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 (3).doc_第1页
长城和运河 (3).doc_第2页
长城和运河 (3).doc_第3页
长城和运河 (3).doc_第4页
长城和运河 (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城和运河备课思路:本文是一篇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诗。诗歌极力颂扬长城、运河雄伟壮丽,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 本诗语言优美,句式相同,形象生动。诗歌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的是长城与运河。每部分皆为八行,结构相同,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六行集中概括勾勒长城、运河的雄姿。长城和运河离学生现有的生活有距离,所以本课的备课主线落在引导学生借助长城和运河与祖先做一次隔时空对话。这样的对话过程就是本文的学习过程,在对话过程中,以重点词句反复品读,适时加以资料的补充,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积累诗意的语言,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这样的多方对话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创造奇迹是不朽的诗篇。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奇异的特点。通过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适时补充资料,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谱写了不朽、动人的诗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中国地图,说说中华奇迹。这是我们居住的国土,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的中华奇迹,那么,在字典中,奇迹是怎样解释的呢?(出示幻灯)谁能说说看,你都知道哪些奇迹?2在图上找出长城和运河的位置,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盘古开天劈地,到现在,有过多少人间奇迹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个人间奇迹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的横线,一条从北到南的横线,它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长城和运河。3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今天啊,老师就带同学们去看一看长城,去游一游运河。 4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长城和运河的风采吧:(看视频)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小组合作学习。 (1) 各自先轻读课文,再分组朗读,组员评星。(2) 小组讨论学习生字,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3) 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2教师巡视,检查,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读这些词语。(3)选择你了解的词语说说它的意思。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4)齐读出示的生词。(5)抓重点字:驾 蜒 谱 朽 族 指导书写生字。三、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诗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了印象?可以写下你的读书感受。2学生自读后讨论。四、布置课堂作业1用钢笔描红。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第二课时一、导入上一节课,同学们初步感知到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景象,这节课让我们跟着诗人走近长城和运河,去感受它们的不朽。二、了解长城的特点,指导美美地诵读1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像巨龙穿行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俗称万里长城。(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2)为什么说像巨龙“穿行”大地呢?可不可以改为“爬行”(想想看,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长城?对,飞机上,穿行更生动)(3)穿行在大地间的长城,有什么特点呢?(连绵起伏、曲折蜿蜒)(4)什么叫连绵起伏?什么叫曲折蜿蜒?为什么会有起伏?为什么会曲折?(因为长城是顺着山势而建,随着山势,自然有起伏,有曲折)(5)词语积累:山峰可以有起伏,长城可以有起伏,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有起伏呢?(江水、麦浪)有时候,心情的变化,故事情节的变化,也可以有起伏。出示幻灯片:连绵起伏、波浪起伏、麦浪起伏、心潮起伏、(di dng)跌宕起伏小结:运用这样的方式学习语文,积累词语,这叫举一反三,你就找到了学习的窍门。2在我眼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奇异) 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样?(兴奋、激动、) 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诗句的前六句。教师指导读,要读出惊奇,要读出对长城雄伟壮美的那种情感来。三、了解长城的建筑,指导自豪地读。1想想看,这样一座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需要多少条石和城砖?当时,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说,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不就是“人间奇迹”?而我们最应该赞美的是谁?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面对着我们如此智慧的祖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长城部分的诗。四、了解长城的历史,理解“不朽”,指导深层次地感悟长城。1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说说你的理解。你是怎样理解不朽的?2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修筑长城,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才修筑了“万里长城”后来,历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明长城,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长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流着我们祖先的血汗。3起初修筑长城,都是为了保护一方平安,可是历代的长城都没有起到保护的作用,秦始皇修筑了长城,结果没有延迟秦朝的灭亡;明朝修筑了长城,可是清明入山海关依然轻面是易举,“长城”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啊!4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物化。每一块砖石,每一方泥土,都记录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万里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灿烂文化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象征!于是: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巍然峨然的一个民族的魂。出示:“众志成城”这是一种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种文化国歌中不是不有一句吗“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你说,还有什么样的字眼比不朽更能表达这样的精神呢?长城不朽的是精神;长城不朽的是中华民族的韧劲;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啊!所以画家用画歌唱这种精神(出示画)诗人用诗传颂这种精神(出示图片)那么我们呢?我们用怎样的声音去读这种精神指导读上篇诗,突出“不朽”五、运河部分的教学。 1.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读读第二小节,如果说长城给你的是雄伟壮观,那么运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诗中是怎样描述的呢?“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3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绸带?(闪光的绸带,水清澈而闪着银光。这是银光闪闪,如果是早晨,太阳映照水中,那便是什么?金光闪闪)4拓展积累:在汉语言中,有很多的组词方式,像这样的,词尾重叠,表示一片或者是程度深,还有很多词,读一读这些词:银光闪闪(ABCC):微波粼粼、金光闪闪波涛滚滚、细雨蒙蒙凉风习习、烈日炎炎逃之夭夭、气势汹汹5这又是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6指导读诗句,运河是柔美的,谁能读出这种美?六、了解运河的创造,指导动情地朗读诗文1回到课文中,“伸向天边”说明什么?(运河长)是啊,这条运河是从哪到哪?2(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3它连通四省二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4“大江东去浪淘尽”由于地理的原因,我国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比如说长江、黄河,它实现了东西的运输。可是没有一条河流是南北流向的,这南北运输可就不方便了。5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流通,你说,能有这样的想象的人,怎样?咱们的祖先不仅想到,而且做到了,这真是?6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7指导朗读诗歌七、了解运河的历史,指导自豪地朗读1如果我告诉你: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这第一条是长江)你又会怎样想?2如果我告诉你,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折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还要长;我们现在的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你又作何感想呢?3如果我告诉你,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你又会作何感想?4是啊!我们的祖先多伟大啊!谁能自豪地读一读。八、小结。1.出示地图: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隋唐开始,到今天,又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