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LNG.doc_第1页
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LNG.doc_第2页
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LNG.doc_第3页
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LNG.doc_第4页
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LNG.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 coes-021-hp-2015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填海造地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 China Offshore Environmental Services LTD国环评证 甲字第1109号二零一六年五月11 总论1.1 评价任务由来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拟新建1个LNG卸船码头(可接卸80000-177000mLNG船,码头结构按267000m设计)、1个FSRU码头(可靠泊177000mFSRU船,),2个20万立方米的LNG 储罐,以及配套的工艺、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设施。规模定为280万吨/年,140万吨液态外输,140万吨气化外输,预计2018年底建成,2019年投入商业运行,2019年起步周转量100万吨/年,逐年递增,2021年达产。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功能是接卸由LNG远洋输送船运来的LNG,在LNG储罐内进行储存, 罐内的LNG由罐内泵送出后,一部分去装车站进行LNG外输,通过车运为各用户提供液态LNG产品;另一部分则经过再次加压和气化后接入天然气管网送至用户。结合任务吞吐量要求,本项目为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接收站进行填海造地工程,填海造地工程内容包括护岸工程、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工程。本填海造地工程用海面积为42.5万m2,陆域形成的总面积为32.1万m2,其中接收站陆域面积约29.4万m2,进厂道路面积约为2.7万m2,护岸总长2623m,其中进港道路东侧建护岸长717m,南部护岸距相邻工程码头前沿线450m。陆域形成工程总投资57937万元。本次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涉及到的为接收站的陆域形成工程,主要包括护岸结构和填海造地。环境影响报告书将重点评价哈纳斯莆田LNG项目填海造地工程的海洋环境影响,并对形成陆域后建设LNG接收站的环境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形成陆域后建设的LNG接收站项目的环境影响应另行重点开展;哈纳斯莆田LNG项目的码头、航道的环境影响评价,不在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价范围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及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年)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莆田哈纳斯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委托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承担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项目接收站填海造地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到委托后,立即派技术人员收集资料,对项目工可等资料进行分析,编写了工作方案。按照工作方案,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1.2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1.2.1海洋环境质量标准根据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莆田市)(20112020年),工程用海区的海洋功能为东吴港口航运区,临近的海洋功能区包括湄洲湾保留区、东吴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湄洲岛海洋保护区。项目所在区域:项目所在区域的海洋环境保护要求为重点保护港区前沿的水深地形条件,执行不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不劣于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不劣于第三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周边海域:湄洲湾保留区执行不低于现状的海水水质标准,东吴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执行不劣于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不劣于第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不劣于第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湄洲岛海洋保护区严格执行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1.2.2 污染物排放标准船舶生活污水、船舶垃圾排放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52-1983)、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2011),船舶含油废水执行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禁止在海上生产作业期间排海。