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基本知识.ppt_第1页
茶树基本知识.ppt_第2页
茶树基本知识.ppt_第3页
茶树基本知识.ppt_第4页
茶树基本知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树基本知识 一茶树的起源和演变茶树的原产地根据植物学研究 茶树所属的被子植物门 起源于距今约1亿年以前的晚白垩纪 而其中的山茶目植物 约产生在六千万年以前 关于茶树的原产地 近代一些学者有不同意见 有人认为在印度 有人认为在包括缅甸 泰国 越南 印度 中国西南的整个地带 但根据史料记载和实地调查 多数学者已经确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中国的西南地区 包括云南 贵州和四川是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其依据如下 茶树的原产地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 茶 字字形 字音和字义的国家 现今世界各国的 茶 字及 茶叶 译音均起源于中国 2中国有世界上最古老 保存最多的茶文物和茶的典籍 有世界是第一本茶书 3中国的西南地区 主要是云南 贵州和四川 既是世界是最早发现野生大茶树最多 最集中的地方 那些野生大茶树又具有最原始的特征特性 4茶树的分布 地质的变迁 气侯的变化等方面的大量资料 也证实中国是茶树原产地的结论 茶树的品种 1茶树品种资源包括 野生大茶树 农家品种 育成品种 品系 名丛 珍稀材料 引入品种 近源植物等资源 从广义是讲 两株不同基因型的茶树就应视为两分种质 茶树的品种 2茶树品种的命名与分类茶树品种命名没有统一规定 归纳而言 大体有八种情况 a是以品种产地命名 如产于江苏省宜兴县的宜兴种 安徽省黄山市的黄山种 b是以品种象形命名 如叶小如瓜子的瓜子种 叶似柳叶的柳叶种 叶形如槠树叶的槠叶种 c是以叶片大小命名 如大叶种 中叶种 小叶种 d是以发芽迟早命名 如早生种 晚生种 清明早 不知春和瞌睡茶 茶树的品种 e是以芽叶或叶片色泽和茸毛多少来命名 如紫芽茶 白茶 和白毛茶等 f是根据产地并结合芽叶性状来命名 如产于云南勐海的勐海大叶种 产于福建省福鼎县芽叶茸毛特多 芽色银白的福鼎大白茶等 g是按品种特点来命名 如叶片如槠树之叶 发芽整齐的槠叶齐 芽叶黄绿色 发芽早的菊花春等 h是冠以地名或单位并加以编号的新品种 如龙井43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育成的适制的龙井的新品种 浙农25和浙农113等为浙江农业大学育成的新品种 台湾1号至台湾15号等由台湾省茶叶试验场育成 茶树的品种 茶树品种分类也无统一方法 普遍采用的是将树型 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作为三个分类等级 树型分乔木型 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 叶片大小分特大叶类 大叶类 中叶类和小叶类四类 发芽迟早分早生种 中生种和晚生种三种 茶树的国家品种 1国家茶树良种审定30个品种为国家品种 如福鼎大白茶 福鼎大毫茶 铁观音 福建水仙 凤庆大叶茶 勐海大叶茶 凤凰水仙 黄山茶 勐库大叶茶 毛蟹 本山 梅占 祁门茶等 21987年认定了22个无性系品种 福云6号 7号 10号 安徽1号 3号 7号 翠峰 菊花春等由此国家品种共有77个 其中无性系品种60个 有性群体种17个 茶树的特征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 属于山茶科 茶属 茶树由茎 芽 叶 花 果实和种子 根等几个部分组成 一茎 枝干 茶树的茎部 即茶树的地上部分 因分枝性状的差异 植株形态分为乔木型 半乔木型和灌木型3种 a乔木型乔木型茶树树势高大 主干明显 顶端优势强 分枝部位高 分枝较稀疏 枝条大多直接由主干分枝而出 中国西南分布较多 在云南 贵州 四川等地发现的野生大茶树 一般树高10m以上 主干直径需二人合抱 即属此类 茎 枝干 b半乔木型 小乔木型 半乔木型茶树有较明显的主干 主干和分枝容易区别 但分枝部位离地面较近 植株高度中等 如云南大叶种茶树 c灌木型灌木型茶树树冠低矮 无明显主干 从根颈部分枝 各枝条粗细大体相同 顶端优势弱 分枝能力强 枝条稠密 幼年虽有主干 但随年龄增长 分枝不断增多 加粗 主干与分枝差别不明显 生产上栽培的茶树多属此类 芽 1茶树上的芽依性质可分为营养芽和花芽 营养芽是枝叶的原始体 发育即成枝叶 是茶树生长发育的基础 花芽发育成花 营养芽依其生长部位的不同 分定芽和不定芽两种 定芽生于枝顶 顶芽 及叶腋处 腋芽 顶芽较腋芽粗大 活动能力强 不定芽生于枝的节间或根茎处 当枝干遭受机械损伤时 不定芽能萌发成新枝 由于萌发时间不同 茶芽又可分为冬芽 春芽和夏芽 冬芽较粗大 在秋冬季形成 次年春季生长发育 春芽在春季形成 