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三).ppt_第1页
中国文学史(三).ppt_第2页
中国文学史(三).ppt_第3页
中国文学史(三).ppt_第4页
中国文学史(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北宋中叶文坛领袖欧阳修 一 生平简介 字永叔 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江西庐陵人 24岁中进士 政治态度前期较开明 后期则较为保守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 培养了梅尧臣 苏舜钦 王安石 曾巩 苏洵 苏轼 苏辙等作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提倡言之有物 切于实用 语言平易流畅的文风 一 认为儒家之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六经之所载 皆人事之切于世者 二 文道并重 故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 则其传也彰 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 则其传也不彰 三 认为文具有独立性 古人之学者非一家 其为道虽同 言语文章 未尝相似 四 在语言风格上 提倡自然流畅 反对古奥模拟 五 习作技巧上 提出 穷而后工 的观点 二 欧阳修的诗文革新主张 三 欧阳修的诗文创作 一 散文创作欧阳修创作的散文成就最高 古文 辞赋 骈文等 各体具备 无体不工 1 政论文与现实政治有直接关系 慷慨陈词 感情激越 是文章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相结合的典范 如 与高司谏书 2 史论文表达对历史 人生的深刻思考 低回往复 感慨淋漓 如 五代史伶官传序 3 记叙文有的侧重记事 有的侧重抒情 语言简洁流畅 文气纡徐委婉 峭拔俊逸 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如 醉翁亭记 4 文赋既保留了赋体铺陈排比 骈词俪句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 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 增强了赋体的抒情意味 如 秋声赋 1 在意蕴上具有含蓄沉厚之美 2 在章法上具有回环荡漾之美 3 在语言上具有平易晓畅之美 4 在声韵上具有铿锵和谐之美 二 诗的创作在宋诗发展过程中 欧 梅 苏同是宋调的开创者 其诗受韩愈 李白影响较大 受韩愈影响 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以议论入诗 受李白影响 主要得益于语言之清新流畅 艺术特点 思想内容 1 反映社会现实 如 边户 2 写景抒怀 如 戏答元珍 画眉鸟 3 长篇古体诗具有浓烈的议论化和散文化倾向 如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再和明妃曲 梅尧臣 1002 1060 字圣俞 安徽宣城人 曾任尚书都官员外郎 有 宛陵先生集 存诗2800多首 梅尧臣 生平简介 1 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如 观理稼 汝坟贫家女 2 干预政治 如 猛虎行 3 写个人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 如 鲁山山行 和 东溪 诗歌内容 1 平淡古雅 自成一家 2 平淡中见含蓄深沉 意境新颖 语言新奇工巧 3 宋诗的工巧和散文化 议论化在梅诗中已露端倪 艺术风格 苏舜钦 1008 1048 字子美 河南开封人 与梅尧臣并称 苏梅 苏舜钦与改革派范仲淹等时相过从 政治上亦受其影响 晚年被削职为民 苏舜钦 生平简介 1 反映重大的政治时间和社会问题 感情激越 风格豪放雄健 语言畅达 代表作有 庆州败 2 自然风物诗 既有意境开阔者 亦有鲜明朴实者 皆别具韵味 如 淮中晚泊犊头 等 诗歌的思想内容及特点 3 苏诗推敲 剪裁的功夫略嫌不足 有不够含蓄 不够精练的缺点 宋诗畅尽而伤直露的特点 在苏舜钦诗中已见端倪 欧阳修 六一诗话 云 子美笔力豪隽 以超迈横绝为奇 圣俞覃思精微 以深远闲淡为意 梅诗以再现自然之美 观察细密为长 苏诗笔力雄健 意境开阔 处处流露出内心的兀傲不平 苏 梅诗风比较 王安石 1 散文论点鲜明 逻辑严密 简洁峻切 说服力强 极度的简洁和周密的说理相结合 便形成了 瘦硬通神 的独特风貌 如政论文 答司马谏议书 史论文 读孟尝君传 第三节王安石等人的诗文创作 2 诗歌以56岁退居江宁为界 分成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包括政治诗 抒情诗和咏史诗 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风格直截刻露 如 河北民 明妃曲 等 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 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 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 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 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 可怜著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 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 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人生失意无南北 后期创作大量写景抒情的绝句 世称 王荆公体 讲究艺术锤炼 修辞工巧 意境新颖 