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运输现状及综合评价.doc_第1页
公路交通运输现状及综合评价.doc_第2页
公路交通运输现状及综合评价.doc_第3页
公路交通运输现状及综合评价.doc_第4页
公路交通运输现状及综合评价.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县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 公路交通运输现状及综合评价2 公路交通运输现状及综合评价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2.1.1 地理位置XX县位于浙江省最西部,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钱塘江源头,介于东经11801121183750,北纬285430292959之间。北邻安徽省休宁县,西部与江西省婺源、德兴、玉山三县毗连,东北、东南分别与本省淳安县、常山县接壤,是浙西连接赣东北、皖南的交通要道,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县域总面积2236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449个行政村,总人口34.28万人。XX县城距衢州民航机场80公里,黄山机场115公里。205国道贯穿XX南北,与杭金衢高速公路联通,沿国道往北可与黄山市相通,17省道与江西等中西部地区沟通。XX自然环境优越,地处亚热带季风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2.1.2 自然条件XX地处南岭山系和怀玉山系结合部,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境内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46座。以山地丘陵为主,最高峰白石尖海拔1260米,有浙江人民的母亲河钱塘江发源地,域内河流属钱塘江水系,是我省划定的特别生态环境保护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1) 气候XX境域内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主导风向北风,夏季主导风向北西北风,最大风速17.0米/秒,平均风速1.0米/秒。年平均气温16.4,绝对最高气温41.3,绝对最低气温-11.2。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81%,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79%。多年平均降雨量1900.1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808毫米,最大日降雨量205.5毫米。云雾多、日照少,年平均雾日为88天,年日照率为40%,为全省日照时间较少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气温垂直差异十分明显。冬季冷,春季冷暖空气交替频繁,雨水明显增多,夏季6-7月为梅雨季节,雨量大,易造成洪涝灾害,梅雨期后,以晴热天气为主,易发生旱灾,秋季以晴天少雨为主,常有秋旱现象,深秋天气晴好,气候宜人,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干冷。(2) 水文及空气质量XX境内河流密布,是浙江省的降雨中心和暴雨集中区,水资源总量27亿立方米。钱塘江源于XX县境内莲花尖,钱塘江水系在境内流域面积1947.16平方公里,长江水系在境内流域面积261.08平方公里。环境总体质量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境内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水质优于各功能区水质标准,总体水质保持在-类水平,出境断面水质优于国家类水质标准。(3) 地理区位和自然景观XX地处黄山、三清山、千岛湖旅游“金三角”的中心地带,发展生态旅游业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南华山风景区、芹江风景区及马金溪绿色生态长廊旅游区。XX县的旅游资源以森林生态为特色,自然景观别具一格,山秀林茂水莹,保持着一定的原始性;人文景观众多而内涵深厚。加之丰富的地方物产和多种多样的工艺品,有利于发展具有XX特色、多样化的富有吸引力的生态旅游业。(4) 地质XX处于北东、南西向的江山绍兴深断裂以西,属于古代地槽区东隅,即所谓“钱塘凹陷”区。燕山运动后所形成一系列褶皱山脉的槽造盆地,为现代地貌构成了初步轮廓,境内分布有岩浆岩,一些河段岩基裸露,为公路桥涵建设提供便利的条件。(5) 地震XX处于嘉兴常山地震带边缘,这一地震带本身就具有震级小、强度弱、频率低的特点,因此地震对XX的影响很小,非特殊重要的工程设施建设不需要进行抗震设计。2.2 社会经济状况2.2.1 人口及分布至2002年末,XX全县总人口为34.28万人,全县人口密度为154人/平方公里。其中:西北部地区何田、齐溪、霞山、长虹、苏庄、张湾等六个乡镇,总面积为763.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4.2%,人口7.23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5人;东部地区塘坞、大溪边、芳林、黄谷、村头、菖蒲、金村、林山、底本等九个乡镇,总面积为420.5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8.7%,人口7.29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3人;南部地区池淮、青阳、桐村、杨林等四个乡镇,总面积为398.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7.8%,人口5.33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4人;沿马金溪和205国道两边(简称“两沿地区”)的城关、华埠、马金三个省级中心镇和中村、音坑、星口、封家等四个乡镇,总面积为654.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9.2%,人口14.43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1人。