1.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 19458-2014)关于评价等级的判定要求,本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1级。本工程填海施工过程对大气和声环境影响较小,本评价只对大气和声环境进行定性评价,主要提出有关的环保工程措施与对策建议。风险评价:依据潜在的环境风险事故分析,本项目的主要风险为施工船舶燃料油溢油事故风险。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定为二级。1.4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等级,本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1级,根据1.5-1的分析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确定的评价范围为范围在245233.00N25912.54N,1185927.55E1191111.15E约440km2的海域。1.5 环境敏感目标根据评价区海域的环境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确定本项目的环境敏感区与保护目标为: 工程附近的自然保护区 工程附近的海洋保护区 工程附近的旅游风景区 工程附近的养殖区本项目涉及的主要环境敏感目标与本项目工程区的相对方位、距离见表1.5-1。表1.5-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方位最近距离(km)主要保护对象功能区海洋环境湄洲岛海洋保护区SE2.3重点保护海蚀地貌,滨海沙滩,岛屿、红树林、淡水生态系统。一类区重要渔业水域周边临近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苗种场、索饵场、洄游通道二类区大竹岛海珍品增养殖区SW3.9该区将制定并实施苗种保护措施;开展放养增殖试验,保护恢复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控制周边污染源排放,保护养殖区生态环境。二类区湄洲港楼红树林保护区SW5.7保护对象为红树林,面积约66.8公顷。242 工程概况2.1建设项目名称、性质项目名称: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接收站填海造地工程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单位:莆田哈纳斯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项目投资:57937万元建设周期:25个月2.2.1工程地理位置湄洲湾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中部,北毗福州港,南邻厦门港,东北面与兴化湾相邻,西南面与泉州湾相接,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为东经1185111910、北纬24562518。拟建项目填海造地位于福建省湄洲湾东吴港区规划的东3#、4#泊位,本次填海工程的地理位置在东经1194,北纬256。图2.2-1 工程地理位置图2.2.2工程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本项目位于福建省湄洲湾东吴港区规划的东3#、4#泊位,本次填海工程的地理位置在东经1194,北纬256,本填海造地工程用海面积为42.5万m2,陆域形成的总面积为32.1万m2,其中接收站陆域面积约29.4万m2,进厂道路面积约为2.7万m2,护岸总长2623m。陆域形成工程总投资57937万元。施工期为25个月,填海工程内容包括护岸工程、陆域形成等。2.2 填海造地工程建设方案概述2.2.1 总平面布置本填海造地工程用海面积为42.5万m2,陆域形成的总面积为32.1万m2,其中接收站陆域面积约29.4万m2,进厂道路面积约为2.7万m2,护岸总长2623m其中进港道路东侧建护岸长717m,南部护岸距相邻工程码头前沿线450m。陆域使用设计标高+9.0m+9.3m,目前该区域原泥面标高约+0+1m。陆域全部由填海形成,通过建设进厂道路与后方陆域相连接,设计陆域西侧与现有湄洲湾港东吴港区的东1#、2#散货泊位堆场相邻,其余三面临海。2.2.2 水工建筑物本工程水工建筑物主要为护岸、取水口、排水口。考虑到后方场地的使用功能和防护对象的规模和重要性,本工程掩护罐区的护岸的防潮标准定为按重现期100年考虑,建筑物级别为1级,排水口、非掩护罐区的护岸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等级为级。按海港水文规范相关条文要求推算,工程海域设计水位取值如下:设计高水位:7.11m(高潮累积频率10);设计低水位:0.75m(低潮累积频率90);极端高水位:8.36m(五十年一遇高水位);极端低水位:-0.09m(五十年一遇低水位);100 年一遇高水位:8.51m。根据护岸区域的地质资料,综合筑堤材料来源、施工条件及工程造价等因素,同时参考类似已建工程的取得的成功实例,本项目护岸推荐采用斜坡堤结构。本工程护岸工程的充填物料为袋装砂,来源为外购。2.2.3 陆域形成本工程陆域形成回填方量较大,需要依托可靠的回填料进行回填。疏浚土作为回填料时,回填料来源有保证,价格低廉较经济,经过排水固结处理后即可满足场地使用要求,适合本工程回填。本工程优先考虑利用码头基槽开挖、港池疏浚土吹填形成陆域。回填料厚度约8m。陆域形成的吹填物料为疏浚泥和外购砂,疏浚泥用量为273.19万m3,疏浚泥来源于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中港池航道水域疏浚产生的部分疏浚物。2.2.4地基处理方案本工程地基处理方案需要依据陆域形成回填料确定。