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月考试卷二.doc_第1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二.doc_第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二.doc_第3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二.doc_第4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兴市四高横垛分校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命题人:蔡兰华 审题人:周玉圣 2012、10、31一、语言知识与运用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浸渍(z) 逶(wi)迤 鹰隼(shn) 殒(yn)身不恤B祚(zu)薄 寡廉鲜(xin)耻 船坞(w) 龟(jn)裂C情不自禁(jn) 拔擢(zhu) 强(qing)颜欢笑 玉醅(pi)D笑靥(y) 乳媪(o) 长歌当(dng)哭 呼天抢(qing)地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上海世博会异彩纷呈,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热情的人们趋之若鹜,纷纷涌入世博园,入园人数屡创新高。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请”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C林纾是一位“有创作精神”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连原作中的幽默风味也能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有时甚至比原作更胜一筹。D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引起了全社会的无比愤慨与理性反思。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B伦敦作为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因该地土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开发船坞区的改造。C 2010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D舟曲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水力资源得天独厚,主要为“一江两河”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三条河流在县境内共有支流40多条。4.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 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不能自免,卒就死耳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则仆偿前辱之责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A.B.C.D.5.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意气勤勤恳恳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虽然,犹有未树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功,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彼且恶乎待哉。不相同,不相同。不相同,相同。相同,不相同。相同,相同。7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其翼若垂天之云水之积也不厚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汤之问棘也是已鹏之徙于南冥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众人匹之之二虫又何知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之二虫又何知?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夫晋,何罪之有。9.上海世博会已经落下帷幕,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掌握的资料做了一个专题研究。下面的文字摘自他们的研究报告,根据这些文字,列出该小组研究的问题及其相关结论。(6分)上海世博会各国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包括太阳能技术,新型环保交通工具,节能设备,资源循环技术,固体废弃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等技术。与奥运会类似,世博会把一个时代的科技成果高度集中起来供各国交流。本次世博会将目光聚焦在“城市”,确定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而目前全球都在关注着“城市”。与中国一样,一些发展中国家正进入快速城市化的阶段;一些国家的城市化走入误区,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发达国家完成城市化后,又开始探索如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问题。研究的问题:上海世博会 (15个字内)(2分)研究的结论:(1)上海世博会 (20个字内) (2分)(2)上海世博会 (20个字内) (2分)10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其寓意,不超过15字。(3分)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又忍痛放弃了。蜗牛知道自己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1114题。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少习三礼,以讲学自给。(后)周显德初,太祖(赵匡胤)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留后财货,以廉闻。及受周禅,召为户部郎中。奉使吴越归,奏便宜十数事,皆从之。