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2012-2013学年(下)高一年级联合测试语文试卷试题.doc_第1页
焦作市2012-2013学年(下)高一年级联合测试语文试卷试题.doc_第2页
焦作市2012-2013学年(下)高一年级联合测试语文试卷试题.doc_第3页
焦作市2012-2013学年(下)高一年级联合测试语文试卷试题.doc_第4页
焦作市2012-2013学年(下)高一年级联合测试语文试卷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焦作市2012-2013学年(下)高一年级联合测试语文试卷试题分析焦作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党红英命题意图本次是高一年级下学期的联合测试。按照上级精神,检测范围为高一年级进入高中至今所学的所有内容,即涉及必修1-4的全部内容,考虑到教学实际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较为偏重必修4,兼顾到了课内所学和课外的适当延伸;意在警醒师生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重视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本次命题,参照2012年语文高考课标卷的考查内容,重点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考虑到所学文本类型的限制,试卷结构稍有调整。整张试卷共150分,五大题,17个小题,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大题为现代文阅读,文本节选自必修4附录中华文化精神(袁行霈),以选择题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重要语句的理解,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判断的能力。第二大题为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必修4第四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考查对文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古代诗歌阅读选的是必修4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中的雨霖铃,重点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和赏析其表现手法的能力;名篇名句默写全出自必修4的背诵篇目,考查的是识记、理解能力。第三大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第四大题是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内容包括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析、语言的连贯、有创意、有文采及句子的仿写,所选语文材料大部分来源于教材和生活,小部分来源于时政要闻。第五大题是作文,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此次在审题上有意提高了难度。 考试结果统计 本次参加考试人数文科10991人,理科11270人。全市平均分,理科90.63分,文科87.38分。全市最高分,文科125分(焦作一中语文教师郭永声所执教的高一3班的彭嘉豪同学,),理科128分(焦作一中语文教师崔新所执教的高一15班的张兰同学);全市120分以上26人(文理科分别为9人、17人),115分以上146人(文科52人,理科94人),110分以上667人(文科268人,理科399人),105分以上1969人(文科836人,理科1133人),100分以上4487人(文科1939人,理科2548人),,90分以上12203人(文科5461人,理科6742人)。试题难度系数文科0.58为,理科为0.6,难度有所增加。难度较大的小题为第1、15题,难度系数低于0.3,第5题难度较小,文理科难度系数都大于0.8.绝大部分试题难度系数在0.3-0.8之间,体现了很好的区分度。表1:学科及各小题平均分题号学科客观主观1234567分值1502712333333310文科87.3814.5372.850.531.971.092.192.750.957.09理科90.6315.774.930.532.221.222.552.881.117.75题号891011121314151617分值566253335660文科2.542.434.1312.71.761.771.520.892.540.59理科2.752.64.3413.081.721.91.560.992.5340.89表2:难度系数统计表题号学科客观主观12345612文科0.580.540.590.180.660.360.730.920.320.59理科0.60.580.610.180.740.410.850.960.370.57题号13147891011151617文科0.590.510.710.510.410.690.510.180.420.68理科0.630.520.780.550.430.720.520.20.420.68表3:各省级示范高中最高分、平均分与120分以上人数统计类别最高分平均分最高分平均分120分以上人数学校名称文科理科文科理科全市12587.3812890.63917焦作一中12598.7912898.4227焦作十一中12196.912596.822修武一中12291.412196.5912博爱一中11792.9812194.5101武陟一中12394.112394.4131沁阳一中11792.7612593.5802沁阳永威11594.6611695.9300温县一中11691.7712594.1601孟州一中11489.8612193.2501试题解析与评分标准(本试题解析部分特邀焦作十一中高一备课组长王丽霞老师撰写)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原文说“人们应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而C项说“要求人们应把握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没有“从整体上”的限制,与原文不符。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C项与原文不符。原文说“不仅如此,还应当在心灵上和大自然相通,从大自然中体悟人生的真谛,进而达到内心的和谐。”而C项说“更重要的是从大自然中体悟人生的真谛,达到内心的和谐,进而在心灵上和大自然相通” 。这里,“更重要的是”与“不仅如此,还应当”表述不一致;另外,“进而”前后的内容颠倒。3【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原文说“中华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而C项则说:“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文化经久不衰的不二法门” ,C项将原文“一个重要的原因” 变成“不二法门”,表述错误。