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是万物的尺度.doc_第1页
论人是万物的尺度.doc_第2页
论人是万物的尺度.doc_第3页
论人是万物的尺度.doc_第4页
论人是万物的尺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论人是万物的尺度高娜娜历史文化学院2014010927摘要:文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作出阐释和评价,认为:其中的“人”指的是人类整体、国家、城邦等,不是个体的人;它体现了古希腊反思精神,标志着人的主体地位的首次确立;在古希腊“人”战胜了“神”,而在古代中国“神”以其变种(天子)统治着“人”。 关键词:普罗塔哥拉;智者学派;人;万物;尺度;人的主体地位;斗争正文: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了被黑格尔誉为“伟大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最早见于柏拉图对话泰阿泰德篇:“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1 在普罗泰戈拉篇中转述道: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存在或不存在的尺度,世界中的一切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同于另一个人,正因为对一个人来说存在着并向他显现的东西不同于对另一个来说存在着并向他显现的东西。”2关于这句话的论述文章不在少数,接下来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论述。一、智者及智者学派在公元前5世纪前智者泛指一切有智慧的、在某些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在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智者被限定为一批收徒获得酬劳传授学生辩论、演说、诉讼、修辞以及治理城邦知识的职业教师。之后,科学家、音乐家、诗人、甚至是政治家都被统称为智者。按照以上的观点,在古代希腊有很多人有符合这个标准,例如毕达哥拉斯、德谟克里特等,而苏格拉底更是当之无愧的智者。我们习惯于把普罗塔哥拉这个系统的一批学者称之为“智者”是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的。那么他们到底是不是一个学派呢?通常来说,我们区分哲学派别的重要标准是:哲学家他们在看待一些普遍的哲学问题时,他们是否拥有共同的、或者极为相似的观点。或者至少他们的观点是否能相互支持和相互援引。但从现存的原始资料来看,这一批所谓的“智者”,他们的观点是很不相同的,甚至是相互反对的,如普罗泰戈拉持“约定说”而高尔吉亚持“自然说”)。因此有许多学者认为“智者”不能成为一个哲学派别,而只是一个阶层(因为他们大多数是教师)。可是在我看来无论智者在社会学、伦理学、科学等各个方面的观点有多么大的不同,他们在长期的论辩和教学活动中,都形成了以人和社会为中心的学说,对神的存在表示怀疑,也就是说智者们对传统的宗教观念持怀疑、否定的态度,而这我想也是传统观点把他们归为智者学派的重要理由。同时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都发展完善了论辩术、修辞学,推动了古希腊思想和文化的繁荣。另外,智者学派把绝对本质纯粹概念或者被思维者,编写为概念或思维的运动,因此思想本身成为独立自由的。正是因为这点,有学者认为智者学派包含了辩证法的开始。二、普罗塔哥拉与“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哥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正是他提出来人类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我们在学习文学或者哲学时往往强调知人论事,因此我想先谈谈普罗塔哥拉其人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以便我们更好的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伟大命题。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约生于公元前490前480年之间,大约活了70岁。他出生于在阿布德拉城,一生旅居各地,传授学生辩论和话术知识,是当时最受人尊敬的智者。同时他与民主派政治家伯里克利也是是挚友。伯里克利执政时期被后世称为“黄金时代”这一评价也印证了当时希腊社会的繁荣程度。在政治上,尽管一场旷日持久的希波战争使得希腊各城邦在经济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但奴隶主民主制却在许多城邦得到了巩固和进一步的发展;在经济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大商业城邦也迎来了自己的繁荣时代。而文化作为政治经济的代表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例如出现了爱斯库罗斯、索非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位大悲剧作家和喜剧作家阿里斯多芬。基于以上种种因素,当时的希腊(特别是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顶峰,当时最有名的政治活动是五百人议事会为全体自由民积极参与政治提供了良机。而这提供了思想交锋和碰撞的平台进而推动了人主体意识的产生。而这种个人主体意识的出现首先表现在智者普罗泰戈拉的哲学里。在“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中,有三个词语需要我们进行理解和解释。人、万物、尺度,只有对这三个词做出符合原意的解释,我们才能理解普罗塔哥拉的哲学以及对其做出评价。1“人是万物的尺度”之“人”的含义关于“人”的解释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一、“人是万物的尺度”中的“人”,是指人类整体、群体或城邦国家是相对于神和自然而言的“人”3。其二、“人是万物的尺度”中的“人”,是指“个体”。其三、“人是万物的尺度”中的“人”,实际上主要是指人的感觉。即“个人的感觉是万物的尺度”。其四、“人是万物的尺度”中的“人”,也指人的肉体与欲望,尤指个人的肉体与欲望。那么此处的“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此处的“人”是传统意义上人类整体,以区别于神或者自然。主要理由为:首先,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记载,普罗塔哥拉认为:“凡一国视为公平正义者,只要它信以为然,那就是公平正义的。” “我认为不管什么,只当其为一个国家所接受时,对那个国家来说是对的和可取的,只有当这些东西在特殊情形下对这个国家不好了,智者才用别的好东西来代替它们。”4显然,此处普罗塔哥拉是用一个国家而不是个人来衡量“万物”的。其次,这种观点还与普氏的著作残篇相矛盾。普罗塔哥拉在有关“论神”的著作残篇中写道“关于神,我们是不知道的。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形状。如问题的晦涩及人生的短促等。”5此处,衡量“神”是否存在的尺度是“我们” 作为人类整体,而不是“我”(个人)。