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技术-蔬菜害虫篇.ppt_第1页
作物栽培技术-蔬菜害虫篇.ppt_第2页
作物栽培技术-蔬菜害虫篇.ppt_第3页
作物栽培技术-蔬菜害虫篇.ppt_第4页
作物栽培技术-蔬菜害虫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物栽培技术 蔬菜害虫篇 德农超市山东采购中心推广部 我们将要进行有关作物栽培技术的培训 请大家在接下来的一分钟的时间里 关掉手机 呼机 准备好笔记 并请大家遵守培训制度和纪律 菜蚜 一 识别特征 菜蚜有3种 菜缢管蚜 甘蓝蚜和桃蚜 菜缢管蚜的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 8毫米 全身黄绿色或稍覆盖白然蜡粉 甘蓝蚜的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 5毫米 全身暗绿色 覆有白色蜡粉 桃蚜为无翅胎生雌蚜 体长约2毫米 体色有绿色 黄绿色 橘红色和褐色 二 为害特征 菜缢管蚜和甘蓝蚜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 桃蚜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外 还危害多种作物 它们以成 若虫聚集在幼苗 嫩叶 嫩茎反面 吸食寄主汁液 严重时致使寄主失水 叶面卷曲皱缩 绿色不均和发黄 三 发生规律 三种蚜虫一年发生10代左右 甚至更多 冬季以卵或无翅胎生雌蚜在大田十字花科菜株或贮藏蔬菜上越冬 次年卵孵化侵入留种株 逐渐侵入春菜地 桃蚜也可以卵在桃树的枝条 芽腋间 裂缝等处产卵越冬 次年孵化为干母 侵入菜地为害 以春 秋两季发生最重 冬季迁回桃树 菜缢管蚜有趋嫩习性 喜聚在十字花科蔬菜心叶及花序上 桃蚜则喜群集在底叶背面 四 防治方法 1 消灭越冬寄主上的菜蚜 控制越冬十字花科蔬菜上的虫源及菜园附近果树 菠菜上的蚜虫 2 药剂防治 阿克泰3000倍液 扑虱灵800 1000倍液 绿菜宝1500倍液 除尽1500倍液 蚜虱宝1000 1500倍液喷雾 小菜蛾 一 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约6毫米 灰褐色 翅展12 16毫米 前翅灰褐色 后翅银白色 卵椭圆形 长0 5毫米 淡黄绿色 成长幼虫体长10 12毫米 淡绿色 纺缍形 身体上着生有稀疏刚毛 蛹体长5 8毫米 二 为害特征 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 以幼虫危害叶片 将叶片咬成小洞 三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几代至十几代 世代重叠 在北部和西部以虫卵越冬 在南方 终年可见各种虫态 卵产于寄主叶片背面 卵成块或散产 5天后孵化 幼虫共4龄 初孵幼虫潜入叶组织内为害 2龄初退出 转到叶背为害 幼虫老熟后 在取食叶片的反面或枝叶上 也可在茎 叶柄 叶腋及枯草上作茧化蛹 5 15天后羽化成虫 四 防治方法 杜邦安打3000倍液 90 万灵1500倍液 绿晶1000倍液 20 高效率氰菊酯2000倍液 1 8 虫螨杀星1500倍液 菜青虫 菜粉蝶 一 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12 20毫米 翅展45 55毫米 雄虫体乳白色 雌虫体色略深 为淡黄白色 前翅有2个黑斑 后翅有一个黑斑 卵椭圆柱形 长约1毫米 