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一 孔轴尺寸测量一 孔轴尺寸测量 实验实验 1 0 1 0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2 实验实验 1 1 1 1 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塞规直径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塞规直径 3 实验实验 1 2 1 2 内径量表测量孔径内径量表测量孔径 4 实验实验 1 3 1 3 万能工具显微镜光学影像法测量轴尺寸 万能工具显微镜光学影像法测量轴尺寸 写文章可选写文章可选 5 二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二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实验实验 2 1 2 1 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 6 实验实验 2 2 2 2 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 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 写文章可选写文章可选 7 三 形位误差测量三 形位误差测量 实验实验 3 1 3 1 合象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合象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7 实验实验 3 2 3 2 光学分度台测量圆度误差光学分度台测量圆度误差 9 实验实验 2 3 2 3 平行度误差测量平行度误差测量 12 实验实验 3 4 3 4 平面度测量平面度测量 13 四 螺纹测量四 螺纹测量 实验实验 4 1 4 1 三针法测量螺纹中径三针法测量螺纹中径 16 五 齿轮测量五 齿轮测量 实验实验 5 1 5 1 齿距累积总偏差与齿距偏差测量 周节测量 齿距累积总偏差与齿距偏差测量 周节测量 17 实验实验 5 2 5 2 齿轮齿圈径向跳动测量齿轮齿圈径向跳动测量 20 实验实验 5 3 5 3 基圆齿距偏差测量 基节测量 基圆齿距偏差测量 基节测量 21 实验实验 5 4 5 4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测量 22 一 一 孔轴尺寸测量孔轴尺寸测量 实验实验 1 0 1 0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1 课前预习题目 上课之前做好 如果查书查不到 就上网百度 1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一般都有哪些结构 可画简图结合语言说明 2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要如何读数 可画简图结合语言说明 2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 能准确读数 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游标卡尺 分度值 0 02mm 螺旋测微器 千分尺 分度值 0 01mm 4 实验原理 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千分尺 分别测量 4 个块规的厚度 并记录数值 5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调节到零刻度线的位置 观察仪器的零刻度线是否对准 2 分别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测量四个块规的厚度 6 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实验仪器 1234 游标卡尺测得 千分尺测得 实验实验 1 1 1 1 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塞规直径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塞规直径 10h8 10h8 1 课前预习题目 上课之前做好 如果查书查不到 就上网百度 1 解释 10h8 10h8 的含义 2 在轴尺寸的测量中 如何计算上下验收极限 3 简述误差 实际偏差 基本尺寸 实际尺寸的含义 2 实验目的和要求 会查阅 GB T 1800 3 1998 标准 理解 GB T 3177 1997 光滑工件尺寸检验 规定的含义 了解 立式光学比较仪 的结构 熟悉其使用方法 会正确使用 块规 调整示值零位 调零 会正确读取 填写实际偏差值 会按实际偏差值计算出实际尺寸值 会计算上下验收极限尺寸值 会判断产品的合格性 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立式光学比较仪 分度值 0 001mm 器具不确定度值 0 0010mm 4 实验原理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 10h8 塞规直径 测量圆柱体两点处的直径值 任意一处尺寸超出验收 极限尺寸 可评定该直径尺寸超差 工件报废 5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根据基本尺寸及极限偏差代号 10h8 查国家标准的上下偏差 公差值 2 根据公差值查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裕度 