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doc_第1页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doc_第2页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doc_第3页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doc_第4页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月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2分)A庖代(bo)杀戮(l)侃侃(kn)深谙(a)B绽开(zhn)玉帛(b)始龀(chn)驾驭(y)C娴熟(xin)考妣(b)吮吸(yn)累赘(li)D攘除(rng)匿名(n)间进(jin)倭瓜(wi)2选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A素不相识 雄心勃勃 翻天覆地 深恶痛疾B油光可鉴 不可思义 若有所失 目瞪口呆C充耳不闻 百废待举 斩钉截铁 秉公办事D深居简出 勃然大怒 抑扬顿挫 无可置疑3(10分)默写。(1)采菊东篱下,_。 (陶渊明饮酒)(2)、长风破浪会有时,_。(李白行路难(3)、陆游的游山西村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诗是:- ,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对天下寒士无限关怀的诗句:-, - , - -! (5)、出师表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 -。(6)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7)水何_,山岛_。(观沧海)(8)、入则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_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4、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C(3分)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D.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是东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器物。_;_;_;_。_。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堪称国之重宝。壶底还铸有两只卷尾兽,支撑全器的重量壶颈两恻有附壁回首的龙形怪兽双耳腹部的四角各攀附一条立体飞龙方壶通体满饰龙、凤花纹,凝重而不失华丽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5分)材料一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类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2分)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3分)二、阅读。(28分)(一)阅读智者的四句箴言,回答下面的问题。(11分) 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好了。”少年满怀虔诚地听着,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得意之色。智者接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是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就有许多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后来少年变成了壮年人,又变成了老人。再后来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都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到过他的人带来了愉快。7.如果你是这位少年,你如何理解“智者”的第二句话,请写在下面。8.作为小说,在情节上应该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读过本篇小说后,你认为有高潮吗?请简述。(3分)9.少年后来也成了智者,他的“智”在哪里?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10、.读这篇小说,总觉得有不少的名人名言在脑海萦绕,你是否也有此感觉?如果有,请写出一句名言来。(要符合小说中的情节)(2分)11、.少年问:“四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怎样才能把他们统一起来呢?”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要“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还叫“简单”吗?谈谈你的理解。(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16分) 卧听风雨 先是一道闪电一下子照亮了卧室,又迅即恢复了黑暗,仿佛即开即落的巨大的白花。然后,雷声轰然而至。继而,风雨大作。我从梦中醒来,类似一尾鱼从深深的海底浮上了水面。哗哗作响的雨声密集得没有一丝缝隙和缺口。我的这间位于住宅楼顶层的卧室,仿佛成了危巍的河岸。河水汹涌啊!我,卧于岸上,仿佛一只不穿衣服的昆虫卧于岸上。半开着窗子,雨滴随风落在我的身上,仿佛水花溅在那一只昆虫的身上,这是夏季的雨,盛大,劲健,使卧听者愈感渺小。 没有闪电和雷鸣。不知何时窗外开始飒飒有声,雨声。卧室内的寒意又重了一层。风声大于雨声,这是秋夜之雨的特征。“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位听雨的古代书生,窗外有一片荷塘。而我独卧,窗外只有几棵法国梧桐,可以细微地辨别出树枝相互摩擦的声音,又一片黄叶随风坠入雨中的声音,两只小鸟在巢里低语的声音卧听风雨,我感觉自己渐渐脱离了现实,仿佛孤居于森林之中、湖水之湄。 风声远远大于雨声了。风声如狮吼虎啸,而雨声瑟瑟、且夹杂着雪粒,一同打击在窗上。冬天这个鼓手在软硬兼施地练习指法。季节正因一次次夜雨而不断转折并变幻着面目,日益冷峻。这是可以令古代书生们梦境弛骋并留下佳作的雨夜啊!陆游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便一齐涌入他的梦中,涌出他的狼毫。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便梦回吹角连营了,五十弦翻塞外之声而我枕边无酒,无剑,一个被股票、物价消磨了壮志的人怎有颜面对满纸壮语的先人?这是属于英雄暮年的雨啊!挟带着早年的沙场、野草、呼喊,卷土重来,安慰着苍苍白发下永远不愿疲顿安卧的烈士之心。而我,只有卧听而已了。 也只有春天的雨夜能够减少一丝我内心的痛感和不安。沙沙沙沙,没有了夏雨的肃穆、秋雨的苍凉、冬雨的尖锐。雨声大于风声,这是春夜之雨的特征。卧听之人的内心大都应该趋于平静、欣悦。比如,蒋捷“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显然是凄楚苍凉的秋雨;“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显然是万念俱灰的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则显然是温醇醉人的春雨。再比如,还是陆游,在杭州的某座小楼里卧听一夜春雨,便不会再梦铁马、梦冰河,而是期待第二天早晨深巷城会出现卖杏花的人了。12、.请你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四个季节雨的特点。(4分)13、.作者听到的四季中风和雨的特点分别是什么?(4分)14、.本文第2段有“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结合本文的意境,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韵味?(2分)15、.细读第3段画线句,你觉得它和文中体现的作者的心绪矛盾吗?你怎样理解文段所要表达的感情?(3分)16、本文尽写听觉,并加以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想象。请找出文中任意一处联想或想象的句子,并体会作者的用意。(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4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注:稷(j):人名。乘(shn):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庸:怎么。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躬耕于南阳 躬: (2)猥自枉屈: (3)攘除奸凶 攘除: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 18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9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20、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21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3分)四、诗词赏析(6分)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下面问题。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成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1分)(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2分)(3)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