橙黄色 表面有许多纵横列纹 交叉成长方形网格 成长幼虫体长28 35毫米 背面青绿色 腹面白色 背中线黄色 二 为害特征 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 以幼虫取食叶片 咬成孔洞和缺刻 三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3 10代 各地冬季均以蛹在屋墙 篱笆 风障 树干上越冬 有些也可在砖石 土块 杂草或残枝落叶间越冬 次年3月羽化为成虫 卵散产 夏季多产在叶片背面 冬季在叶片正面 幼虫5龄 初孵幼虫在叶背面为害 长大后到叶片表面为害 并能侵入甘蓝心球取食 幼虫老熟后化蛹 非越冬代蛹常在老叶背面 植株底部 叶柄等处 一年里春秋两季为害最重 四 防治方法 同小菜蛾 菜粉蝶 甜菜夜蛾 一 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10 14毫米 翅展25 30毫米 虫体和前翅灰褐色 前翅外缘线由一列黑色三角形小斑组成 肾形纹与环纹均黄褐色 后翅白色 略带粉红色闪光 翅缘略呈灰褐色 卵呈馒头形 卵粒重叠 形成多层的卵块 有白绒毛覆盖 幼虫体长约30毫米 头褐色 有灰白斑 蛹体长约10毫米 二 为害特征 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和豆科蔬菜 还危害玉米 棉花 豆类 烟草 甜菜等 以幼虫危害叶片 啃食叶肉呈透明状 留有细丝缠绕的类便 受害严重植株只留下叶柄 三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4 6代 热带及亚热带无越冬现象 周年连续发生 在北方以蛹越冬 次年春季羽化为成虫 卵多产在植物叶背面或叶柄部 平铺一层或多重叠 喜在甜菜 君达菜 灰藜等藜科植物上产卵 幼虫6龄 白天常潜伏在植物基部土缝内或表土层内 下午6时开始向植物上部迁移 晨4时后向下部迁移 幼虫有假死性 受震扰即落地 幼虫老熟时钻入4 9厘米的深土层 做土室化蛹 四 防治方法 可选用1 8 虫螨杀星1500倍液 40 氰戊菊酯6000倍 2 5 功夫4000倍 阿维除尽1000 1500倍液 杜邦安打3000倍液 绿晶1500倍液 20 氯氰菊酯2000倍液等喷雾 斜纹夜蛾 一 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14 20毫米 翅展33 42毫米 前翅环纹和肾纹之间有3条白线组成明显的较宽的斜纹 自基部向外缘有1条白纹 卵半球形 直径0 5毫米 卵壳表面有细的网状花纹 卵成块 不规则重叠排列成2层或3层 外面覆有黄白色绒毛 幼虫体长38 51毫米 蛹体长18 20毫米 暗褐色 二 为害特征 食性杂 在蔬菜中危害甘蓝 白菜 藕 茄子 辣椒 番茄 豆类 瓜类等 以十字花科和水生蔬菜受害最重 以幼虫危害植物叶片 也危害花及果实 三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4 9代 世代重叠 无滞育现象 在南方终年均可发生 成虫对糖 酒 醋及发酵的胡萝卜 豆饼等有很强的趋性 对黑光灯趋势性较强 卵多产在植株生长高大茂密浓绿的作物上 中部着卵较多 顶部和基部较少 卵产在叶片背面 产卵成块 幼虫共6龄 初孵幼虫群集取食 稍遇惊扰 四处爬散或吐丝飘散 2龄后分散 4龄后出现背光性 白天躲在阴暗处 傍晚取食 到黎明又躲起来 幼虫老熟后 入土造一卵圆形蛹室化蛹 四 防治方法 用药宜在午后及傍晚进行 常用药剂与防治甜菜夜蛾基本相同 斜纹夜蛾 甘蓝夜蛾 一 识别特征 成虫灰褐色 体长15 25毫米 