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还具以白。朝论沮之曰:“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太祖即命发廪贷民。建隆三年,迁给事中。王师伐蜀,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民家玉帛子女,伦独居佛寺,饭蔬食,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东归,箧中所有,才图书数卷而已。先是,伦第庳陋,处之晏如。时权要多冒禁市巨木秦、陇间,以营私宅,及事败露,皆自启于上前。伦亦尝为母市木营佛舍,因奏其事。太祖笑谓曰:“尔非逾矩者。”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狭小。使者以闻,上亦不违其志。 伦清介醇谨,好释氏,信因果。尝盛夏坐室中,恣蚊蚋囋其肤,童子秉箑(扇子)至,辄叱之,冀以徼福。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岁余尽焚其券。微时娶阎氏,无子,妾田氏生继宗。雍熙四年,卒,年七十九。赠侍中。(选自宋史沈伦传)1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赵匡胤)领同州节度 领:统率,率领B皆署从事 署:委任C奏便宜十数事 便宜:因利乘便,见机行事D愿得制度狭小 制度:规章,办法1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沈伦“清廉爱民”的一组是(3分)( ) 奉使吴越归,奏便宜十数事,皆从之 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 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 伦独居佛寺,饭蔬食 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 岁余尽焚其券A B C D 1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伦年轻时学习周礼仪礼礼记,以讲学谋生,后因人举荐,逐步为官,最终官至宰相。B沈伦来自社会底层,对人民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当他发现百姓闹饥荒时,便采纳了他人的意见,请求皇上动用军粮,开仓济民,并且力排众议,拯救了天下苍生。C沈伦年少好学,后随军作战期间,仍爱惜图书,因此他日后信奉佛教,拒绝童子的热情服务,希望以此积德求福。D沈伦对住宅低矮毫不在意,但为了母亲也曾购买木材建造佛舍,皇帝并未因此责备他,反而派人为他修建住宅,皇帝对他的恩遇由此可见一斑。14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3分)译文:_ (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3分)译文:_ (3)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护荣辱之境,斯已矣。(4分)译文: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张谓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1)首联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 (2)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4分) (3)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默写(8分)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2) ,总是离人泪。(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4)沧浪之水清兮, 。(5)若夫 ,而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梦里炊烟诗中境(王民选)炊烟,一种标志性符号,曾经为传承农耕文明印在大地,为张扬劳作文化写在长空,为印证乡风民俗盘旋村落如今,炊烟已越来越难以见到,渐渐成为人们梦里的幻境,成为诗文中的追忆。但是,炊烟的千古缭绕,已使华夏儿女的言行举止投射出被长期熏烤的底色,散发着特有的草木味儿,表现出火热的乡土情结。炊烟里,升腾着生活的希望。无论是寒露沾衣还是落霞照脸,辛勤耕作的农民每当看到升起的炊烟,对获得好收成就会增添一份期望。饥肠辘辘的孩子,只要看到炊烟升起,往家赶的脚步就会加快,马上就联想到诱人的饭菜香,对生活的希望也像炊烟一般上升!炊烟里,缠绕着游子的乡情。炊烟所炙染出的情感多彩醇厚,所酝酿出的气息牵肠挂肚,让游子魂牵梦绕。庄稼人出远门时,总喜欢抓一把烟囱下边的泥土带上,让“家”这个气场始终笼罩并护佑着自己,紧紧地牵系着飘荡的灵魂。即使是远隔千山万水,言语不通,水土不服,天涯孤旅也会借助于无处不在的炊烟,抚摸到祖先的根脉,寻找到族群的亲和。我一直在想,所谓“在外游子,纵然化作一缕轻烟,也要魂归故里”,这华夏儿女独具的故土情结,作为一种弥足珍贵的乡情文化,世世代代又有几人给出了权威的诠释呢?炊烟中,绵延出时光的推移。清晨,冲破浓雾的炊烟跃过房顶,撑起乡村的天空,然后又紧贴着地平线扑向东方,撩开黑暗,把霞光接回大平原,并挨个儿挠醒生命万物,让他们抖擞精神迎接太阳。中午,炊烟用妙曼的舞姿,嬉戏得太阳陶醉迷离、频频眨眼,她用花瓣一样的碎片,由太阳抛出缕缕银线,串连成莽莽云海,衬托得阳光绚丽多彩。日色已尽花含烟,千万股炊烟顶梁柱一般托举住天幕,要为赶时节的农民再争一会儿光阴,紧接着又彼此挽起臂膀,撑持着夜幕,让劳累的农民借一点余光洗洗脸,摸黑儿吃晚饭。炊烟中,氤氲着诗情画意。炊烟和诗歌有相近的本性,文人“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才情,有时也需借助炊烟的带挈。诗经曾长期飘荡在万家炊烟当中。陶渊明守望过的“依依墟里烟”,绵延出多少代人的悠然情思。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我们从一些诗文中确能品读到炊烟鼓荡出的气韵。炊烟所蕴含的那种人间情、烟火味儿,与我们灵魂的脐带紧密交结。那种灵动美、幻化感,令人心如炊烟,意如流水,往往是不期而至的震颤酿成不期而然的灵感,诗情便喷涌而出了。当今难得一见的炊烟,偶尔出现在村头田野,让人蓦然看到时骤然之间就会激情澎湃,守神凝眸间,质感十足的水墨画就那么传神地写在长天,任谁都情不自禁地想高唱一曲挽留的歌。如果刚好站在某个角度,看到古树枝头系挂几缕或浓或淡、时动时静的炊烟,在夕阳西下的微风中,远望如梳了长发辫的村姑在学舞,又像宫殿垂挂的烟霞帐,一幅那么美妙古拙的风情画,一种多么使人陶醉的景象!先祖以炊烟为衣,以水为镜,开启千秋万代的脉脉情思,传承着农耕社会悠久的合唱,灌制出劳动者群体的美声,熔铸成华夏民族的集体人格,引发了广泛的共鸣,积淀为厚重的文化彩页,以至于中原民间把宗族延续说成烟火传承。