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技术规范书[1].doc_第1页
光缆技术规范书[1].doc_第2页
光缆技术规范书[1].doc_第3页
光缆技术规范书[1].doc_第4页
光缆技术规范书[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缆技术要求1.1 光纤光缆的主要设计指标本工程选用缆内光纤符合ITU-T G.652D建议的光缆。本工程光缆主要采用新建杆路、利旧杆路、新建管道、利旧管道、直埋光缆方式敷设。设计使用普通型松套层绞式光缆、室外填充式A护套皱纹钢带聚乙烯保护套式光缆。程式为GYTA-24B1、GYTA-48B1、GYTA53-24B1。1.1.1缆内光纤1.1.1.1 G.652D光纤(1)模场直径9.20.4m 1310nm(2)包层直径标称值:125m偏 差:1.0m(3)模场同心度偏差: 0.5m(4)包层不圆度:小于0.7%(5)截止波长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1270nmc(在2光纤上测试)1260nm(6)光纤衰减系数在1310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6dB/km。在12851339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 dB/km。在水(OH吸收峰)处(13833nm)衰减最大值为0.36dB/km。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为:0.22 dB/km。在1480158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的差值:不超过0.05d B/km。1625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0.24dB/km。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310nm和1550nm波长处500光纤的衰减值应不大于(+0.10 dB),是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7)弯曲衰减特性光纤(在1550nm和16250nm波长上)以37.5mm为弯曲半径,松绕100圈后衰减增加值均小于0.05dB。(8)色散零色散波长范围为13001324nm。最大零色散点斜率不大于0.093ps/(nm2km)。在13001339nm波长范围内色散不大于1.5ps/(nmkm)。在12711360nm波长范围内色散不大于5.3ps/(nmkm)。1550nm波长的色散系数不大于16ps/(nmkm)。在14801580nm波长范围内色散不大于19ps/(nmkm)。(9)偏振模色散系数成缆后在1550nm波长范围,光纤偏振模色散系数:应小于0.15p/Km1/2。(10) 光纤接头损耗所供光缆中的任意两根光纤在工厂条件下1310nm波长的熔接损耗应满足:平均值 0.06 dB最大值(2) 0.12 dB(11) 拉力筛选试验成缆前的一次涂覆光纤全部经过拉力筛选试验,试验拉力不小于5N(约0.4Gpa、50kpsi,光纤应变约为0.58%),加力时间不少于1秒。(12) 光纤着色光纤着色采用UV固化,其颜色不迁染、不褪色(用丙酮或酒精擦拭也如此)。在光纤光缆使用寿命内,光纤不褪色、涂覆层不粉化。(13) 涂层剥离力光纤涂层剥离力的典型值为:1.7N。(14) 衰减温度特性-60+85范围内, 光纤附加典型衰减值:1310nm 0.03 dB/km,1550nm 0.03 dB/km。(15) 动态疲劳系数光纤动态疲劳系数nd的典型值为:22。(16) 湿热性能在852温度和相对湿度不低于85%的条件下,放置30天后,在1310nm、1550nm附加衰减系数0.05 dB/km。(17) 浸水性能在232温度下,浸泡在水中30天后,在1310nm、1550nm波长与20C时相比允许的附加衰减不大于0.05dB/km。(18) 热老化性能光纤试样在85C2C温度条件下放置30天后,在1310nm、1550nm波长与20C时相比允许的附加衰减不大于0.05dB/km。1.1.2 单盘光缆指标有关光纤光缆主要技术要求及指标应满足下列技术规范要求。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对光缆相关指标、技术参数、光缆光纤的长度进行单盘检测试和验收。1.1.2.1 纤芯的安排(1) 缆芯采用松套管层绞结构。(2) 普通光缆中心加强构件为金属。金属加强芯应采用不锈钢丝,也可采用其它不易腐蚀的、不析氢的、涂有保护层的钢丝等。