翅展30 50毫米 前翅肾形纹和环状纹接近 近翅顶角前缘有3个小白点 后翅灰色 无斑纹 卵半球形 底径0 6 0 7毫米 上有放射状3序纵棱 幼虫体长约40毫米 蛹长约20毫米 褐色 二 为害特征 食性杂 主要危害十字花科和豆类蔬菜 以幼虫取食叶片 嫩果及嫩荚 严重时使受害植株仅留叶脉和叶柄 且可蛀入甘蓝及白菜叶球中蛀食 排出大量粪便 影响产量和品质 并引起腐烂病 三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2 4代 有滞育现象 以蛹在被害作物根部附近土下越冬 次年3 5月羽化为成虫 对糖醋液有趋性 趋光性不强 卵成块 产在生长茂密的植株中上部叶片背面 幼虫共6龄 初龄时群集 2龄开始分散 4龄后白天躲藏 夜间为害 幼虫老熟后 入土吐丝 做成带土的粗茧 在其中化蛹 四 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 常用药剂与防治甜菜夜蛾基本相同 利用糖醋液诱杀成虫 配方见斜纹夜蛾防治 菜螟 一 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约16 20毫米 体灰褐色 前翅褐色 上有4条波纹状灰白色纹线及一个灰黑色肾形纹 后翅灰白色 卵椭圆形 扁平 红色 长0 3毫米 表面有不规则网纹 幼虫体长12 14毫米 头黑色 胸腹部淡黄色或浅黄绿色 蛹体长约7毫米 黄褐色 二 为害特征 危害十字花科蔬菜 以幼虫危害幼苗心叶 受害苗常因此停止生长或萎蔫死亡 三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4 9代 以老熟幼虫在避风 向阳 干燥温暖的土里吐丝 将周围的土粒 枯叶缀合成丝囊 在其中越冬 次年春在土中作茧化蛹 少数以蛹越冬 卵多产在幼苗的心叶 叶柄及外露的根上 幼虫5龄 初孵幼虫潜入叶表皮下 钻食叶肉 2龄后钻出 3龄后钻入菜心 吐丝将叶缠结 藏身其中 食害心叶及生长点 4 5龄幼虫向上蛀入叶柄 向下蛀食茎髓或根部 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 可传播软腐病 幼虫老熟后在菜根附近土表或裂缝中吐丝结茧化蛹 少数可在被害菜心吐丝结茧化蛹 四 防治方法 在成虫盛发期 卵孵盛期和幼虫3龄前三个时期喷药 可选用1 8 虫螨杀星1500倍 杜邦安打3000倍液喷雾 小地老虎 一 识别特征 成虫体暗褐色 前翅灰褐色 靠近翅的前缘有肾状纹 环状纹各1个 卵半球形 黄色 幼虫黄褐色 体有粗糙 密布黑色颗粒 蛹赤褐色 有光泽 二 为害特征 食性杂 几乎能危害所有旱地作物的幼苗 造成缺苗断垄 三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2 7代不等 湖北4 5代 在长江流域以老熟幼虫 蛹及成虫越冬 在华南终年可繁殖为害 无越冬现象 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酒等物质趋性较强 卵产在5厘米以下矮小杂草上 特别喜欢产在贴近地面的叶背面或嫩茎上 卵散产或成堆 幼虫6龄 3龄前多集中在表土 田间杂草或寄主植物的叶背或心叶里 3龄后 白天潜伏在表土里 夜间为害 咬断幼苗 拖入穴中 有的还可蛀入菜心为害 老熟幼虫有假死性 幼虫老熟后化蛹 四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早春铲除田边地头杂草 集中处理 以消灭部分虫卵 多耕多耙 消灭表土卵粒 2 诱杀成虫幼虫 利用糖醋液或黑光灯诱杀成虫 利用泡桐树叶诱杀幼虫 取老的泡桐树叶用水浸湿 