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doc_第1页
古代诗歌四首.doc_第2页
古代诗歌四首.doc_第3页
古代诗歌四首.doc_第4页
古代诗歌四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四首三案一体主备人:七年级语文组 卢庆涛 使用人:【教学目标】 1.积累“澹澹、竦峙、萧瑟、听取、别枝、若、次、以、见”等文言词汇。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4.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6.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观沧海一 预习案1 作者生平: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遗着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2作品风格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情调为慷慨悲凉为特色3.观沧海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4.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5预习检测给括号前的字注音,并解释重点词语碣 ( ) 石 澹( ) 竦( )峙( ) 萧瑟( )水何澹澹: 以观沧海: 山岛竦峙:。 萧瑟: 幸甚至哉: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二 导学案1有感情的朗读。2.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4.本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5观沧海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主要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是怎么样表达出来的?二次备课次北固山下1.简介王湾及解题(1)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2)解题: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2整体感知诗文(1)听朗读,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在,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月,江春/入/旧年(2).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些字用得妙? (4)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涵的普遍含义是什么?(5)尾联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采用了什么写法? 三巩固案填空:(1)观沧海一诗中有两句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作者借助大海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这两句诗是: (2)观沧海一诗选自 ,作者 ,字 , 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他与其子 、 合称为“三曹”。 (3)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体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写景诗。 (4)观沧海一诗以 字统领全篇,先写 景,然后写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即景抒情有蕴涵自然离去或是揭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的两句是: 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抒发乡愁的是: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 第二课时钱塘湖春行一预习案(一)解题及作者简介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下(今陕西渭南),曾官太子少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着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2.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二)听准字音、节奏,体会语言的缓急字音:啄( ) 没( )马蹄 白沙提( )节奏划分:七言诗句节拍有/,/。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二导学案整体感知诗文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2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4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天净沙秋思简介作者和解题1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着名散曲家。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2解题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二整体感知诗文 1.全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为哪些句子? 3.“小桥流水人家”有展现了衣服什么样的画面?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小令结尾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5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着的特点?三巩固案填空 (1)钱塘江春行中以莺燕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2)春天,香格里拉草原野花次第开放,芳草如茵,游客骑马踏青,陶醉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中,真可谓: (3)崔 在黄鹤楼中写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