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XX年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蔬菜产业项目的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云南省落实中央财政XX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工作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县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蔬菜产业项目的实施工作,推动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本方案。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县位于云南省滇东北金沙江下游XX,XX市最北端,东连水富县、南靠盐津县,西与永善县接壤,北隔金沙江与四川省屏山县和雷波县相望。东距向家坝电站60公里,西距溪落渡电站80公里。属季风型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16.718.7,有效积温5774.36164.3,年降雨量784.8毫米,年总日照1053.7小时。全县国土面积776.81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南高北低,海拔悬殊最高2054米,最低280米。县辖中城、XX、会仪、新滩、板栗4镇1乡,32个村、3个社区,785个村民小组,112个居民小组;XX年末,全县总人口1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9万人;耕地面积23.4万亩,人均1.68亩;粮食总产量3.6万吨,农民人均有粮257.1公斤,农业总产值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24元。境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着发展蔬菜生产的诸多有利因素。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复种指数及种植水平得到极大提高。XX年全县完成各类蔬菜种植11万亩、实现产量10.5万吨、产值8400万元,其中:叶菜类4.2万亩,番茄果类1.6万亩,菜用豆类1.2万亩、其他蔬菜4万亩。其中瓜果类6万亩,叶菜类2.8万亩,其它蔬菜2.2万亩。全县有蔬菜专业合作组织6个,为蔬菜产品销售提供了保障条件,蔬菜产业已基本形成“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XX年以来成功向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申报认证6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辣椒、黄瓜等4个产品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证书,生产产量达7万余吨,我县已成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重点县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蔬菜产业发展已成为全县农业经济的一大重要支柱产业。加快蔬菜产业发展进程,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新途径,符合我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方向,也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是中西部地区优化结构调整、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攻方向。(二)蔬菜市场潜力分析与预测我县的蔬菜发展是以冬早蔬菜种植为主,以大春蔬菜和晚秋蔬菜为补充,大力发展辣椒、西红柿、黄瓜等市场前景看好的优质高档和特色蔬菜品种。另外,我县肩挑“两站”,同时又毗邻XX和XX两个大市场,对于填补周边早春蔬菜的空档,大力发展冬早蔬菜具有很大的潜力。由于种粮比较效益较低,“两烟”双控*烟厂政策性关闭后,以粮为主的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膳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对蔬菜的需求已由过去的数量需求型向质量型过渡,对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识加深,对高标准、高质量的蔬菜需求大大增加,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传统种植的产品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已显得尤为迫切。认真实施好中央财政支持蔬菜产业项目,将对促进全县蔬菜产业发展,优化蔬菜品种区域布局,促进蔬菜产品质量提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有重要作用。通过中央资金的引导扶持,整合支农资金,集中建设示范现代农业,将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三)蔬菜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主要障碍因素1.有利条件分析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县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位于向家坝电站和溪洛渡电站之间,是向家坝电站库区腹心地带,毗邻四川和XX,有金沙江黄金水道直通上海,距XX和XX仅370余公里,是进入川、渝等发达地区的门户、国道213线、省道以绥水线、南横线穿境而过,县乡、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产品销售网络健全。*生产的蔬菜质量好,市场供不应求,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目前,辣椒、番茄、豌豆、白菜、黄瓜等在宜宾、XX、XX等地均有稳定的营销网络。自然条件优越。项目区属亚热带立体气候,气候环境优越,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数为1153小时,10平均每年有258天,全年平均气温17.8。年降雨量9801200mm。土壤以紫色土红壤为主,PH值5.58.47,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达1.42.9%,适宜蔬菜种植。水资源丰富。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较为充沛,全县有大小河流21条,水资源总量9.7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150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5.65亿立方米,农用灌溉用水量3294万立方米。农业生态环境良好。*由于工业较落后,无“三废”污染,土壤尚属清洁;水质极佳;大气清洁。非常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和绿色蔬菜食品。无公害蔬菜生产态势良好。XX年成功向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申报认证6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XX年通过农业部认证4个产品为无公害农产品。XX将加大无公害蔬菜产地和产品认证力度,力争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12万亩和8个以上的产品认证。2.主要障碍因素我县目前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建设落后;二是规模小,品种较单一;三是种植水平落后,科技含量不高;四是种植和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四)蔬菜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和地位作用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1亿元、蔬菜产值84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XX年全县计划完成农业总产值3.6亿元、蔬菜产值1.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7。