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议论文分论点 1论据并列式 围绕一个主题,剪接组合一个个相关的典型事例或生活画面; 每个论据之后,要紧扣主题作精要的议论,也可以在几个论据之后集中议论。 例:为“残缺是美”寻找论据,使之构成论据的并列。 论据1:维纳斯失去了双臂,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想象,残缺体现艺术的美。 论据2:霍金尽管全身瘫痪,但他的时间简史却超越了时空,残缺体现 美。 论据3:史铁生、张海迪身残志坚,带给人们优美的文学作品,残缺体现人格的美。 2分论点并列式 从一个中心话题中分解出若干个分论点(一般三个); 按一定逻辑顺序依次放在每一段的开头,形成排比段形式。 方法:1、追问原因法 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其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事物是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抓住了其中几个主要原因,也就形成了几个分论点。这是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例:以“说安”为题作文。 “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说“安” 中心论点:京剧是一种安和、安稳、安详的“高级艺术”。 分论点一:剧情方面,京剧是安和的。 分论点二:伴奏方面,京剧是安稳的。分论点三:表演和风格方面,京剧是安详的。1.说“安” 傅雷曾对“高级艺术”给出如下概念:乐而不淫,哀而不怨,雍容有度,典雅自然,不装腔作势,过火恶俗,炫耀技巧。这种高级艺术中所体现出的安和、安稳、安详,在京剧这里得到印证。 剧情方面,京剧是安和的。它不以紧张激烈刺激观众情绪的剧情来吸引人。京剧不要观众大哭大笑,感情激烈起伏。京剧只是在叙述清楚情节的条件下展现优美。像宁武关、马思远等老戏,虽曾名动一时,并有小翠花等名角以此为拿手戏,但终因剧情过于惨烈复杂而被逐渐抛弃。乌盆记在现在也只是唱一唱“十八张半”里的段子而已。今天,常上演的如玉堂春、拾玉镯、龙凤祥、卖水等剧目,剧情简单平和。 伴奏方面,京剧是安稳的。文革中“创新”的以钢琴伴奏样板戏、杨门女将中老太君的“一席话恼得我火染双鬓”插入小提琴,均让人听着大感逆耳。只有京胡,与唱腔相安无事。像武家坡、坐官里的流水,由京胡伴奏,才会有天衣无缝的安稳感觉。 表演和风格方面,京剧是安详的。京剧从不强调暴力或者血腥。像霸王别姬中的自刎,贵妃醉酒中的酗酒,谢瑶环中的上刑,碰碑中的自杀和各出戏里的打仗场面,均以“出之贵实,用之贵虚”为原则,将其艺术化、抽象化,以强调其中的体态美、动作美或人物思想感情。最受观众喜爱的生旦两行中的梅、余两派,以安详典雅为最大风格:既不是程派的一唱三叹,也不是马派泼辣激昂。京剧,既不是凌叔华等京派作家的阳春白雪,也不是评剧的下里巴人,它安于中庸,以安详为风格。然而,处于今天的社会中,京剧要发展,京剧要创新,京剧要与时俱进,不能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正如章治和所言,要推陈出新。这个“推”,既是“推广优秀传统戏”,又是“推开落后的原则”。京剧,要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立于“国粹”这一地位安然不动! (738)2.说“安”古来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我也认为: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志者,必先安心。有志之士,必先有心。确定心之所向,志向也将势如破竹地冲破一切阻碍,成就一番事业。诸葛孔明忠义乾坤世人皆知,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把“伏龙”这个名字照得亮堂堂的,孔明将心安在了汉室统一上,最后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可后人永远将佳话围绕在了他身边。元帅岳飞将心安在大宋,一首满江红,歌出了“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志者, 安心,心如磐石。治者,必先安心。冰心诗中写道:“心若冰清,天塌不惊”。治国之人,必先做到天塌不惊。心安得稳,国安得就稳。勾践卧薪尝胆终报国耻的故事再次证明了治者安心。记得从书上看过这么一句话“不可忘,不可念”,用在这里正合适,所谓国仇不可忘,天塌不可惊;家耻不可念,心应若冰清。治者, 安心。心若冰清。 智者,必先安心。曾经疑惑,曾经迷茫,将心放平,你便是智者。做得到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乱,做得到去留无心,看天上云卷云舒,这才是将心放平,一朝不得志便抑郁而终的人,也许是诗人,也许是文学家;也许是富五车,也许家财万贯,但不懂得笑看风云,不懂得安心的人,决不是智者。智者,是一份潇洒、一份幽默、一份认真、一份玩笑、一份勇敢,五份安心。智者,安心。心比镜湖。 知者,必先安心。佛曰:“渡人自渡。”也许这就是安心的最高境界。与人争名逐利,不如守掘归园田的恬淡轻松;与人比权量力,不如渡人自渡的豁达明朗。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只有懂得宽宏,懂得不把世界看得太清楚,懂得笑看得失,淡观荣辱的人,才是知者,才懂得笑看得失。知者,安心。心似苍穹。 安家,安国,安邦之人,必先安心。将心安如磐石的人是“志者”;将心置若冰清的为“治者”;将心比作镜湖的必为“智者”;将心看似苍穹的实作“知者”。 安心、安家、安邦,之后安天下。练习:古训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请以“规矩”为题写一篇议论文。示例:先把题目扩展成一个中心论点(一个句子):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再对这个论点追问原因,就可以得到分论点: 分论点一: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 分论点二:没有规矩,集体 ; 分论点三:没有规矩,国家 。2、追问办法法即就中心论点问一个“怎么办”。也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就是文章的分论点。