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2012高考冲刺语文试卷.doc_第1页
辽宁2012高考冲刺语文试卷.doc_第2页
辽宁2012高考冲刺语文试卷.doc_第3页
辽宁2012高考冲刺语文试卷.doc_第4页
辽宁2012高考冲刺语文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 班级: 考号: 考场: 座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2012高考语文冲刺试卷(辽宁卷)第9页/(共12页) 第10页/(共12页)命题人: 沈阳分公司 于丽娜(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阅读题 共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敬”的当代价值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学界一般以“礼”和“仁”为核心,认为孔子继承了周礼,发展出“仁”的思想,因而着重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其实,在“礼”和“仁”之中还有更本质性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可以用“敬”来概括。礼最早是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人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其中的敬是出于内心的崇拜仰慕,而畏则是害怕受到惩罚。最早的礼活动即内含着这种敬畏的心情。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敬”作为内质也留存下来。这种“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而且其发自内心,即出于天赋,由“敬”而发的礼活动也就合乎天理,具有道德价值了。因此在国家政治活动中要求“敬”,社会的一切活动和个人的修养也以“敬”为内核。孔子继承“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在论语中,“敬”出现21次,频率颇高。这些关于“敬”的阐述,有继承,也有发展。关于祭祀活动,孔子继承了上古对“天”和“神”的敬仰态度,强调“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思敬”。即使“敬鬼神而远之”一语,强调实践理性的重要性,也告诫人们对于鬼神要有敬畏的心态。关于政治活动,孔子也承传了西周以来的敬谨精神,故而回答鲁哀公说:“治礼,敬为大。”孔子对于“敬”的发展,在于把它扩展为普通人对待事物的敬业精神。“敬”原本主要表现在人对神、臣民对君王等下对上的关系上,孔子以后则成为所有社会成员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论语中出现的21次“敬”中,关于敬事的即有18次。而且,由“礼”中发展出来的“仁”也以“敬”为本。一般认为,“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形式,故而许多学者着重以“仁”为核心建构孔子的思想体系。其实,“仁”之中也必有“敬”的精神。没有发自内心的“敬”,也就没有真切的仁爱之情。这种“敬”的思想较之“礼”和“仁”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具有当代意义。“礼”和“仁”的思想建立在小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小农业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国家不过是一个家族对其他家族的统治,个人只是家庭成员,而家庭主要由血缘关系构成。当代社会,已经走出了小农业文明时代,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也日趋式微。而由于“仁”的观念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有着疏近等差的特性,因而在现代社会中就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此不同,“敬”是人类在远古时期就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从远古主要对于自然的敬畏,到殷周以后更多的对于社会中年长者、位尊者的敬重,再到孔子普遍要求的为人行事的敬,“敬”的外延在扩大,其抽象的内涵也一直延伸着。1、下列选项中关于“敬”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敬”最早源自我国远古时期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B.“敬”以其发自内心、出于天赋的特性而成为一切社会活动和个人修养的“内核”。C.“敬”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它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D.“敬”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在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2、下列选项对“仁”、“礼”、“敬”之间关系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礼”和“仁”都以“敬”为本,“敬”保障了“礼”和“仁”的发展可能。B.孔子继承周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并从“礼”中发展出了“仁”。C.