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冷轧TRIP钢及攀钢生产的可行性研究_第1页
汽车用冷轧TRIP钢及攀钢生产的可行性研究_第2页
汽车用冷轧TRIP钢及攀钢生产的可行性研究_第3页
汽车用冷轧TRIP钢及攀钢生产的可行性研究_第4页
汽车用冷轧TRIP钢及攀钢生产的可行性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攀 钢 技 术 1 汽车用冷轧 及 攀钢生产 的可行性 研究 高 顺 (攀钢 集团 研究院 有限公司 ) 摘 要 : 是一种具有 大 塑性的高强钢,通过 应使 钢中 残余奥氏体在塑性变形作用下诱发马氏体生核和形成,并产生局部硬化,继而变形不再集中在局部 ,使相变均匀扩散到整个材料以提高钢板的强度和塑性,作为汽车用钢 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介绍了 的成分 和性能 , 应 等,并重点对攀钢 开发 关键词 : 车用钢;力学性能 0 引 言 板具有高的屈服强 度和抗拉强度,冲压成形 性 能 好 ,作为汽车用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完善, 板 已经实现了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近几年 在工业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对其研究开发及应用的进展很快。如德国已研究出热镀锌 ,并且 级别的钢 种 已经商业化生产;韩国浦项已经研制出强度 800、 1000、 1200 别的冷轧; 热轧 正在工业试制 1 。 日本开发出了 740 1470 的贝氏体铁 素体 2 。 与此同时, 国内研 究机构对 取得了 很 大进步,有些领域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国内研究 的主要单位有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东北大学、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 3 。北京科技大学和鞍钢建立了汽车板合作研发平台,对 进行了研究,并且已经能够生产冷轧 , 冷轧 也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试制, 1000 试 验室试制成功。宝钢已能生产 780 别的冷轧和热镀锌 ,正在研发 980 冷轧 。武钢开发 的 主要用于制造“软体 ”结构件,其中 500700 钢种已开始商业化生产,而 800 钢通过 试 验室研发, 冷轧 、镀锌 可以达到 800 4 。 笔者 在分析 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 研究 了攀钢冷轧 板生产工艺 的 可行性,为 攀钢 开发冷轧 板作技术准备。 1 化学成分 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 i、 n, 为了提高强度, 一般添加 P 等元素, 典型 的化学成分如表 所示 5。 表 的化学成分 % 类别 C n P V 2 2010 年第 33卷第 1 期 在加工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诱发钢中残余 奥氏体 向 马氏体 转变而产生的逐渐硬化,变形不 再 集中于局部,而是扩散至整体并达到均匀,这一现象称为相变诱发塑性效应( 简称 6 。 残余 奥氏体 转变成高强度的高碳马氏体,同时伴随着体积膨胀,两种效应均 导致 塑性不稳定 性 ,使均匀延伸率提高。 能特点 铁 素体 是软相,在拉伸过程中能协调 贝氏体 的变形; 贝氏体 能提高 强度; 奥氏体 在室温拉伸时转化成 马氏体 , 马氏体 相变产生应力松弛,使 塑性 增加,另外相变生成的 马氏体 又能强化 使 强度 提高。因此, 具有高强度的同时还具有优异的塑性。 服强度 (40 860 拉强度 (10 1080 长率 (A)22% 37%。 表 是国内外各钢厂生产 的 力学性能 7。 表 力学 性能 厂家 m/ A/ 宝钢 473 658 1582 14 628 34 21101 450 590 32 90 610 34 20740 00 627 19114 380 600 26 2 冷轧 生产工艺 及 关键 参数 冷轧 生产工艺 一般是在冷轧后通过热处理方法得到 织,其工艺可概括为两相区退火 贝氏体区等温 。 加热到两相区温度获得 50%左右铁素体 50%左右的 奥氏体 ,然后保温一 段时间,让和其它合金元素充分扩散,以获得稳定的残余 奥氏体 ,然后快速冷却,以避免形成珠光体,到 贝氏体区 保 温 一段时间,在此期间 奥氏体 发生 贝氏体 转变,进一步向 奥氏体 扩散,使 得 残余 奥氏体 更加稳定,在后续的冷却 过程中不会转化成 马氏体,最后冷却 到 室温,得到 织 8 。此工艺的关键参数为 临界 退火温度、 贝氏体区等温 处理温度和冷却速度。以 800 的 产为例 9 , 830C 时的 线如图所示。其化学成分见表 。 根据 线 , 将缓冷段和快冷段的冷速 分别 设定为 20 C/s 和 40 C/s。临界区退火温度分别为 830、 820、 800 C 和 780 C , 贝氏体区等温 处理温度分别为 400、 390、 380 C ,退火时间和 贝氏体区等温 时间分别为 120 s 和 400 s,12 种 退火工艺如图所示。 对各种热处理工艺的研究结果发现, 的成形性( A 值 )对于退火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而对于 贝氏体区等温 温度的变化则不敏感。因此只要退火温度能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窄小的范围内,即使 贝氏体区等温 温度出现较大波动或者取一个温度 范围,也能够获得合格的材料性能。 