每亩均匀放70 80片叶 次日晨捉拿幼虫 3 药剂防治 3龄前用2 5 敌百虫粉喷粉 每亩1 5 2公斤 或用90 敌百虫800 1000倍液喷雾 用2 5 敌百虫粉拌细土撒在心叶里 用50 辛硫磷1000倍液灌根 4 人工防治 出现断苗时 次日晨扒开断苗附近的表土 捕捉幼虫 豆荚螟 一 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10 12毫米 体灰褐色 前翅狭长 灰褐色 前缘自肩角至翅尖有1条明显的白色边 近翅基1 3处有1条金黄色宽横带 后翅黄白色 沿外沿褐色 卵椭圆形 有不明显的多角形雕刻纹 初产时乳白色 渐变红色 幼虫体长14 18毫米 灰绿至紫红色 4 5龄前胸背板近前缘中央有 人 字形黑斑 两侧各有黑斑1个 后缘中央有2个小黑斑 蛹长9 10毫米 黄褐色 二 为害特征 主要为害豆科作物 如大豆 豌豆 扁豆 菜豆 豇豆 绿豆等 以幼虫在豆荚内蛀食豆粒 三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2 8代 各地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附近或晒场附近土表下结茧越冬 卵散产 一荚只产一粒卵 大豆上多产在荚上的细毛间和萼片下面 豇豆上多产在花苞或残留的雄蕊内 初孵幼虫在荚面上吐丝结一白色薄茧 丝囊 躲藏其中 再咬穿荚面蛀入荚内 蛀入豆粒内为害 可转荚为害 还可蛀入茎内危害 豆荚螟的蛀入孔和脱荚孔多在豆荚中部 幼虫老熟后 咬破荚壳 入土作茧化蛹 茧外粘有土粒 四 防治方法 成虫盛发期或卵孵盛期喷药于豆荚上毒杀成虫和幼虫 幼虫入土前地表喷药 毒杀入土的幼虫 药剂可选择Bt及阿维菌素类农药如虫螨杀星等 也可选择除尽 抑太保等 豆野螟 又名大豆卷叶螟 豇豆钻心虫 一 识别特征 体长10 13毫米 体黄褐色 腹面灰白色 前翅茶褐色 上有一白色半透明长方形斑 一肾形白斑和一圆形小白斑 后翅白色半透明 近外缘1 3茶褐色 透明部分有3条淡褐纵线 卵椭圆形 黄绿色 表面有近六角形的网状纹 幼虫体长14 18毫米 体淡黄绿色 蛹体长11 13毫米 淡褐色 二 为害特征 主要危害豆科蔬菜 以幼虫蛀食花蕾和豆荚 造成落花落荚 三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4 9代 在南方无明显越冬现象 在北方以蛹在土壤中越冬 次年羽化为成虫 成虫趋光性强 卵散产 多产在花蕾上 豇豆多产在花萼和花冠上 幼虫孵化后 即钻入花蕾花器 聚集幼嫩子房花药 被害花蕾幼荚不久同幼虫一起掉落 幼虫又能重返植株 蛀食花 荚 一头幼虫一生可钻花蕾20 25朵 3龄后大部分钻入嫩荚 取食种子 蛀入孔圆形 多在两荚碰接处或在荚与花瓣 叶片 茎梗贴靠处 也可蛀茎和卷叶 老熟幼虫脱荚在植株附近浅土层内作土茧化蛹 豆野螟喜欢蛀光滑少毛的豆类品种 四 防治方法 1 药剂防治 同豆荚螟2 黑光灯诱杀成虫 瓜野螟 一 识别特征 成虫头胸部黑色 前后翅白色半透明 略带紫光 前翅前缘和外缘 后翅外缘均有黑色宽带 卵扁平 椭圆形 淡黄色 表面有网状纹 幼虫各体节上有瘤状突起 上生短毛 蛹深褐色 头尖 蛹壳外有一层薄茧 二 为害特征 主要以幼虫危害葫芦科蔬菜的叶片 严重时使之仅存叶脉 可蛀入果实 茎蔓为害 还可危害茄科作物 三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4 6代 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寄主枯卷叶或根际土中越冬 卵多产在叶背 初龄幼虫在叶背取食叶肉 