本工程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采用回填疏浚土+真空预压方案。2.2.5 施工工艺与流程2.2.5.1护岸施工工艺施工准备开挖回填中粗砂铺设土工布、土工格栅充填砂袋土工布倒滤层碎石垫层抛理护面垫层石安放护面块体吹填施工挡浪墙施工地基处理。2.2.5.2 陆域形成施工工艺护岸围闭后进行吹填工程施工,可选择绞吸挖泥船施工,绞吸挖泥船布设在港池航道的疏浚区域。通过架设水上浮管、沉管及陆上岸管一直延伸到吹填区域。吹填施工时,从远离泄水口处开始吹填,逐渐向泄水口方向推进。吹填区内水位通过控制泄水口顶高程调节退水流量,泄水口顶高程随吹填泥面的增高而逐渐加高,直至吹填至设计标高。2.2.5.3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对吹填疏浚土进行预处理后,进行大面积的深层软基处理。按照约3万m2一块,将场地划分为约10个真空预压分区。塑料排水板采用防淤堵B型板,正方形布置间距0.9m,深度按打穿软土层且不进入其下卧透水层控制。满载约45个月后,待固结度达到85%以上残余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后卸载。卸载后表层砂仍较为松散,采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后至交工标高。3工程分析3.1 填海造地阶段污染源分析填海造地施工期间,主要污染物包括污水(抛砂垫层、袋装砂抛填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机械产生的含油污水,施工船舶产生的含油污水等),大气污染物(施工粉尘和扬尘、施工船舶、机械和车辆产生的尾气),噪声(施工船舶、车辆、机械作业产生),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和生产固废等)。填海造地阶段产生的污染源具体如下:护岸施工时产生的悬浮泥沙源强为4.23kg/s,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总量为3936m,含油污水总量为1476m,生活垃圾总量约为38.6t。3.2后续工程运营期污染源分析填海造地完成后接收站工程的建设内容包括储罐区、工艺装置区、槽车装卸车站、公用工程区、辅助生产区等。接收站运营期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火炬燃烧废气;设备清洗和维修废水、冲洗污染地面用水,初期污染雨水、以及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接收站工程内的机泵、压缩机、火炬等产生机械设备会产生噪声。接收站工程设施设备检修产生的污油和污水处理场产生的“三泥”,为危险废物。工作人员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湄洲湾港区环卫部门统一处理。产生量具体如下:填海造地完成后后续工程接收站在运营期产生的生产废水192t/a,初期雨水8877 t/a,生活污水8512t/a,危险废物5.2 t/a,一般固体废物40 t/a,生活垃圾79.8 t/a。3.3 填海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本次填海造地工程总工期约25个月。3.5本项目污染源产生一览表表3.5-1 填海造地工程污染物排放汇总阶段类别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源强产生量排放量排放方式拟采取措施填海造地阶段水污染物护岸施工护岸清淤悬浮泥沙4.23 kg/s/连续施工结束后恢复至正常水平抛石作业悬浮泥沙0.78 kg/s/连续陆域回填吹填造陆悬浮泥沙0.156 kg/s/连续设置隔堤、防污屏、子埝水上作业生活污水水量19.5m3/d3996m3996m间断处理达标后排海CODcr5.85kg/d(最大值)1198.8kg1198.8kg含油污水石油类/432 m30间断委托处理陆上作业生活污水水量3m3/d540 m30间断一级强化处理工艺达标后回用绿化、降尘CODcr0.9kg/d162kg0含油污水石油类/1044 m30间断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生活垃圾180kg/d38.6t0间断委托环卫处理噪声各种施工机械、车辆、陆域开挖作业噪声80117dB(A)/自然传播机械设备维护、选用低噪声设备大气施工粉尘TSP/自然排放洒水抑尘后续接收站施工阶段废水陆上人员生活污水COD(400mg/L)6kg/d15t/d0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清运大气施工粉尘TSP/少量少量自然排放/燃烧尾气氮氧化物、烟尘/少量少量自然排放/噪声打桩机等效声级188206/自然传播采用低噪声或者是带有消声装置的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钻机95110/混凝土搅拌机8595/混凝土输送泵8090/切割机95110/起吊设备8090/运输车辆7585/固体废物陆域施工垃圾生活垃圾等150kg/d150kg/d0间断环卫部门收集处理后续接收站运营阶段废气员工食堂烟气量320 Nm3/h/长明灯有组织排放燃用天然气NOx0.034 kg/h47.6 kg/a47.6 kg/a每天4小时,一年运行350天火炬长明灯烟气量485 Nm3/h/有组织排放燃用天然气NOx0.058 kg/h487.2kg/a487.2 kg/a低压火炬烟气烟气量28.4104 Nm3/h/非正常;最大持续时间约为15min利用火炬燃烧后放空NOx59.28 kg/h14.82 kg/a14.82 kg/a接收站工程柴油发电机组烟气量18000Nm3/h/非正常;间断排入大气燃用低硫柴油NOx0.77 kg/h/废水生产废水COD、石油烃0.55t/d192t/a0间断含油污水预处理系统初期雨水COD、石油烃25.36 t/d8877 t/a0生活污水COD氨氮24.32 t/d8512t/a间断经处理达标后用于厂区绿化或喷洒,不直接外排固废危险废物5.2 t/a5.2 t/a0间断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一般固体废物40 t/a40 t/a0间断环卫部门处理生活垃圾79.8 t/a79.8 t/a0间断4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本报告中工程海域水质、沉积物、海洋生物生态、海洋生物质量和渔业资源春、秋季数据引用福建莆田哈纳斯LNG项目春、秋季海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专题报告,调查单位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春季调查时间为2015年5月,秋季调查时间为2015年9月。