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考文献应用方法利用word插入参考文献写论文要有参考文献,但是每次写论文,遇到的第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参考文献的插入。虽然以前知道word有很强大的插入参考文献的功能,也转载过别人写的经验总结,但是没有实际用过,现在用到了,把暂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小结一下,没遇到的就等以后再小结吧!希望能给大家节省一些时间。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以后也按照这个方法,不管是在该参考文学的前面还是后面插入,word都会自动更新编号,你就不用再自己一个一个改编号了。2.给插入的参考文献加中括号。 用word自动插入的参考文献是没有中括号的,参考文献全部写好后要是一个一个加中括号太麻烦。用什么方法呢?按“编辑/查找,在查找栏中输入e,再替换为:&。(交叉引用时插入的第N(N2)次上标并不能被替换,此时查找栏中应输入#(代表“特殊格式”中的“任意数字”),另外,“格式”选项还应选择“字体-上标”)(上述查找方法只能查找到由“交叉引用”产生的上标,第一次插入的上标还是得用e才能查找)这时不管是文章中还是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都加上了中括号。我用过了!很好用。3.给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去除上标标志 你会发现正文和尾注中参考文献都是上标的形式,正文的上标是你想要的,但是尾注中不是你想要的。修改方式和谱图word一样,选中编号,按快捷键ctrl+shift+=”即可。也可以选中,右击,字体,效果中上标项的勾去掉。(新建“字符”样式即可)4. 去除“尾注分隔符”2003版: 参考文献有几页,你会发现每页的参考文献前面都有一条横线,且无法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怎么删除?进入普通视图。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2007版:1. 先“视图”? “普通视图”;2. 进入“引用”?“脚注”?“显示备注”;3. 窗口下面出现了“尾注”,点击下拉菜单“所有尾注”那里;4. 选“尾注分隔符”,删掉那个横线;5. 选“尾注延续分隔符”,再删掉那个横线,搞定。对于脚注上面的横线也这么删。5. 交叉引用 当你在文档中第N(N大于等于2)次引用前面文档曾经引用过的文献时,这时宜采用“交叉引用”。方法:按“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出现一菜单,在引用类型中选择“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这时在菜单中会出现你曾经编写过的所有尾注,选择你需要的,按“插入”按钮即完成交叉引用了。 注:若你后来又在前面的文档中插入新的尾注,这时后继的尾注会自动更新编号,但交叉引用不会自动更新。怎么办?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好像不管用,应该是单击右键,“更新域”)6连续尾注问题 引用文献特别在文献综述部分,常常要把几篇引文列在一起,如21-25,但是word没有这一功能,又不能将中间的文献删去,否则尾注引文也会自动删除,所以只好用比较笨的方法实现: 先按照常规的方法将所有尾注插入好,包括替换样式,如有连续的尾注先不处理,例如形成3456这样的连续尾注,下面要变成“3-6”的形式。 选择字符“45”,快捷键 按下alt再按H-FN调出字体属性框,在“效果”选项中勾上“隐藏”的复选框,将所选字符隐藏。这样形式上达到要求,而且也能够保留引文链接。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 A. 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B.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2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C.会议论文集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D.专著中析出的文献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专著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E.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5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F.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6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G.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5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H.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I.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5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人民日报,1998,12(25):10J.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21姚伯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EB/OL:中国高等教育网教学研究,2005-2-2: 附: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 普通图书:M 会议录: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1参考文献的功能与作用 (1)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作者的论点提供有力的论据,而且可以精练文字节约篇幅,增加论文的信息量,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 (2)论文作者在其课题的选题论证、实验研究、以及总结和书写论文的过程中,都要参阅和利用大量的科学文献,由于作者在撰写论文时,不可能将所有引用前人成果都详尽地复述,只能将其主要引用文献注明出处列于文后。 (3)参考文献注明了被引理论、观点、方法、数据的来源,反映了论文的真实科学依据,没有参考文献的科学论文,应视为作者忽略了科学工作的继承性,也反映了作者科学学风和态度的欠缺。 (4)引用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既表明学科的继承性和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也 为编辑部、审稿专家和读者提供了鉴别论文价值水平的重要信息。 (5)参考文献为读者和审阅专家提供了与论文有关的文献题录,便于检索,以达到共享信息资源和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 (6)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信息人员进行信息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 2参考文献著录的一般原则 2.1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参考文献 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 2.2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著录。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一般也不宜作为参考文献著录。 2.3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 论文作者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3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顺序编码制 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引用文献的标准方法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采用著者一出版年制。”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采用顺序编码制。 顺序编码制是按文章正文部分(包括图、表及其说明)引用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在文中参考文献的序号均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应注意:凡不是句子组成部分的文献序号及其方括号,须作为右上角标处理。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在起止序号中间加“”。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序号排列,序号编码不再加方括号。 【注意】:最后一个规定与本校指导手册不同。我们听学校的。 4参考文献著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个人作者(包括译者、编者)著录时一律姓在前,名在后,由于各国(或民族)的姓名写法不同,著录时应特别注意。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但不加编写点()。 缅甸、印度尼西亚人名多为一个字,如 Sukarno(印尼)文献著录为(以下用“”表示) Sukarno。缅甸人名前的“吴”、“德钦”为尊称,书写时为“吴努”,西文为U Nu, U Thant Nu U和 Thant U。 姓前名后:见于中国人(汉族等),日本人(但用拉丁字符转写时常用名前姓后的写法)、朝鲜人、越南人、匈牙利人。名前姓后:见于原苏联人、英国人、捷克人、丹麦人、芬兰人、意大利人、挪威人、波兰人、瑞典人、法国人、荷兰人、德国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埃及人、阿拉伯人、美国人、加拿大人、巴西人等。 英国、美国、加拿大人。如J C SmithSmith J C;连姓如 E C Bate-SmithBate-smith E C;父子、几世如 F W Day, Jr(小)Day F W Jr, A. B TollToll A B 。 法国人姓前有冠词ie, la, les或前置词de, du, de la, des,文献著录时放在姓前。如 Jules LeGoffLeGoff J ; Guy de Maupassantde Maupassant G。 德国人和荷兰人姓前有词头、词组或其缩写词,应写在姓前。如 Paul von Hindenburgvon Hindenburg P; Hans zurHorstMeyerzur HorstMeyer H。 葡萄牙人和巴西人姓前有词头 do,da,dos,das,应写在姓前。如 Silvio do Amaraldo Amaral S. 西班牙人名常包括其父母姓,书写时父姓在母姓之前。如 Casimir Gomez Ortega GomezOrtega C; Juan Perez y FernandezPerez y Fernandez j; Gonzalo Ley h(higo, 其子之意)Ley G h。 埃及人和阿拉伯人,姓前有前缀或其变体,如 ed, ibn, ahedl, abdoul,abu, abou, aboul或el,文献著录时用连接号与姓相连。如 Aly Abdel AzizAbdelAziz A; Kamel el MetwalielMetwali K。无前缀或其变体者,如 Hassan Fahmy Kahlil KhalilH F。 泰国人,如 Somsokdi DuangjaiDuangjai S。 (2)作者(主要责任者)为3人或不多于3人应全部写出,之间几“,”号相隔;3人以上只 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相应的文字如“et al”,“等”或“et al”前加 “,”号。 (3)每篇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宜超过8条。 (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时刊名不用书名号()。 5参考文献的核对 为了使文内引文标注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标准化和规范化,可按下列项目检查核对, 以免发生遗漏或差错; (1)参考文献格式是否合乎要求? (2)正文引文的标注方法是否正确? (3)是否采用连续编码制,其编码是否按顺序出现,有无缺漏? (4)正文引文与参考文献表是否对应? (5)参考文献表中各条参考文献著录项目是否齐全?有无缺项,排列是否符合规定? (6)作者姓名是否姓在前,名在后? (7)题名、刊名(或书名)有无遗漏或书写错误?外文应大写的字母是否按规定书写? (8)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是否齐全准确? (9)标点符号是否合乎标准规定? 