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醛酮附加习题及解答.doc_第1页
11醛酮附加习题及解答.doc_第2页
11醛酮附加习题及解答.doc_第3页
11醛酮附加习题及解答.doc_第4页
11醛酮附加习题及解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醛和酮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 (2)(3) (4)(5) (6)(7) (8)解:(1)3甲基丙醛 (2)5乙基7辛烯醛(3)(E)3苯基2丁烯醛 (4)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5)2甲基3戊酮 (6)4乙撑基环己酮(螺2.5 6辛酮)(7)1苯基1丙酮 (8)(2S,4R)2甲基4乙基环己酮2.写出下列有机物的构造式(1)2methylbutanal (2)cyclohexanecarbaldehyde (3)4penten2one (4)5chloro3methylpentanal(5)3ethylbenzaldehyde (6)1phenyl2buten1one解:(1) (2)(4) (5)(5) (6) 以沸点增高为序排列下列各化合物,并说明理由。 a.CH2=CHCH2CHO b.CH2=CHOCH=CH2 c.CH2=CHCH2CH2OH d.CH3CHO (2)a. b. c. d. 解:(1)沸点高低顺序为dba cd a4.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5.试设计一个最简便的化学方法帮助某工厂分析其排出的废水中是否含有醛类,是否含有甲醛?并说明理由。解:用Schiff试剂,检验废水;如显紫红色表示可能有醛存在,再加多量H2SO4,紫红色不褪,示有甲醛。 6.以HCN对羰基加成反应平衡常数K增大为序,排列下列化合物,并说明理由。解:HCN对羰基加成是亲核加成,能降低羰基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的结构因素将会使K值增大,故K值顺序是:(6)(4)(3),而羰基碳原子的空间位阻愈小,则K值增大,故K 值的顺序是:(1)(2)(5)(6)综合考虑:则K值顺序是(1)(2)(5)(6)(4)4,推测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2)IR谱中在1690cm-1有一强吸收峰,推测为C=O的吸收峰; (3)1HNMR谱中(5H)=7.7,多重峰,可推测为苯环上质子的吸收峰,共有5个H,说明是一个单取代苯,(3H)=1.2,三重峰,3H可能对应一个CH3,三重峰说明相邻有一个CH2,(2H)=3.0四重峰,2H可能对应一个CH2,四重峰说明相邻有一个CH3;(4)根据以上推断可确定分子中含有以下基团苯环,C=O,CH2CH3;又因是单取代苯所以可以得到其分子结构为:推导过程:B(1)不饱和度U(29+2)10/254,推测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 (2)IR谱中在1705cm-1有一强吸收峰,推测为C=O的吸收峰;(3)1HNMR谱中(5H)=7.1,多重峰,可推测为苯环上质子的吸收峰,共有5个H,说明是一个单取代苯,(3H)=2.0,单峰,3H可能对应一个CH3,单峰说明相邻无H,(2H)=3.5,单峰,2H可能对应一个CH2,单峰说明相邻无H;(4)根据以上推断可确定分子中含有以下基团苯环,C=O,CH2,CH3;又因是单取代苯所以可以得到其分子结构为:14.由指定原料及必要的有机、无机试剂合成:(1)从乙醛合成1,3丁二烯(2)由环己酮合成己二醛(3)从丙醛合成CH3CH2CH2CH(CH3)2(4)从乙醛合成15.以苯、甲苯、四个碳或四个碳以下的简单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16.比较下列化合物(C)和(D),哪一个比较稳定?为什么?从化合物(E)出发分别合成(C)和(D),各应使用什么试剂?为什么?解:首先分析画出C,D的优势构象, 因为在(C)中,OH处于e键,所以(C)比(D)稳定,从(E)合成(C),应使用体积较小的NaBH4,以产物的稳定性为主;而从(E)合成(D),应使用体积较大的还原剂,选择底物空间位阻较小的方向进攻生成(D)。 17.写出下列各化合物存在的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用长箭头指向较稳定的一方(如有2个或2个以上的烯醇式,指出哪一个较稳定):(1)乙醛 (2)苯乙酮 (3)乙醛和甲胺形成的亚胺(4)丁酮 (5)乙酰丙酮解:18.用简便的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解:19.化合物F,分子式为C10H16O,能发生银镜反应,F对220nm的紫外线有强烈吸收,核磁共振数据表明F分子中有三个甲基,双键上氢原子的核磁共振信号互相间无偶合作用。F经臭氧氧化还原水解后得等物质的量的乙二醛、丙酮和化合物G,G的分子式为C5H8O2,G能发生银镜反应和碘仿反应。试推出化合物F,G的合理结构。解:20.丙酮在碱性水溶液中加热产生一种液体有机化合物,经质谱测定其M+的m/e为98。其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NMR谱图如下,写出它的结构式。解:(1)因为M+的m/e=98。所以,该化合物分子量为98。 (2)UV:在235nm处有强吸收,约6000,说明有共轭体存在。 (3)IR:在1690cm-1处有强吸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