表2.1 XX县人口及分布情况(单位:万人)2002年末数据类别XX县西北部东部南部两沿地区总人口342821722517289553348144327占全县比例%21211642非农业人口4086211461325144036951(%)33490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15495173134221图2.1 XX县2002年人口分布图XX县人口分布和城市化发展状况分析:(1) XX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关镇现有人口51055人,在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心集镇建设的目标中,要率先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2) 按照把XX建成现代生态文化名城和生态经济强县的目标,加快规划和建设四通八达、层次分明、功能齐全、运输畅通的公路网络,改变XX目前的区位劣势,充分发挥环境优美舒适、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使之成为上海长三角及我省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后花园;(3) 以人口集聚为核心,积极推进县城中心城市建设,按照“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培育中心集镇,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改善XX的投资环境,努力提高城市品位和竞争力。2.2.2 社会经济总体状况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21.92亿元,自1997年以来的五年间,年均增长9.6%,人均GDP为6400元;工业增加值6.96亿元,占GDP总量的31.7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8.53932.5,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二次大转折;地方财政收入1.04亿元,比1997年年均增长22.9%;农民人均纯收入3320元,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2.1%。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长率加值占GDP比重等国际通行标准衡量,XX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近几年来,XX大幅度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先后完成了一批对XX今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城市框架全面拉开,生态城市功能进一步强化,城市品位大大提高。县城规划控制区由35平方公里扩展到83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8平方公里扩展到8.03平方公里。随着205国道XX至常山一期、二期工程和17省道华白线改建工程的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县形成了以205国道、17省道为主要干线的、较为完整的境内区域公路网络,长期制约XX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得到缓解。电力电网受电供电能力有所增强:水电装机容量3.17万千瓦,输变电装机容量162100千伏安,通过了全国第二批农村电气化县达标验收。通信信息设施建设达到新水平:全县乡乡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邮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网络和应用系统建设步伐加快:广电、电信建成IP宽带城域网,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计算机和网络普及应用程度明显提高。XX县第十一届党代会确定了“深入推进生态立县战略,突出主攻生态工业和加快生态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发展战略,今后固定资产投入将继续增大,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在交通、水利、电网改造、污水处理、旧城改造等方面将加大手笔、加快实施;全面推进城市化建设,大力拓展城市空间,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入手,提高二、三产业比重,积极拓展市场,壮大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充分依托黄山、千岛湖、三清山等旅游资源,通过规划共绘、交通共建、市场共拓、产业共兴,积极推进旅游业的“西进东联”,做大“名山名源名湖精品旅游线、浙西旅游大环线和浙皖赣金三角旅游黄金线”;建好生态工业园区,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开拓区域经济。从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来看,1980年以来第二产业(工业)一直呈攀升态势,其比重从1980年的24%到2002年的39.4%;而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61.8%下降到2002年的29.2%;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0年的14.1%上升到2002年的31.4%。根据我县的“十五”发展规划,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将继续呈稳步上升的态势,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后,工业比重将超过45%,而以各种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比重也会继续不断上升。交通运输作为服务行业的第三产业,货物运输的构成将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货物运输量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会有所增加,而旅客运输量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旅客出行的质量上要求会有较大的提高。在全省融入“山海协作”及“长三角”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中,要主动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和培育以“神、奇、秀”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业,纳入大上海旅游网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3 公路交通运输现状XX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是连接浙西、皖南和赣东北的交通要冲,公路是我县对外交通运输的唯一形式。到2002年底为止,全县公路养护里程为671.43公里,其中运输线路有205国道、17省道、县道18条、乡道26条及专用公路。这些公路连通了全县26个乡镇、265个行政村。