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3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D项的“负”应为“凭借、倚仗”,是古文中的常用义。5.(3分)【答案】A【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是秦王的行为,是秦王左右侍臣的做法。排除,可得正确答案。6.(3分)【答案】B【解析】本题是综合考查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理解,着重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能力层级为C级。B项“并立刻暗中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中“立刻”的表述与原文不符。7.(10分)【答案】(1)(5分)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呢?(2)(5分)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和氏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解析与评分标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其中(1)关键词“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况”(何况)各1分,大意3分。(2)关键词“诚”(实在),“见于”(表被动),“间”(从小路)各1分,大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5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这首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2分)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2分)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1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9.(6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这句诗融情于景。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有尽而意无穷;(3分)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酒醒”之后,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远离爱人,前路“千里烟波”,愁绪更浓。(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6分)【答案】(1)樯橹灰飞烟灭(2)何妨吟啸且徐行(3)玉簪螺髻(4)佛狸祠下(5)玉枕纱厨(6)憔悴损【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每空1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现象,则该空给0分。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25分)(1)(5分)A(3分)E(2分)D(1分)(答三项或三项以上则给0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2)(6分)【答案与评分标准】“囚绿”是文章五个层次中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了作者复杂的心情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的坚决反抗; “囚绿”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散文的题目的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作文本题从景物的描写重点及其象征意义、情感的表达、主题的揭示等方面分析题目的设置原因。能力层级为C级。(3)(6分)【答案与评分标准】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是柔软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是倔强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散文中景物特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4)(8分)【评分标准】(答案略)不满80字最高不超过4分;景物特征4分,拟人手法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中运用拟人手法写景状物的仿写能力。能力层级为F。景物特征突出4分,拟人手法运用得当4分。第四大题,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3分)【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B项“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得到教益。不合语境。A项“一脉相承”:一脉,一个血统;相承,继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符合语境。C项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符合语境。D项“手胼足胝”:胼、胝,手掌、足底的老茧。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符合语境。13.(3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其中A项属于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应在“有待加强”后加“的现状”;B项属于搭配不当,“能否真正造就人才”是两面,而前面的表述是一面;D项属于搭配不当和不合逻辑,“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不是“美好的社会制度”;“不仅而且”引导的内容前后颠倒。14.(3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衔接连贯能力。能力层级为E。这种试题偏重于逻辑思维(表意)考查,当然也可能涉及语段的修辞、句式、语言特色等问题,但最重要的是逻辑思维的明确性、层次性。先看文段的事理:即逻辑思维顺序。本段文字论述昨天、今天、明天,观点是经营好今天是关键。