夏季发育生长 夏芽在夏季形成 秋季发育生长 叶 茶树的叶子属不完全叶 只有叶柄和叶片 没有托叶 为单叶互生 叶形一般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叶面积大小因品种 季节 树龄 地区及栽培技术措施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茶叶为网状脉 有明显的主脉 沿脉分出侧脉 侧脉数多为10 15对 侧脉伸展至叶缘2 3的部位向上方弯曲呈弧形 与上方侧脉相连接 这是茶树叶片的特征之一 侧脉分出细脉 构成网状脉 茶叶的边缘有锯齿 锯齿数一般在16 32对 茶树上同一时期内有老叶和新叶之分 新生的嫩叶是制茶的原料 栽培茶树的目的是采收其幼嫩的芽叶 一般嫩叶叶面有光泽 叶色浅绿 叶质较柔软 芽及嫩叶的背面密生茸毛 随着叶的成熟茸毛逐渐减少 花 茶树的花是有性繁殖器官 由花芽发育而成 因一朵茶花内具备雌蕊和雄蕊 所以是两性花 它主要靠昆虫授粉 故又是虫媒花 花芽约于6月中旬开始形成 花芽外形较叶芽粗短 茶树的盛花期在每年的秋季 花一般为白色 少数呈淡红色 微有芳香 果实和种子 从花芽形成到种子成熟 在中部茶区需一年半左右的时间 而且在6 12月份 一方面当年的茶花孕蕾开花 另一方面上年的种子开始成熟 此时在同一株茶树上两年的花与果实并存 这是茶树的特征之一 茶树的果实这蒴果 外表光滑 果实通常有三宝果 双室果和单室果等 一般一果一粒的略呈圆形 一果两粒的近长椭圆形 一果三粒的近三角形 一果四粒的近方形 一果五粒的近梅花形 果壳未成熟时为绿色 成熟后呈棕绿或绿褐色 充分成熟时果壳室背开裂 种子自行脱落于地上 根 茶树系深根植物 其根部由主根 侧根和细根组成 根的主要功能是把茶树固定于土壤 吸收生活必须的水和无机盐 储藏生命活动所形成的营养物质 土质肥沃 耕作深而精细时 根系分布而广 地上部分也生长良好 茶树的主根长度大都可达70 80cm 根幅与树冠的关系随树龄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幼年茶树的树冠与根幅相对称 青年及壮年茶树 根幅比树冠要大 有些老年茶树 其根幅比树冠小 茶树的生长环境与栽培 1茶树适生条件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的能量的交换 既受环境制约 又影响周围环境 因此 合理地选择自然环境和适当的人工调整 是保证茶树质量和保持周围环境的关键 茶树适生条件 气侯与气温1茶树性喜温暖 湿润 在南纬45度与北纬38度间都可以种植 2一年中茶树的生长期是由温度条件支配的 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是20度 30度 气温下降 10度以下时 就会受到严重的冻害 气温如待续保持35度以上 茶树新梢就会出现枯萎和叶片脱落现象 不同品种对于温度的适应性有所差别 一般来讲 小叶种的茶树 抗寒性与抗旱性均比大叶种强 3在我国大部分茶区 影响春茶芽叶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条件 茶芽的萌发迟早与温度有极大关系 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0度左右 茶芽开始萌发 14 16度时茶芽开始生长 叶片展开 17 25度时新梢生长旺盛 4受气温影响 江北茶区生产季节较短 江南茶区一般一年采三季茶 春茶产量最高 质量最好 夏茶质量稍差 秋茶产量较低 西南茶区采茶较早 华南茶区的海南 台湾等地几乎一年四季都采茶 茶树适生条件 日照a茶作为叶用作物 极需要日光 日照时间长 光度强时 茶树生长迅速 发育健全 不易患虫害病 且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增加 适于制造红茶 反之 茶叶受日光照射少 则茶质薄 不易硬化 叶色富有光泽 叶绿质细 多酚类化合物少 适制绿茶 b光带中的紫外线对于提高茶汤的水色及香气有一定影响 高山所受辐射的紫外线较平地多 且气温低 霜日多 生长期短 所以高山茶树矮小 叶片亦小 茸毛发达 叶片中含氮化合物和芳香物质增加 故高山茶香气优于平地茶 茶树适生条件 水分a在茶树的生长期中 一般夏季需水量最多 春秋两季次之 冬季最少 如果不能满足这一水量需求规律 不仅茶树的生长将受到限制 而且还会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b年降雨量在1500mm左右时最适宜茶树生长 在空气和土壤中水分不足的情况下 茶树的芽叶和枝条的生长停滞 叶片易硬化粗老 空气温度高时不仅新梢叶片大 节间长 产量较高 而且新梢持嫩性强 内含物丰富 叶质柔软 因些茶叶品质也好 c我国一些名茶 如黄山毛峰 庐山云雾 狮峰龙井 君山银针 洞庭碧螺春等 其产地或是高山 终年云雾缭绕 或近江河湖泽 水汽交融 空气湿度都很大 这些茶叶的品质都极佳 茶树适生条件 土壤a茶树为深根植物 