(3) 无金属光缆中心加强构件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1.1.2.2 护层结构护层结构为铝聚乙烯粘结护套。1.1.2.3 光纤识别(1)为了便于识别,松套管及管内光纤必须采用色谱识别标志,用于识别的色标应鲜明,在安装或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温度下,不褪色,不迁染到相邻的其它光缆元件上,并应透明。(2)松套管采用全色谱标志,面向光缆A端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松套管序号及其对应的颜色应符合下表规定:松套管色谱排列表规格松套管序号、色谱及每管光纤数1234蓝色桔色棕色灰色24B112B112B1本色填充绳本色填充绳48B112B112B112B112B1(3) 松套管内光纤采用全色谱标志,具体光纤序号及其对应的色谱见下表,在不影响识别的情况下可用本色。松套管内光纤色谱排列表序号123456789101112光纤色谱蓝桔绿棕灰白红黑黄紫粉红青绿(4) 每盘光缆两端分别有端别识别标志:面向光缆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时为A端,反之为B端;A端标志为红色套管,B端标志为绿色套管。1.1.2.4 机械性能光缆在承受表列长期拉力的情况下,光缆延伸不应超过0.2,同时光缆内所有光纤衰减均不应有变化;承受表列短期拉力的情况下,光缆延伸率应不大于0.15,张力解除后,所有光纤的衰减均不应有变化。光缆允许张力和允许侧压力见下表:光缆的机械性能表光缆类型允许拉伸力(最小值)(N)允许压扁力(最小值)(N)短暂拉伸力长期拉伸力短期压扁力长期压扁力管道光缆 1500 600 1000 300架空光缆 1500 600 1000 300直埋光缆 3000 100030001000光缆在承受表列长期压扁力的情况下,光缆内所有光纤的衰减均不应有变化;承受表列短期压扁力的情况下,压力解除后,所有光纤衰减均不应有变化。1.1.2.5 光缆允许的曲率半径受力时(敷设中):不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不受力时(敷设固定后):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0倍。在上述条件下,光缆各项性能均无影响。1.1.2.6 光缆外套的绝缘电阻(外护层内铠装层与大地间)不小于2000M.KM(500V,DC测试)。1.1.2.7 光缆外套的耐压强度(外护层内铠装层或金属加强芯与大地间)不小于15KV(DC.2分钟)。以上两项均在光缆浸水24小时后测试。1.1.2.8 光缆标称盘长:3000m。1.1.2.9 光缆标识光缆外护层上以1米间隔印出以下内容:(1) 纵长米(2) 光纤型号规格(3) 最终用户名称缩写(4) 制造厂家(5) 制造年份以上标志是永久和清晰的(在光缆寿命期间内)。尺码的精确度应优于每100m0.2m。1.1.2.10 光缆温度特性(1) 工作时:3070(2) 敷设时:3060(3) 运输、储存时:50701.1.2.11 火花试验光缆外护层在挤塑时在线至少经受交流有效值8千伏或直流12千伏的火花试验电压。1.1.2.12 滴流性能在温度为70(24H)的环境条件下,光缆无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等滴出。1.1.2.13 光缆预期使用寿命光缆预期使用寿命不小于25年。1.1.3 光缆线路验收指标根据光缆技术条件,结合GB 51171-2016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并参照以往其它工程实施情况,制定的本工程光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指标见表1.1.3。表1.1.3 光纤施工及验收指标序号项 目指 标备 注1中继段光缆1310nm波长最大衰耗0.4dB/Km1、缆内光纤衰耗平均值为:0.36dB/Km2、光缆接头损耗平均值为:0.04dB/Km2中继段光缆1550nm波长最大衰耗0.26dB/Km1、缆内光纤衰耗平均值为:0.22dB/Km2、光缆接头损耗平均值为:0.04dB/Km3中继段光缆1550nm波长最大色散18ps/nmKm缆内光纤色散系数为:18ps/nmKm4单盘光缆绝缘电阻值(PSP大地直流电压500V)竣工验收10MKm。允许有102M光缆线路对地绝缘指标及测试方法以GB 51171-2016 执行1.2 光缆接头盒主要技术要求本工程采用的光缆接头盒应该满足YD/T 814.12013 光缆接头盒 第一部分:室外光缆接头盒以及最新升级版本的相关要求。