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单元五试卷.docx_第1页
历史必修三单元五试卷.docx_第2页
历史必修三单元五试卷.docx_第3页
历史必修三单元五试卷.docx_第4页
历史必修三单元五试卷.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 1阅读以下当时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2“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 ) 根本目的完全不同 思想向实践转化程度不同 阶级立场不同 所起的作用不同 A B C D 3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采取出卖国家方式求得和平 B开展洋务运动求强求富 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 4“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与这一观点相符合的是( ) A西学东渐 B中学西传 C中体西用 D西体中用 5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 ) A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制度 民主共和制度 D清朝封建制度 养兵练兵之法 6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倡导者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王韬 D康有为 7洋务派曾提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以期“师夷长技以自强”,这是( ) A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B对儒家思想在新环境下的某种否定 C肯定儒家思想安邦定国的重大作用 D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8“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9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 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 B C D 10 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11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12陈独秀说:“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这表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 ) A主张把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相结合 B崇尚西方社会的现代法治 C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13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里“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的事件是指( )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4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 15“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 ) 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16、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 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 A民族危机的困境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文学革命的影响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17、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18、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魏源此言意在强调( ) 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 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 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 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 19、有同学把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该包括( ) 政治清明的表现 阶级结构变化 新旧思想观念冲突 制度创新 A B C D 20、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21、蔡元培先生虽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鼓动者,但他却极大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他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B.他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C.他具有民主思想,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D.他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张改良旧文学22、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23、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D.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24、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之一胡适曾说:“我在学堂里的名字是胡洪”“直到考试留美官费时(1910年)我才正式用胡适的名字。”直接影响胡适改名的著作应该是(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张之洞的劝学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义 D严复的天演论 25、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26.千百年来,有人崇拜孔子,有人批判孔子,孔子就象中国传统文化源流上的一轮明月,倒影在每一条江河之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讲学图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材料三 (四月)初十日,上命臣索康有为所进书,令再写一份递进。臣对:“与康不往来”上问:“何也”?对以:“此人居心叵测”。曰:“前此何以不说?”对:“臣近见孔子改制考知之。”材料四 陈独秀在宪法与孔教一文中说:“孔教本失灵之偶象,过去之化石。”他还认为“孔教”与“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决不可相容。在1917年1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上,陈独秀又发表再论孔教问题,提出“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材料五 两千多年来,孔子在中国被尊称为圣人,他的故乡曲阜也被称为圣城,有关他的历史建筑孔府、孔庙、孔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孔子也被列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人物之首。据统计,全世界现有孔庙1300多座。每年孔子诞辰日都有祭孔活动,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自1984年以来,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已经连续举办了25届“国际孔子文化节”,被誉为中国最能代表汉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请回答:(1)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哪些思想主张?(2分)(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引起的改革在历史上有何影响?(6分)(3)材料三是清朝某大臣的一段日记,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他为什么对皇帝说康有为“居心叵测”?(2分)(4)简析材料四中陈独秀主张“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的原因?(2分)(5)康有为与陈独秀在对待孔子的问题上态度截然相反,试分别说明。他们在政治主张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6分) (6)试从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分析出现材料五所述状况的原因。(2分)27、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2: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 材料1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 (6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的原因。(6分)(3)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4分)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上册 请问答:(1)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2) 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理解他们这一观点?(4分)(3) 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3分)(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3分)第五单元练习答案1-5 ACBCA 6-10 CBBCD 11-15 CCCBB 16-20 CBBDC 21-25 BDADB 26.(1)宣扬礼和仁的学说,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2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促进以儒家为主的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统治者暴政。但作为文化专制主义政策,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推动了儒学神学化的发展。(5分)(3)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的理论,主张君主立宪,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2分)(4)陈独秀提倡民主和科学,希望冲破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实现思想解放。或者答陈独秀认识到了儒家倡导的旧伦理道德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2分)(5)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思想;陈独秀主张民主科学,反对尊孔复古。向西方学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6分)(6)孔子是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