蔬菜产业在农业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大,发展蔬菜产业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二、蔬菜产业项目实施的基本条件(一)项目区基本情况XX年末中城镇总人口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万人,农村劳动力3万人。人均有粮279公斤,农业总产值1.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63元。项目区建设地点中城镇农业村和大沙两个村委会,有5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2465亩,农户2738户,农业人口11130人,劳动力5810人,人均有耕地1.12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340元。(二)项目区选建的理由1.项目实施地点项目建设地点选在中城镇农业村和大沙村,核心区选在农业的牟村、梁村以及大沙的大田,属县城城郊,交通方便利,社会、自然经济条件较好。2.项目区选建的理由项目区已全部实现通电、通路、通水。通电话,村内主干道均已硬化,有乡村公路两条贯穿内;拥有固定(移动)电话730余部,距离最近的车站2.5公里,距离集贸市场3公里;拥有汽车19辆,机动三轮车42辆;建有沼气池农户102户。项目区光热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无环境污染;有一定的水利设施基础,水源基本有保障;群众有多年的种菜基础,村组干部领导协调能力强;该村具备实施该项目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三)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单位性质和隶属关系*县农业局属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隶属*县人民政府。2.单位主要职能*县农业局现有干部职工94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4人、中级职称43人。主要承担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作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职能。3.财务收支状况和资产负债状况*县农业局属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资金运行良好,无负债。三、项目实施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优质、高效发展蔬菜产业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集中连片、突出重点、试验示范先行的发展模式。(二)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在准确把握市场现状、潜力和趋势的前提下,适时调整优化农业和产业结构。(三)坚持科技进步原则。积极引进试验新品种、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四)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分类指导,合理布局,综合开发,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商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和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六)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生产经营自主权,引导其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调整结构,不搞强迫命令。四、项目建设目标任务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培植优势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重点,打造精品蔬菜基地。建设现代农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000亩,其中400亩冬早蔬菜大棚,新品种及新技术展示核心样板区100亩,蔬菜种植节水灌溉示范500亩。项目区蔬菜年总产量1.2万吨,产值1920万元。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与管理,实现蔬菜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国际化。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提升*县蔬菜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外销份额,带动全县12万亩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五、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10亩工厂化育苗基地,400亩冬早蔬菜大棚及500亩蔬菜种植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其中建设重点是:(一)标准化园地基础设施建设1常年菜地水利设施建设。(1)新建设沟渠10000米,断面为303040;(2)园地道路建设3000米,其中机耕道路XX米,田间便道1000米;(3)土壤改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和增施石灰等措施进行土壤改良1000亩;2标准化菜地配套设施(1)建设塑料大棚400亩; (2)建设废弃菜叶及有机肥发酵池300个,容量1800立方米;(3)节水灌溉500亩,以膜下滴灌为主,压力池、首部枢纽、管路和滴头配套建设;3、物理生物防治病虫害示范1000亩。运用防虫网、性诱剂、杀虫灯等先进手段防治病虫。4、工厂化育苗基地10亩,采用装配式镀锌管结构,单个棚体面积300平方米,每亩搭建3个。年育苗1200万株,提供成品苗1000万株;集成技术推广应用1、集成技术的试验探索。综合运用农业、生物、化学和物理的防治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丰产,抑制病虫发生的环境,达到高产、优质、低耗、无害的效果。选用抗病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农药;开展节水栽培和蔬菜质量检测。2、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示范。在100亩核心区大力引试、推广蔬菜良种,集成应用大棚生产、工厂育苗、测土配方、节水灌溉、生物物理综合防治病虫等先进技术,示范带动3000亩基地应用无公害栽培技术,发展现代农业。3、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及配方施肥的应用推广。在项目区大力宣传科学施用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物理灭虫灯、黄板、防虫网等;杜绝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施用经沼气池充分发酵的有机肥,以沼肥为主,化肥为辅,重施基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严禁施用带有污染的肥料。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标准化生产与管理1、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体系。依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质量标准,科学制定适合当地蔬菜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规范。以上生产标准,在示范区推广应用后,总结完善,编制成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予以推广。2、建立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做好产品标识,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推行蔬菜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对蔬菜安全生产各个环节进行可追溯性监控。建立蔬菜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产品标签管理制度,逐步建成产供销一体化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3、加强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与管理的宣传、培训。