除此以外,全县还分布着农村简易公路(机耕路)612公里,连通175个行政村,只有9个行政村没有通公路。全县通达班车的行政村为236个,行政村班车通达率为52.56%。2002年全县拥有营运客车354辆、营运货车380辆,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450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16750万人公里。1992年至2000年9年间,XX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变化,1992年至1995年逐年增加,1995年至2000年却逐年下降,2000年至2002年增加幅度较大。货物运输量与旅客运输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2.2 XX县公路客运量及客运周转量统计表(1992年2002年)年 份客运量(万人)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1992年454152191993年487164371994年524183881995年550192501996年295187651997年307143871998年280147041999年279147032000年210113472001年292156072002年45016750图2.2 XX县19922002年公路客运量表2.3 XX县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统计表(1992年2002年)年 份货运量(万吨)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1992年5567921993年5779211994年251419311995年281469271996年597192651997年497192651998年395159061999年381168112000年293175892001年388173482002年44214194图2.3 XX县19922002年公路货运量2.4 公路交通现状及评价2.4.1 公路交通现状到2002年末,全县公路网总里程为671.43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60.9公里,三级公路48.8公里,四级公路400.4公里,专业公路22.4公里,等外公路39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外连毗邻省、市、县,内接全县各乡镇的公路网络。其中:205国道72.45公里,17省道40.41公里,县道344.73公里,乡道191.44公里,专用公路22.4公里。在全县公路里程中,有铺装路面270.71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97.69公里,沥青路面73.02公里),铺装率为40.32%,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其它大多数为三级或三级以下标准公路,还有39公里的等外公路。全县26个乡镇的公路仍有6个乡镇路面还未硬化;在全县449个行政村中,通等级公路的有265个,等级公路通村率为59%,无公路的有9个行政村;通村公路路面已硬化的只有163个,硬化率为36.3%。表2.4 XX县公路网总里程和等级现状表(2002年)道路名称总里程(km)等级公路(km)等外(km)平均技术等级合计二级三级四级205国道72.4572.4558.0814.372.4017省道40.4140.4140.412.0县乡道536.17497.7162.3748.76386.0439.03.75专用道22.422.422.44.0总计671.43632.43160.8648.76422.8139.03.51表2.5 县乡公路现状表路线编号路线名称主要控制点公路里程(km)公路等级路基宽度(m)铺装情况2.4.2 公路交通综合评价1985年至2002年的17年间,全县公路网里程增加50.84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里程增加了251.48公里,干线公路的等级和铺装率都提高很快,1997年17省道华白线一期公路改建工程竣工,使我县有了第一条二级标准的公路,路网结构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大大提高了公路交通的通行能力和行车舒适度,降低了损耗,减少了污染,改善了行车条件。公路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改变我县经济发展中的区位劣势,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促进我县经济与周边地区实现同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5年和2002年全县的公路里程、路网等级、路网密度和路面铺装里程如下表:表2.6 1985年和2002年公路技术比较表年份公路里程(km)路网等级路网密度(km/100km2)有铺装路面总里程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外里程(km)铺装率(%)1985620.59040.32.3522.0955.93.9627.5540.36.492002671.43016149422.43393.5130.03291.7843.462.4.3当前公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1、路网技术等级低,公路基础设施落后第一、公路等级低。我县公路路面窄、弯道多、路况差、线形差。截止2002年底全县公路中,已建好的二级标准公路有161公里,有铺装路面291.78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97.69公里,沥青路面73.02公里),铺装率为43.46%,在全市的平均水平以下,其它大多数为三级标准或三级以下标准公路,还有39公里的等外公路。在全县449个行政村中,通等级公路的只有265个,等级公路通村率为59%。第二、县乡公路硬化率低。截止2002年底,在通往全县26个乡镇的公路尚有8个乡镇路面还没有硬化,通村公路路面已硬化的只有163个,硬化率仅为36.3%。第三、少数村庄还亟需公路改造。有175个行政村只通简易公路,9个行政村没有通公路;全县通达班车的行政村仅为236个,行政村班车通达率只有52.56%。受现行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投资政策及地方经济欠发达的制约,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再加上受境内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条件的制约,公路的投资效益明显低于周边地区,因此,XX公路路网技术等级的质变速度与周边地区相比相对缓慢,路网密度为30.03公里/百平方公里,低于全省40公里/百平方公里的水平,也低于全市33.1公里/百平方公里的水平,属全市最低;到2002年为止,衢州市所辖六个县、市、区中,不通高速公路的有XX县和江山市,常山县已于2003年开通高速公路,不通一级公路的只有XX县。