1.3 施工测量及路由复测在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图核对路由走向、敷设位置及接续点环境是否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维护,为光缆配盘、分屯以及敷设提供必要的资料。为了便于工程操作,本工程根据各中继段的光缆敷设长度及配盘情况综合考虑光缆盘长及订货数量。本工程采用盘长为3公里/盘的光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结合工程建设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盘长的光缆及组合中间截断所剩余的光缆,靠设备侧的第1、2段光缆的长度尽量大于1公里。1.4 光缆敷设安装及技术要求1.4.1 局(站)内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1) 局(站)内光缆的敷设应符合GB 51171-2016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第11.1.2节的第1第4条的规定。(2) 凡进出局光缆在进线口、引上管等处所占管孔、子管、空余子管均用防火泥密封处理。局内光缆在各楼层的穿墙洞处应用楼层防火材料封堵。光缆在中心机房内需用玻纤布(或其他防火材料)包裹。(3) 机房内光缆金属构件在ODF架光缆加强芯固定点用16平方毫米的多股铜芯线引接至ODF架接地排,与机架绝缘后再用35平方毫米的多股铜芯线与机房的第一级接地排直接连接。(4) 机房内直流电源线、交流电源线、接地线、信号线必须分开布放,应避免在同一线束内,间距大于100mm。其中直流电源线正极外皮颜色应为红色,负极外皮颜色应为蓝色,接地线为黄绿双色。本工程使用的电源线、接地线要采用防火、阻燃材质。(5) 局内光缆的金属加强芯、屏蔽线(铝护层)以及金属铠装层应在综合架处与绝缘处理后的接地端子连接,光缆剥口应用胶带缠扎。(6) 综合架的ODF端子板上应清楚注明终端的光缆局向和纤芯号。1.4.2 引上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本工程杆路及墙壁引上光缆处均采用50mm镀锌钢管做引上保护,杆路引上钢管采用4.0铁线固定、墙壁引上钢管采用钢管卡子固定,引上钢管的上端用防火泥等材料进行封堵。1.4.3 管道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1) 管道光缆占用的管孔位置可优先选择靠近管群两侧的适当位置。光缆在各相邻管道段所占用的孔位应该相对一致,如需改变孔位时,其变动范围不宜过大,并避免由管道群的一侧转移到另一侧。(2) 光缆接头盒在人(手)孔内宜安装在常年积水水位以上的位置,采用保护托架或其他方法承托。(3) 人(手)孔内的光缆应用扎带固定牢靠,宜采用塑料软管保护,并有醒目的识别标志或光缆标志牌。(4) 光缆在比较特殊的管道中(公路、铁路、桥梁以及与其他大孔径管道等)同沟敷设时,应充分考虑到诸如路面沉降、冲击、振动、剧烈温度变化导致结构变形等因素对光缆线路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1.4.4 架空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1.4.4.1 电杆及杆路施工的技术要求(1) 电杆的技术要求本工程原则上采用梢径为16厘米的防腐油杆,基本杆高为8米,对于跨越公路、河流等特殊地段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9米,10米等高度,具体处理方式详见施工图纸。通信用的木电杆一般均为原木(即将树材加工成规定的长度和直径的材料),一般分为素材木电杆和防腐木电杆(又称油注杆),本工程杆路离公路大于300米的时候采用防腐木电杆。其材质要求见表1.4.4-1: 表1.4.4-1 防腐木电杆的材质要求表 单位(mm)树种边材浸注最低深度备注油质防腐剂水性防腐剂杉木1515红木1515落叶松1313(2) 杆路施工的技术要求a、本工程新立杆路的基本杆距为50米左右为宜。b、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GB 51171-2016 5.1.2规定:本工程全部采用8米木质电杆,电杆洞深应符合表1.4.4-2规定,洞深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表1.4.4-2 电杆埋深要求表电杆类型杆长m洞深m普通土硬土水田、湿地石质木质电杆6.0 1.2 1.0 1.3 0.8 6.5 1.3 1.1 1.4 0.8 7.0 1.4 1.2 1.5 0.9 7.5 1.5 1.3 1.6 0.9 8.0 1.5 1.3 1.6 1.0 9.0 1.6 1.4 1.7 1.1 10.0 1.7 1.5 1.8 1.1 11.0 1.7 1.6 1.8 1.2 12.0 1.8 1.6 2.0 1.2 注:1.12m以上的特种电杆的洞深应按设计文件规定实施;2.