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需要掌握和了解的内容 第一节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第三节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第四节管理理论丛林第五节战略管理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第七节学习型组织与卓越绩效模式 1 案例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的高效率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 UnitedParcelService UPS 雇佣了15万员工 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180个国家 为了实现他们的宗旨 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 UPS的管理当局系统地培训他们的员工 使他们以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 让我们以送货司机的工作为例 介绍一下他们的管理风格 UPS的工业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都进行了时间研究 并对每种送货 暂停和取货活动都设立了标准 这些工程师们记录了红灯 通行 按门铃 穿过院子 上楼梯 中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 甚至上厕所的时间 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 从而给出每一位司机每天中工作的详细时间标准 2 案例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的高效率 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标 司机们必须严格遵循工程师设定的程序 当他们接近发送站时 他们松开安全带 按喇叭 关发动机 拉起紧急制动 把变速器推到1档上 为送货完毕的启动离开作好准备 这一系列动作严丝合缝 然后 司机从驾驶室出溜到地面上 右臂夹着文件夹 左手拿着包裹 右手拿着车钥匙 他们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记在脑子里 然后以每秒种3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的门前 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 送货完毕后 他们在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 3 案例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的高效率 这种刻板的时间表是不是看起来有点繁琐 也许是 它真能带来高效率吗 毫无疑问 生产率专家公认 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 举例来说 联帮捷运公司 FederalExpress 每人每天不过取送80件包裹 而UPS却是130件 在提高效率方面的不懈努力 看来对UPS的净利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虽然这是一家未上市的公司 但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家获利丰厚的公司 4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案例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的高效率点评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为获得最佳效率所采用的程序并不是UPS创造的 它们实际是科学管理的成果 科学管理的兴起距今已近百年 但是 正如UPS所证实的 这些程序今天仍然有效 在一些人的监督下将人们的努力组织起来 这些监督者负责计划 组织 领导和控制 这种活动已存在了几千年 古埃及的金字塔 中国的长城 甚至 圣经 中也提到管理的概念 中国古代的 管子 道德经 等都有管理的思想 5 第一节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一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总结二 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三 管理理论的萌芽 6 第一节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一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总结 管理理论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以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作为标志 18世纪到19世纪末是管理产生的萌芽时期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7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过程总结 8 另一种分法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9 第一节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二 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管理的活动或实践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 是人类集体协作 共同劳动所产生的 古罗马帝国的兴盛 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有效的组织 我国宋真宗时期 丁渭提出的 一举三得 方案 圣经 旧约全书的 出埃及记 我国古代的 周礼 墨子 孙子兵法 等书籍中国封建社会的强大 10 第一节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三 管理理论的萌芽 资本主义经历了简单协作 手工制造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 随着工业革命以及工厂制度的发展 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 中国开始落后 一 关于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关系问题 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 萨伊 他创立了把政治经济学体系划分为生产 分配 消费三个部分的所谓 三分法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在 国富论 11 第一节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三 管理理论的萌芽 二 关于管理的职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 三 关于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品质 四 关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 五 关于动作和工时研究亚当 斯密在 国富论 六 关于生产自动化和人类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七 关于工资和激励 12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一 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特点是以科学技术作为建立管理理论的主要依据 代表人物 美国泰罗 法国法约尔 德国韦伯泰罗 工作定额原理 标准化原理 计件工资制法约尔 六种管理活动 五种职能 管理的十四条原则韦伯 行政组织理论 13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一 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 一 泰罗的生平泰罗 Frederick W Taylor 1856 1915年 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律师家庭 他从1880年开始 进行实验 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劳动所花时间 逐步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著作有 计件工资制 1895年 车间管理 1895年 科学管理原理 1911年 1912年他在美国国会众院特别委员会对科学管理的听证会上的证词也是研究科学管理的一篇重要文献 14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一 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 二 