截止2002年底,虽然XX境内二级公路里程有161公里,在整个路网中占了24%左右,境内路网的平均等级有3.51,在全市还属于较高水平(见表2.7),但是XX公路铺装率为43.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约8个百分点。这种现状与公路交通在XX县交通中所处地位相悖。表2.7 2002年XX县和全市其他县、市、区公路网技术等级对比表项目全市柯城衢江龙游江山常山XX总里程2927255.2509.3501.7652.8336672高速公路484.418.724.9000一级公路11327.532.718.231.33.30二级公路52771.151.951.2101.390.5161三级公路40973386.3123.1110.649四级公路152770.7260.2291.3267.8114.0423等外公路30374.512.829.8129.317.639占全市(%)1008.717.417.122.311.523平均技术等级3.433.333.453.433.563.163.512、区位劣势较为明显205国道横贯齐溪镇进入安徽,有海拔1000多米、近10多公里长的茶子岭盘山公路;县道马金镇至汾口向东进入淳安县,被新安江水库拦截,车流量自然减少,由此205国道向南经常山转320国道及17省道向西进入江西成为XX对外运输的主要通道。境内其它通往外省、市、县的公路等级都在四级或四级以下,而且大都是断头路,这就使XX成为我省及周边地区交通运输的“末端”或“角落”。这样,境内交通运输参与周边地区大交通运输网能力相对较低,交流机会相对较少,且因公路运输的成本比周边地区高,投资硬环境处于劣势,则受全省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辐射和带动力很小,在经济发展中的区位劣势比较突出。如与衢州市其他县(市)区相比,从事同样的来料加工产品,由于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在我县继续发展壮大来料加工业的利润空间就降低了,所以来料加工业的规模总是难以形成。3、公路运输站场建设滞后,服务水平不高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境内客、货运站场建设的规划布局难以实现,而目前的客、货运站场规模小、布点少、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等矛盾凸现,使公路运输行业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2.5 公路客货运输站场现状及评价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交通运输业的潜力,公路场站的合理布局和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对XX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XX客货运场站规划建设明显滞后,全县只有4个公用型客运站,城关镇3个,华埠镇1个,其中XX县短途汽车客运站(停车场面积为3000平方米)还未投入使用,而公用型货运站还未建成,综合性货运集散场2个,停车场面积共为16900平方米,。据统计,进入城关镇载客的车辆日平均为55辆,仅城区内的出租车就有35辆,依托城市经营的车辆达40辆,还有15辆农用车、拖拉机进城营运。由于场站建设滞后,车辆随意占道乱停乱放的现象严重,成为城区交通管理的一大难题。广大农村缺少客运场站设施,运输场地狭小,信息化水平低,营运效率不高,货运场站与现代化物流发展需要不相适应。XX县客货运基本现状如下表:表2.8 XX县客货运场站基本现状表序号乡镇等级站名停车场面积1城关二级XX县客运中心XX南站8000平方米2城关二级XX县短途客运站(暂未启用)3000平方米3城关二级XX县旅游出租车公司3000平方米4华埠三级XX县华埠客运站1000平方米5华埠三级XX县华埠货运站1100平方米6马金三级XX县马金客货运站800平方米合计16900平方米2.6 过去五年交通建设回顾2.6.1 过去五年交通建设成绩1、投资计划完成情况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的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给交通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2001年省委、省政府也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对XX交通在建设项目计划安排、资金补助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关心,使我县的交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从投资计划完成情况看,1997年全县完成交通建设投资为0.4亿元,1998年为0.223亿元,1999年为0.56亿元,2000年为0.95亿元,2001年为1.65亿元,2002年为1.137亿元,2003年为1.1亿元。由此可以看出,过去五年我县交通建设投资一直保持高位并持续增长,累计投资额达6亿元,是我县历史上交通建设发展最快、投资最多的时期。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完成情况从1999年到2003年底,我县累计新、改建高等级公路47公里,新建县乡道58公里,县乡道改造完成了100公里,通村简易公路改造成等级公路有28公里,基本形成以205国道、17省道为主要干线,城华线、桃下线、星下线、城底线、篁张线、华店线等县乡公路为辅、较为完整的境内局域公路网络,2003年建成通车的205国道XX至常山段公路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县主要进出口通道的交通条件。同时新建的XX短途客运站有效地缓解了车辆与场站发展不平衡的矛盾。3、公路运输发展情况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使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全县公路运输汽车从1998年末的1043辆增加到2002年的1353辆。2002年全县公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450万人次、货运量442万吨,分别比1998年增长了10%和2.9%。2.6.2 过去五年交通建设的主要特点1997年末,我县高等级公路只有17省道华白线15公里,至2002年底已达到160.86公里,其中205国道与杭金衢高速公路实现了联网接轨;县乡公路改造完成了100公里,通乡镇公路硬化率由1997年的44.6%提高到2002年的69.23%,路网平均技术等级有了明显提高,路网结构明显改善。我们还新建了桐村徐家村至江西马岭底、青阳旭日至江西紫湖等三条省际联网公路,为推动边贸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公路交通还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公路场站规划、建设滞后,运输装备落后,总体服务水平不高。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