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确定性说起.doc_第1页
从不确定性说起.doc_第2页
从不确定性说起.doc_第3页
从不确定性说起.doc_第4页
从不确定性说起.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不确定性说起 贾胜锡(西工大) 1324628159 2013、5、8 我之前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是阐释浮躁的。名字叫你为什么会浮躁。我觉得写的不错,但是有些东西说的不太到位,而且没有完整的指导体系,所以在此基础上,我自己写一篇。那篇文章原文如下。从十七八岁到二十七八岁的差不多十年时间里,大多数人都处于浮躁状态。如果你恰好这样,只能表明一件事情:你很正常你并不孤独,周围的人和你一样,甚至比你更没底儿,你要做的就是稳住,给自己多一些快乐,多阅读、多思考、多积累、多享受生命中这段“浮躁岁月”浮躁的首要原因,是因为自己的满意度正处于递减的阶段。满意度低(也就是不快乐)根源在于“不确定性”,看不清前途,不知自己要什么,不满足现状但不知如何努力。从15岁左右开始,人的满意程度开始持续下降。大抵上应该是不再无知无畏造成的。慢慢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无足轻重微不足道;终日在所谓的理想和扭曲的现实中痛苦、挣扎,却又找不到明确的方向。直到45岁左右的时候,曲线才开始上扬。漫长的三十年。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智,观察、感受、理解、思索、实践、反思、直至恍然大悟或者误入歧途平均需要30年。 满意度低,自我感觉不良好,很难不浮躁;越浮躁越负向作用,感觉越不爽形成恶性循环。 浮躁的另一个原因,来自于一个不正确至少并不完全正确的心态:人们总是希望马上有确定的结果就是俗话讲的,“急于求成”。 人们总是在决定是否学习之前试图弄清楚“这东西究竟是否真的有用?”这个貌似合理的想法,实际上是很愚蠢的。首先要知道的是,每个人的心智都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受一定的限制。所以,在没有学会某一项技能之前,很难知道学会那样东西究竟有用到什么程度。反过来,当看到人们某个人拥有一项技能,而判定此技能非常有用的时候,又往往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学习并精通一项技能,往往需要5到10年时间。 所以,想进入“踏踏实实”的状态的第一步,就是明确一件事情:学习的真正乐趣不是因为它有用,而是因为学习的过程本身有趣。“学这个有用吗?”的正确答案不是“有用!”,也不是“没用!”。正确答案应该是“不知道有什么用处” 总结一下尴尬形成的原因,就是太多人的世界观有问题:竟然不停地尝试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去寻找一个永恒确定的方案痴迷于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状态。最要命的是,不仅想知道确定的结果,还需要马上知道这就更荒唐了。 浮躁的第三个原因怪只怪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信息的高速流动意味着说每个人都有更多的机会看到更多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而谁都止不住几乎是本能的比较。这比较就是压力,来自环境的压力。一个圆,越大,接触的未知领域也就越多。人们往往低估环境的巨大能量,但是,人们往往把来自环境的影响当作自己由衷的想法。与外界的无谓比较,使得每个人“凭空”多出了一个根本不属于自己的目标。于是,动不动就出现被自己理想绑架的情况。越是不满现状,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而这种欲望会让一个人最终迷失方向。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呢?无非是“你要什么就不给你什么”,而生活的智慧是什么呢?是“给你什么就用好什么”。某种意义上,“逆境造就成功、磨难令人成熟”之类的话纯属胡说八道更可是失败者对一生都未曾有机会体会的成功以及成功者的“意淫”式的猜想而已。失败者永远不会有机会了解成功的真相,因为人最容易受到自身经验的局限,而不曾有哪怕一点点成功经验的人更无从摆脱自身局限。对现状不满,急于摆脱现状,往往是常人最常不知不觉就掉进去的陷阱尽管偶尔这也是少数人的真正动力。接受现状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常常觉得苦(那样的话就会忍不住顾镜自怜,浪费精力与时间),而是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一种本事。这些年我遇到的几乎所有优秀的年轻人都有个特征,他们最少对现状不满(可能是他们的优秀使得他们更加难以不满吧?),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相对更不在意外界的影响,他们更专注做事而心无旁骛,他们当然每时每刻都更加优秀。