比起“礼”和“仁”来,“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更符合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D.“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形式,二者之中都有“敬”的精神内涵。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因此使“礼”由祭祀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B.孔子对于“敬”的贡献,在于把它发展成为诸如敬重年老位尊者等为人行事的基本原则。C.在家庭作用日趋式微、血缘关系愈加淡薄的现代社会中,“仁”的局限性越来越大。D.深入认识“敬”的精神,有助于更准确地领会孔子思想中的“礼”和“仁”的内涵。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力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尧的号)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愿受一廛而为氓 百姓B.举舜而敷治焉 选拨C.治于人者食人 供养D.不为厉陶冶 鼓励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 独可耕且为与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C. 尽弃其学而学焉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D. 许子以釜甑爨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6. 对文章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许行等农家学派的主张是解决剥削与反剥削,压迫与反压迫的办法。他们不但从理论上这样认为,而且还身体力行到滕国为氓,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B .许行的学术在当时影响很大,连儒学弟子陈相也和其兄弟陈辛从宋国赶来滕国做了许行的门徒,愿弃自己的儒学而向许行学习。C .陈相见孟子时表明了自己对许行靠编鞋织席为生亲自从事农业劳动很赞许,并且他还认为滕国的国君使百姓困苦来养肥自己,算不上贤明之君。D .本段文字体现孟子散文善于论辩的特征,多用反诘句和排比句。反诘句不直接说出正面结论,让对方思而得之,更有启发诱导力量。排比句使句式整齐,表达有气势。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3分)(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4分)(3)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春游湖徐府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8.“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5分)9.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苏轼赤壁赋)(2) 亦余心之所善兮, 。怨灵修之浩荡兮, 。(屈原离骚)(3)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25分)尼泊尔的啤酒吉田直哉我抱住他的肩膀哭了。很久了,我不曾那样哭过,也不曾那样深刻全面地反省过。那是4年前的事了,然而对我来说,却比昨天发生的事还要鲜明得多。那年夏天,为了摄影我们在喜马拉雅山麓、尼泊尔的一个叫多拉卡的村庄待了十多天。在这个家家户户散布在海拔1500米斜坡上的村庄,像水、电、煤气之类所谓现代的生命线还没有延伸到这里。这个村庄虽有4500 口人,却没有一条能与别的村落往来的车道。不用说汽车,就是有轮子的普通交通工具也用不起来。而只能靠两条腿步行的山路崎岖不平,到处都被山涧急流截成一段一段的。由于手推车都不能用,村民只能在体力允许的范围内背一些东西在这条路上行走,每当我惊奇于草垛何以移动时,定晴一看,下面有一双双小脚在走路。原来是孩童背着堆得高高的当燃料用的玉米秸。多拉卡村的人们至今过着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被天神原谅的生活,他们是以一种苦楚的心情,在旅游者看来像世外桃源般美丽的风景中过着日子。特别是年轻人、小孩子都渴望离开村子去有电有车的城市。就是我们,在没法用汽车的这里,也深感不便,每时每刻都是全副武装登山。从汽车的终点站到村庄,我们竟雇了十五个人搬运器材和食品,多余的东西不得不放弃。首先放弃的就是啤酒,啤酒比什么都重。想过酒瘾,威士忌更有效果。我们四人带了六瓶,每人一瓶半,估计能对付着喝10天。然而威士忌和啤酒,其作用是不同的。当汗淋淋地结束了一天的拍摄,面对眼前流淌着的清洌的小河时,我情不自禁地说:“啊,如果把啤酒在这小河中镇一下的话,该有多好喝呀。”村里的少年切特里问翻泽:“刚才那人说了什么?”当他弄清什么意思时,两眼放光地说道:“要啤酒的话,我去给你们买来。” “去什么地方买?” “恰里科特。”恰里科特是我们去了车子雇人的那个山岭所在地,即使是大人也要走一个半小时。“是不是太远了?”“没问题。天黑之前回来。”他劲头十足地要去,我就把小帆布包和钱交给了他。“那么,辛苦你了,可以的话买四瓶来。”切特里兴高采烈地跑了出去,到8点左右背了5瓶啤酒回来。大家兴奋地鼓掌庆祝。 第二天午后,来摄影现场看热闹的切特里问道:“今天不要啤酒吗?” “要当然是要的,只是你太辛苦了。”“没问题。今天是星期六,已经放学了,明天也休息,我给你买许多星牌啤酒。” “星”牌啤酒是尼泊尔当地的啤酒。我一高兴,给了他一个比昨天更大的帆布包和能买一打啤酒以上的钱。切特里更起劲了,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可是到了晚上他还没回来。到了临近午夜还是没有消息。