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先从今天说起,紧接着自然要论述的就是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因为昨天已经过去,走向明天才是人生的大方向,而要走向辉煌的明天,就必须经营好今天;最后再论述不能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实际上强调的依然是经营好今天,文路至此,自然接住了结尾一句话,突出了中心。再看文段的文理:即语言运用的内在规律。它主要体现为虚词、关联词语的焊接作用。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这一句中既然有接力处,下句自然就要顺着这一比喻来论述,那么紧接的句子就应该是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15.(5分)【答案】参考示例:明明是谁?他为什么不自己来见我?(超出字数给0分,只要符合逻辑、出人意料即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包括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的逻辑衔接、简明连贯、富于创意等综合能力。学生要在仔细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补写出所缺漏的内容。要求内容贴切、语言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富于创意,一般都有字数限制。16.(6分)【评分标准】(每句3分,其中内容合理、比喻恰当、句式与示例相同各1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正确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题出自必修4表达交流“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中鲁迅的“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门外文谈)第五大题,写作(60分)17.(60分)【作文命题意图】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即仔细阅读材料内容,纠正学生不认真阅读材料的坏习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材料意图指向,整体上把握材料,纠正学生看一眼材料就动笔的坏习惯;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准确使有所给材料,纠正学生随意拓展引申的坏习惯。【材料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次作文材料来源于作文独唱团素材精粹2012年12期76页一段关于“秦始皇”的素材。材料后面还有一段“素材解读”:秦始皇可谓是大家所熟知的人物,从古至今,对其或褒或贬,不一而足。尤其对高中生来说,过秦论六国论等更是耳熟能详。想在不足千言的作文中写好这样一位经历十分丰富,同时很有争议的人物,对于角度的切入、材料的选取都是巨大的考验。秦始皇的功绩是划时代的,然而在散文和史籍中却往往是以负面的形象出现,例如司马迁的史记和贾谊的过秦论,秦始皇都是一个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的暴君。然而,许多事件却有着多面性。比如,不少文献均斥责其在大兴土木时造成的大量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来说,各地的交通也因此而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在处理这类材料时,分析的角度不同,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关键在于整篇文章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或从历史的高度,或从国家的兴亡,或从百姓的感受,或正面,或负面,或辩证。语言的风格可以不同,处理材料的手法和角度可以多样化,但中心的一致和思想的连贯会使文章的表现力更加完整。在处理这类比较丰富和“复杂”的素材时,角度也会十分多样化,因此要斟酌材料,合理分析,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集中而避免写“散”。学生在平时注意积累材料和吸取他人观点的时候,也要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对于事件和人物多角度分析的同时尝试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评价,这样在行文时会更快地理清思路。以下立意都是符合题意的:一、评价始皇-“我眼中的始皇帝”1赞其功:赞颂其历史贡献,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2指其过:“残暴不仁”“焚书”,阻碍了历史的进程,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推进。3客观评价其功与过。注意:只要扣住材料,考生或正面,或负面,或辩证,都要有明确的立意,精巧的构思,富有文学情趣,切忌写成历史论文。 二、以史为镜,以史为鉴。考生能结合所学,如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反面谈暴秦,联系各朝代君王暴政失天下的例子,比如商纣、隋炀帝;正面谈体恤民情的好作为被传为美谈,如汉文帝景帝文景之治,太宗贞观之治等。 三、历史人物的功与过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以下立意为基本符合题意:摘取材料中的若干词语立意:如开句说他“一直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罗列其功与过,以此引发思考;抓住“十年间”、“统一”、“第一次” 明确成功前应努力奋斗,勇于进取;抓住 “暴政不仁”等词,谈论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道理。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成功?以下立意为偏离题意:成功来自于实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无完人 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建议 逆境造就成功【评分标准】一类卷(48分以上):符合题意。或构思精巧,或文采斐然,或论证严谨,或思想深刻,按54分向上赋分,直至满分;若某个方面稍有瑕疵,则在48-54分;二类卷(42-47分):符合题意。语言通顺、内容较为充实、结构完整;三类卷(36-41分)基本符合题意。语言、内容、结构有明显缺陷;四类卷(35分以下)偏离题意。语言不通、内容不充实、结构不完整,三者居其一者。