12 种退火工艺中获得成形性最好的冷轧 的抗拉强度为 840 其完整退火工艺为为 830 C 退火 120 s 后,以 20 C/s 的冷速缓冷至 700 C ,再以 40 C/s 冷速快速冷至 400 C ,在 400 C 下等温处理 400 s 后,以 20 C/s 冷至室温。 图 1 30 C 的 线 攀 钢 技 术 3 表 3 化学成分 % C S l P S 2 冷轧 续退火工艺 3 攀钢生产冷轧 的可行 性 成分设计及工艺路线 为了研究攀钢生产冷轧 的可行性, 在上述 800 成分 的基础上,根据攀钢生产实际适当放宽了 P 和 S 元素的成分范围, 设计了 表 4 所示 的化学 成分 ,利用 验公式 10计算 试 验用钢的 度 ,分别为734 C 和 887 C 。 C )=910210 (1) C )=7239290 (2) 表 4 化学成分 % C l P S 于 两相区退火温度在 (2+20 C 时 可获得 较多 残余奥氏体的量,因此退火温度选在830 C 。选择退火工艺如下: 830 C 退火 120 s 后,以 40 C /s 冷速快冷至 400 C ,在 400 C 下等温处理 180 s 后,以 20 C /s 冷至室温,见图 3。 关键工序 可行性分析 连续退火工艺是冷轧 生产工艺控制的核心部分。连续退火工艺直接影响 的微观组织, 的微观组织又直接决定着其力学性能。 下面将 对 连续退火工序进行 重点 分析。 (1)攀钢 冷轧厂 1 号 连续退火生产 线 现代的连续退火生产线配备有灵活的冷却段和过时效区,因而特别适合 于 种的生产。而 攀钢冷轧厂 1 号线原为热镀锌线,后增加了 过时效段和二次冷却段, 将其改为镀锌和连退两用机组 。 连续退火炉的机组速度较低,一般在 100 m/由于可用于改造的空间有限,过时效段和二次冷却段采用了较小的炉辊 (直径 900 进一步降低了机组速度,设计最高速度为 60 m/加热方式为直火加热,加热和保温时间均较短,即升温速度快,保温时间短;快冷采用的是喷气冷却,冷却速度较慢 (5 40 C/s), 主要参数见表 5。而典型的连退机组速度一般在 200 m/上,冷却速度一般 大 于 50 C/s, 可见改造后的连退机组与专业连退机组有明显差异,无法实现常规连退机组的全部功能,这将给生产 带来很大的困难。 表 5 1 号连续退火炉主要参数 长度 /m 炉温 /C 入口段 预热段 加热段 200 还原段 27 930 缓冷段 850 快冷段 15 400 低温保持段 27 550 转向辊段 840 需要在 两相区 (830 C)保温 120 s,然后时间 /s 度/830C 120s 400C 180s 20C /s 图 3 冷轧 火 处理工艺 40 /s 4 2010 年第 33卷第 1 期 快冷到贝氏体区 (400 C 左右 ),其温差为 430 C,其冷却速度需要达到 40 C/s 以上 才能避开珠光体转变区,如果机组速度为 30 m/温区至少需要 60 m,而 1 号线连续退火炉 还原段只有 27 m,远小于 60 m,可见 如果要生产 必须增加退火炉长度,而由于空间限制以及 1 号线连续退火炉为卧式退火炉,增加退火炉长度无法做到。而改为立式退火炉在技术上可以解决此问题,但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可行,因此在 1 号线上生产 不可行。 (2)攀钢 西昌冷轧连退机组 攀钢西昌冷轧连退机组处理能力 约 100 万 t/a,主要为汽车用钢,预热段将带钢加热到 120150 C , 加热段控制温度 900 930 C ,带钢出炉温度 160 210 C ,工艺段机组设计最高速度 450 m/续 退火炉主要 参数 如表 6 所示。 考虑到 攀钢 西昌冷轧连退机组具有缓冷段, 为 表 6 西昌 冷轧连续退火炉主要参数 长度 /m 炉温 /C 预热段 67 120 150 加热段 720 900 930 均热段 300 930 缓冷段 81 一次冷却段 27 过时效段 960 二次冷却段 180 160 210 避免珠光体的生成 , 缓冷段 冷速 应不小于 15 C/s,考虑 退 火 机组 的冷却 能力 , 将缓冷段的冷速确定为20 C/s,并且以 20C/s 冷速缓冷到 630 C 以上均在铁素体转变区,故 将 的退火工艺修改为:830 C 退火 120 s 后,以 20 C /s 的冷速缓冷至630 C ,再以 40 C /s 冷速快冷至 400 C ,在 400 80 s 后,以 20 C /s 冷至室温。机组速度为 300 m/ 所需退火炉 加热段为 340 m, 均热段 600 m, 一 次冷却段 28 m, 过时效段 900 m。由于加热段后段可以作为均热段使用,因此攀钢 西昌冷轧连退机组 可以满足生产 的需要。 4 结论 1) 的主要 成分为 , i, n, 其生产工艺的核心部分是两相区退火 贝氏体 区等温,关键参数是退火温度、 贝氏体 区等温处理温度和冷却速度。 2) 作汽车用钢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我国已能够生产 600 800 别的冷轧 ,今后应着重研究 980 以上级别的 。 3) 由于攀钢冷轧厂 1 号线 连 续 退 火炉无法满足 的退火工艺需要,攀钢冷轧厂 1 号线无法生产冷轧 , 而攀钢 西昌冷轧 连退机组 可以生产冷轧 。 参考文献 1 徐国群 J 冶金信息导刊, 2002,( 2) : 122 et no 2007, 47(9): 1357 3 唐荻,熊自柳,江海涛相变诱导塑性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J鞍钢技术, 2008, 350(2): 14 刘小燕 国内汽车钢板品种综述 J 世界金属导报, 2009, 1959( 47): 18. 5 景财年,王作成 J特殊钢, 2004, 25(4):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