要求土壤的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 排水和通气较好 茶树是喜酸性土壤的植物 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为pH值在4 5 6 5之间的酸性土壤 土壤中的养分是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 是茶树生长以育的必须条件 含腐殖质较高的沙质土壤中生长的茶树采下的鲜叶 制出的茶香气滋味均良好 b陆羽在中写道 其地 上者生烂石 中者生砾壤 下者生黄土 说明了茶树生长现土壤条件的关系 茶树要求土层深厚 至少1m以上 其根系才能发育和以展 若有黏土层 硬盘层或地下水位高 都不适宜种茶 石砾含量不超过10 且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的土壤是较理想的茶园土壤 茶树繁殖 茶树繁殖分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两种方法 有性繁殖是利用茶籽进行播种 也叫种子繁殖 无性繁殖亦称营养繁殖 是利用茶树的根 茎等营养器官 在人工创造的适当条件下 使之形成一株新的茶苗 如扦插 压条 有性繁殖的方法有两种 即苗圃育苗和茶园直播 苗圃育苗便于苗期管理和培育出优良的苗木 茶园直播就是将催芽处理后的茶籽 采用条式穴播的方法直接播种在新辟茶园内 茶树无性繁殖一般采用扦插繁殖的方法 苗木能保持母树的特征和特性 苗木的性状比较一致 有利于茶园管理 有利于扩大良种的数量 茶树的栽培 1茶树育苗茶树作为异交作物 其遗传物质极其复杂 利用有性繁殖的后代无法保存品种原有特性 因些 目前均采用无性的方式 扦插育苗法 a扦插是剪取茶树植株的某一营养器官 如枝 叶 根的一部分 按一定方法栽培于苗床上 使其成活为茶树幼苗 扦插育苗法取材方便 成本低 成活率高 繁殖周期短b在选取母树时应选择品种优良 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的品种 且其枝条 叶芽应无外力损伤 剪枝前要多施有机肥料 停止采叶 促进茶芽生长 以利于发育成健壮枝条 茶树种植 茶树种植时期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下旬之间 雨季前后时均可种植 不同茶区种植时期稍有不同 如南方 应以1月底为宜 2月以后白天日照强 气温高 幼苗容易枯死 北方或高山茶区 气温较低 为配合雨季 可延至3月底种植 茶树的种植密度 受土壤 地形 气侯及品种影响 不尽相同 目前 我国采用的多条密植栽种方式 大行距为1 5m 小行距为33cm 共三小行 丛距为20cm 每丛移苗二三株 每亩约20000株左右 世界各国在此方面差异很大 种植茶苗前应先施基肥 规划好行距 最好选择下雨后或微雨 浓雾 土壤湿润时 尽量避免在烈日下种茶 茶苗移植尽量就近起苗 带土移植 随挖随栽 种植后为减少叶片水分蒸发 应离地面20cm左右处行水平式剪枝 宜在幼苗两侧覆稻草或其他干草 以防止干旱 保护幼苗 红茶制作的茶树品种 云抗10号云抗14号凤庆大叶茶 凤庆9号凤庆7号 a凤庆大叶茶产于云南省凤庆县大寺等乡镇 1985年国家认定品种 有性系 乔木型 早偏中生 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中下旬 产量高 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氨基酸2 9 茶多酚30 2 儿茶素总量13 4 咖啡碱3 2 制红茶 乌润披金毫 香气高锐持久 滋味浓鲜 耐寒性较弱 扦插繁殖力强 红茶制作的茶树品种 b云抗10号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3 1985年从南糯山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1987年国家认定品种 无性系 乔木型 早生 春茶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上旬 产量高 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氨基酸3 2 茶多酚35 儿茶素总量13 6 咖啡碱4 5 制红茶 香高持久 滋味浓鲜 耐寒性弱 易感染根结线虫病 扦插繁殖力强 红茶制作的茶树品种 c云抗14号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3 1985年从南糯山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1987年国家认定品种 无性系 乔木型 中生 春茶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 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