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姜当伟.doc_第1页
《木兰诗》教学设计姜当伟.doc_第2页
《木兰诗》教学设计姜当伟.doc_第3页
《木兰诗》教学设计姜当伟.doc_第4页
《木兰诗》教学设计姜当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兰诗教学设计山东省昌邑市文山中学 姜当伟 2012.3.5【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互文、排比、顶真比喻等修辞手法。2、能力目标: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培养对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学会品读课文,从读中分析文章情感、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培养勤劳孝顺、勇敢刚毅、热爱和平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1. 感情诵读走进木兰的情感世界。2. 人物分析感悟木兰的精神境界。3. 详略安排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教学过程】一、导入: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河南豫剧花木兰的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programs/view/NcevF4RxkkM/。谁说女子不如男,中国古代出现了一个花木兰。她的美名天下传,她的影响力不一般。1998年,被闻名全球的迪士尼公司投入巨资搬上银幕,轰动世界。2009年北大星光集团上映贺岁档史诗传奇影片花木兰,票房过亿。更震撼的是,一个木兰好几个城市争抢,历史名人保卫战打响。争抢最激烈的安徽亳州、河南虞城、湖北黄陂和陕西延安。这个说俺是木兰的家乡,那个说俺是木兰的故里。到底这个家喻户晓、人人争抢的木兰有什么魅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 认识这位传奇女子。二预习检测1.我能读准:机杼(zh )军帖( ti) 可汗 ( k )( hn )鞍鞯(n)(jin )辔头(pi)燕山(yn)胡骑(j)戎机(rng朔气(shu) 金柝(tu)红妆(zhung )著我旧时裳(zhu )(chng ) 傍地走(bng)2.我能读通木兰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复述一下故事情节吗?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征途十年征战还朝辞官亲人团聚比喻赞美、讴歌英雄。3.预习困惑:三、学习目标1.感情朗读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2.形象分析感悟人物的精神境界3.详略安排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教师: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让我们带着目标出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法宝, 首先我们欣赏读多媒体范读,把握每一段的语速语调和情感。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三、感情诵读走进人物心灵(一)【欣赏范读】:/v/b/19313443-1593633433.html听范读是如何处理每段的语速、语调、语气的。情节语速语气木兰的情感世界停机叹息缓慢沉重、忧愁为征兵担忧替父从军稍缓忧愁坚定为父尽孝,勇挑重担奔赴征途急促舒缓欢快抒情战斗豪情,思亲心切木兰征战稍快悲壮激烈忍受艰苦,杀敌报国还朝辞官稍缓庄严热烈亲切和悦朴实情系家园,归心似箭家人团聚轻快欢快、喜庆其乐融融,轻松愉悦歌者赞词稍慢诙谐喜剧教师:范读读得怎样?我看跟我们班的朗读天才相比还稍逊一筹。大家想不想听一下她们的朗诵。据说这两位巾帼小英雄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把木兰诗背得滚瓜烂熟了。有请姜新颖、明月。(二)【自由朗读】:把握好每一段、每一句的语速、语调、语气,揣摩每一部分木兰的心理活动情感世界。(三)【个性朗读】1.节选自己喜欢的某个段落读或背,做到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表情丰富。2.自我点评语速、语气及所把握的木兰的情感世界心理活动。教师:这两位同学读得怎样?谁来做一下精彩点评?想不想小组合作,展示你们一下对人物情感、语气的把握。我们班不仅有朗读天才,更不乏表演天才。在朗读的同时可以加上能够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的神态和动作。(四)【小组竟读】选择最喜欢的段落,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文诵读情况。 1. 比字音的准确 2. 比节奏的抑扬顿挫 3. 比对人物情感世界的把握 4. 比形式的灵活 5. 比肢体语言的运用教师:同学们不仅读得好,表演得也好。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我们仿佛可能到了木兰细腻丰富的情感世界,她会为家人的安慰担忧,会为保家卫国义不容辞地担当,会把对父母的牵挂化为杀敌报国的力量,会舍弃荣华富贵从容地回乡,会为重着女儿装毫不掩饰内心的欣喜。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已走进了这位传奇女子的心灵世界。但真正对这一人物的精神境界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还需要我们细细地品味文本。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探讨一下木兰形象。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用自己的语言做深刻的分析。三、合作探究探讨人物形象1.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请用“我们从 (句或段)中读出了一个 的木兰,因为 ”此句式评说木兰。小组展示:1人主持 1人朗读 1人分析 1人板书生1:下面由我们小组为大家展示我们的讨论成果。这位是我们组的板书,这两位是我们小组的发言官。下面由第一位发言官读出第一句。 生2读: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生3:从诗歌时读出一个勤劳的木兰,因为就是天天织布,她肯定是很烦,但她不烦。说明她勤劳。 生4板书“勤劳” 预设回答情景:学生1:我从课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读到木兰是一个勤劳的人,因为“复”字表明木兰纺线不是短时间的,而是长年累月都在做!