原文我是在网上粘贴下来的。至此完结。现在我要开始写自己的东西。浮躁,这个词用的比较形象具体,比较通俗,我想定义一个更加具有延展性的概念不确定性。就从不确定性说起吧。由于不确定性,造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带来了很多心理上和情感上的负面因素。年前人中这种现象最普遍。诸如,对学习、事业、爱情等方面难免有困顿抑或浮躁之感,所以,现在的人才会在qq签名中或者人人状态中说出一些类似激励自己的话, 这些话有时候有时候看着还比较优美。总之, 面对不确定性的事物时, 提前自我鼓励或者告诫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处理方法。这个类似于喝酒壮胆。那么,对于不确定性的这种恐慌或者浮躁是不是不好呢?我的观点和上文中是一样的这种状态是合理的,而且是积极的。这种看似消极的状态为什么是积极的呢,很好奇是不是,下面我来解释。首先,我要引入自然界的一条定律,也是我本文中使用的第一条科学定律:运动是永恒的,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这条定律不能只是用在物理现象的运动中,而应该在自然界中被广泛使用。使用到一些具有运动属性的事物。它告诉我们:第一、事物本身是一直变化的,我们不可能对它有一些认识之后就停止探索,认为已有的经验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这个和哲学中“物质是运动的”的原则一致。这就说明了在上文浮躁中产生浮躁的后两个原因你要面对的事物很多,无法认识清楚他们,也就是说存在不确定性,或者说你无法预知掌控接下要发生的事。这个原理告诉我们的第二点是:我们对于不确定性事物的认识活动也应该是不断的。在对某一不确定性事物研究实践之后,已经能掌握其规律,也就是说消除了不确定性,此时的认识只能在短期内起作用,或者只能在某一范围起作用,因为,根据第一点,事物是运动的,伴随其运动规律就会改变。所以,要想长久的对不确定性事物有正确的认识,能够操控它,那么就得不断地进行实践认识活动。现在我们知道了这种浮躁状态是合理的。也有人不浮躁,这种人通常是年级稍微大一点,见过世面,沥过沧桑的人。人家比较淡定,有点像少林寺高僧的感觉,记得以前高三语文老师让背诵的优美句子(据说写在作文里会加分)中这么一句可以描述这种“淡定”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上云卷云舒。这种状态,我估计生活中有很多人想要达到,至少比较向往这种境界。但是,这种“淡定”相比于上面一种浮躁,显得很悲哀和无奈。能够“淡定”下来的人,表面上是我说过的“年级稍微大一点,见过世面,沥过沧桑的”,实践上是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人。因为这类人的三观已经确立,他们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已经形成一种可以接受任何现象的三观,自然什么事在他们眼里看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如果年轻者在他们面前大惊小怪一下反而显得肤浅。我们用第一条科学原理分析一下。这种不在感到浮躁的人,事实上已经停止了对不确定性的认识,也就是处于静止状态,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相比于那些在浮躁中探索的人,他们如同夕阳已经失去了活力和斗志,这不是一种悲哀和无奈吗。这里穿插一个概念。成熟。上面一段分析了三观已经固化的人,那么,我们生活中常常说的成熟是什么意思呢。在我看来,成熟就等同于三观已经固化。照这样说来,成熟岂不是也是一种悲哀和无奈?对!我们在生活中将成熟看成了绝对的褒义父母只要听到别人夸自己娃成熟,哪个不会打心眼里欢喜呢。成熟,即形成稳定的三观,固然是有好处的。成熟的人做事就有了原则,就有一套指导方针(虽然,我们在生活中不曾剖析过自己做一件事到底是由啥样的认识所指导的),就有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经验,虽然这样做比较危险因为事物在变化,对于新出现的不确定性,运用已有的经验往往会失败但这总比那种没有经验,没有原则的要好啊。就像结了果实,但果实是烂的,这至少好于没有果实。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领域内,成熟的人运用已有的经验来处理所有问题,是不会有问题的,因为事物还没来得及发生变化。简单说,真理不是绝对的。所以,我上面分析的三观固化的悲哀是站在长时间的角度。下面接着说不确定性。不确定性通常是由环境造成的,这个环境广泛的说就是我们周围的自然界。自然界中发生的事物是不确定的,这只是针对人们对事物的了解而言。其实,自然界中发生的事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总结一下就是第二条科学定律孤立体系熵增原理。熵是热力学中的一个概念,是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一个参数,通俗的解释为系统的混乱度。