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涟西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语文答题纸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 ( )2( 3分 ) ( )3(4分)_ _ _ _ _ _ _ _4(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5 (3分)( ) 6(3分)( ) 7(3分)( )8(10分)(4分) (3分) (3分) 三、诗歌鉴赏(10分)9(3分) 答: 10(3分) 答: 11(4分)答: 四、名句默写(10分)1. , 。2. ,3. 。4. ; 。5. , 6. 。7. ,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12、 (4分) 13、(4分) 14、(6分) 15、(6分) 六、论述类文本(16分)16(4分)( )17(4分)( ) 18(4分)( )19(4分)( ) 七、写作:(70分)4200字400字600字高二语文期中五校联考试卷答题卷 第4页,共4页800字涟西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语 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缄默/箴言 园圃/哺育 混浊/混凝土 脸颊/狭路相逢 B恫吓/胴体 涤纶/纶巾 轮轴/压轴戏 湍急/逸兴遄飞C厌倦/缱绻 侍候/伺候 迫切/迫击炮 估量/量体裁衣D胚芽/坯胎 堵塞/瓶塞 挣扎/扎裤脚 芳菲/烟霏云敛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A中国的情况不在于几代同堂,而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有一种观念,要求代际之间有一种融洽的关系。 B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然而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C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快对外太空的开发、探索和研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D这个城墙由于劳动的创造,它的工程表现出伟大的集体创造与成功的力量。3下面这段文字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广玉兰?请你用四个短语概括回答。(4分)广玉兰,常绿大乔木,高20-30m;树皮淡褐色或灰色,呈薄鳞片状开裂;叶长椭圆形,互生;花芳香,白色,呈杯状,形如荷花;种子椭圆形或卵形,侧扁。 性喜光,幼时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有一定的抗寒能力,适生于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对烟尘及二氧化硫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宜选择肥沃疏松的砂质土壤,深翻并灭草灭虫,施足基肥,开播种沟,将种子均匀播于沟内,覆土后稍压实;苗期要经常除草松土。 广玉兰的病虫害主要有广玉兰叶斑病、草履蚧、台湾乳白蚁等,可对症防治。_ _ _ _4广告总局要求电视台屏蔽“NBA“ “CBA” “F1”等外文缩略词,引起社会热烈议论,赞同、批评之声此起彼伏。请表明自己观点,并谈出自己支持或反对的见解。(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秋 声 赋(宋)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悚然而听之 悚:严肃。 B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敛:聚集。C丰草绿缛而争茂 缛:繁密。D念谁为之戕贼 戕:残害。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常以肃杀而为心 敛赀财以送其行C木遭之而叶脱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D亦何恨乎秋声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表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从夜读听秋声始,展开了对秋声的描绘,作者通过一连串的比喻,把无形的秋声具体化,从听觉上写出了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B作者选取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多角度铺陈,描绘了秋的色、容、气、意,从而烘托出秋声的“争茂”与“可悦”。C在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基础上,作者由感慨自然而叹息人生,着力指出,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D作者面对静夜,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衬托着悲凉的心境和孤独的感慨,在秋虫唧唧中,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感慨。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4分)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3分)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3分)三、诗歌鉴赏(10分)阅读虞美人,回答911题。(10分) 虞美人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9“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3分) 答: 10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3分) 答: 11请说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妙在何处。(4分) 答: 四、名句默写(10分)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2. ,吾将上下而求索。3.吾所以为此者, 。4.念高危, ;惧满溢, 。5.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6.亦以明死生之大, 。7. , ,自然之理也。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这是你的战争”宗 璞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语言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弗之不认得。一个学生走近说:“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是中文系学生,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 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们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的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 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道:“也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是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 “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学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子蔚说。玮向子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回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12、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4分)13、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4分)14、孟弗之于蒋姓学生、萧子慰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景两个方面加以分析。(6分)15、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六、论述类文本(16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619题。 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通常所说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形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看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雷雨第二幕表现出多种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是阶级之间的矛盾。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属于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属于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主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欣赏戏剧,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内部动作。