我向村民打听会不会出事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如果给了他那么多钱,肯定是跑了。有那么一笔钱,就是到首都加德满都也没问题。”十五岁的切特里是越过一座山从一个更小的村子来到这里的,平时就寄住在这里去上学。土屋里放一张床,铺上只有一张席子。因为我拍过他住的地方并问了许多问题,所以对他的情况是了解的。在那间土屋里,切特里每天吃着自己做的咖喱饭发奋学习。咖喱是他把两种香料和辣椒放在一起夹在石头里磨了以后和蔬菜一起煮出来的。由于土屋很暗,白天在家学习也得点着油灯。(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 4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对“我”来说却比昨天发生的事还要鲜明,说明这件事非同寻常,让我难以忘怀。 B.多拉卡村海拔1500米,没有接通水、电、煤气,但风景优美,人们在这里过着世外桃源般的怡然自得的生活。 C.切特里紧接过“我”的话,自告奋勇提出为“我们”买啤酒,大家兴奋地鼓掌,表示对切特里的感谢。D.切特里买啤酒未归,村里人对他的种种猜测,既与他们形成鲜明的对比,烘托了切特里,又制造了一些悬念。 E.这篇小说首尾呼应,语言平实,塑造主人公形象所选择的事件既不复杂,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却发人深省。(2)小说一开始描写多拉卡村庄的环境,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切特里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4)文中反复说:“我不曾那样哭过,也不曾那样深刻全面地反省过。”请结合全文,探究“我”深刻全面地反省的内容。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忆蔡尚思先生施宣圆5月20日,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蔡尚思先生走完了他漫长的一生,享年104岁。噩耗传来,我思绪滚滚,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先生的音容笑貌与匡亚明先生争论孔子蔡尚思先生是我的老师。上世纪60年代初,他给我们年级上中国近现代史选修课,我有时去旁听。那时老师下课后就回去,学生和他们接触不多。我和他熟悉是在80年代初以后,我常常去他家和他聊天。1987年2月的一天,他来电要我去他家,说有事和我商量。我到了他家,他取出一张文汇报,指着学林版一篇匡亚明先生的文章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说,他不同意匡老的观点,要写文章同他商榷。匡老是老革命,是南京大学校长,是一位孔子研究专家。匡老的这篇文章提出用“三分法”来考察孔子的思想。所谓“三分法”,一是凡属于维护封建统治,维护宗法等级制、专制君王统治利益的,必须批判,必须决裂;二是凡属于含有合理因素、又含有历史局限性带来的消极因素的思想,必须进行科学分析,批判其消极因素,吸取其积极因素;三是凡属至今仍有生命力而闪耀真理智慧因素的要发扬光大。不久,蔡尚思先生送来文章:也谈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与匡亚明同志商榷,指出在孔子及孔学的研究中,根据具体材料进行具体分析,坚持“两分法”,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匡老的“三分法”不是研究孔子的根本方法。两篇文章发表后,成为当时还未形成争鸣风气的学术界的一段佳话。“陈寅恪不是国学大师”蔡先生不仅在学术上勇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对于一些不良的学术风气,也敢于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1997年国庆节,我去他家,他说现在学术界都说陈寅恪是“国学大师”,简直是“大家公认”的,他认为评价历史人物贵在实事求是,不能信口开河。上世纪20年代初,陈寅恪曾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的身份在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讲课,蔡先生听过他的课。蔡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而值得骄傲的就是周秦诸子,可以说周秦诸子是中国文化的老祖宗,而陈寅恪先生却反而认为“周秦诸子,实无足称”,“今人盛称周秦之国粹,实大误”。难道有这样的“国学大师”吗?蔡先生认为:“陈寅恪先生确是大师,但要知道,在大师中,他是中国史学大师之一与通晓多种多国文字大师,而不是所谓的国学大师。”他对老师是很尊重和钦佩的,再三强调,仅凭陈寅恪通晓十六七种文字,他就真是古今中外第一人,比所谓“国学大师”更加难能可贵,更加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我问他敢不敢写文章发表?他说怎么不敢。说罢,从信封中抽出一篇稿子,我一看,标题:我知道的陈寅恪先生(发表时改为陈寅恪不是“国学大师”),原来,他稿子已经写好。“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尊重历史事实。”蔡先生这样说。“学术研究贵在争鸣”在学术界,蔡先生是以敢于讲真话、敢于争鸣著称的一位老教授。解放前,他就以批判封建礼教道统而得罪国民党当局。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地参加孔学和其他学术问题的争论。每次参加学术研讨会,不管大会还是小会,他都与人争鸣;他的文章都要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于是,有人说蔡先生思想“偏激”“好辩”;也有人劝他做学术界的“好好先生”,年龄那么大了,何苦再去得罪人呢?然而,他总是坚信自己的选择和追求,在学术上决不朝秦暮楚。他的态度是真诚的,他的见解是他研究的心得,他的讲话发自他的内心。