2006年湖南高考,题目是“谈意气”。我们可先把题目中的关键词“意气”扩展成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然后追问:人怎样才能有意气?于是得到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坚韧不屈,不畏风霜,不畏冷雨; 分论点二:勇敢不惧,勇往直前, ; 分论点三:自信乐观,历风雨阴霾,拨云雾见日。练习:以学会欣赏别人为中心论点提分论点。 示例: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一个句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即得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分论点二: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 。 分论点三: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追问结果法 即以中心论点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之下会产生怎样的意义、作用、价值或影响。 例:诗意的生活 中心论点: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分论点一: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 分论点二: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从阅读中汲取养料。 分论点三: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练习:以“这山望着那山高”为题作文。示例:中心论点:我们需要“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用推想结果法提炼分论点如下: 分论点一: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分论点二: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 分论点三: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 。4、追问对象法即先用一个句子将中心论点表达出来,然后再看这个论点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例:2006年广东高考题是“雕琢心中的天使”,用一句话提炼中心论点为: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雕琢”涉及的人有:丛飞,李春燕、洪战辉等,于是就可提炼出如下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丛飞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分论点二:李春燕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分论点三:洪战辉用爱周琢心中的天使。练习:以“最美的颜色”为题写一篇作文。 示例:中心论点: 最美的颜色源于生活 分论点一:绿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青春活力的象征。 分论点二:红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 的象征。 分论点三:白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 的象征。5、追问内容法追问内容,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再以06年广东高考“雕琢心中的天使”为例: 先用一个句子:一代大家辛弃疾雕琢心中的天使。然后对宾语“天使”具体化,即得到分论点: 分论点一:一代大家辛弃疾把自己雕琢成爱国的天使(国家危难时); 分论点二:一代大家辛弃疾把自己雕琢成的乐观的天使(受贬时); 分论点三:一代大家辛弃疾把自己雕琢成的词坛的天使(文学上)。练习:以拒绝窝囊废为题作文。 示例:中心论点:拒绝窝囊废。 对“窝囊废”进行分析,分析它的能指和所指,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 分论点二: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 分论点三: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远)。综合练习 例1:以“诚实就是财富”为中心论点,从“是什么”角度展开构思。 分论点1:诚实是做人的根本。 分论点2:诚实是 。 分论点3:诚实是求知的惟一途径。 例2:以“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为中心论点,从“为什么”角度展开构思。 分论点1: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分论点2:人有意气才能 。 分论点3:人有意气才能 。 例3:以“坚持就是胜利”为中心论点,从“怎么办”角度展开构思。 分论点1:坚持需要韧性。 分论点2:坚持需要 。 分论点3:坚持需要 。 例4:以“涵养”为话题 从“是什么”角度: 分论点1:涵养是面对成功时不狂妄、不自傲,而是放远眼光,总结经验,面向未来。 分论点2:涵养是面对 。 分论点3:涵养是面对邪恶、龌龊时 。 从“为什么”角度: 分论点1:有了涵养,自己就会充实、坦荡、快乐。 分论点2:有了涵养, 。 分论点3:人人都有了涵养, 。 从“怎么办”角度: 分论点1:要有涵养,就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灵,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要有为祖国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志向。 分论点2:要有涵养,就要 。 分论点3:要有涵养,就要 。 