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江西省信丰县第四中学 陈治华 邮编:341600一、教学内容: 小石潭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六课二、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环境,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三、学生分析:学生们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前提,对本文表达的情感应能领会,但鉴赏可能有一定难度。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2.了解作者及文体。3.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背诵课文。(二)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及艺术风格。2.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的写作特点,学会鉴赏情致化的景物描写。(三)德育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引导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景物,从平凡中发现美,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2.理解文中作者悲凉凄苦的情怀,间接接触社会,完善健全人格。五、教学重点1.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特别关注文中描写潭中游鱼的文字。2.体会景物描写中融注的思想情感,重点关注第四段,理解作者凄苦孤寂的心境。3.背诵课文。六、教学难点1.树、石、水、鱼的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2.文章先写“心乐之”,后面又见“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对此该如何认识?七、教学方法1.诵读法。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鉴赏的主体。2.讨论点拨法。在讨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纠正认识的偏颇,弥补缺漏。3.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作品的意境美,进而激发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体味作者的情感。4.延伸拓展法。联类引申,整理归纳已学过的山水名句名篇,综合鉴赏写景的妙处,深化对课文的理解。5.品读鉴赏法。八、教具准备:多媒体 九、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水流动的声音,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联想到了什么。柳宗元在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后,发现了一个小潭,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篇文章至今仍为人们传颂的美文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小石潭记。2、从江雪引入对作者人格的介绍。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1、学生自由谈对作家、作品的了解。2、教师视学生了解情况作补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中唐时期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与韩愈、刘禹锡为同朝为官,由于参加(刘禹锡也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年十一月贬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永州八记是一组游记作品,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城山记。其中,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写作背景: 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旧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三、走进小石潭记(一)欣赏相关图片,激发学生了解课文的兴趣。(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画出生字词2、给加点字注音,指名学生朗读。篁竹()清洌()为坻()为屿()为嵁()佁然()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幽邃()3、学生齐读课文。4、学生边看图片边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三)疏通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同时画出疑难的词句。小组同学互助疑难的词句,教师点拨、强调重点词语、句子。2、以抢答的形式进行课堂检测,多媒本显示部分语语解释。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照“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进行讨论学习。教师巡视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4请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四、理清写作顺序,把握景物特点学生分组分段交流,讨论问题。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指导,总结。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潭的?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2、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3、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作者是怎样写鱼的?采用怎样的写法?5、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6、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一)结合图片,朗读课文,(一)学生明确:第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周围的景物。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潭的?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文章一开头,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动词。2、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逐步为我们撩开了小潭的面纱。3、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这真是太神奇了。青青的树,翠绿的藤蔓,缠绕扭结,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周围,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令人心驰神往。教师根据学生讲述多媒体显示:潭水:清澄 写法:侧面描写 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小石潭的幽、美。(二)学生明确: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游鱼。教师进一步提问:作者是怎样写鱼的?采用怎样的写法?学生明确:游鱼还衬托出了潭水的清澈,而且也感受到作者快乐的心情。鱼水相衬,动静相生,精彩至极。教师根据学生讲述,多媒体显示:学生齐读第二段,感受作者快乐的心情。(三)学生明确:第三段,探寻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教师进一步提问: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教师根据学生讲述多媒体显示:溪身:曲折婉蜒 岸势:参差不齐 (四)学生明确: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感受。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这一段中,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环境和心情结合起来,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悲凉的心境。教师根据学生讲述多媒体显示:潭边凄清、幽寂的氛围 孤凄悲凉的心情(五)学生明确:第五段记下同游者(六)总结本本文写作顺序。指名回答: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五、再次播放课动画朗读,同学们闭目想象小石潭美景。六、合作探究:1、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活动失败,遭到权贵排挤,被贬至永州担任司马期间所作。当时他政治失意,心情抑郁,因而借游山玩水来排遣愁怀。游历中,他发现了永州奇特的风景,于是记下来,成为文学史上颇为有名气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在阅读了这篇游记后,你认为小石潭的风景奇特在什么地方呢?明确:(1)潭石奇异石纷呈“全石以为底”。(最独特之处石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2)潭水奇声悦水澈“如鸣佩环”,写水声奇美,突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声悦)“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水澈)(3)潭源奇曲折、多姿、神秘“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曲折)“其岸势犬牙差互”。(多姿)“不可知其源”。(神秘)(4)潭境奇清幽凄凉“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清幽)“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凉)2、柳宗元真不愧为一位散文大家,他妙笔生花,以高超的手法,为我们勾画出四幅风景奇特的画面,精细、准确而又生动,令人赞叹。如此奇丽的景致,我们怎能不为之心动,不为之倾倒呢?可是柳宗元并没有在奇丽的小石潭面前流连忘返,仅是“记之而去”,这是为什么呢?明确:作者这样写固然是由于环境过于寂静凄凉的缘故,更是因为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内心无限忧伤凄苦的缘故。小石潭虽然景致奇特,但四周竹树围抱,无人知晓,少人问津,其寂静与寥落跟作者此时的人生境遇何其相似!小石潭的幽静与作者心境的凄清互相比衬,表现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作者内心愤懑的抒发。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明确:乐是忧的一种表现形式。诗人因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七、课堂小结1、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景物,条理清晰。2、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灵活多变的写法(比喻、动静相生、正侧结合等),生动细致的加以描画。3、作者寓情于景,在凄寒幽邃氛围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凄苦忧伤的情感。八、学生齐读课文,根据图片提示提示,尝试背诵课文。九、延伸拓展大家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一两则加以赏析。学生回忆所学的相关诗文,小组内部讨论交流,然后课后整理讨论发言。如桃花源记中“桃源之美”,三峡中的山美、水美,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游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海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 民法总则普法课件
- 初中历史课标考试及答案
- 财管9号考试题及答案
- 安全生产要求指南讲解
- 户外素质拓展活动策划方案
- 农业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创新
- 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分析
- 新质生产力与智能技术融合
- 材料力学引言
- DB44T 1643-2015 广东省LED 路灯、隧道灯产品评价标杆体系管理规范
- 静脉血栓疑难病例讨论
- 肾性骨病的护理
- 【课件】角的平分线+课时1+角平分线的性质+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课件】轴对称及其性质+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2025年贵州省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护理人员同理心
- 2025-2030水务工程行业并购重组机会及投融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 2025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象棋入门教学课件
- 风雨操场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