计量器具不确定度允许 u1值 3 计算上验收极限 下验收极限尺寸 4 用块规调整相对基本尺寸的零位 5 把被测件放在测头下方处 分 测量三处直径 6 每旋转 90 度角一处 测量左中右三个位置 共测量记录 12 点处的读数值 6 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测量示意图 A A B B 7 合格性结论 实验实验 1 2 1 2 内径量表测量孔径内径量表测量孔径 35H10 35H10 1 课前预习题目 上课之前做好 如果查书查不到 就上网百度 1 解释 35H10 35H10 的含义 2 在孔尺寸测量中 上下验收极限如何计算 3 解释验收极限 安全裕度 仪器不确定度允许值 仪器不确定度的含义 2 实验目的和要求 会查阅 GB T 1800 3 1998 标准 测 量 数 据实际偏差 m 实际尺寸 mm 测 量 位 置 A A B B A A 测量 方向 B B 理解 GB T 3177 1997 光滑工件尺寸检验 规定的含义 会根据计量器具不确定度允许值选择计量器具 了解内径量表的结构 熟悉其使用方法 会正确应用基本尺寸调整示值零位 调零 会正确判断示值的正负号 会正确选择安全裕度 A 值 会计算上下验收极限尺寸值 会判断产品的合格性 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内径量表 指示表 分度值 0 01 mm 器具不确定度值 0 010 mm 指示表 分度值 0 001 mm 器具不确定度值 0 005 mm 只选择一种指示表进行测量 并且在所选的指示表栏打勾备忘 4 实验原理 用内径量表测量 35H10 孔径 测量内孔任意一处尺寸超出验收极限尺寸 可评定该孔径尺寸 超差 工件报废 5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根据基本尺寸及极限偏差代号 35H10 查国家标准的上下偏差 公差值 2 根据公差值查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裕度 计量器具不确定度允许 u1值 3 计算上验收极限 下验收极限尺寸 4 用基本尺寸调整指示表示值零位 调零 5 把测杆放在被测件孔径内 分 测量三处直径 6 旋转被测孔 90 度 测量上中下三个位置 共测量记录 6 点处的读数值 7 指示表小指针大于对零时的位置 读数为负值 大指针从零位顺时针读取数值 8 小指针小于对零时的位置 读数为正值 大指针从零位逆时针读取数值 6 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测量示意图 7 合格性结论 实验实验 1 3 1 3 万能工具显微镜光学影像法测量轴尺寸万能工具显微镜光学影像法测量轴尺寸 可作为写文章题目 找时 可作为写文章题目 找时 测 量 数 据实际偏差 mm 实际尺寸 mm 测 量 位 置 A A 测量方 向 B B 间来实验室 在老师指导下操作仪器 间来实验室 在老师指导下操作仪器 2 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实验实验 2 1 2 1 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 1 课前预习题目 上课之前做好 如果查书查不到 就上网百度 1 解释术语 表面粗糙度 2 解释 Ra Rz Rsm 三个参数的含义 3 术语解释 光学式计量器具 2 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光切显微镜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熟悉其使用方法 理解目镜分划板水平线平行于被测表面轮廓 光带 中心的含义 理解轮廓的最大高度 Rz 值的测量意义 了解 GB T 1031 95 标准与之前标准中 Ra Rz Ry 特性参数的差异 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光切显微镜 样板 物镜规格 7 0 1 14 0 230 0 460 0 55 倍数 481734 E 值 10 2 4 10 2 8 10 2 17 10 2 34 4 实验原理 把测量样板块放在工作台上 调好视场焦距与测量基准线 用视场中水平目线与光带的峰顶 谷底压线 测量五组位置值 最后算出轮廓的最大高度 Rz 值 没有超出允许值视为本项合格 5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把测量样板块放在工作台上 调好视场焦距与测量基准线 2 把水平目线移到光带的左边 E 点峰处 调整水平线与波峰相切 记录手轮刻度值 3 把水平目线移到光带的左边 I 点谷处 调整水平线与波峰相切 记录手轮刻度值 4 从左到右共测量五对波峰和波谷值 6 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测量示意图 测量读数 格 位置1 2345 波峰 波谷 轮廓的最大高度 Rz 波峰 Max 波谷 Min E m 7 合格性结论 实验实验 2 2 2 2 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 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 可作为写文章题目 找时间来实验可作为写文章题目 找时间来实验 室 在老师指导下操作仪器 室 在老师指导下操作仪器 三 形位误差测量三 形位误差测量 实验实验 3 1 3 1 合象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合象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1 