例5 以“学会承受”为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从“为什么”的角度只有学会承受,才能面对学习的种种压力。只有学会承受,才能面对 。只有学会承受,才能面对 。学会承受,提升了我们的能力。学会承受,开阔了 。学会承受,锻炼了 。例6 请以“敢于超越才能成功”为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从“为什么”的角度敢于超越,是个人进步的需要。敢于超越,是 的需要。敢于超越,是 的需要。多个角度组合敢于超越,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什么)只有具备了“敢于超越”的精神,我们才会不断地战胜过去,走向未来。 (为什么)要“敢于超越”,我们必须有创新的意识、扎实的基础和百折不挠的勇气。(怎么样)例文欣赏3.诗意地生活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试想,一个内心浑浊不堪的人如何能够让生活充满诗意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句句清巧奇谲的诗。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的薛蟠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开河胡诌些“一个蚊子哼哼哼”的荤段子。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特蕾莎修女给每一个穷人带去关爱,爱让她的生活充满诗意;皮埃尔神父为无家可归者送去温暖,关怀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袁隆平院士为饥饿中的人们送去希望,爱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对万物的爱去生活,人们才可以学会如何诗意地生活。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变得诗意。当人们从儒、道、墨、法的典籍中探究为人之道,当人们从司马迁的竹简中开启历史的明镜,当人们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顿悟文章之法,智慧便开始滋润人们干涸的灵魂,给灵魂注入诗意。当人们从陶渊明的菊花中思索隐逸之士的情怀,当人们从史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当人们从卢梭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静,思维便开始给心灵插上翅膀,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从阅读中收获智慧,从阅读中学会思考,人们才能懂得诗意地生活。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现代人的生活充斥着为了生计和未来的奔波,充斥着嘈杂的汽笛声与喧闹声,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戒备。人们需要在清风的吹拂下,在小鸟啁啾中找回生活的诗意。莽莽苍苍的森林给诗意栖居的莎士比亚带来了浓郁忧伤的情怀,潺潺流动的多瑙河给施特劳斯家族带来了优美的音韵,古老沧桑的凤凰古城给诗意栖居的沈从文带来了历史的质朴与深刻。自然的灵动与纯净,让人们更加诗意地生活。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爱心去生活,当人们从阅读中获取智慧与思绪,当人们到自然中寻找抚慰,人们才可以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诗意地生活。(892) 4.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只要有爱,就可以雕琢出心中的天使。你或许常常抱怨天公不作美,事事令你不如意。你或许责怪天使都忙着照顾别人去了,没有听从过你的呼唤,没有助过你美梦成真。因为,你已经对着流星许过数百次愿了。但是,请你别焦急,请你别等待。请你行动起来,用善良和爱,雕琢出你心中的天使。心中这樽“爱”的天使,会助你为善,会引你走向幸福。只要有爱。君不见照亮了苗乡的那位月亮般的姑娘,即使她没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为什么?就因为她用全心的爱,燃烧自己的青春点亮苗乡的路啊!用爱,她肩负起十乡八里的健康。为了乡亲们的健康,她常常免费为付不起药费的病人治病。丈夫劝她离乡进城打工去,可她舍不得离开需要她治病救命的乡亲。乡亲们感激她。李春燕用爱雕琢出心中的天使,她是苗乡的“天使”,也是感动全中国的“天使”。是的,只要有爱。青年歌手丛飞,已插上翅膀,带上人们对他的敬意“飞”走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丛飞就是这样的人。他用一生的爱,把自己“雕琢”成永生的“天使”,他让全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为什么?因为丛飞用爱心包容世界。他用唱歌演出所得的三百万捐助了一百八十多位贫困学生,自己却成了深圳的“穷人”。他的高尚、他的纯粹,源自他心中的天使爱!他的博大的爱,感动了中国。是的,只要还有爱。因为爱,洪战辉成了家喻户晓的感动中国的青年,他用平凡而朴实的行动,把自己“雕琢”成一位有爱心又充满责任心的“天使”。他不因贫穷,不因父亲是精神病患者,而丢弃父亲抱养的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他带着“妹妹”上大学,他不愿意接受捐助或施舍,他吃苦耐劳地挣钱,替父亲负起家庭的责任。穷困算不了什么,苦难也只是一种磨练。只要还有爱,天使为什么雕琢不出来呢?爱,是天使的化身。天使,是用爱雕琢出来的。有谁还会毫无思考毫无进取地抱怨自己没得到天使的眷顾呢?其实,天使就在我们心中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是的,只要我们不丢失心中那“爱”,时时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善最真最美的“天使”。让我们都成为“天使”吧!5.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