对项目实施技术人员和农户加强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与管理的培训,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与管理的宣传,严格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上市产品安全无公害。蔬菜质量管理1、对全县14万亩蔬菜生产基地进行整体认定,具体实施内容是:按照环境质量监测评价的相关要求,对蔬菜产地进行一次性环境监测评价;按蔬菜产地认定的技术规范,统一制定*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县无公害蔬菜生产质量控制措施。2、通过4个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完成1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3、加强蔬菜基地生产的农药残留检测力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测报体系,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公众消费安全。购置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设备6套,电脑两台,每个月完成项目区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样品30个。4、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生产严格实行生产档案管理制度。配备档案管理软件,进行生产全程档案管理培训,促进蔬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步实现质量可追溯。社会服务体系建设1、信息化体系建设:建设蔬菜信息网,结合农业信息网、“数字乡村”信息网,开辟专栏,专人管理建立蔬菜综合信息动态数据库,及时采集、处理、发布各种蔬菜生产和市场信息。2、发展壮大专业协会:按照“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组建蔬菜专业协会,开展自我服务,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民主管理。切实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努力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3、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引进大型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带动基地稳定发展。科技入户1、在项目区挑选有一定文化水平、种菜经验丰富、积极性高、科技意识和带动能力强的菜农50名,通过系统的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在生产中带动1000户蔬菜大户生产,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2、重点培育科技核心示范户1500户,实行档案管理,示范推广应用蔬菜生产现代技术。3、主推5个菜类和4项技术。根据市场及*县实际,以番茄、辣椒、四季豆、黄瓜、西葫芦为主栽蔬菜,栽培技术大力推广大棚栽培、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物理杀虫。六、技术路线及有关要求覆盖栽培设施100亩核心展示区大棚采用装配式镀锌管结构,跨度7.5米,高2.8米,长30米,棚体面积225平方米,棚间沟道67平方米,每亩搭建3个棚。其余300亩展示区采用竹架结构,跨度6米,高2.2米,长200米,棚体面积200平方米,棚间沟道67平方米,每亩搭建3个棚。拱棚为竹架,畦宽1-2米,拱架高0.6-0.8米,长6-8米;地膜采用宽0.9米的农用微膜。各项设施栽培技术参照*县农业局编印的相应技术资料。废弃菜叶及有机肥发酵池选择在高于农田的低洼天然地形和土质坚硬、不透水的地方,方型设计,长、宽各2米,高1.5米,150砼现浇,直墙、底板厚各10cm。节水灌溉。以膜下滴灌为主,压力池、首部枢纽、管路和滴头配套建设。(四)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辣椒、番茄、四季豆、黄瓜、西葫芦等),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统治,整个生产过程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DB53/089XX,按规程进行操作,从源头遏制禁用农药的使用,引进新型无公害高效生物农药示范推广。(五)无公害生产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加强领导、组织协调、健全机构,落实措施;合理规划和布局,建立健全污染监测系统及质量检查管理制度和机构;强化农药管理,建立和完善农药供销网络;宣传普及无公害科技知识,培养农民技能骨干。耕作措施。合理轮作,清洁田园;深挖炕垡,施足底肥;适时、适地、适种,尽量避开病虫危害高峰;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苗;夏季提倡深沟高畦栽培,减轻病害发生。栽培措施。做好种子及苗床消毒工作,加强肥水管理。防治措施。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人工防治相结合。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实施“三诱”技术(灯诱、色诱、性诱);利用害虫趋性诱杀;人工扑杀;趋避;保护利用和放养天敌;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六)产品的采收、分级、包装采收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品种适时采收。分级按照国家标准GB276281食品中汞允许量、GB276381粮食、蔬菜食品中六六六、DDT以及各品种、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制定主要类别的分级标准。包装根据欧洲经济委员会内陆运输委员会建议或国际标准,其标准化的包装箱底部尺寸有6040cm、5030cm、4030cm,高度依据品种种类而定,总重不超过20千克。如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流程图(图1)所示。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流程图图1质量控制(七)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建立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购置配套仪器设备及药剂,以检测农残为主,从源头上控制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产品安全上市,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生产流程见产品质量控制示意图(图2)采取质量控制措施,严把初级农产品质量关:一是改善环境条件,尽量做到适地、适时、适种。蔬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主要决定于品种特性和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光照、水分、气体、土壤营养等。根据品种特性,安排最适宜的地区,最好的生长季节,以获得优质高产。二是推广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安全合理的使用农药;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有针对性地提高农作物的二氧化碳浓度。三是合理采收、加工、贮运,做好无菌化处理。质量控制示意图图2(八)重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从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病虫防治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农药防治为辅,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保护有益生物等,把病虫控制在经济阀值(为害标准)以下,使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建立健全测报制度,建立测报站,确定专职人员定期适时测报,对多发性和病虫害做到早测报、早发现、早防治,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蔬菜生产中重点监测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炭疽病、疫病、青枯病、枯萎病、白粉病等,虫害有菜青虫、斜纹夜蛾、斑潜蝇、小菜蛾及地下害虫等。