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 必须为工作配备 第一流的工人 3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 4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 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 心理革命 6 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7 实行职能工长制8 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15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一 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 三 其他代表人物1 卡尔 乔治 巴思数学方法和公式 为泰罗的工时研究 动作研究等提供了理论依据2 亨利 甘特 甘特图 GanttChart 3 吉尔布雷斯夫妇 动作研究4 哈林顿 埃默森 提高效率的12条原则 16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二 法约尔与管理过程理论 一 法约尔的生平1860 1872年 下级管理人员1873 1888年 这时他已是一个矿井的总管1889 1918年 这是他取得伟大成绩的时期1919 1925年 法约尔退休以后 仍致力于普及自己的管理理论工作 17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二 法约尔与管理过程理论 二 管理过程理论法约尔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书1 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2 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3 管理的14项原则4 管理要素 职能 18 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 企业经营活动类别与人员能力结构 技术活动 生产 制造 加工活动 商业活动 购买 销售和交换 财务活动 资本的筹集和运用 安全活动 保护财产和人员安全 会计活动 盘存 资产负债表 成本和统计 管理活动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和控制管理层次越高 技术活动少而管理活动多 19 14条管理原则 14条管理原则 管理是工商企业 政府甚至家庭中所有涉及人的管理的一种共同活动 1 劳动分工 减少浪费 产出与培训2 权力与责任 3 纪律4 统一指挥 与职能工长制相反 5 统一领导 对组织而言6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 报酬8 集权和分权9 跳板原则10 秩序11 公平12 人员的稳定13 首创精神14 人员的团结 20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三 韦伯与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一 韦伯 MaxWeber 的生平韦伯出生于德国 他在管理思想方面的贡献是在 社会和经济理论 一书中提出了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由此被人们称为 组织理论之父 二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 明确的分工 2 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3 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4 职业管理人员 5 遵守规则和纪律 6 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21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四 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 较为突出贡献的是英国管理学者厄威克和美国管理学者古利克 厄威克的主要著作有 管理的要素 组织的科学原则 管理备要 他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十条原则古利克的主要著作之一是他和厄威克合编的 管理科学论文集 提出了有名的 POSDCRB 七职能论 22 第三节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社会 经济和政治背景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 霍桑试验梅奥1929年以后任教授 在此期间他参与策划了霍桑试验 有关霍桑试验的总结主要集中在他的两本书 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和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中 23 第三节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一 梅奥及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共分四个阶段 1 工场照明试验2 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 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4 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24 第三节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二 霍桑试验的结论 霍桑实验 美国学者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四点 1 工人是 社会人 而不是 经济人 2 企业中除了 正式组织 之外 还存在着 非正式组织 3 新型有效的领导应通过提高员工的 满足度 来激励 士气 4 存在着霍桑效应 25 第三节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三 有关行为科学的理论 1947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会议上 首先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名称 由此进一步形成和完善了行为科学理论 上世纪60年代 为了避免同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 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 一 有关个体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有关人的需要 动机和激励理论 1 激励内容理论 例如需要层次理论 双因素理论 成就需要理论 2 激励过程理论 例如期望理论 波特一劳勒模式 3 激励强化理论 2 有关企业中的人性理论 例如X理论 Y理论 不成熟 成熟理论 以及人性的四种假设等 26 第三节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三 有关行为科学的理论 二 有关团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介于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之间 主要包括团体动力 信息 交流 团体及成员的相互关系三个方面 三 有关组织行为理论主要包括有关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和发展理论 有关领导理论又包括三大类 即有关领导性格理论 有关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 27 第四节管理理论丛林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将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 管理理论丛林 社会系统学派 美国巴纳德决策理论学派 美国的西蒙 管理就是决策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的观点经验主义学派 美国彼得 德鲁克权变理论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伯法 运用数学手段 28 第四节管理理论丛林一 管理过程学派 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1 管理是一个过程 2 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 计划工作 组织工作 人员配备 指挥 控制 3 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4 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孔茨和奥唐奈合著的 管理学 是战后这一学派的代表作 29 第四节管理理论丛林二 社会合作学派 该学派认为 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 