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梁部现浇段、合拢段施工方案.doc_第1页
×××大桥梁部现浇段、合拢段施工方案.doc_第2页
×××大桥梁部现浇段、合拢段施工方案.doc_第3页
×××大桥梁部现浇段、合拢段施工方案.doc_第4页
×××大桥梁部现浇段、合拢段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桥梁部现浇段、合拢段施工方案编 号:受 控 号:修改状态:编 制:复 核: 审 核:批 准:大桥梁部现浇段、合拢施工方案一、 编制依据 根据以下图纸和规范,结合我公司修建混凝土箱梁的施工经验编制本工艺:1、铁路桥涵 施工规范(TBJ203-96),以下简称“铁桥施规”。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210-97),以下简称“铁混施规”。3、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5-98)以下简称“铁桥验标”。二、 结构概况大桥主跨连续刚构桥为96+168+84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232m+124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全长450.70米。横截面为单箱单室,顶板宽11.4米,底板宽8.0米,两翼板各悬臂长1.70米;正桥为直线4上坡,桥面双向1.5%的横坡由桥面铺装层设置。箱梁顶板厚度(梗肋处除外)55厘米,腹板厚度分别为50厘米和100厘米,底板厚度分别为50厘米(跨中处)、100厘米(端支座处)和100厘米(双壁墩墩顶处)。箱梁在双壁顶处设置了厚140厘米的横隔板,在梁端支座处设置了厚140厘米的端横隔板。支座采用TPZ-12500-ZX/DX-150C型盆式橡胶支座。箱梁两边跨膺架上现浇段和中跨合拢段为等截面段,梁底为直线,底板宽8.0米,梁高6.0米;其余部分为变截面,梁底曲线采用二次抛物线,其方程为f=5.5x2/732+6.0米变化,梁高由6.0米变至双壁墩支点处的11.50米。三、 施工方案1、边跨现浇段、合拢段施工顺序及配重布置图2、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2.1、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简介大桥23#段、24#段为现浇段,根据现场地形,现浇段施工在碗扣件支架上进行的。该段的施工程序为:平整场地搭设支架测量定位安装现浇段的底模预压安装外模测量定位、校模绑扎底板和腹板钢筋安装纵横向预应力管道安装竖向预应力筋安装内模模板搭设砼灌注平台第一次灌注砼(腹板倒角位置)养生凿毛安装翼缘板、内顶模板测量定位、校模绑扎钢筋安装纵向预应力管道搭设砼灌注平台第一次灌注砼养生凿毛。现浇段具体布置见下图: 24#段为现浇,根据自身特点利用挂蓝、台帽作为支撑平台,底板部分纵横梁铺设枕木、方木,翼缘板部分利用碗扣件支撑,碗扣件作用在纵向曹钢上面,具体程序:21#段张拉压浆完毕调整前下横梁高度底板部分铺设纵横向枕木、翼缘板部分铺设纵向曹钢搭设翼缘板部分碗扣件,碗扣件落在纵向曹钢上安装现浇段的底模安装外模安装翼缘板模板测量定位、校模绑扎底板和腹板钢筋安装纵横向预应力管道安装竖向预应力筋安装内模模板搭设砼灌注平台灌注砼养生张拉封锚。2.2、具体施工工艺2.2.1、底模施工底模采用复合竹胶板,具体做法是:平整场地,铺设枕木,布设碗扣脚手架作为支撑支架,其间距0.3m0.6m不等,碗扣件上部加设可调座以便调整标高,其上纵向铺设方木,方木上按设计梁底标高铺设桥梁用竹胶板,竹胶板的接缝填塞2CM厚的海绵条并夹紧以避免漏浆。2.2.2、侧模施工侧模采用复合竹胶板,竖带采用20cm x 20cm方木,间距50cm,纵带采用214曹钢与内模对拉,间距150cm。2.2.3、钢筋绑扎及预应力管道安装在侧模支立完毕后,即按照图纸进行梁底和梁腹板钢筋绑扎和焊接。在腹板钢筋绑完后,焊接定位网,每50cm设一道,三维坐标控制位置。波纹管的连接一律采用外接,接头必须旋紧、顶死,再用胶带缠绕,露出端模板的波纹管510cm,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不能损坏。预应力管道每隔20m设一条通气管道通向梁体外侧,以利于压浆排气。待内模支立完毕后,最后完成顶板的钢筋绑扎和预应力管道布设,预应力管道依靠钢筋定位网精确定位。后穿束的圆形预应力管道内插入直径略小于波纹管的聚乙烯塑料管,防止在砼灌注过程中漏浆,待砼浇注完毕后再将塑料管抽出。预应力锚垫板在砼施工前需与堵头板栓接在一起,以防锚垫板倾斜。2.2.4、内模支立内模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和木模配套使用,组合刚模内模背肋竖向采用10#槽钢,横肋采用214a槽钢加固,横肋间距与外模横肋间距相对应,内模与外模采用直径32mm精扎螺纹钢筋拉杆固定。在倒角和拐角处采用木模支立。顶板底模采用碗扣支架支立。2.2.5、原材料选用配制C55混凝土的水泥为富皇水泥厂产5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使用当地优质卵石材,砂子选用中粗砂,掺合料采用环亚产HMS95级矿粉,外加剂采用特种建材厂产高效缓凝型减水剂FDN-OR1。并将初凝时间(常温夏)增加至1516h,延缓混凝土初凝时间有利于现浇段砼的灌注及防止因托架变形使混凝土产生开裂。2.2.6、机具准备为保证混凝土从5.5m高的梁部落下后不发生离析,制做一个辐射漏斗,再制做12条小直径串筒与辐射漏斗相连,垂至混凝土浇注面以上1m高度处,均衡的分布于梁面各处。为保证砼振捣密实,应准备有足够的50mm及30mm振捣器,以满足不同间隙砼振捣的要求。