蔡先生说:“学术研究贵在争鸣,没有争鸣就不能有所创新,自成一家。没有争鸣就只好陈陈相因,人云亦云,变成奴才,止步不前,葬送学术。”他多次在报刊上著文呼吁:学术没有禁区,学术必须民主,学术必须争鸣,没有争鸣就没有学术,没有争鸣就出不了大家。他在7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不断实践自己的诺言。正因为如此,他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思想家一一进行剖析,重新评估,完成了以中国传统思想 的总批判为代表的20余部中国思想史大著,在学术界独树一帜,成一家之言。(1)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匡亚明认为应该用“三分法”来考察孔子的思想。所谓“三分法”,指凡属于糟粕的内容必须抛弃;凡属于合理又含有历史局限性的内容则有选择地吸收;凡属于真理的内容则要发扬光大。B蔡尚思先生认为在孔子及孔学的研究中应坚持传统的“两分法”。并由此引发了与匡亚明先生的一段争论。C蔡尚思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且值得骄傲的就是周秦诸子,而陈寅恪先生却认为“周秦诸子,实无足称”。为此又引发了学术界的一场争论。D蔡尚思先生对老师陈寅恪很尊重很钦佩,虽然如此,他仍然不赞同人们称陈为“国学大师”,表现了蔡尚思先生敢于求实的精神。E“学术研究贵在争鸣”是蔡尚思先生的治学观点,也是他的行为方针。(2)简述三个小标题的作用。(6分)(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画线的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所起的作用。(6分)(4)从蔡尚思先生敢于争鸣的优秀品质中,从他的事迹中,你在为人处事方面还有哪些收获或启示?请谈谈。(8分)第二卷(表达题 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宋代画家李公麟在他的放牧图中重复性手法运用很突出,这种背景与主题间的强烈对比正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B. 时下不少店名乱用外来词,只求时髦,哗众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效果。一个大家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C. 西部的发展,将为中国其他地区提供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商机。但是,这项事业任重道远。D. 丁是丁,卯是卯。事情已经成为定局,我们还沉浸在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死的悲痛之中也无益了。不如化悲痛为力量,奋然前行。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 庄子词章之美,来源于思想自由。他追求的是自由无碍,自然无待的人生境界。现实的不能自主的被动人生,也被庄子所厌弃。B. 再创造活动在诗的欣赏活动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受到鼓励的。这种想象活动可以使欣赏者自己在想象中创造出与自己有关的动人的画面来。C. 通过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的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上天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了死亡是伟大的自由这一事实。D.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朝代、一个政权兴盛的根本因素,秦王朝到灭亡都没悟懂这个真理。15.下列句子的排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A. B. C. D. 16请根据下文提供的信息,用不超过32个字(包括标点符号)对“天然湖”作简要的介绍。(5分)在天山高处,可以看到一个面积很大的天然湖。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把湖光山色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上,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而我看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的。你站立高处瞭望湖面,眼前是一片赏心悦目的茫茫碧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视线的是那闪闪的鳞光,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非常分明。答: 17把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概述的长句改为三个短句。(6分)科学发展观是在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按照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答:_ _ _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的,但渐渐地很多人就活成了盗版。”桂林男孩周帅历经几轮激烈的角逐,终于站在中央戏剧学院严厉主考官梁冠华教授的面前。教授愣住了:“天哪,简直就是陆毅的翻版!你周围的人有没有说你长得像陆毅?你自己觉得呢?”周帅脱口而出:“我是自己的正版!”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A (文章第二段说,“最早的礼活动即内含着这种敬畏的心情”,但不能说“敬最早源自活动”。)