4.1 水文动力现状设含沙量测站7个,位置同定点潮流测站1#7#。现场观测大、中、小潮各26小时,每层每小时用采水器采集500毫升左右水样,进行含沙量分析,取样层次采用三层法(表层、0.6H、底层),并取涨急、落急、涨憩、落憩水样做悬沙粒径分析。该海域潮汐类型为规则半日潮,工程海域潮汐变化规律明显,潮位在一太阴日中有规则地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具有明显的潮汐日不等现象,拟建工程前沿各测站往复流特征明显,潮流流向与等深线走向较为一致。周日平均含沙量最大值0.157 kg/m3,4.2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本工程场地属于海湾滨海滩涂和浅海地貌,大多处于潮间带,高潮时被海水淹没,低潮时出露。场地内地形简单,多为泥滩,局部为砂滩,靠近岸边位置,最低潮时出露有大量长短参差不齐的石桩,长约0.21.0m不等;滩面向南缓缓倾斜,起伏变化不大,整体地形较为平整;靠近东吴大堤处岸边有大量抛石回填。本海域含沙量较低,年淤积强度在0.4m/a以内。4.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 19485-2014),以及水质环境评价项目一般应设58个调查断面,每个断面设置46个测站,调查断面大体与主潮流方向或者海岸垂直,在主要污染源或者排污口附近设调查断面。海洋水质调查站位21个:以码头填海区为中心,垂直主潮流方向自西向东布置5条断面。沉积物调查站位布设10个;海洋生物调查站位13个。潮间带调查布设4条断面。4.3.1 水质现状调查结果春季调查调查大潮期表层有无机氮、铅2个因子超出标准,底层有DO、无机氮、铅3个因子超标,其它调查因子均满足所在功能区执行的海水水质标准。小潮期表层有无机氮、铅2个因子超出标准,底层有无机氮、锌2个因子超标,其它调查因子均满足所在功能区执行的海水水质标准。秋季大潮期表层无机氮超出标准,中底层有无机氮、活性磷酸盐2个因子超标,其它调查因子均满足所在功能区执行的海水水质标准。调查小潮期表层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汞3个因子超出标准,中底层有无机氮、活性磷酸盐2个因子超标,其它调查因子均满足所在功能区执行的海水水质标准。4.3.2 沉积物现状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各个站位硫化物、石油类、有机碳、汞、铜、铅、锌、镉、铬、砷均未超过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相应标准,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4.3.3 海洋生态现状调查结果(1)叶绿素春季大潮期间调查海域叶绿素a含量在0.340.64mg/m3之间,平均值为0.45mg/m3,秋季大潮期间调查海域叶绿素a含量在2.4015.30mg/m3之间,平均值为6.63mg/m3。(2)浮游植物春季大潮,项目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139410342542103个/m3,平均细胞丰度为14076103个/m3,春季小潮,项目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55010344525103个/m3,平均细胞丰度为4500103个/m3;春季大潮,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值在0.971-3.175,平均值在2.092,春季小潮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值在1.5423.368,平均值在2.893,秋季大潮,项目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583010349410.77106个/m3,平均细胞丰度为4397.795106个/m3,秋季小潮,项目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4061031721.056106个/m3,平均细胞丰度为136.136106个/m3。秋季大潮,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值在0.032-2.597,平均值在1.122,季小潮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值在1.5513.197,平均值在2.325。(3)浮游动物春季大潮,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在50.00486.67mg/m3,平均生物量为157.83mg/m3;春季小潮,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在25.00221.88mg/m3,平均生物量为87.06mg/m3。春季大潮,项目附近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值在1.6172.609,平均值在1.877,春季小潮,项目附近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值在1.1912.778,平均值在2.205,秋季大潮,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在23.33300.00mg/m3,平均生物量为141.00mg/m3;秋季小潮,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在23.331400.00mg/m3,平均生物量为203.00mg/m3。