2.2.7、浇筑过程控制混凝土浇注顺序如下:对称交替浇注底板、横隔墙、腹板混凝土,纵向两端同时从外侧向内侧对称浇注混凝土。由于顶板较宽,顶板混凝土从两侧腹板及翼缘板向中间浇注。混凝土入模方式:混凝土由拌合机出料后经混凝土输送罐运到施工现场后,利用HBT60C输送泵输送到工作平台上,再由小导管对称输送到所需位置。现浇段混凝土浇注时,平台上准备充足的输送管和适当的铁锹,以便混凝土翻锹入模。振捣: 现浇段混凝土均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选用B50振动器。振捣时振动棒插入深度为下一层混凝土10cm,移动间距为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下沉、冒泡,并轻度泛浆为宜。2.2.8、养生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底板仓面覆盖海棉垫、麻袋等并洒水养护,顶板覆盖麻袋等吸湿物并洒水养护,直至达到规定强度后拆除侧模和内模模板。3、合拢施工3.1 根据大桥本身的特点,提前完成现浇段施工,合拢顺序为先中跨合拢,再施作边跨合拢段和现浇段,最后拆除挂蓝及支架,完成全桥体系转换。合拢时为保证每个T构在施工过程中受力平衡,故在T构两侧悬臂端用水箱压重。每个合拢段具体施工顺序:每个T构配重完毕在两悬臂端面之间设置千斤顶,对两侧T构主动施压,增大悬臂端面间距,然后锁定合拢口挂蓝作为合拢支架,移动挂蓝就位、锚固绑扎底板和腹板钢筋安装纵横向预应力管道安装竖向预应力筋安装内模模板灌注砼,同时水箱加水与混凝土浇注重量一致养生张拉中跨顶板、底板预应力束张拉合拢段横向及竖向预应力筋拆除中跨合拢段挂蓝,解除临时。 劲性骨架示意图:3.2、合拢段需预留吊架孔,吊架孔的位置如下图(本图尺寸需现场核对使用,括号内为边跨合拢段数据):3.3、合拢段预埋千斤顶顶推钢板位置图: 3.4、合拢施工注意事项3.4.1、合拢段劲性骨架锁定。合拢口劲性骨架焊接选择在当天最低温度时进行,组织充足的人员和焊机同时施焊,尽量缩短施焊时间。3.4.2、合拢段浇注混凝土时,选择凌晨16时浇注,(此时气温为一天中的最低温度)混凝土在46h内浇注完成。同时混凝土浇注前悬臂端两侧节段进行浇水降温。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压重水箱指定专人放水,保证平衡施工。3.4.3、在合拢前4个段对箱梁顶面标高及轴线进行联测,逐步调整中线水平,保证顺利合拢。3.4.4、为防止合拢段波纹管漏浆,加强波纹管连接处连接管的质量,接头处采用塑料胶带粘贴密实,经现场技术人员全面检查后方可施工。3.4.5、合拢段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加强养护,箱梁内腹板、底板及顶板保持湿润。同时合拢段两侧相邻节段浇水降温,以减少温差引起的箱梁变形。3.4.6、合拢段预应力筋张拉顺序为先顶板后腹板,先长束后短束,并对称张拉。四、 高空作业注意事项1、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空或脚手架上施工,必须系安全带。安全带要拴在牢固的物体上,挡板或安全网要定期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2、 施工现场的脚手架、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和警告牌。不得擅自拆动。需要拆动的,要经工地施工负责人同意。3、 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检,凡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弱视以及其它不适合高处作业的疾病,都不得从事高处作业。饮酒后不得从事高空作业。4、 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衣着要灵便,禁止赤脚、穿硬底鞋、拖鞋、高跟鞋以及带钉易滑鞋从事高处作业。5、 高处作业人员所使用的工具应随手装入工具袋,上下传递料具时,禁止抛掷。大型的工具要放在稳妥的地方,所用的材料要堆放平整、稳固,防止掉落伤人。6、 高处作业搭设云梯、工作台,脚手架防护栏杆、安全网等,必须牢固可靠。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7、 高处与地面联络,指挥应有统一的信号、旗语、气势、口笛或有线、无线通讯设备。不得以喊话取代指挥。8、 高处作业不宜在夜间进行,必须在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和其它夜间安全措施。9、 脚手架上必须满铺脚手板,而且应铺设平稳,搭接长度不得小于0.2米。10、 拆除脚手架,周围应设围栏或警戒标志,并设有专人看管,禁人入内,拆除应按顺序由上而下。一步一清,不准上下同时作业。11、 拆下的脚注手杆,脚注手板,钢管、扣件、钢丝绳索等材料,应向下传递或用绳索吊下禁止往下投扔。附:1、 支架检算:支架采用碗扣件,横杆间距1.2,立杆单根承载力为3.5t,翼缘板部分:立杆间距为60cm x 60cm,每根立杆平均承受力f=(0.95+0.55)/2 x0.6x0.6x2.6=0.675t, 安全系数n=3.5/0.675=5.2腹板部分:立杆间距为30cm x 30cm,每根立杆平均承受力f=6x0.3x0.3x2.6=1.4t, 安全系数n=3.5/1.4=2.5底板部分:立杆间距为60cm x 30cm,每根立杆平均承受力f=(0.55+0.45)x0.6x0.3x2.6=0.468t, 安全系数n=3.5/0.468=7.5顶板部分:立杆间距为120cm x 120cm,每根立杆平均承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