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童趣复习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 私拟作群鹤舞空( )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怡然称快( ) 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 鞭数十,驱之别院( ) 徐喷以烟( ) 果如鹤唳云端 ( ) 方出神 ( ) 驱之别院 ( ) 2解释下列句中 “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 ( )(2)昂首观之( ) (3)为之怡然称快(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3翻译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6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7文章末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十则复习题一、填空。1论语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的言行。2孔子,名_,字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家、_家。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4、按要求默写:(1)默写两则告诉我们学习方法的:(2)默写两则告诉我们学习态度的:(3)默写两则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二、解释加粗的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2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传不习乎:3三省吾身: 择其善者: 见贤思齐:4士不可不弘毅: 死而后已: 其恕乎:三、解释下列语句。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四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下列句子中的“而”:表顺接关系的有_,表转接关系的有_。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D敏而好学E学而不思则罔 F择其善者而从之 G学而不厌五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 )( ) 是知也( )六、(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2对文中四个带“ ”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人”指三个人B“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其中。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二)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解释第一则中的加粗词语。(1)惑:(2)忧:(3)惧:2试着将第二则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这一则是论述的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3从第三则语录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三)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论语为政)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选自论语述而)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2翻译下列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3从“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可以提炼出的一个成语是:_4这两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古代诗歌五首复习题一、为下列诗句中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行不足( )A脚B够C充分2没马蹄( A没过B没有C淹没3昏鸦( )A黑色B昏迷C黄昏4星汉灿烂( )A银河B星星C星和月5次北固山下( )A一次B停泊C游二、选择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枯藤老树昏鸦 D明月别枝惊鹊三、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下列问题。1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_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四、把下列相关的内容连在一起。篇名作者出处体裁观沧海白居易全元散曲元曲西江月马致远乐府诗集古体诗天净沙 秋思王湾稼轩长短句五律钱塘湖春行曹操白氏长庆集词次北固山下辛弃疾全唐诗 七律五、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景中有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动人景色,又将作者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B西江月这首词的上阕最后两句倒装,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下阕最后两句也是倒装句,突出了茅店的意外出现和作者的惊喜。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D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通篇写景,但怀乡之情却贯穿始终。六、下列诗句不是对仗的一项是(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七、阅读。(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_体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_写景诗。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_4本诗以_字统领全篇,先写_景,然后写_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_ _ _ _。(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这是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诗,内容上属_之作。2解释加粗词语。次北固山下 次:_。 客路青山下 客路:_。乡书何处达 乡书:_。3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4 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5 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6 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7 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译文: 山市复习题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青冥( )飞甍( )连亘( )窗扉( )睥睨( )( )高垣( )逾时( )倏忽( )遂不可见( )二山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1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几,高垣睥睨(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B城市依稀而已(模糊不清)C惟危楼一座(危险的楼) 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才)2本文说明的顺序是( )A空间顺序 B游踪顺序 C时间顺序 D逻辑顺序3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_解释:_。 _解释:_。_解释:_。 _解释:_。_解释:_。 作用:_。4“一切乌有”中的“乌有”意为_,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_。5将“始悟为山市”改为“始知为山市”可否?为什么?三慎其所处者(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注释芝兰:一种香草。化:同化。鲍鱼:咸鱼。肆:店铺。丹:丹砂,矿物名,红色。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如入鲍鱼之肆_ 与善人居_2翻译句子。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3这段文字意在告诫人们:_(用文中原句作答)。4根据文意概括出一个成语:_。它常用来比喻 。世说新语复习题一、积累运用1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1)元方入门不顾 (2)友人便怒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2课文默写。(1)公欣然曰:“_?”兄子胡儿曰:“_。”兄女曰:“_。”公大笑乐。(2)元方曰:“_。_,_;_,_。”友人惭,下车引之,_。二、阅读理解(一)咏雪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寒雪日内集( ) 俄而( ) 雪骤( ) 公欣然( )曰 撒盐空中差( )可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不少于四个) 4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未若”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与友期行( ) (2)期日中( )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待君久不至,( )已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三)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注释】: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奕世:几代。踧躇(cj):不安的样子。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2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人以其语语之。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4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童趣答案:(一)1张开 对着,向着 清楚 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羽毛 脖子 同“僵”,僵硬 慢慢 用 2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3(1)的 (2)它 (3)此,这 4略。(二)1看清私下同“僵”,僵硬喜悦的样子固定用法,把当作 用鞭子打 2 、私 拟 作/ 群 鹤 舞 空昂 首 /观 之,项/ 为 之 强 3、心里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时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齐,定睛仔细地看。4、第一段总述物外之趣,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5、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6、庞然大物、明察秋毫、怡然自得7、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8、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三)1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呜,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以丛革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 2、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 3私拟作果然鹤也。 4、(1)生动地写出蚊群嗡嗡的声音。 (2)表明作者“神游其中”观察的仔细而时间又长。 (3)表达了作者“作青云自鹤观”目的达到,效果理想而收到的惊喜。 (4)极写癞虾蟆声势之大。 5、(1)土砾凸者草(2)兽(3)癞虾蟆 6、表心情的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呀然一惊。作用:突出情趣。7作者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有正义感的人。十则答案:第一题至六(一)略(二)1(1)疑惑;(2)忧愁;(3)害怕。 2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这则是从学习态度方面论述的。 3不畏严寒,坚强(意思对即可)。(三)1“女”通“汝”,读r,作“你、你们”讲;“是知也”中的“知”通“智”,作“聪明”讲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 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3、举一反三 4第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这是一句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及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古代诗歌五首答案:一、1B 2A 3 C 4 A 5B 二、D 三、1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是,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页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2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为农家丰收而欢欣喜悦的心情。七、(一)1乐府 四言 感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最后两句是乐章结尾时的套话,与正文内容无直接关系。4观 实 虚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二)1唐 律 思乡 2停泊 旅途 家信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4顺利。从3、4句可见 5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山市答案:一、mng mng gn fi p n yun y sh su二、1 C(“危楼”即高楼) 2C 3无何:不一会儿 未几:不一会儿 既而:不久 逾时:过些时候 倏忽:转眼之间 作用:表现山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