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现出向唐诗的复归如 书湖阴先生壁 泊船瓜洲 等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令 王令 1032 1059 字逢原 广陵人 生平简介 诗歌内容 主要吐露他的远大抱负和对现实的不满和悲愤 反映民生疾苦 如 梦蝗 艺术特点 风格雄伟 热情奔放 境界开阔 想象力奇特 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如 署旱苦热 读老杜诗集 曾巩 曾巩 1019 1083 字子固 建昌军南丰 今属江西 人 生平简介 散文创作追随欧阳修 散文艺术特点 论证委曲周详 风格简练厚重 布局完整谨严 节奏舒缓安雅 长于说理而短于抒情 如 唐论 墨池记 文风与欧阳修相似 时人称 欧曾 苏轼 1037 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 人 祖父苏序好读书 善作诗 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 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 19岁中进士 因与改革派的矛盾 仕途颇为曲折 后因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晚年更被贬至琼州 仕途曲折 但文学收获丰厚 第四章苏轼 主儒术而不迂腐 参佛老而不沉溺 儒家的忠君爱民 道家的因任自然 佛家的自我解脱都在不同的时候起着不同的作用 共同维护着苏轼的完整人生 苏轼的性格也有两重性 一方面 他是一个耿介正直 坦率真挚 宁失其意不失其正的人 故性格中有极认真极执着的一面 另一方面 他又是一个随缘自适 处逆如顺的人 故性格中又有极随便 极通脱 极放达的一面 思想特点 儒 佛 道融合 前期以儒为主 后期在此基础上渗入大量的佛 道思想 苏轼的文学观 1 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 2 提倡文学创作的独创加深 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3 诗文要 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 反对过分雕琢 4 注重对艺术内在规律的探求 强调艺术要以 神似 为佳 5 重视文学感情因素 不抹煞灵感的作用 苏轼的散文 总体特点 气势雄放 语言平易自然 注重散文社会价值的同时 更注重它的艺术价值 在北宋诗文革新的散文领域中 苏轼是集大成者 1 政论文和史论文汪洋恣意 笔锋犀利 深入浅出 通俗易晓 既文采斐然 又说理透辟 如 教战守策 留侯论 2 游记文叙事 抒情 议论的完美结合 以散发哲理 发表议论为主 更多地表现出借题发挥 借景立论的独特风貌 如 石钟山记 3 杂记文包括杂说 书札 序跋等 记叙简洁 描写生动形象 抒情真挚感人 议论精辟深刻 如 日喻 等 4 辞赋骈散并用 情 景 理融于一体 如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苏轼的诗 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 1 批判现实 如 荔支叹 2 描写自然景物 如 饮湖上初晴后雨 1 思想内容 3 表现自我 突出表现自己旷达的思想 如 初到黄州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4 哲理诗 善将自然物象升华为人生的思索 如 题西林壁 和 和子由渑池怀旧 5 题画诗 如 惠崇春江晚景 2 艺术特色 主导风格是雄放 兼有清逸简淡 许多佳作则刚柔相济 呈现出清雄的风格 也有的过分地逞才使气和大量用典 显得古奥艰涩 缺乏诗意 1 新奇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层出不穷 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2 用典大都精当 对仗工巧 3 散文化 议论化融合 4 风格多样 苏轼的词 苏轼的 东坡乐府 存词300多首 为北宋词人之最 苏轼对词的发展的贡献 1 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认为诗词同源 词为 诗之苗裔 有意识地提高词的地位 将词视为与诗具有同等作用的文体 自是一家 的创作主张 以诗入词 A 大量采用词题和小序 B 用典 C 音律上的突破 不合音律 2 词的内容和题材上的扩大完全打破了词为 艳科 的传统藩篱 使词从花间樽前走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 抒情词A 抒发慷慨的报国豪情 如 江神子 密州出猎 B 揭示入仕与归隐的深刻矛盾 如 沁园春 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C 抒发怀古之情 在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融入深层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 如 念奴娇 赤壁怀古 D 抒写朋友情 兄弟情 师生情 夫妻情 男女恋情等 如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咏物诗不但写出物象 而且写出寄托 如 贺新郎 夏景 首次引入农村题材 如 浣溪沙 五首 3 词的风格的突破 其独特贡献不在于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婉约词 而在于创作了一部分豪放词 豪放风格的艺术表现 A 将充沛激昂甚至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 如 江神子 密州出猎 B 以慷慨豪迈的形象 飞动的气势 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如 念奴娇 赤壁怀古 C 音律奔放雄豪 豪放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