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促、忆、异”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两首诗。 3.理解诗句内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读中品味,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渗透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教育。 4.拓展阅读古诗舟夜书所见渡汉江等,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学挂图。 2.投影仪。 3.收集这两首诗作者或内容相关的古诗。 学生准备: 1.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2.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大胆猜想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先读一读,并观察一下书上的插图。大胆想一想,这两首诗可能是写什么的?两首诗之间可能有什么联系? 学生看书,思考。 2.交流,梳理。 教师要允许学生大胆想象,但必须有自己的依据。 教师归纳小结:诗句中有“动客情”“倍思亲”等词语,可能是反映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怀。有“儿童”“兄弟”等人物的出现,猜测可能有对他们的思念。另外,从画面中的景与人,也能感受到这种情形。 二、围绕主题,回顾学法 1.师:是的,这两首诗的确是反映了诗人想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内容。想一想以前我们学习过或者课外读过这样的诗歌吗?能试着背诵几首吗? 学生背诵关于一些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古诗,如静夜思等。 2.师:诗歌是作者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语言简洁凝练,却字字含情。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文字,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忆、所感。想一想你们以前是怎么样学习这样的古诗的?你们已经掌握了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 (1)先读准确。根据提供的拼音读准确,读流畅。 (2)根据提供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有的需要补充和调整等。 (3)练习背诵。 三、自主练习,读准读熟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古诗,看看在这两首诗里,诗人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怀? 投影出示: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按照刚才同学们介绍的方法,自己学习这两首诗。有问题的可以同位合作。 2.检查读的情况。 (1)指名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音,读好节奏。 (2)反复练习,做到每个同学都能够读准确。 四、尝试理解,感悟诗情 (一)夜书所见。 1.师:首先我们学习第一首夜书所见,题目是什么意思? 引导:“所见”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一首所见,意思是所看到的。夜书所见,就是在夜里写下所看到的。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你了解他的情况吗?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学生依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 教师适当补充。 3.师:通过刚才大家的阅读和思考,结合课本中介绍的关键的词语的意思,这首诗歌的内容是什么呢?诗人到底“见”到什么了呢,先想一想,然后回答。 学生可独立思考,也可以合作讨论。 师: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诗句的理解不能简单地一句一句地翻译,诗的四句本身是一个整体。要结合词语的内容适当地调整。语句通顺,表达流畅。 如: 师:“萧萧”指的是什么?(风声。) 师:什么时候的风声?(秋天的风声。) 师:你怎么知道是秋天的风声呢?(第二句中有“秋风”一词。) 教师小结: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一阵阵寒意,这情景不禁让客游在外的人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来。 师:练习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师:第三、四句的内容呢? 学生回答。 引导:“知”是什么意思呢? 师:夜里能看到“一灯明”,怎么就一定“知道”是“儿童”在“挑促织”呢? 学生进一步看图、读文,全方位地思考。 师:原来,“见”的意思不仅仅是指用眼睛观看,还包括作者的“倾听”和“回忆”。作者不仅用眼睛看到了“一灯明”,而且听到了萧萧的风声、促织的鸣叫声、儿童不时的说笑声。 教师小结: 忽然看见远处的篱笆下有一盏灯火,我料想那是孩子们在捉蟋蟀玩吧。 师:看到了眼前的情景,作者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呢?(孤单,想念家乡。) 师:读出自己的见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大诗人王维。他在什么时候写下的这首诗? 师:可能有的同学很早就听说过这首诗了?你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听说的? 学生交流。 2.师:关于这首诗,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 同学间、师生间相互倾听,补充。 3.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质疑。师生间补充。 (比如:王维的家不是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茱萸,是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这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在重阳节或者其他重大的节日,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比如,登高,插柳,等等。) 4.师:谁来完整地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我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逢遇到重阳日,我都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我知道此刻家乡的兄弟们都已经登上了高处,插上了茱萸,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呀。 5.