秋季大潮,项目附近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值在1.2332.000,平均值在1.618,秋季小潮,项目附近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值在1.5292.521,平均值在2.134。(4)底栖生物春季,项目附近海域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22.35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144.62个/m2,春季,项目附近海域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值在0.6502.285之间,平均值在1.453;均匀度指数0.6500.985之间,平均值在0.881,种类丰度在0.1450.565之间,平均值为0.321、优势度在0.5651.000之间,平均值0.801。秋季,项目附近海域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22.25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97.69个/m2,项目附近海域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值在0.4392.384之间,平均值在1.075;均匀度指数0.4391.000之间,平均值在0.865,种类丰度在0.1290.797之间,平均值为0.248,优势度在0.5651.000之间,平均值为0.801。(5)潮间带生物春季,工程潮间带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属于中等水平,各断面多样性指数在1.6702.721之间;四个断面的均匀度在0.8450.969之间。种类丰富度指数四断面在1.0382.355之间。四断面D2优势度分别为0.3630.722秋季,工程潮间带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属于中等水平,各断面多样性指数在1.2332.555之间;四个断面的均匀度在0.4770.922之间。种类丰富度指数四断面在1.0012.274之间。四断面D2优势度分别为0.5000.700。4.3.4 生物质量调查结果软体动物(棒槌螺、习见赤蛙螺、骨螺)体内重金属铜、铅、锌、镉、总汞含量均符合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中的生物质量标准,。甲壳类动物(刀额仿对虾、口虾蛄、周氏新对虾、哈氏仿对虾、日本蟳)体内重金属铜、铅、锌、镉、总汞含量均符合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中的生物质量标准。鱼类(鹿斑鲾、二长棘鲷、黄鲫、带鱼、白姑鱼、刺鲳、焦氏舌鳎、鹿斑鲾)体内重金属铜、铅、锌、镉、总汞含量均符合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中的海洋生物体内污染物标准。4.3.4 渔业资源现状调查结果(1)鱼卵仔稚鱼春季大潮鱼卵密度均值为0.31 ind/m3(0.00-3.30 ind/m3);仔稚鱼密度均值为0.34 ind./m3(0.00-2.10 ind/m3)。春季小潮鱼卵密度均值为0.31 ind/m3(0.00-2.50 ind/m3)仔稚鱼密度均值为1.41 ind./m3(0.00-12.50 ind/m3)2015年秋季调查水域秋季大潮鱼卵密度均值为0.08 ind/m3(0.00-1.00 ind/m3);仔稚鱼密度均值为0.15 ind./m3(0.00-2.00 ind/m3)。秋季小潮鱼卵密度均值为1.62 ind/m3(0.00-20.00 ind/m3);仔稚鱼密度均值为0.33 ind/m3(0.00-1.70 ind/m3)。(2)游泳动物春季调查所获的拖网渔获物,经分析共鉴定出生物种类71种。其中鱼类41种,甲壳类有26种,头足类4种,秋季调查所获的拖网渔获物,经分析共鉴定出生物种类69种。其中鱼类35种,甲壳类有31种,头足类3种,(3)渔业资源的密度春季调查海域各站位渔业资源尾数密度分布在9.12117.66(103ind/km2)之间,平均值为36.25(103ind/km2)。渔业资源重量密度分布在87.01kg/km2689.60kg/km2之间,平均值为315.28kg/km2。秋季调查海域各站位渔业资源尾数密度分布在4.45204.33(103ind/km2)之间,平均值为56.17(103ind/km2)。渔业资源重量密度分布在17.83kg/km22626.28kg/km2之间,平均值为684.46kg/km2。5建设项目对环境、资源、海域功能和其他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5.1 海水水质环境影响5.1.1 施工期悬浮泥沙对水质环境产生的环境影响本工程填海造地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主要来源于护岸工程、陆域回填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根据工程分析部分悬浮泥沙的扩算源强,我们选取选取护岸清淤(悬浮泥沙源强最大)产生的入海悬浮泥沙量作为本次预测的源强,即4.23kg /s。根据预测结果显示,护岸清淤工程产生悬浮泥沙增量浓度大于10mg/L的扩散面积为0.543km2,大于100mg/L的扩散面积为0.172km2,大于150mg/L的扩散面积为0.118km2,其中10mg/L包络线最远扩散距离为0.572km。5.1.2 施工期废水对水质环境产生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包括:水上作业船舶含油污水和船员生活污水、陆上作业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生产废水。其中水上作业产生的废水均来自施工船舶,对于施工船舶产生的废水,应按照莆田市海事部门的要求,由海事部门指定单位的污水接收船接收后统一处理,严禁在施工区排海。在此情况下,施工船舶产生的废水不会对项目施工海域附近的水质造成影响。陆上施工作业产生的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水废水,禁止排入海域。