课前预习题目 上课之前做好 如果查书查不到 就上网百度 1 术语解释 直线度 直线度误差 直线度公差 2 术语解释 最小包容区域法 2 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合像水平仪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熟悉其使用方法 会灵活选择简化值处理测量读数 会画误差分析图 掌握用最小包容区域法评定直尺直线度的合格性 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合像水平仪 分度值 0 01 1000 mm mm 桥板节距 L 165 mm 4 实验原理 用合像水平仪分段测量平尺 在坐标图上分析直线度误差 用最小包容区域法评定直尺直线度 合格性 直线度公差 25 m 5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把合像水平仪放在贴近直尺边沿处测量 2 调整合像水平仪使水泡形象成为相合连接 并记录水平仪示值 3 每移动一个 L 位置 记录测量刻度值 4 用坐标纸画出坐标图 X 方向定出测量段数 Y 方向定出测量格数段 5 把读数累积格 ai 确定在坐标图上 用直线连接各测量坐标点 6 按最小包容区域法 用两条平行线包容所有的测量点 7 计算直线度误差值 f 0 01Ly 6 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测量示意图 水泡成像相合时记录水平仪示值 选择简化值 A 测点序号 012345678 顺测 重测 读数 ai 格 平均 简化读数 格 ai ai A 读数累积 i i ai 1 画坐标图 用最小包容区域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最小区域宽度 y 格 直线度误差值 f 0 01 L y m 7 合格性结论 实验实验 3 2 3 2 光学分度台测量圆度误差光学分度台测量圆度误差 1 课前预习题目 上课之前做好 如果查书查不到 就上网百度 1 术语解释 圆度 圆度误差 圆度公差 2 本实验运用最小包容区域法 画两个圆的时候 有些什么要求 2 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光学分度头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熟悉其使用方法 理解最小包容区域法 最大内切圆法 最小外接圆法 最小二乘圆法等四种评定圆度误差法则的定 义与应用 掌握最少一种评定圆度误差的评定方法 区分圆度误差与圆柱度误差 圆全跳动误差 同轴度误差的差异 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光学分度台 分度值 1 分 指示表 分度值 mm 4 实验原理 用光学分度头每 30 度分段测量台阶轴 在圆坐标纸上分析圆度误差 用四种评定圆度误差法则 的任意一种评定圆度项合格性 圆度公差 6 m 5 实验内容及步骤 8 以光学分度头零度 指示表零位开始测量 9 光学分度头每转 30 度记录一次指示表示值 10 指示表指针相对零位顺时针偏移 读数为正值 11 指针相对零位逆时针偏移 读数为负值 12 把实验数据反映在圆坐标纸上 画两个同心圆包容轮廓图 13 调整圆心 大圆半径 小圆半径 最终使两圆半径差为最小 6 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测量示意图 测量读数 把测量读数确定在坐标图上 画出半径差为最小的两包容同心圆 评定出圆度误差 比例 1 圈 m 选择判断准则 勾选 最小包容区域法 最大内切圆法 最小外接圆法 最小二乘圆法 圆度误差 m 7 合格性结论 测量位置 0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24002700300033003600 读数 m 0 实验实验 2 3 2 3 平行度误差测量平行度误差测量 1 课前预习题目 上课之前做好 如果查书查不到 就上网百度 1 术语解释 平行度 平行度误差 平行度公差 2 平行度的测量分别有哪几种 试着说明 线对线 线对面 面对面 2 实验目的和要求 理解芯轴模拟被测轴线的原理 理解平板模拟测量基准的原理 掌握用指示表在平板上测量线对面平行度误差的方法 掌握线对面平行度合格性评定的方法 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测量平板 芯轴 箱体 指示表 分度值 mm 4 实验原理 把箱体安放在测量平板上 以测量平板为测量基准 用芯轴模拟被测轴线 记录芯轴上素线点 读数值 代入公式求出平行度误差 评定平行度误差项的合格性 5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把箱体安放在测量平板上 2 以测量平板为测量基准 用芯轴模拟被测轴线 3 按测量示意图 记录各测量点读数 4 计算平行度误差 L1 L2 A B 6 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测量示意图 测量记录 mm L1L2ab f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平行度公差 m 平行度误差 f m 7 合格性结论 实验实验 3 4 3 4 平面度测量平面度测量 1 课前预习题目 上课之前做好 如果查书查不到 就上网百度 1 术语解释 平面度 平面度误差 平面度公差 2 简要说明三远点评定法 对角线评定法 三角准则评定法 交叉准 则评定法 并说明这些方法的区别 2 实验目的和要求 用指示表测量平面度误差 理解四种评定平面度误差法则的定义与应用方法 熟练运用一种评定方法评定平面度误差 会用数学方程将测量坐标转换 