这一条原理的内容是:对于一个实际孤立的系统,系统的变化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参考工程热力学)。解释一下,这里的实际主要是排除了理想情况下熵可能不变的情形,而孤立主要是为了表明系统的变化是自发的。为什么是熵增呢,因为熵增是一个自然地过程,是自发的,就像水往地处流一样,不用耗费能量。熵增加对于自然界本身来讲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比如水不可能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自己回到高处。那么这样一个熵增的过程一直进行下去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自然界中的混乱度不断增大,也就意味着自然界带给我们的不确定性就越多,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了解自然界所需要的掌握的信息就越多。在自然界按照熵增变化的过程中,我们人的行为应该是怎样的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先引入马克思关于矛盾的论述,他的哲学中认为,矛盾是事物之间的对立与统一。这里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斗争关系;统一是指二者的地位相同,并且互相依存。这里的斗争性很容易理解,但是统一的概念可能有些晦涩,我是这样理解的,就像两个势不两立的对手,彼此在斗争中生存,谁也消灭不了谁,但是都在不断的从斗争中得得自身的发展。我们中国的易经中有阴阳的概念,阴阳同在,相生相克。我觉得, 这说的就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 基于上面对立与统一的概念,我们来思考人在自然界以熵增规律变化过程中的行为。首先,应该认识到,人和自然界是一对对立与统一。那么人的行为和自然界的行为也是对立与统一的。既然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是熵增,那么人类的行为应该是熵减的过程,所以,马克思也讲过,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会带着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世界并且改造世界。这种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降低不确定性的过程。 这种不确定性的降低, 是通过人不断的获取信息并加工信息来完成的。这个过程使得自然界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一个熵减小的过程。为了更加直观的说清这一过程,我再引入信息的概念。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曾经给信息有过定义:信息是人们对不确定性的了解或消除。那么,信息就是负的熵。所以,人带着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就是通过主动获取信息来达到熵减的过程。 对立统一实际上是一种平衡,既然提到平衡,这里必须再一次引入一个科学定律, 也是第三条科学定律,平衡系统移动定律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经历一个变化时,系统的平衡状态将会朝着削弱该变化的方向移动。(参考燃烧学)。所以,我们知道了,人的行为和自然界的行为互相制约,在制约中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当我们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做某一件事时,会有外部因素的制约;而当自然界自身要发生某种自发行为时,我们人就会找出相应的对策来处理这一过程中的问题。 以上的认识有什么用呢。第一个用处:帮助我们做选择。特别是当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以上的认识告诉我们事情最终会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也可以说这就是事物发展的大方向,所以,当我们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我们要明白发泄或者破罐子破摔等消极的做法只能是一时的,最后事物会回到它原有的发展轨道上去那就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比如,一对感情很好的情侣因为小事闹矛盾了,双方就开始吵架说狠话,过后了又会回到浓情惬意的状态。如果,认识到事物(这个例子中指情侣间的关系或情感)发展的大方向,那么在吵架后就有一方立即主动缓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