本表适用于中、轻负荷区新建的通信线路。重负荷区的杆洞洞深应按本表规定值增加100200mm。1)坡上的洞深应符合图1.4.4-1要求。2)杆洞深度应以永久性地面为计算起点。图1.4.4-1 斜坡上的杆洞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GB 51171-2016 5.1.3规定:本工程采用7/2.6拉线,其拉线地锚坑深应符合表1.4.4-3的规定,允许偏差应小于50mm。表1.4.4-3 拉线地锚坑深拉线程式(mm)坑深(m)普通土硬土水田、湿地石质7/2.21.31.21.417/2.61.41.31.51.17/1.01.51.41.61.227/2.21.61.51.71.327/2.61.81.71.91.427/1.01.91.821.5上2V型 7/1.0下12.122.31.71.4.4.2 吊线以及光缆挂钩的要求(1) 本期工程吊线采用7/2.2热镀锌钢绞线。各种热镀锌钢绞线的规格和性能指标见表1.4.4-3:表1.4.4-3 热镀锌钢绞线的规格及性能表股数每股直 径 (毫米)钢绞线直径(毫米)钢绞线截面积(毫米2)参考重量(Kg/Km)总拉断力 (千克力)弹性伸长系数温度膨胀系数72.26.626.6221.529305010121072.67.837.16309.341005010121071.0949.48411.9545050101210(2) 本工程吊线负荷按中负荷区档距参照50m考虑,具体垂度见表1.4.4-4:表1.4.4-4 中负荷区架空光缆的吊线垂度表吊线原始垂度(吊线程式:7/2.2 基础应力=29)加挂光缆最大垂度(厘米) 气温档距10度0度10度20度30度40度407.628.5510.7411.2711.3216.0145.675012.011.4615.3017.6620.7324.7866.186017.4319.5522.1825.5029.7235.0589.027021.9826.8630.4034.3140.2848.92111.928031.735.4640.0345.6152.3460.30140.709040.6545.3951.0957.9165.9475.16169.2210050.9156.7361.6371.7281.0491.40190.3011061.50697786100110226(3) 吊线的安装在油木杆上采用穿钉及三眼单槽夹板固定,吊线每公里加装1处柱型隔电绝缘子。(4) 本工程利旧原有杆路部分,加挂光缆时注意保护原有光缆,勿踩踏、弯曲原有光缆,以免造成光缆的纤芯断裂或弯曲过大而造成通信中断事故。(5) 光缆采用塑托挂钩与吊线固定,卡挂间距为50厘米,允许偏差应不大于3厘米。挂钩采用25MM及35MM塑托挂钩。当附挂2条以上光缆时,建议采用35MM塑托挂钩。(6) 吊线辅助装置及吊线接头均采用缠绕法制作。(7) 使用吊板挂放光缆时坐板及坐板架应固定牢固,滑轮活动自如,坐板无劈裂、腐朽现象,如吊板上的挂钩已磨损1/4时,不得再使用。坐吊板时应佩戴安全帽,并将安全带挂在吊线上,地面应有专人进行滑动牵引或控制保护。不得有两人以上同时在一档内坐吊板工作,在吊线周围0.7m以内有电力线时,不得使用吊板作业。1.4.4.3 拉线及拉线辅助装置要求拉线上把和中把采用缠绕法制作。(1) 当杆路偏转角小于30时,拉线同吊线一个程式;当偏转角为3060之间,拉线程式采用比吊线程式大一级的钢绞线;当偏转角大于60应设顶头拉线,顶头拉线采用比吊线大一级钢绞线。(2) 角深大于5米的角杆,吊线坡度变更超过杆距的5小于10,吊线应做仰、俯角辅助装置。(3) 在无法设拉线的地点,可改用撑杆加固。在采用撑杆时应考虑电杆受力处的抗弯力,角深超过米时,电杆强度应比一般杆增强一级,并应使角深不超过10米。拉线距高比一般为1,最小不小于0.75,最大一般不大于2。撑杆的距高比一般采用0.6,撑杆的梢径应不小于连接处电杆直径的4/5。(4) 角深超过7.5米角杆、坡度变更大于5米,必须设吊线辅助帮线,采用U型卡子固定,坡度变更大于10米,设双方拉线加固。(5) 本工程采用7/2.6拉线,其拉线、地锚、拉盘搭配见表1.4.4-5:表1.4.4-5 拉线、地锚、拉盘搭配表拉线规格热镀锌拉线铁柄规格地锚拉盘规格7/2.2180016毫米600400150毫米7/2.6210020毫米600400150毫米7/1.0210020毫米600400150毫米(6) 角杆、顺拉、三方拉地锚出土长度为2060厘米,人字拉、四方拉地锚出土长度2060厘米。