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测量平板 样板块 指示表 分度值 mm 4 实验原理 把被测样板安放在测量平板上 以测量平板为测量基准 按网格位置记录各点读数值 选择评 定法则 评定被测样板的平面度误差合格性 5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按 3 行 3 列等距离划分被测样板 2 把被测样板安放在测量平板上 分别测量九点位置的读数值 3 分别取三组数据 每一组数据选一种评定方法评定平面度误差 4 平面度公差 12 5 m 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第一组数据 选择评定法则 勾选 三远点法评定 三角准则法评定 对角线法评定 交叉准则评定 解方程 X Y 平面度误差 m 标写出最终确定 3 3 坐标分布值 并用直线连接所选择的点 合格性结论 A X Y x1x 2x 3 y1 y 2 y 3 A X Y x1x 2x 3 y1 y 2 y 3 第二组数据 选择评定法则 勾选 三远点法评定 三角准则法评定 对角线法评定 交叉准则评定 解方程 X Y 平面度误差 m 标写出最终确定 3 3 坐标分布值 并用直线连接所选择的点 合格性结论 第三组数据 选择评定法则 勾选 三远点法评定 三角准则法评定 对角线法评定 交叉准则评定 A X Y x1x 2x 3 y1 y 2 y 3 A X Y x1x 2x 3 y1 y 2 y 3 解方程 X Y 平面度误差 m 标写出最终确定 3 3 坐标分布值 并用直线连接所选择的点 合格性结论 四 螺纹测量四 螺纹测量 实验实验 4 1 4 1 三针法测量螺纹中径三针法测量螺纹中径 1 课前预习题目 上课之前做好 如果查书查不到 就上网百度 1 解释螺纹中径 单一中径 作用中径这三个概念 并且说明它们的 区别 2 结合图形和公式 说明单一中径的计算公式如何推导得出 A X Y x1x 2x 3 y1 y 2 y 3 A X Y x1x 2x 3 y1 y 2 y 3 2 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三针法测量外螺纹单一中径的原理与方法 会正确选择量针的最佳值 会查阅螺纹相关手册 会正确计算出单一中径值 会用单一中径评定螺纹中径的合格性 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偏摆仪 三针 外径百分卡尺 分度值 mm 4 实验原理 把被测螺纹 M27 8h 安装在偏摆仪上 选好的量针放在牙形槽内 用外径百分卡尺把量针外端的 长度测量记录 代入公式算出单一中径值 没有超出中径最大 最小极限尺寸 评定该项合格 5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把被测螺纹 M27 8h 安装在偏摆仪上 2 把三根量针如图示放在牙形槽内 3 用外径卡尺测量量针外部的距离 M 值 4 分左 中 右 水平 垂直位置测量 5 单一中径 d2a M 3do 0 866P 6 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三针直径 do 1 732 mm 测量示意图 中径最大极限尺寸 mm 中径最小极限尺寸 mm 测量读数 mm 测得尺寸 M 平均值 mm 单一中径 d2a mm 7 合格性结论 测量方向左中右 水平位置 垂直位置 五 齿轮测量五 齿轮测量 实验实验 5 1 5 1 齿距累积总偏差与齿距偏差测量 周节测量 齿距累积总偏差与齿距偏差测量 周节测量 1 课前预习题目 上课之前做好 如果查书查不到 就上网百度 1 画简图 进行术语解释 单个齿距偏差 齿距累积偏差 齿距累积总偏 差 2 实验目的和要求 会查阅齿轮相关手册 了解齿距仪 周节仪 的结构 熟悉其使用方法 掌握单个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总偏差的测量方法 会用计算法求出单个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总偏差值 会用单个齿距极限偏差和齿距累积总公差评定其项目的合格性 理解单个齿距偏差 fpt 和齿距累积总偏差 Fp 对传递运动准确性的意义 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测量平板 周节仪 模数 2 16mm 指示表分度值 mm 4 实验原理 把被测齿轮放在测量平板上 用周节仪测量齿轮分度圆的齿距 分别计算单个齿距偏差和齿距 累积总偏差值 没有超出极限偏差尺寸该项合格 5 实验内容及步骤 6 把被测齿轮放在测量平板上 7 轻微用力使齿轮顺时针旋转 使齿轮与周节仪保持四点紧密接触 8 把指示表调整到指零位置 以此为第一齿的齿距长 读数记录为 0 9 每转换一个齿测量一次 记录与第一齿的齿距长的偏差值 6 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被测量齿轮模数 2 5mm 齿数 23 齿 精度等级及齿厚极限偏差标注 8 8 GB TGB T 10095 1 200110095 1 2001 8 8 GB TGB T 10095 2 200110095 2 2001 齿距累积公差 Fp m 齿距极限偏差 fpt m 修正值 pi mm n i Z K 1 1 齿距累积总偏差 Fp 第四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m 齿距偏差 fpt 第三列中绝对值最大 m 测量与计算 m 7 合格性结论 齿序指示表示值示值累积值齿距偏差 fpt 累积总偏差 Fp No pi pi n i 1 pi k fpt n i 1 0 一二三四 1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实验实验 5 2 