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区设置环保厕所、临时性隔油及废水处理设施,并建设污水池,把陆上施工产生的废水收集处理后,存放在水池中,用于建筑用水或喷淋降尘,因污水产生量不多,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以通过自然蒸发、回用等途径,避免废水排海,不会对施工海域附近的水质造成影响。5.2 沉积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工程施工对沉积物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是填海过程中溢流口产生的悬浮物沉降后导致。填海物料一部分来自疏浚物,另一部分来自外购砂石。陆域吹填施工所产生的悬浮泥沙在水流和重力的作用下,往施工地周围扩散、沉淀,造成泥沙沉积在施工地附近的底基上,改变附近底基沉积物的理化性质。根据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可知,主要成份为粉砂,其次是粘土,颗粒较细,对污染物颗粒的吸附性较强。根据施工期产生的悬浮物对水质的影响预测结果,护岸施工的悬浮物增量超过10mg/L的最大包络线面积分别为0.58592km2。同时,根据沉积物监测结果,调查海区沉积物中有机碳、铜、铅、锌、汞、镉、石油类和硫化物的含量均符合功能区划海水沉积物质量标准,未出现超标现象。周围海域与工程区具有近似相近的沉积物特征。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浮物扩散和沉降后,对项目周边海域的沉积物环境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变化,即沉积物质量状况仍将基本保持现有水平。5.3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期间填海及的悬浮物扩散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此外,填海造陆将永久占用海域,局部岸线改变和潮流的变化,对项目附近水域的海洋生态会略有影响。本评价在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定性分析基础上,主要分析评价填海对潮间带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影响,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浮泥沙对浮游生物、游泳生物以及鱼卵和仔稚鱼的损耗及影响,并计算海洋生物资源的损失量、直接经济损失金额和损害赔偿金额。施工期应严格执行本项目生态保护措施,减少施工造成的损失。5.4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影响填海造地项目区临近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苗种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因此,项目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时间和强度有限。另外填海区距离湄洲岛海洋保护区约为2.3km,项目施工期悬浮泥沙影响的最远距离约为1.3km,不会对湄洲岛海洋保护区产生影响。5.5对通航环境的影响本工程填海造地工程的后续工程为莆田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工程周边的码头现有东吴1#、2#泊位,东1#、东2#泊位长661m,为5 万吨级件杂货泊位。其中东2#泊位距离FSRU泊位最近距离为425m。湄洲湾内现设有9 处锚地。工程建成运营后,湄洲湾25 万吨级主航道入口(A)至本工程港池水域航距约14.56海里(见图4-2),主要经过湄洲湾主航道(ABAD1)和东吴10 万吨级航道(D1D2)。本工程LNG 船舶在主航道航行航速按照8kn计算,航行时间约1.24 小时;东吴航道内按照6kn 计算,航行时间约为0.63 小时;D2 至工程港池水域约,按照航速2kn 计算,航行时间约0.38小时。因此LNG 船舶每一航次进港影响他船的时间为3 小时。出港影响时间是2.25小时,新增船舶流量为66 艘次/年,则总的影响时间为7.6 天(173.25 小时)。5.6环境事故风险本项目填海造地施工过程中的最大风险为船舶燃料油泄漏。对于本工程溢油事故而言,环境敏感区主要为湄洲岛海洋保护区和大竹岛海珍品增养殖区,一旦发生溢油事故而又没有任何应对措施,油膜在风和潮流的共同作用下,将在设定的预测情景下会抵达敏感区并造成严重污染。在WNW-落潮-极风和WNW-落潮-均风情景下,溢油可最快2个小时抵达湄洲岛海洋保护区,残余油量分别为66.4%和80.7%;溢油可在WNW-涨潮-极风情境下最快6小时抵达大竹岛海珍品增养殖区,残存油量为66.8%。因此,需要项目建设单位予以足够重视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在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工程建设活动,6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要点6.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6.1.1 减轻悬浮泥沙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前精心准备,科学合理组织施工(2)陆域形成填海部分采用先形成外围护岸,再进行吹填陆域。(3)填海所用物料施工前应进行理化特性的分析和评价,填海疏浚物中各类理化物质的含量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禁止容纳危险固体废弃物。(4)吹填过程中,根据吹填产生的泥浆浓度调节溢流口的堰顶水位,溢流口的高度应高于吹填泥面高度,使排水在吹填区内变得较为澄清再从溢流口排出。吹填点尽量远离溢流口,加大泥浆在推填区流程,减缓流速,提高沉淀效果,降低溢流口的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