更高一些的要求示例注:1.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集、专利、标准、科技报告等中文参考文献须翻译成英文,并与相应中文文献同时列出。2.英文书名、英文刊名和英文会议论文集名需要加粗。3.文章名除首字母和专有名词外,其余均小写。4.外国人名:姓前名后,姓全部大写,名只写首字母,且大写,不需要使用表示省略的点号,姓和名之间也不需要用逗号隔开,格式如NOVA R;中国人名:姓前名后,姓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格式如TONG Xiao-dong, WANG Jun等。5.文献有三个以上作者时,前三个作者写全,从第四个作者开始省略,用“等”或“et al”代替。 1.普通图书1 郑大钟. 线性系统理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2 张贤达. 现代信号处理M. 2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3 LJUNG L. System identification theory for the user 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2.4 O BRIEN J A.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ystems M. 7th ed. Burr Ridge: Irwin, 1994.5 ROOD H J. Logic and structured design for computer programmer M. 3rd ed. S. l.: Brooks/Cole-Thomson Learning, 2001. (S. l.表示出版地不明)2.期刊6 VATSALA A, NOVA R, SRINIVASA MURTHY B R. Elastoplastic model for cemented soils 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1, 127(8): 679-687.7 朱冬林,任光明,聂得新,等.库水位变化下对水库滑坡稳定性影响的预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29(3):6-9.ZHU Dong-ling, REN Guang-ming, NIE De-xin, et al. Effecting and forecasting of landslide stability with the change of reservoir water levelJ. Hydrological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2002,29(3):6-9.3.会议论文集8 GRUBER P, THEI F J, TOME A M, et al. Automatic denoising using local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C/ Proceedings of EIS 2004. Portugal: s. n., 2004: 255-260. (s. n.表示出版者不明)9 ZHANG Wen-li, WANG Lin-ze, XIE Jiang-hua, et al. Hopf bifurcation of impact damper C/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Mechanics. Shanghai: Shanghai University Press, 1998: 437-440.4.学位论文10 童小东. 水泥土添加剂及其损伤模型试验D. 杭州: 浙江大学, 1999: 24-69.TONG Xiao-dong. Experiment of cement additive and its damage model D.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1999: 24-69.11 CALMS R B. 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 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65.5.科技报告12 BREIMAN L. Using convex pseudo-data to increase prediction accuracy R. USA, U C Berkeley: Statistics Department, 1998.6.专利13 TACHIBANA R, SHIMIZU S, KOBAYSHI S, et al. Electronic watermaking method 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海生态系统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洞察阐释
- 智能卡与物联网结合的密钥管理方案-洞察阐释
- 智能边缘服务框架-洞察阐释
- 指令集安全AI防御-洞察阐释
- 染料废水处理新方法-洞察阐释
-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洞察阐释
- 物联网平台与边缘云协同优化-洞察阐释
- 农业信息化服务系统的标准化构建-洞察阐释
- 智能预订系统与会员体系优化-洞察阐释
- 物联网设备取证策略-洞察阐释
-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章 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 单元测试卷
- 国家开放大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实验成绩)
- 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第1章 绪论
- 教育教学实习教案幼儿园
- 大众电子助力转向EPS 双齿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 【医院管理案例学习】-床单位终末消毒标准的执行
- 退化草地修复亲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 暗挖格栅加工技术交底
- DB5106∕T 01-2019 农村彩钢棚管理指南
- 2023年安徽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条例训练题库211题及答案
- LBS支撑平台LBS-p中移动终端地图数据格式及数据策略研究的中期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