3龄后吐丝缀叶 潜居为害 老熟幼虫在被害叶内作白色薄茧化蛹 或在根际表土中化蛹 四 防治方法 1 人工防治 摘除卷叶 捏杀其中幼虫 2 药剂防治 在幼虫3龄前防治 可选50 辛硫磷1000倍液或90 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雾 黄曲条跳甲 一 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1 8 2 4毫米 黑色有光泽 鞘翅上有许多刻点 排成纵行 每鞘翅中央有一较宽的黄色纵条纹 条纹中间外侧凹曲明显 卵椭圆形 淡黄色 幼虫长4毫米 稍呈圆筒形 胸腹各节上有黑色短刚毛 蛹体长椭圆形 长约2毫米 乳白色 近似种还有黄狭条跳甲 黄直条跳甲 黄宽条跳甲 二 为害特征 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 成虫 幼虫均可为害 以成虫为害较大 取食幼嫩部分 成虫咬食过的叶片有小椭圆形孔洞 还可咬断 咬伤果实 果梗和嫩梢 三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2 8代 世代重叠 南岭以南无越冬现象 各种虫态都有 南岭以北地区以成虫在葡萄地面的菜叶下面或残枝落叶 杂草丛中越冬 次年春越冬成虫开始活动 有趋光性 对黑光灯敏感 卵散产 多产在植株周围离主根3厘米左右的湿润土隙中或细根上 也可在近土表的植株基部咬一小孔产卵于其内 幼虫3龄 老熟后 在土下作土室化蛹 四 防治方法 1 药剂喷雾 在成虫开始活动 尚未产卵时 重点在苗期 幼苗出土后发现被害立即用药 喷药时应从田四周向中央喷 防止成虫逃走 可选择90 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 50 辛硫磷1000倍液 2 5 敌杀死 10 高效灭百可喷雾 2 药液灌根 可用上述药液灌根 3 移栽时可用上述药液浸根 4 可用3 米乐尔颗粒剂加细土撒施在地面上再播种 防止幼苗被害 茄二十八星瓢虫 又称酸浆飘虫 一 识别特征 成虫半球形状 红褐色 密生黄褐色细毛 鞘翅上共28个黑斑 卵弹头形 黄色 幼虫纺缍形 黄色 背面隆起 有黑色枝刺 蛹椭圆形 淡黄色 背面隆起 上有黑班 二 为害特征 主要危害马铃薯 茄子等茄科植物 以成虫和幼虫为害 使叶片仅留表皮 严重时成片枯死 三 发生规律 在长江流域每年发生4代 以成虫在杂草 土壤 树皮等处越冬 有群居习性 次年3月越冬成虫开始活动 成虫有假死性 昼夜取食 卵成块 产于叶片背面 初孵幼虫群集取食 2 3龄开始分散 老熟后在叶 茎及杂草上化蛹 四 防治方法 1 人工捕杀 摘除卵块及初孵幼虫集中的叶片 集中杀灭 也可利用其假死性 取一脸盆 或盘子 盛石灰 将盆放在植株下面 震动植株 让成虫掉在盆里 集虫杀死 2 药剂防治 卵孵化盛期用2 5 敌杀死3000倍 50 巴丹 90 晶体敌百虫1000倍 50 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 黄守瓜 一 识别特征 黄守瓜分两亚种 黄足亚种和黑足亚种 另有两个近似种 黄足黑守瓜 黑足黑守瓜 成虫体长8 9毫米 鞘翅黄色 有光泽 卵近球形 黄色 表面具网纹 幼虫体长11 5 13毫米 蛹体长9毫米 纺缍形 乳白带淡黄色 二 为害特征 成虫咬食叶片 残留若干干枯环形或半环形食痕或圆形孔洞 还可咬断瓜苗嫩茎 取食花和幼瓜 幼虫半土生 在瓜根内及贴地部分蛀食为害 三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 4代 武汉一年1代 