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比如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呤”“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虽然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欣赏戏剧,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另外,还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交化。因为,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的。因此,要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形象,还要弄清在冲突的发展过程中,这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以及有哪些变化。 16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与“戏剧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之类的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生活。 B戏剧文学是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矛盾冲突,反映社会现实。 C戏剧文学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也就是演员进行舞台表演所使用的剧本。 D我们中学生所要进行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欣赏内容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人物形象等。 17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语言”的分析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人物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三大类,这样的语言可以用来表现戏剧冲突,直接展示戏剧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B剧作家主要通过舞台说明来塑造人物性格,展现戏剧的情节,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C雷雨中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内部动作性;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系外部动作性。 D戏剧中的潜台词,一般是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较为丰富的内容,能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 1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 ( )A欣赏戏剧,了解戏剧冲突尤为重要,包括冲突形成的原因与过程,冲突的性质,从而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 B戏剧冲突主要有三大要素,一是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二是人物自身的矛盾冲突,三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C戏剧中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D欣赏戏剧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其次,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最后,还要注意人物的语言。 19下列根据原文作出的推理,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雷雨第二幕开始的“舞台说明”交待了舞台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B罗密欧与朱利叶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主要是由他们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如罗密欧有明显的急躁性格。 C戏剧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社会冲突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D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其中潜藏着对周朴园始乱终弃行径的揭露。七、写作:(70分)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遏制。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要求:以“生命与环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涟西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语文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C (A jin/zhn p/b hn ji/xi B dn ln /u zhu/zhu tun /chun Cjun/qun sh/c p/pi ling/lingDpi/p s/s zh/z fi )2A(B项“然而”应改为“而且”;C项语序不当,应为“研究、探索和开发”;D项句子成分残缺,前一分句缺少谓语)3. 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播种育苗、病虫害防治4.略二文言文阅读(19分)5A(悚:惊恐。)6. A(A其:代词,它。B以: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C.表顺承、表修饰/连词D乎:介词,相当于。于”;词尾,译为的样子”。)7. B(“烘托出秋声的争茂与可悦”错,文章写秋声主要着笔于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为下文感叹人生作铺垫。)8.翻译略三、诗歌鉴赏(10分)9.略10“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在这几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11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形象。这两句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四、名句默写(10分)略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12(4分)答:这一节通过师生问答,目的在于表现出孟弗之对征调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支持态度:与第节叙写孟弗之对志愿入伍的工学院三年级学生的支持、爱护形成映衬;与第节反对四年级蒋姓学生不应征入伍作对比或为第节埋设伏笔;与第节萧子蔚老师对征调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解析:这道题,换一种说法,就是“第3节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结构是以内容为依托的,只有先明确了内容,才能明确结构上的关系。13(4分)答:孟弗之先生将叠得方整的手帕递给志愿应征的大学生擦脸上的雪水,而后又将成为湿布的手帕顶在头上,这些细节都表明孟先生对应征学生的欣赏、爱护、支持、赞扬,并且由衷地高兴。解析:人物的情感世界都是通过细节表达出来,在这里,学生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声,而又与老师的态度不谋而合,这当然是一种由衷的喜悦,当然表现在人物的动作中。14(6分)答:学生形象:本在应征之列却为了个人的创作计划不去应征的蒋姓学生与不在应征之列但放弃开拓新学科主动志愿应征的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lc基础及应用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缆车间安全小知识培训课件
- 电线电缆绞丝工艺知识培训课件
- 电站操作规程培训课件
- 2.2做更好的自己 教案(表格式)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高电位活化细胞课件
- 高炉煤气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LC-SF-14-生命科学试剂-MCE
- 2-Hydroxydihydrodaidzein-生命科学试剂-MCE
- Calindol-hydrochloride-13C-D2-生命科学试剂-MCE
- 某体育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 T-CCSAS 050-2024 化学化工实验室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编写指南
- 《生态学园林》课件
- 幼儿园教学主任培训
- 展会主办项目合同范例
-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 11YG301钢筋混凝土过梁(完整)
- 游戏陪玩行业社交化平台设计与推广策略
- 人教版初中全部英语单词表(含音标)
- 燃气市场风险分析报告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义务教育教师课程标准应用能力大赛初赛语文学科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