1.4.4.4 架空杆路与其他建筑设施的间距要求(1) 本工程4G规划新建站101基站、东太平村基站、五厂四矿基站、高台子镇公棚子基站新建杆路与其他设施的水平、垂直、交越时最小水平净距见表1.4.4-6:表1.4.4-6 杆路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净距表名 称最小净距(米)备 注消火栓1.0指消火栓与电杆间的距离地下管、缆线0.51.0包括通信管道、缆线与电杆间的距离火车铁轨地面杆高的4/3地面上已有其他杆路其他杆高的4/3人行道边石0.5市区树木0.5缆线到树干的水平距离郊区树木2.0缆线到树干的水平距离房屋建筑2.0缆线到房屋建筑的水平距离注:在地域狭窄地段,拟建架空光缆与已有架空线路平行敷设时,若间距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可以杆路共享或改用其他方式敷设光缆线路,并应满足隔距要求。(2) 本工程架空光缆线路架设高度见表1.4.4-7:表1.4.4-7 架空光缆线路架设高度表名称与线路方向平行时与线路方向交越时架设高度(m)备注架设高度(m)备注市内街道4.5 最低缆线到地面5.5 最低缆线到地面市内里弄(胡同)4.0 最低缆线到地面5.0 最低缆线到地面铁路1.0 最低缆线到地面7.5 最低缆线到轨面公路1.0 最低缆线到地面5.5 最低缆线到路面土路1.0 最低缆线到地面5.0 最低缆线到路面房屋建筑物0.6 最低缆线到屋脊1.5 最低缆线到房屋平顶河流1.0 最低缆线到最高水位时的船桅顶市区树木1.5 最低缆线到树枝的垂直距离郊区树木1.5 最低缆线到树枝的垂直距离其他通信导线0.6 一方最低缆线到另一方最高线条1.4.5 直埋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1.4.5.1 光缆直埋(1) 本工程直埋光缆土质为普通土,直埋光缆的敷设采用人工开挖及抬放方式施工,光缆埋深要求见表1.4.5-1。表1.4.5-1 直埋光缆埋深表序号敷设地段及土质标准埋深(m)(GB 51158-2015)1普通土、硬土1.22半石质(砂砾土、风化石等)1.03全石质、流砂0.84水田1.25穿越铁路(距路基面)、公路(路面基底)1.26穿越沟、渠1.27市区人行道1.08公路排水沟0.4注:1、全石质、半石质地段应在沟底和光缆上方各铺100mm厚的细土或沙土。沟底铺沙厚度可视为光缆的埋深。2、光缆埋设深度可根据现场实际土质进行确定,埋深应符合上表的规定,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2) 光缆沟应因地制宜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证光缆安全。(3)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 51158-2015 6.2.14规定直埋光缆与其他建筑间的最小净距。本工程残联学校南、银河太阳城基站其他设施的水平、垂直、交越时应符合表1.4.5-2。表1.4.5-2 直埋光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最小净距表名称平行时(m)交越时(m)通信管道边线(不包括人手孔)0.750.25非同沟的直埋通信光、电缆0.50.25埋式电力电缆(35KV以上)0.50.5埋式电力电缆(35KV及以上)2.00.5给水管(管径小于30cm)0.50.5给水管(管径30cm50cm)1.00.5给水管(管径大于50cm)1.50.5高压油管、天然气管10.00.5热力、排水管1.00.5燃气管(压力小于300kPa)1.00.5燃气管(压力300kPa800kPa)2.00.5排水沟0.80.5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1.0树木(市内、村镇大树、果树、行道树)0.75树木(市外大树)2.0水井、坟墓1.0粪坑、积肥池、沼气池、氨水池等1.0架空杆路及拉线1.5注:1.直埋光缆采用钢管保护时,与水管、燃气管、输油管交越时的净距可降低为0.15m。2.对于杆路、拉线、孤立大树和高耸建筑,还应考虑防雷要求。1.大树指直径300mm及以上的树木。4.穿越埋深与光缆相近的各种地下管线时,光缆宜在管线下方通过。5.隔距达不到上表要求时,应采取保护措施。1.4.5.2 标石(1) 直线路由每隔50m埋设一个,本工程共新增34个1000140140的标石。(2) 标石尽量埋在不易变迁的位置上。