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练写生字,并练习背诵两首诗(略)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 指名背诵两首古诗。 2.师:还记得两首诗的内容吗?说一说。 3.师:这两首诗表达的主题一样,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二、品读赏析 (一)夜书所见。 1.师:要真正地学习一首古诗是需要反复诵读,深入品味的。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仔细读一读,作者都“见”到什么了呢? (看到梧桐、儿童、篱笆、灯光;听到风声、蟋蟀的鸣叫声,儿童可能还有儿童不时的说话声) 师:一个“见”字,统领了全诗的内容,我们把这个字叫作“题眼”,就像题目的眼睛。 2.师:可是,如果作者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就这样写下来,那也算不得一首好诗。再读一读,看一看,你认为诗人哪些地方写得好呢? 学生读、思、议结合。 师生间对话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A.“萧萧”。 师:描写风声的词语还有哪些? 师:诗人选用了“萧萧”这个词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表达了一种凄清的心境。诗歌是意境的,作者开头就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B.“送”。 师:明明是风吹来的声音,一个“送”字,送来了什么? 什么“声”?(秋风吹动梧桐叶的声音。) 师:这样的声音在作者听来,心里是什么感受? C.“情”。 师:这个“客”是谁呀?(作者) 师:什么“情”呢?(有孤单凄冷之情,有思念家乡之情,还有不同的读者产生不同的感受,作者的高明之处就是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触发读者的遐想。) D.“知”。 师:既然是夜里,作者怎么只凭“一灯明”,就判断了儿童在“挑促织”呢? 师:作者看到了什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这一切更使他想起了什么? (这是他自己的儿童时代和伙伴一起捉蟋蟀的情景。思乡之情更加强烈了。) 师:这个“情”还包含了什么呢?(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的生活。) 师:回忆自己的童年的生活趣事是非常幸福的,有时候会忍不住笑出声来,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可是诗人此刻想起以往的趣事,心情会怎么样?(想到自己一个人在外,更加思念家乡,更加想念亲人。)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师:这首诗的“题眼”是什么?(忆) 师:作者在重阳节这天“想念”什么呢? 2.师:再读一读,看一看,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哪些地方写得好呢? 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 A.“异乡”“异客”。 师:两个“异”字,和前面的“独”合在一起,让你有什么感受?(开头一个“独”,紧跟两个“异”,勾勒出了作者身在外乡的孤单心境,更增加了思乡的情绪。) B.“倍”。 师:“倍”字怎么理解?(“更加”的意思。思念的情感非常强烈。练习读这句话。) C.“遍”和“少”。 师:这样的对比,衬托出了什么?(思念之情。) 师:你曾经离家很长时间吗?有什么感受?你能体会他们的情感吗?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 3.你最想珍藏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呢?为什么? 师:当在外打工的亲人在中秋之季,他们会自然地想起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当在外留学的亲人在月圆之时,他们会自然地想起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每年春节,无数的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他们会自然地吟诵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无数佳节,当我们思念漂泊在外的亲人的时候,他们也在思念着我们,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诗 师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同胞的心,亲人的心总是紧紧牵挂,紧紧相连。这的确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句,他记载着无数离家在外的游子的心声。佳节也已不再仅仅是指重阳节了。 三、整体比较 1.师:同学们,当这两首诗共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的头脑中会出现两个不同的画面,既然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学习,想象一下,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表达了同样的主题想念家乡,思念亲人。一个“见”,一个“忆”。由景生情,由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搬家服务及物品打包合同规范
- 2025版数据中心设备采购合同范本
- 脂肪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外部合作方评价收集办法
- 珠宝品牌店入驻合同书
- 山东青岛城阳区五校联考2025届八上物理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十九中学2025届八上物理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海南省海口市长流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2024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九上数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医院消化内科面试题及答案
- 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工序简介
- GB/T 3683-2023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导言课课件 ( 希沃白板课件+PPT课件)
- 医疗管理制度PDCA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的落实率
- 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
- 软件系统售后服务方案
- GB/T 9765-2009轮胎气门嘴螺纹
- GB/T 4623-2014环形混凝土电杆
- GB/T 23806-2009精细陶瓷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单边预裂纹梁(SEPB)法
- GB/T 16823.3-2010紧固件扭矩-夹紧力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