(九)科技培训项目建设期间进行科技培训及现场观摩40期3200人次,聘请省市专家及现有科技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户、项目管理人员、企业员工等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工厂化育苗、种植技术、病虫防控关健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市场营销、网络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项目区群众真正掌握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严格按规程实施,达到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好、辐射带动强、综合效益好、农民生产技能提高快的目的。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整合情况本项目计划总投资为734万元,其中:一是申请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蔬菜项目投入300万元;二是整合资金434万元,其中省国土资源厅土地综合治理项目100万元,省农业厅优势农产品项目5万元,省农业厅沼气池建设项目15万元,县水利局田间沟渠建设项目120万元,县新农办精品农业示范项目19万元,县农业局科技示范项目10万元,农户自筹资金165万元。投资概算:(一)菜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51万元。其中:(1)园地沟渠10000米,投资121万元;(2)园地道路建设3000米,投资30万元;(3)土壤改良1000亩,投资100万元。(二)园艺设施投入335万元。其中:(1)建设大棚400亩,投资125万元;(2)建设废弃菜叶及有机肥发酵池600个,每个容量6立方米,共计3600立方米,投资90万元;(3)节水灌溉500亩,投资120万元。(三)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投资25万元;(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投资10万元;(五)购置蔬菜产品检验检测设备及生产档案管理软件设备,投资15万元;(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投资12万元;(七)工厂化育苗设备建设10亩,投资25万元;(八)购置病虫害防治设施,投资6万元;(九)新品种引进、示范及培训,投资25万元;(十)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扶持发展蔬菜生产科技示范核心1500户,投资30万元。八、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环节中央财政资金补助300万元,主要用于:(一)园艺设施建设补助220万元。其中:(1)建设塑料大棚400亩补助80万元;(2)建设废弃菜叶及有机肥发酵池600个,容量3600立方米,补助70万元;(3)节水灌溉500亩,补助70万元。(二)工厂化育苗建设10亩,补助25万元;(三)新品种引进、示范、培训25万元。科技入户1500户,补助30万元。九、实施进度XX年3月,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报批。XX年4月-8月,宣传发动,落实地块、农户,对种植基地农户开展培训,组织就位物资,开挖沼气坑。XX年9月-XX年11月,建设废弃菜叶及有机肥发酵池、育苗中心。XX年9月-XX年3月,硬化户间道路,建设沼气池,搭建基地大棚,整地,育苗,种植冬春茬蔬菜。XX年5月,开展无公害产地认定、绿色产品认证申报。XX年6月,申请省市相关部门对项目建设进行验收。十、项目工作要求项目采取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政府加强对项目的组织和领导;永善县农业局、财政局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落实责任制,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县政府负责项目的领导、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工作。县财政局、农业局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1、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建立责任制。2、开展基层技术人员和菜农的技术培训。邀请省、市专家加强技术指导,对项目进行技术咨询、培训、指导和监督检查。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把技术培训工作作为项目实施的基础,制定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大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建立项目情况上报制度。县财政局、农业局加强项目督促检查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按季度向省农业厅、财政厅上报项目执行情况。十一、保障措施(一)组织领导措施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局、发展计划局、农业局、水利局、审计局、扶贫办、新农村办公室等相关单位组成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顾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钟毅琴、计张乾二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工作人员从相关单位抽调。(二)技术保证措施成立以农业局副局长为组长,县农技中心、农环站、植保站、土肥站、项目乡镇农技站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技术实施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技术措施,并指导服务到户、到田块。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技中心,由钟德卫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从相关单位抽调。(三)资金管理措施项目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实行“三专一单列”,即专人、专户、专帐、单列帐务的核算管理。竣工验收后,请审计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645-7:2025 RLV EN Electroacoustics - Audiometric equipment - Part 7: Instrument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概念(课件)+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新解读《GB-T 30568-2014锆及锆合金锻件》
- 重庆山城骑士课件
- 新解读《GB-T 4131-2014水泥的命名原则和术语》
- 新解读《GB 2494-2014固结磨具 安全要求》
- 完形填空-说明文和议论文(复习讲义)-2026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原卷版
- 重工绕线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醉翁亭记教学课件
- 酿酒机器人编程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巡护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产科专科护士结业汇报
- (完整版)采购评审专家考试试题库(附完整答案)
- 河北广电频道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式烹调师(技师)考试题库附答案
- 陕西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 门诊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 中国武术课件
- 2025-2030中国便携式篮球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核心素养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 北京版英语1-6年级单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