2、C (“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这一说法于文无据。)3、D (A项,从文中“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敬作为内质也留存下来。这种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一句可以看出二者不是因果关系。B项,“殷周以后更多的对于社会中年长者、位尊者的敬重”和“孔子普遍要求的为人行事的敬”是“敬”的内涵发展的两个阶段,前者不是孔子“对于敬的贡献”。C项,“血缘关系愈加淡薄”“局限性越来越大”于文无据。)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 D。【损害】5.B。顺承连词 【 A(句末语气助词,“欤”;动词,结交,亲附) C (兼词“于之”;语气助词,不译)D(介词,用;连词,因为)】6. C。【“滕国的国君使百姓困苦来养肥自己,算不上贤明。”是陈相转诉许行的话,不是他自己讲的。】7.翻译:(1)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这就是使百姓困苦来养肥自己,哪里算得上贤明之君呢!(2)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一般的道理。(3)使百姓勤劳,使他们归附,使他们正直,帮助他们,使他们得到向善之心,又随着救济他们,对他们施加恩惠(二)古代诗歌赏析8、“蘸”字,(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1分)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1分)9、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2分)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2分)(三)名句名篇填空 10(6分)(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虽九死其犹未悔 终不察夫民心(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1)(5分)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2) (6分)说明多拉卡村庄贫瘠落后,交通困难;为下文村民猜测作铺垫;衬托切特里可贵的品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6分)纯洁热情,乐于助人;坚强勇敢,不怕困难;诚实守信,人穷志不穷。(每 点2分,意思对即可)(4)(8分)观点:反省自己,反省社会。2分,意思对即可)“我”轻信村里人对切特里的猜测,误会切特里,应该深刻反省;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信任。(分析每点3分,意思对 即可)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1)BC【解析】B项“两分法”并非传统分法,另外蔡匡两人并未引起争论;C项陈未与蔡争论,亦未引起学术界的争鸣。(2)明确了文章中心,便于组织材料和读者阅读;三个小标题逐步深化中心;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蔡先生优秀的品质和学者风范。(每点2分)(3)结构上,本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对上文“与匡亚明的争论”做总结,又引出下文就陈先生是否可成为国学大师争论的叙述;内容上逐层深入,由他与匡亚明的个人争论深入到为陈先生的称号而与整个学术界的争鸣;突出了蔡先生敢于争论的优秀品质。(每点2分)(4)不畏权威,敢于“亮剑”的品质;敢于同不正之风做斗争;坚持真理,排除多种不利因素,一以贯之,终有所获。(一点3分,二点6分,三点8分)五、语言表达运用13.A。【惨淡经营: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也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B贻笑大方,贻:遗留;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贬义,应去掉“让人”二字。C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主语应该是人。 D “丁是丁,卯是卯”是指对事情认真,毫不含糊】14.B。【A 去掉“所” C 删去“通过” D 双提与单承的问题】15. D。16.天然湖在天山高处,面积很大,湖水明净,湖面幽静,湖色多变。(评分标准:“天然湖在天山高处”分,“面积很大”分,“湖水明净”分,“湖面幽静”分,“湖色多变”分,五点写满可得5分)17、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2分)它的总体要求是实行统筹兼顾(2分)。它的前提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2分)(共6分)附 文言文翻译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愿意接受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滕文公给了他住所。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 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了农具耒和耜从宋国来到滕国,对膝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主张,这也算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