直线标石埋在直埋线路的正上方,面向传输方向,当线路沿公路敷设且其间距较近时,可面向公路;接头处的标石埋在直线线路上,面向接头;转角处的标石埋在线路转角的交点上,面向内角;预留标石埋设在预留处的直线线路上,面向预留;地下障碍物标石面向始端。(3) 标石应埋设在不易变迁、不影响交通与耕作的位置。如埋设位置不易选择,可在附近增设辅助标石,以三角定标方式标记光缆位置。(4) 在下列情况应增设标石:处理后的障碍点,增加的线路设施点(如防雷地线等),直埋光缆跨路的段落,与后设的地下管线、建筑物的交越点。(5) 标石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标石规格、质量应符合要求,一般地区采用普通标石,规格为1000140140mm;土质松软或斜坡地段采用长标石,规格为1500140140mm。(6) 普通标石埋深为60cm,地面上方为40cm,长标石埋深为80cm,地面上方为70cm,标石四周土壤应夯实,使标石树立稳固不倾斜。(7) 标石采用白底红色油漆正楷字,字体要端正,编号以中继段为编号单位,按传输方向A端至B端编排。分别标注出干线、本地网及中继段名称。(8) 光缆对地绝缘监测标石每个接头安装一个。1.5 光纤与光缆的接续要求(1) 光纤接续采用热熔法,每个接头熔接衰减平均值不应大于0.08dB(OTDR双向测试,取平均值)。(2) 光缆接续前应核对光缆程式、端别及纤序。(3) 光缆接续必须认真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光缆各连接部位及工具、材料应保持清洁,确保接续质量和密封效果。(4) 光纤接续时应采用专用清洁剂去除填充物,禁止用汽油清洁;应根据接头套管的工艺尺寸要求开剥光缆外护层,不得损伤光纤。(5) 光缆接续应连续作业,以确保接续质量,当日确实无法完成的光缆全都不对接头应采取措施,不得让光缆受潮。(6) 每个接头处,光缆均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以备日后维修或第二次接续使用。(7) 光缆成端缆与尾纤的接续采用热熔法,尾纤与设备的连接采用活接头方式,活接头要求插入衰耗小于0.5dB,回波反射衰耗大于40dB。(8) 光缆的加强芯与接头盒的连接应牢靠,以确保有可靠的连接强度。为避免强电影响,加强芯不做电气连通。(9) 光缆接头盒在人(手)孔内宜安装在常年积水水位以上的位置,采用保护托架或其他方法承托。(10) 单盘测试及用户段测试要求单窗口(1310nm)测试。1.6 光缆的预留处理本设计考虑光缆在下列情况应作预留,预留光缆应盘扎成直径为0.6米的圈挂固定在相对安全地方。(1) 接头预留光缆盘扎接头处两侧人(手)孔内或者两侧电杆上,并绑固在靠近人(手)孔托架上或加固在井壁、电杆等适当位置;(2) 对于有进线室的局所,光缆进出局所时在进线室进行预留;对于无进线室的局所,光缆预留在局前第二个人井内;(3) 管道光缆在人(手)孔内弯曲贴边,同时采用纵剖软管保护;(4) 吊挂式架空光缆应在每13根杆上做一处伸缩预留,伸缩预留在电杆两侧的扎带间下垂200mm;每隔500米做预留盘。1.7 光缆线路防护1.7.1 防强电的防护有金属构件的无金属线对光缆线路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允许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强电线路故障状态时,光缆金属构件上的感应纵向电动势或地电位升应不大于光缆绝缘外护层介质强度的60%。(2) 强电线路正常运行状态时,光缆金属构件上的感应纵向电动势应不大于60V。(3) 在选择光缆路由时,应与现在强电线路保持一定的隔距,当与之接近时,在光缆金属构件上产生的危险影响不应超过容许值。(4) 光缆线路与强电线路交越时,宜垂直通过;在困难情况下,其交越角度应不小于45,并需电力保护,保护长度以电力线在杆路上投影宽度的两侧各延长1.5m左右,保护管应根据其耐压强度进行选择;靠近高压电力设施的拉线应加装绝缘子,绝缘子应设在距地面2m以上的位置;穿越10Kv以上的高压输电线路的地段,应将吊线电气断开。(5) 光缆因尽量避免穿越变电站、发电站等区域,若无法避免,光缆宜采用直埋的方式通过。(6) 架空线路与电力线路和设备交越时,交越档两侧的架空光(电)缆杆上吊线应做接地,杆上地线在离地高2.0m处断开50mm的放电间隙,两侧电杆上的拉线应在离地高2.0m处加装绝缘子,作电气断开。本工程4G规划新建站101基站、长岗子村基站、高台子镇公棚子、五厂四矿基站、东太平村基站、采油七厂造纸厂基站光缆与电力线路有交越,其交越最小净距见表1.7.1 。表1.7.1 架空线路与电力线路和设备交越净距表名称最小垂直净距(m)备注有防雷措施的电力线路无防雷措施的电力线路10千伏以下电力线2.04.0最高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