我们俯仰在这亘古飘溢的炊烟中,品味先民苦乐,遥想先哲情怀,探究其文化影响,条分缕析其文化内涵,应当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啊!(有删改)17结合全文来看,开头第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4分) 答: 18第段中说“炊烟所炙染出的情感多彩醇厚,所酝酿出的气息牵肠挂肚,让游子魂牵梦绕。”第段又说“炊烟所蕴含的那种人间情、烟火味儿,与我们灵魂的脐带紧密交结。”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4分) 答: 19第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20文章最后一段说“我们俯仰在这亘古飘溢的炊烟中,品味先民苦乐,遥想先哲情怀,探究其文化影响,条分缕析其文化内涵,应当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啊!”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应该怎样承担这种“使命”。(6分) 答: 6、 作文(70分)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议论文。(70分)要求:(1)不少于800字。(2)观点鲜明,灵活运用各种论据分析法。 (3)卷面整洁,语言通顺,有说服力。泰兴市四高横垛分校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A项中逶wi、隼sn,B项中鲜xin、坞w,C项中禁jn、强qing)2C( “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非常逼真。A“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多用于贬义。感情色彩不当。B“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说出真相和要害。与“议论纷纷”并用,自相矛盾。D“漠不关心”指态度冷漠,毫不关心。不可带宾语)3D(A成分残缺,宾语中心语残缺,可在最后加上“的愿望”。B“开发“与“改造”搭配不当。C语序不当,“历届”移至“世界园艺”前。)4.D(“剔”通“剃”;“失”通“佚”;“枪”通“抢”;“责”通“债”;“摩”通“磨”;“底”通“抵”。)5.B(A.意气,古义指情谊和语气;今义指意志和气概。B.倜傥,古今义同,指洒脱,不拘束。C.下流,古时比喻处于卑贱地位;今指卑鄙龌龊。D.口语,古指说了几句话;现区别于书面语,指说话时使用的语言。)67B8(本句是一般陈述句,其他三句是宾语前置句)9.研究的问题:对促进全球交流的作用。(2分)研究的结论: (1)集中并交流了全球一个时代的科技成果。(2分)(2)让世界各国分享城市化的得失(经验教训)。(2分)10 立志要切合实际,做事要脚踏实地。(3分)11B A领:担任职务 C便宜: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 D 制度:规模。12D 表明受皇帝信任,这是郡长吏的语言)13C 强加因果关系14.(1)如今用军队的储粮赈济灾民,如果连年歉收,军粮收不回来,谁来担当这个责任?15.(1)本诗首联即紧扣题目,引发了下面的怀人念远之情。(2分)(2)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1分)“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家乡之遥远,此为虚写;(1分)“五更愁”点时间,整夜为愁思所缠绕,极言客居他乡时乡愁之深,此为实写。(1分)这样,将诗人对故乡的满腔思念之情表达得生动形象感人。(1分)(如答“直抒胸臆”也可)(3)自己的朋友都在长安和洛阳,什么时候才能和他们一同畅游?(1分)诗人以问句作结,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1分),渴望与朋友在京城相聚(1分),自己的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等复杂的情感(1分)。17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总写对“炊烟”文化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提挈全篇;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每点2分)18第一句话:缭绕的炊烟凝聚着浓郁的乡情、乡思、乡韵,在游子的心灵世界中,形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牵系,挥之不去。(围绕“游子的乡情”进行具体阐释,也可从“故土情结”、“乡情文化”的角度作答。)第二句:炊烟将人间的美好情愫与生活气息、生活趣味纠结在一起,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紧密相连。(“人间情”指炊烟中蕴含的诗情、气韵;“烟火味儿”则重在表明生活气息、生活趣味;“灵魂的脐带”则明显涉及人们的精神领域)(每句2分)19按照“清晨”、“中午”、“日色已尽”的时间顺序,对“炊烟”展开具体的描写,展现出一天之中“炊烟”的全貌,给读者完整的印象和认识;运用拟人手法,通过“挠醒”、“嬉戏”、“挽起臂膀”等词语,将“炊烟”人格化,赋予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特征,增强了亲切感与感染力,使感情表达更充分。(每点3分)20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炊烟”作为“一种标志性符号”的意义所在;其次,“炊烟”作为农耕文明与劳作文化的载体,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我们须臾不能将其割舍;要唤醒人们的文化传承意识,以勇敢担当神圣使命的姿态和美好的情感,将“炊烟”所积淀的厚重文化发扬广大。(每点2分)参考译文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县人。从小学习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凭借讲学自己养活自己。后周显德(后周太祖年号)初期,宋太祖赵匡胤担任同州节度使,宣徽使(官职名)昝居润和沈伦关系很好,把沈伦推荐给宋太祖,沈伦就留在了太祖的幕府中。宋太祖后来又陆续接管滑、许、宋三镇,都让沈伦担任从事,掌管钱库,因为廉洁著称。等到宋太祖接受后周皇帝的禅让,任命沈伦担任户部郎中。(沈伦)奉命出使到江浙,回来后上奏了十多条合理化建议,皇帝都采纳了。一次奉命出巡经过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