作品的生命。没有感情的文章是缺乏生命活力的。同时,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也只有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才能与作者产生真正的共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近年来中考语文考查的重点内容。从具体的题型看,中考试题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 1指明某一词语所包含的感情; 2指出某一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3列举作者对某一对象的情怀; 4整体把握一篇文章的感情; 5比较两种感情的异同;6分析文中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7理解某一句富有感情的话语的含义与作用 8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段的感情; 9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人物的心理; 10感受作者的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感受。 以上种种题型,从一个词语到句子到全文,从作者的情感态度到读者的感悟体验,虽然形式多样,但考查的都是我们品味语言,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呢?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先要知道作者怎样抒发思想感情。一般来说,作品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所谓直接抒情,就是人们所说的直抒胸臆,即作者直接运用判断、呼告等手段表达出的自己的态度和体验。其特点是直接袒露、气势奔放、感情炽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间接抒情,就是通过叙述、议论或描写的方式来抒情,这种抒情显得含蓄、委婉,往往依附于事、依附于理或是依附于景。 对于直接抒情的把握,主要是从字面上把握;对于间接抒情,则要注意从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上去分析。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辨析词语感情色彩有时作者在文中运用褒贬词语直接把对人或事物的好恶爱憎表露出来,这是直接扦情的一种形式。分析这类情况,只须明了词语的感情色彩即可。如“崇高”、“伟大”、“光荣”、“奉献”、“正直”、“坚强”、“平易近人”、“当机立断”等表歌颂、赞扬、喜爱的感情,儿化音节也表一种亲切喜爱之情;而“卑鄙”、“渺小”、“耻辱”、“自私”、“下贱”、“软弱”、“见风使舵”、“优柔寡断”等则表批判、鞭挞、贬斥的感情,这是显而易见的。值得注意的是褒义贬用、贬义褒用的情况。如背影中“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藤野先生中“还要将脖子扭几扭,真是标致极了”,这两句中“聪明”和“标致”为典型的褒义贬用;而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春中“宛转卖弄着清脆喉咙”,这两句中的“狡猾”和“卖弄”为典型的贬义褒用。分析这类词语的感情色彩,一定要注意全文的感情基调,看作者在全文中对这一对象的感情态度如何,以此来判定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二、分析特殊句式的效果 有些句子,如排比、反问,还有感叹句,这那是明显的抒情特征。排比句能营造一种强烈的气势,对抒情有很大的帮助。反问句本身包含了作者的一种倾向,一种态度:肯定反问句表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肯定的意思。用反问句比用陈述句语气更强,更利于抒发作者的感情。感叹句更是直接用来抒情,句尾一般用“啊”作结,句中常用“多么”、“那么”之类词语来修饰,句末用感叹号。 如排比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个排比、直抒胸臆,高度评价、赞颂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境界。再如:反问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土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同上)以否定形式发问,表达肯定的意思,既赞颂了志愿军战士的“可爱”,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还有感叹句“他们的确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同上)直抒胸臆,篇末点题。 三、描写分析法 有的作品,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态度寓于描写之中,以美好的形象或丑恶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好恶爱憎。在分析的时候,首先应明确对象在全文处于一种什么地位,再结合全文主旨,看作者的倾向与态度,还要看作者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最后结合形象具体分析这一段或几段描写所传达出的情感信息。 如驿路梨花中对梨花的描写:“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还有对花和人的描写:“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着花衫的哈尼族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走在前边的约摸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这些描写没有直接表明作者的情感,但美好的形象和画面让人能从中品味出作者心中的喜悦与赞赏。相反的,变色龙中对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描写、范进中举中对范进、胡屠夫的描写,暗含了作者的讽刺与批判,作者没有明说一句话,但读者读到此处,就会油然而生憎恶之情。 体会描写之中的感情,要学会在把文中所描之形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图像,还要想像自己就是作者,或者是文中的人物,与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去欣赏或是揭露,就能准确地把握作者暗含的情感态度。 四、记叙分析法 文章是作者思想的外现,无论作者想怎样客观地叙述,总免不了带上其情感态度的倾向。因此,我们还能从叙述之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的时候,可以抓住作者叙述之时所用词语的感情色彩、所用的句式的特点,从字里行间挖掘作者的爱憎好恶。如中国石拱桥第8自然段谈卢沟桥的抗战历史,第10自然段叙述中国石拱桥的飞跃发展,从“英勇抗战”、“彻底打败”、“世界最长”、“新创造”、“仅有”、“无比优越”等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赞颂、自豪之情。再看徐霞容和徐霞客游记中对徐霞客游历过程的一段叙述:“从崇帧九年起,霞客按着预定的计划作万里远游,于九月离家入浙江,十月入江西,转年正月到湖南,三月过湖南入广西。第三年三月,由广西入贵州。五月内贵州入云南,又往返于云贵边界间,最后于第四年四月横赏云南直到腾越(腾冲),这是霞客西游最远的地点。他这次行程是生平最远的一次,也是最后的次,时间长达四年。实际上他在归途中已经染病,到家后半年,竟于崇帧十四年正月死去,年仅56岁。”这一段是十分客观的叙述,但从作者系列紧凑的时间地点的变换中可见钦佩之情,特别是最后的“竟”、“仅二字又流露出了无限的惋惜。这样的情况,在鲁迅自传中也有表现,无论是写他弃医从文还是回国后与反动派斗争,受反动派的迫害,笔调十分冷峻,但我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就能从字里行间窥见他热切的爱国救国之情和如火的斗争激情。 五、议论分析法 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各种文体中均有运用。在记叙文中揭示事件意义、人物品质,开头总领下文,结尾总结全文;在说明文中强调说明对象的意义,引发人们的思考;在议沦文中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观点、情感态度;在散文中抒写人生感悟,揭示人生哲理。有很多议论均饱含作者的激情、显示其价值取向、情感倾向。在分析时,首先要明确议论所针对的人、事、物,其次要从全文主旨的高度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最后还要注意议论时所用的词句本身包含的情感态度。如哥白尼、邓稼先中的议论要言不烦,对哥白尼天体运行一书的意义、价值,对哥白尼坚持真理、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进行了充分肯定;对邓稼先在中国两弹研究过程中所作的贡献,对邓稼代崇高的人格给予了高度评价,字里行间洋溢着赞颂之情。更不用说谁是最可爱的人、白杨礼赞中饱含激情的议论了。就是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中的议论也暗合作者的赞美感情。议论文如谈骨气中无论是事例的概述,还是对事例的分析,些洋溢着赞颂、敬佩之情的词句,就很好地表现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而另一篇文章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面对日本右派分子石原慎太郎歪曲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别有用心的谎言,作者义愤填膺,有悲愤、有斥责、有质问、有揭露、有警告,种种情感,通过一些词语、句式一一表露出来,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词语如“暴行”、“耻辱”、“歪曲”、“粉饰”、“煽动”、“信口雌黄”、“别有用心”等;句子如:“谁不知道,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了大半个中国,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丧心病狂地屠杀无辜,制造个又一个万人坑、无人区,使两千万中国人惨遭伤亡?”“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