最后这种观点无法解释普罗塔哥拉应邀为图利城起草法律之事实。我们知道,法律具有普遍性、稳定性、确定性之特征,它是用来防范人性弱点的工具,它不会像人那样信口开河今天这样讲明天那样讲。如果普罗塔哥拉真的主张以个人感觉、看法作为衡量万物之标准,那么伯利克里怎么可能邀请他为图利城起草法律呢6?所以综上我认为此处的“人”是相对于神和自然的人类整体。2“人是万物的尺度”之“万物”的含义这里的“物”一方面指的是自然存在的世间物质及其存在状态。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所主张的是:人类是评判外界事物存在与否以及他的状态的标准和尺度。另一方面是指世间物质的评价。也就是说,一个客体它是好是坏、是否有价值都是以人作为评价的标准。 3. “人是万物的尺度”之“尺度”的含义“尺度”即标准,这种标准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尺度”是“质”的判断标准,主体根据这一标准判定对象是它自身而非他物,即把“对象”与“他物”区别开来; 在此意义上,“对象”与“他物”本质不同。其次,“尺度”是“量”的衡量标准( 或测量单位) ,主体根据这一标准判定对象和它的“同类物”之间的关系; 在此意义上,“对象”和“同类物”在本质上同一而量上有别。7三、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评价1.积极因素第一,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彰显了当时的反思精神、怀疑精神,确立了人的主体意识。毫无疑问,它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意味着从此哲学家研究世界的重点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本身,将社会起源和社会现象作为研究的重要命题,以人来评价和衡量除“人”这个本体之外的一切事物。在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命题的启迪下,苏格拉底又提出了一个更为鲜明的哲学命题:“认识你自己”,他从万物之中抽取“自己”,即“人”。认为人也是人的尺度,即,人要具有反思精神。这对当时传统观念又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它要求人们对传统观念应有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使一切都成为自己理性思考的结果,而不是盲目的信仰事物。从实质上看,苏格拉底是智者的真正继承者,因为他与智者们(如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等人)一样,提倡主体意识,主张反思。2.消极因素“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在普罗塔哥拉德那里中是具有严肃意义的。但是这一命题不可否认的具有相对主义和感觉主义的色彩,后期智者学派学者便是基于这一点刻意误解和歪曲他的愿意,将其中的“人”片面的解释为“单个的人”和“人的感觉”,为他们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做辩护。这在当时的思想领域引起了极大的混乱。四、神性和人性的斗争在古代西方世界“神”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在荷马史诗中便可见一斑。特洛伊战争本是一场尘世的战争,可是无论是战争的原因(由金苹果的争夺,特洛伊城小王子得罪了女神赫拉和雅典娜)还是战争过程中的胜败以及战争的结果都是由神和英雄(神与人的后代 )决定的。这种现象在古希腊古典时期始于智者学派开始改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在普罗塔哥拉“论神”残篇写道:关于神,我们是不知道的。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形状。“这是一个多么合理的解释!神袛是永生的,而人生是有涯的亦有涯之人生去认识永生之神袛,何以能够?”这种疑神之风的盛行,使人将更多的精力置于现实的生活以及对人的自然本性的研究。与智者学派同时期的我国哲学家提出了“对鬼神敬而远之”,这表明同时期的中国,也开始摆脱了神袛的束缚,开始走向“人”。可是为什么西方出现了民主、自由、个性解放等观念,可中国却迟迟没有呢?除却传统认为政治背景影响之外,我认为经济基础是其重要原因。古希腊是商品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下,一个人是否富有成功很大程度决定于自身;而中国是农耕经济,是否丰产或者衣食无忧更多的取决于天和统治者。而到了明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开始出现了金瓶梅此类的小说。在金瓶梅中塑造了众多依靠自己力量和手段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女性。因此,不同的生产经验赋予了中西方不同的思想观念。可以说,在古希腊“人”战胜了“神”,而在古代中国“神”以其变种(天子)统治着“人”。 【参考文献】1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 1382古希腊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篇C/ /柏拉图全集( 第 2 卷) 王晓朝,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 4883 王蓉拉 姜燕萍试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价值意义J 社会科学,2003( 05) : 824 转引自叶秀山 傅乐安.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2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4. 136.5 苗力田.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186.6 龚桂明 人的主体地位的首次确立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阐释A7 潘树国 论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A 扬州职业大学8 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 1982.9 曾裕华.论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J.江淮论坛,1999,(6).10 严春友,李丙奎.智者学派对于法律及正义观念的批判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4).11 汪子高等.希腊哲学史M.第一、二卷,入民出版社1988年、1992年版.12 色诺芬 回忆苏格拉底 商务印书馆 1984年版13 侯文咏 没有神的所在私房阅读 华文出版社 2010年14 泰勒 苏格拉底传 1999年15 王华 见证永恒西方哲学经典命题拾零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年16 卓新贤译 普罗塔哥拉与逻各斯希腊哲学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