5 2 齿轮齿圈径向跳动测量齿轮齿圈径向跳动测量 1 课前预习题目 上课之前做好 如果查书查不到 就上网百度 1 术语解释 圆跳动 全跳动 齿轮齿圈径向跳动 齿轮齿圈径向跳 动公差 2 实验目的和要求 会查阅齿轮相关手册 了解跳动仪的结构 熟悉其使用方法 掌握齿轮跳动的测量方法 会用齿圈跳动公差评定齿轮径向跳动项目的合格性 理解齿轮径向跳动对传递运动准确性的意义 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齿轮跳动仪 指示表 分度值 mm 4 实验原理 把被测齿轮轴安装在跳动仪上 选好适合直径的测量头 把指示表放到齿槽内 以第一齿为测 量始点 把指示表调整在零位置 记录以后每个齿轮分度圆上的指示值 以第一齿分度圆上到旋转 中心为基准 以后每个齿上分度圆到旋转中心距离 与基准的值比较 最大与最小值之差为跳动误 差值 5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把被测齿轮轴安装在跳动仪上 2 选好适合直径的测量头后把指示表放到分度圆齿槽内 3 以第一齿为测量始点 以此为分度圆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4 每转换一个齿测量一个值 5 在齿宽内分左 右两个截面测量两组数据计算平均值 6 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被测量齿轮模数 2 5mm 齿数 19 齿 测量头直径 d 1 68m 模数 精度等级及齿厚极限偏差标注 8 8 GB TGB T 10095 1 200110095 1 2001 8 8 GB TGB T 10095 2 200110095 2 2001 测量与计算 m 齿圈径向跳动公差 Fr m 齿圈跳动最大值 max m 齿圈跳动最小值 min m 齿圈径向跳动误差 Fr m 7 合格性结论 实验实验 5 3 5 3 基圆齿距偏差测量 基节测量 基圆齿距偏差测量 基节测量 1 课前预习题目 上课之前做好 如果查书查不到 就上网百度 1 术语解释 基节偏差 基圆 齿顶圆 分度圆 2 实验目的和要求 会查阅齿轮相关手册 掌握基圆齿距偏差的测量方法 会用基圆齿距偏差评定齿轮的合格性 理解基圆齿距偏差对影响传动平稳性的意义 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基节仪 指示表 分度值 mm 4 实验原理 调整基节仪零位 用基节仪测量齿距上的基节长 在正反两面记录各个齿距上的基节长 绝对 值最大的基节长没有超出极限偏差值为合格 公称基节值 Pb Cos m 模数 压力角 5 实验内容及步骤 6 把公称基圆齿距值用量块组固定在量块架上 7 把指示表指针对准零位置 8 用基节仪测量齿距上的基节长 读数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包头市2025内蒙古包头市招商投资促进局所属事业单位人才引进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上海市2025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人员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晋江市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权属公司招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浙江金华金开宏业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河南西沟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工作人员2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徽国控资本有限公司社会招聘1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亳州公用事业发展有限公司古井供水工程项目人员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山东农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招聘1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招聘软件开发工程师等岗位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城乡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考务资格审核培训
- 2025四川成都蒲江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县属国有企业招聘管理人员7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技术方案
- 电动车骑行安全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校园里的八个方向》教学设计
- GB/T 46238-2025淡水水下搜救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 创造性思维训练题库及答案
- 2025版施工合同主体变更与工程竣工结算协议
- 选矿技术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校车安全管理操作规范
- 掼蛋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