它是人们在意见 力量 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 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要围绕着物质的 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去适应总的合作系统 社会学是这个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30 第四节管理理论丛林三 经验或案例学派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 通常是一些案例 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该学派的主张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称为 案例教学 实践证明 这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31 第四节管理理论丛林四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这个学派的依据是 既然管理就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 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这个学派的学者大多数都受过心理学方面的训练 他们注重个人 注重人的动因 把人的动因看成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马斯洛的 需要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的 双因素理论 布莱克和穆顿 管理方格理论 32 第四节管理理论丛林五 群体行为学派 该学派同人际关系行为学派密切相关 但它关心的主要是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 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 该学派的研究内容也称为 组织行为 研究 该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和研究活动是梅奥和霍桑试验 33 第四节管理理论丛林六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创始人是英国的特里斯特 该学派认为 要解决管理问题 只分析社会合作系统是不够的 还必须分析研究技术系统对于社会系统的影响 以及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确保社会合作系统与技术系统的相互协调 该学派特别注重于工业工程 人 机工程等方面问题的研究 34 第四节管理理论丛林七 决策理论学派 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由于决策是管理者的主要任务 因而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西蒙 其代表作是 管理决策新科学 35 第四节管理理论丛林八 沟通 信息 中心学派 该学派认为 管理人员的作用是接收信息 贮存信息和传布信息 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岗位犹如一台电话交换台 该学派强调计算机技术在管理活动和决策中的应用 强调计算机科学同管理思想和行为的结合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维特 纽曼 香农和韦弗 36 第四节管理理论丛林九 数学 管理科学 学派 二战期间 运筹学的方法在组织和管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 特别是军事后勤活动中 取得了巨大成功 运筹学家们认为 管理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程序 概念 符号以及模型等的演算和推导 他们自称为 管理科学家 这样 就出现了管理科学学派 37 第四节管理理论丛林十 权变理论学派 该学派是在经验主义学说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该学派认为 在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 没有什么一成不变 普遍适用的 最好的 管理理论和方法 38 第五节战略管理一 战略管理提出的背景 案例 长虹 发展机顶盒 失败了 企业的管理工作实际上是在一个开放系统中展开的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 福特在20世纪初期曾说过一句名言 我们只生产黑色的汽车 而没有考虑顾客的需要 一 变化是企业外部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 顾客方与生产经销方力量对比的逆转是企业外部环境第二个主要特征 三 无所不在的竞争是企业外部环境的第三个主要特征 39 第五节战略管理二 战略管理的特点 战略管理定义为 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 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 系统性 二 长远预见性 三 对外抗争性 四 灵活应变性 40 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一 全面质量管理的由来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世界瞩目 进入80年代日本企业在许多产业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质量总经理菲根堡姆 1987年首次颁布了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 41 第七节学习型组织与卓越绩效模式一 模式转换与学习型组织 20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整个世界进入了所谓的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也在随之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这种新的管理模式被称为学习型组织模式 42 传统管理模式与学习型组织模式的比较 43 传统管理模式与学习型组织模式的比较 44 第七节学习型组织与卓越绩效模式二 卓越绩效模式 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创建学习型组织 目的是要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 从而增强组织的战略竞争能力 进而保证组织持续稳定的发展 美国的卓越绩效模式为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和创建学习型组织提供了标准 一 卓越绩效模式的由来20世纪80年代 美国企业面对国内外市场来自日本企业竞争力的强大冲击 学习借鉴了日本的成功经验 于1987年设立了国家质量奖 45 第七节学习型组织与卓越绩效模式二 卓越绩效模式 二 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1 领导作用2 以顾客为导向3 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4 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5 灵敏性6 关注未来7 管理创新8 基于事实的管理9 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10 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11 系统观点 46 第二节管理理论及其发展二 现代企业管理原理 一 系统原理系统原理 认为管理是一个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营怍公寓管理办法
- 虚拟服务运营管理办法
- 警务装备采购管理办法
- 荥阳网格化管理办法
- 中国国企房产管理办法
- 专业市场租赁管理办法
- 质量外反馈管理办法
- it安全运维管理办法
- 衢州运输仓库管理办法
- 篮球馆运营管理办法
- 治未病科管理制度
- 新手矿工安全培训课件(自制)
-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 商业银行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指标
-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非招标采购管理办法规定试行
-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8年级奥数真题及参考答案
- (高清版)DB41∕T 2125-2021 公路钢管螺旋桩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 员工自愿放弃社保声明书范本
-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复习讲义)教师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 2024年仓库代存代管协议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