其他扣分原则:缺标题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赋分下降一个档次;文面不洁,字迹潦草者,赋分不超过36分;文体不清的,赋分不超过35;明显未完篇的文章,不超过35分;脱离材料,另起炉灶的,不超过30分;全文未提及材料(包括眀引和暗引的),赋分最高不超过42分;记叙文一类文应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亮点:有相当精巧的构思;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真实感人的生活故事;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有深远的意境;有相当的语言表达智慧。考生答题情况分析第7题(由阅卷组长、温县一中王东才老师撰写)本题总分集中在6.518.27分,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0分。【出现的问题】文言文意识不强,造成失分。例如,“以为”直接抄了下来,不翻译成“认为”,虽然意思尚可,但是忽略了命题人的命题意图,造成失分。“布衣之交”也是直接抄了下来,造成这个得分点直接失分。“逐字翻译,字字落实”原则执行不到位。例如,“臣”字不翻译,直接抄了下来;“尚”忽略掉了,直接导致得分点丢失,造成失分。“诚”字不翻译,造成失分。脱离语境,翻译错误。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译成“臣害怕欺了大王又辜负背叛了赵王”脱离整个大语境,导致错误。“况大国乎”译成“更何况对于秦国您这样的大国呢?”得分点意识不强,不明白句子的翻译重点是什么。在翻译的时候,学生该重点突出的地方含糊不清,或者得分点湮没在其他词语的翻译中。例如,“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译成“因此,派人拿着和氏璧抄小路回到赵国”。态度不认真,出现错别字。例如,欺骗欺遍 和氏璧和氏壁、和赤壁 欺骗期骗【温馨提示】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文言意识。要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树立牢固的、敏锐的文言意识;“逐字翻译,字字落实”的原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尤其是学生手头的参考书,大多是意译居多,有些甚至错误百出,所以,我们要慎重对待;翻译完毕,一定要通读译文。学生翻译完句子以后,要让他们养成通读的习惯,联系上下文来看看自己翻译的内容是不是合情合理,合乎逻辑;强化得分点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考试中热点的得分点,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一定要予以足够的强调,无论强调多少次都不为过;端正态度,杜绝错别字。第8-9题(由阅卷组长、沁阳一中郝焕老师撰写)本题题目系课后题及对本词经典语句的赏析。第8题,本题分三点回答,一是对上片景色的概括,二是对下片景色的概括,三是点明本词的意境特点。(概括上下片景色时应显示出二者的不同点。)只要所写内容意思符合答案,即按点给分。得5分者,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得0分者,或一字未写,或字迹潦草不清,或字多而言不及义。【主要问题】未能指出上下片实写虚写的区别,只罗列上下片所写景物。概括意境时用词不当或错别字较多。如:思念家乡(依依不舍、孤单悲凉、凄凉悲哀、凄惨愁苦、悲伤不舍、迷茫伤痛)的意境,愁畅、欺凉、缠眠、匪侧、互相迁挂第9题,本题要点有二,一是对情景关系的分析,将“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几个意象中所融的情感表达出来,一是分析出作者将此景设置在“酒醒”之后这个特定的时刻的用意。有的学生确实透彻地理解了诗句,准确地分析了情和景的关系(融情于景、因情设景、情景交融),概括了词人的情感,得6分。一字不写者,0分。字迹潦草,根本看不清楚的,0分。【主要问题】写得毫无道理的,如“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表达作者乐观旷达的性格”,0分。多数同学只分析“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几个意象中所融的情感,却忽略了“酒醒”之后这个特定的时刻,得分在3分左右。还有不少同学只是翻译此句,不会赏析,根据语言,得分在1-2分。第10题(由阅卷组长、孟州一中张秀芳老师撰写)本题出错较多的字有:樯-墙、强,吟-把“今”写成“令”,啸-笑、萧、箫,螺-罗,祠-写成“衣”字边, 纱-沙,厨-橱,损-陨、碎,另外还有“簪、髻”写得模糊不清。出错原因:没有理解记忆。比如“樯” “ 啸” “祠” “纱”只要理解字义,就不会出错。基本功不扎实。比如“吟”字,把“今”写成“令”【温馨提示】要求学生变死记硬背为理解记忆,减少错别字;要求学生背会后一定要动手默写,尤其是篇中的易混易错字一定要记准确;老师要加大检查力度。总之本题要争取分分必争,分分必得。第11题(由阅卷组长、博爱一中张玉琴老师撰写)第(2)题,普遍得分偏低,要点概括杂乱,不能很好围绕暗示国家、作者自己、文章主题三方面概括分析。第(3)题,答得较好,尤其是绿枝条倔强坚强这一性格特点都能找出来,但美的特点,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这两点缺乏对文本的很好理解。第(4)本,考生得分较高,但有极少数学生审题欠缺,题干指出本文用拟人手法写景状物,借鉴这种写法等要求,学生理解不是很到位,导致失分。【温馨提示】要求学生答题注意规范,理解文本要深刻。要点简洁明了。第15-16题(由阅卷组长、焦作一中邬月香老师撰写)第15题,本题学生最低0分,最高的分5分。得满分的学生寥寥无几。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从语文的角度读透试题,没有从语文的角度去考虑制定答案。这道题最关键之处在于“明明”这个词从语音的角度能够产生歧义,可以是“表示现象明显如此”,也可以是一个人名。显然从人名的角度构思更能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但大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注意这个语文现象,答案很难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更有部分学生制定的答案不符合生活逻辑,没有语文答案的特点,令人啼笑皆非。例:你有房吗?你有车吗?你是富二代吗?谢谢你喜欢我,可我喜欢的是女生。Sorry,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可是我得了癌症,你还喜欢我吗?【温馨提示】第15小题是整张语文试卷中形式最灵活的一道小题,学生一定要学会从语文的的角度来审题,来制定答案,不要在语文试卷中搞无厘头。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审题时语文意识的培养。第16题,最高分6分,最低分0分。得满分的学生少之又少。最主要的问题是审题不清。题干要求明明是以“时间”为话题,还是有一部分学生选用了其他的话题。其次是仿写题要做到形神兼备,难度本来就比较大,所以,答案中顾此失彼的现象较为严重。形式方面主要问题是仿写不够严谨;内容方面是,前面的暗喻大部分学生设想的很好,关键是后半部分内容上的搭配不够恰当。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