各地均以成虫潜伏在避风向阳的田埂土坡缝隙中 土块下或杂草落叶中越冬 次年3 4月开始活动 先到麦田 菜地 果树上取食 待瓜苗和葫芦生出3 4片真叶后 便迁移到瓜苗上为害 成虫早晨露水干后开始取食 雨天不活动 具假死性 卵常产在靠近寄主根部或瓜下的土壤缝隙中 降雨对产卵影响很大 每次降雨后 田间卵量激增 幼虫共3龄 10天左右脱皮一次 一个月后老熟 幼虫孵化后即钻入土内 寻找寄主组织为害 3龄后可钻入主根或近地的根茎内部上下蛀食或钻入贴地面的瓜果皮层 瓜肉内部蛀食 一株食尽转株为害 老熟幼虫即在为害部位附近作土茧化蛹 四 防治方法 1 药杀成虫 瓜苗定植后4 5片真叶时 用2 5 敌杀死5000倍 10 高效灭百可 90 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 2 防成虫产卵 成虫产卵盛期 露水未干时 在瓜根附近土面及瓜叶上撒草木灰 锯木屑等 可防止其产卵 3 幼虫为害严重时 用90 晶体敌百虫800倍液 或用3 米乐尔颗粒剂拌细土撒施作物根部 美洲斑潜蝇 一 识别特征 成虫较小 淡灰黑色 长1 3 2 3毫米 幼虫无头 蛆状 橙黄色 卵米色 轻微半透明 蛹椭圆形 淡橙黄色 二 为害特征 危害作物种类多 主要危害茄科 豆科 瓜类蔬菜 以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 取食叶肉组织 形成弯弯曲曲的蛇形潜道 潜道白色 三 发生规律 美洲斑潜蝇是近几年从国外传入我国的检疫性害虫 武汉地区一年发生12 15代 世代重叠明显 以夏秋季为害最重 以蛹态越冬 室内可终年繁殖 成虫具有越光 趋蜜 趋黄性 卵散产在叶片表皮下 产卵时在叶片上刺成伤痕 产卵孔 幼虫共3龄 幼虫成熟后用口钩咬破叶表皮 在叶外或落入土表化蛹 四 防治方法 1 插黄牌 挂黄条诱杀成虫 用长方形木板 塑料板正反面都涂上黄色油漆 再涂上一层机油或粘虫胶 用木棍支撑插在菜田里或用铁丝绳索挂于田间架材或棚架上 2 药剂防治 在成虫高峰期或见产卵痕 取食孔 即开始喷药 药剂可选用阿维菌素类农药 如1 8 虫螨杀星等 浓度以1500倍为宜 还可选择48 乐斯本1000倍液 灭蝇胺1500倍液等 豌豆潜叶蝇 一 识别特征 成虫小型 雌虫体长2 3 2 7毫米 雄虫体长1 8 2 1毫米 全体暗灰色 前翅长大 半透明 卵长椭圆形 长0 3 0 33毫米 灰白色 略透明 幼虫体长3 2 3 5毫米 长圆形 乳白色到黄色 半透明 蛹卵圆形 略扁 初期乳白色 后变褐至灰褐色 二 为害特征 主要为害十字花科的油菜 甘蓝 大白菜 豆科的豌豆 蚕豆及茼蒿 芹菜等 以幼虫潜入寄主叶片表皮下 曲折穿行 取食绿色组织 造成不规则的灰白色线状遂道 严重时叶片枯萎死亡 幼虫也能潜食嫩荚及花梗 三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3 18代 在北方以蛹在油菜 豌豆等叶组织中越冬 长江以南 南岭以北 以蛹态越冬为主 还有少数成虫和幼虫越冬 华南地区冬季可继续繁殖 次年羽化的成虫在十字花科 豆科作物的幼嫩叶片边缘组织内产卵 幼虫孵化后即由叶缘向内取食 幼虫3龄 老熟后在隧道未端化蛹 四 防治方法 在成虫产卵盛期至卵孵化初期用药防治 可选择灭蝇胺1500倍 1 8 虫螨杀星1500倍 50 辛硫磷1000倍 80 敌百虫可溶粉剂1000倍液 20 氰戊菊酯3000倍液喷雾 湿室白粉虱 一 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约0 95 1 4毫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