学生2:我从课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读到木兰是一个勇敢,坚毅,忠孝两全的人,因为木兰的叹息声是在为父亲担心,可见木兰的孝顺;“愿为市鞍马”的一个“愿”字充分表明木兰是一个勇敢,坚毅,勇于担当重任,热爱国家的人!学生3:我从课文“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读到木兰是一个英勇善战的人,因为战争这么激烈,“十年”说明打仗时间很长,又死了很多人,而木兰还能活着回来,足够证明她的英勇善战!还有,我从课文“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读到木兰是一个不慕高官厚禄、情系故乡、眷恋家园、热爱和平生活的人,因为木兰立了赫赫战功,因功受赏,可是她依然作出“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决定,在她看来,打仗好像并不是为了建功立业,也不是为了高官厚禄,纯粹是为了保卫国家,使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学生4:我从课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读到木兰是一个热爱生活、善于打扮、美丽可爱的女人,因为喜欢打扮自己是女人的天性,能打扮自己,说明对生活是充满希望的、热爱的;这些人也是可爱的、美丽的!学生5:我从课文“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读到木兰是一个机智,小心谨慎的人,因为木兰是一个女人,在军队里和战友们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竟然没有被发现,很难做到,可木兰做到了!例: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教师: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戎马关山报国志,魂牵梦绕女儿情。一身戎装透出一股勃发的英雄气,我们看到的是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而对镜梳理云鬓,秋波顾盼流转,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楚楚动人的闺中女红妆。这二者在木兰身上的统一,世世代代向人们传达着这样的信号:中国女性的坚韧、伟大与温情。2.这首诗在叙事的繁简/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何处繁,何处简?木兰诗这样的繁简处理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教师:文章的详略繁简是由什么决定的?主旨(表现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情感倾向)文章是要表现木兰的能打善战,还是表现她作为女郎的特性?在繁简的处理方面有没有看到作者的思想倾向?情节繁简 (详略)木兰形象 用意停机叹息繁(详)孝敬父母勇于担当 诗的主旨在于颂扬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 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替父从军繁(详)奔赴征途繁(详)思亲心切木兰征战简(略)勇敢刚毅九死一生还朝辞官繁(详)向往家园家人团聚繁(详)轻松喜悦美丽可爱歌者赞词 繁笔的运用: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繁,细致入微。例如,木兰采买鞍马一事,就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木兰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见一身戎装的木兰是何等的英姿飒爽!又如,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时,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再如,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而对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的一段描写,更是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的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简笔的运用。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教师: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勇武强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所以,战场上的厮杀作者几笔带过,而把“木兰是女郎”作为构思的核心,所以,着力写木兰作为女孩儿对父母的牵挂,写她的入闺房、巧梳妆,写她打扮得娉娉袅袅光彩照人的风姿神韵。人们向来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乏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这样的繁简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四、趣味语文实践突显人物魅力教师:语文是和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下面我们就尝试一下将语文应用于生活的两个实践。1.2000年4月,我国发行木兰从军特种邮票,全套共4枚,若让你们小组来设计,你们会选择哪4幅画面?怎样设计场景?邮票分为木兰纺织、从军、征战、回家4张,第一张强调“木兰当户织”的农家少女形象;第二张设计者给木兰穿上了战袍,突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豪气,但没有戴头盔,因为此时木兰仍保留农家少女的纯朴天真;第三张突出木兰秀眉倒立、横枪跃马的英姿,以强调木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英勇无畏精神;第四张并没有画上木兰穿女儿装的木兰,而是画了一只手,手里拿着一面铜镜,铜镜中顾盼生辉的美目,一下子将那种经过沙场考验的成熟女性韵味及回复女儿身的喜悦心情表现出来,而最能体现内心情感的是眼睛,也符合“对镜贴花黄”的文意,这样的处理使思想内涵更深。2.假如“感动中国”栏目组为古代的女英雄木兰颁“巾帼英雄奖”,让你写颁奖词,你会怎样写?教师:男儿的英雄气魄,女子的娇美柔情,深明大义、忠孝两全的慷慨决定,让我们对这位传奇女子肃然起敬。颁奖词:你柔弱的身躯/却负起了剑戟刀枪/为了一个决定/一声叹息,你选择了战场/为了一个信念/关山重重,你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