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镇建设情况汇报.doc_第1页
名镇建设情况汇报.doc_第2页
名镇建设情况汇报.doc_第3页
名镇建设情况汇报.doc_第4页
名镇建设情况汇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城街名镇建设情况汇报为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建设“健康、生态、幸福”的宜居城市和“最值得作为故乡的城市”,努力建设一批名镇名村的要求,我街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因地制宜、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坚持“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采取“以奖代补”的激励措施,引导群众及周边的单位全程参与,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城乡文明程度,积极推进名镇建设进程,促进了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云城街道地处云浮市城区中心,是云浮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广东省科技创新专业镇。与高峰街道、河口街道、云安县南盛镇、高村镇、石城镇等接壤,辖区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委员会和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约13万人,流动人口约2.5万人。云城街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距广东省内河第二大港云浮港仅20公里,距广州140多公里。近年来,云城街在云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倾力打造展现宜居城市形象主窗口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优势,凝聚各方力量,团结务实,自主创新,拼搏向上,真抓实干,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全街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开创了各项工作新局面。2010年,云城街实现社会总产值33.7025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农业总产值1.2025亿元,同比增长6%,工业总产值24.2亿元,同比增长18%;第三产业总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18%。2010年全街农村农业人口实现人均收入7201元,同比增加9.8。工商税收入库累计完成1.271亿元,完成年任务的102.62%,比去年增长18.05%。其中国税完成5170万元,完成年任务的100.41%,地税完成7540万元,完成年任务的104.2%。二、主要做法(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最大限度发挥党委政府的引导、组织、保障作用是推进名镇建设,实现共同缔造的工作支撑点,在推进名镇建设过程中,我街积极采取有力的措施,扎实在引导、组织、保障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一是发挥正确引导的作用。通过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职能,并综合运用社会动员、宣传教育等手段,强化对建设名镇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努力把推进名镇建设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最大限度的发动群众参与。二是发挥组织把关的作用。重点组织好建设的过程,抓好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具体就是明确街道宜居办和各村(社区居)委、村(居)民小组等基层组织的责任,使他们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努力形成各级各部门整体联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名镇建设机制。三是发挥领导保障的作用。为做好创建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我街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任常务副组长的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街道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加强对名镇名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确保名镇建设顺利推进。同时,建立“以奖代补”的资源配置机制,对群众参与热情高、投工投劳积极性强的给予优先实施,并适当给予补助,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最大限度提高群众的认识,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是推进名镇建设,实现共同缔造的工作切入点,在新形势下,要使群众主动参与名镇建设,必须把转变群众思想观念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我街的主要做法就是从强化宣传这个切入点上下功夫,通过进村入户召开座谈会,派发宣传单张、征询意见表、倡议书,拉挂横额(标语),出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并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宣传宜居城市建设的情况和群众参与过程,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同时,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深入宣传那些在推进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切实在全街营造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为名镇建设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据统计,名镇建设开展以来,我街共发出名镇建设的献言卡和征询意见表共3万多份,收回3万多份,经整理归纳出意见和建议420多条,通过论证后,其中吸纳到规划中的意见和建议30多条。通过精心组织、科学规划,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发挥政府激励作用。我街积极推进云浮市第一批“以奖代补”项目的建设工作,通过发挥政府激励作用,群众申报“发奖代补”项目热情高涨,掀起“以奖代补”项目建设热潮。目前,我街已收到各村(社区)上报的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以奖代补”项目申请表185项,经街道审核后上报到区的项目申请有152项,通过市、区审核的“以奖代补”项目有104个。如我街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激励下谭村村民自发投入43万元对绿道两旁19幢楼房进行了立面装饰,面积达8600多平方米,村民还利用石材企业捐赠的碎石对道路两旁600多米的围墙进行镶嵌,以及自觉开展绿化美化家园行动。二是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如金龙社区内的辖区单位区教育局、区卫生局、云浮中学等部门纷纷参与金龙宜居社区共建工作,共建小花园、共同修建道路、共同设计绘制艺术长廊等。三是发挥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作用。如云浮市南洋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应键先生捐款40万元建设元眼根村百门大屋,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拥护名镇建设;四是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我街通过调动社区、居民小组两级组织骨干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当地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力,以及充分发挥党员服务队连结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支持参与创建名镇,把整个社区群众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让群众主动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形成人人齐参与的良好共建氛围。如我街注重发挥好元眼根村的区金群、梁伟石等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通过他们以身作则,带头参与支持,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四)建立机制,长效管理。一是对农村潜在的村规提炼成村规民约。在创建名镇过程中,我们帮助各村把好的传统、规矩深挖提炼,突出每个村的特点,形成文字,再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集体表决通过,提高村民对这些规定的执行力,同时,也使这些潜在的却又不为外人所知的规定可以公布出来,供其他村学习借鉴,幅射带动其他村提高自治管理能力。二是建立村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广泛发动群众自觉当好村的志愿者,在各村组建了名镇志愿者服务队,并建立了环境保洁、组织活动、治安维稳、矛盾调解服务队,并完善了志愿者活动制度。三是建立村民自治的制度,共管共享共同建设的成果。通过以制度形式明确大家自觉遵守的事项,做到共同管理、共同维护,形成规范的自治,实现文明市民与文明城市的共同成长,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的同步缔造。三、主要成效(一)名镇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城乡面貌和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我街深入贯彻实施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纲要以及上级关于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和名镇名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2011年计划投入122.9亿元(含各级重点项目建设投入),推进南山河城防工程、西花岗市政综合建设项目等各项重点工程建设,把名镇建设与“三旧”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三化融合”为切入点,统筹辖区内的蟠龙洞省级风景名胜区、南山森林公园、名人故里邓发故居、绿道等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大坎村委元眼根村百门大屋、城北村委目塱村古屋、玉屏社区吴家祖屋等一批古建筑,大力发展城市型经济,进一步擦亮房地产业、商贸流通物流业、酒店饮食服务业等“三张名片”,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创建历史文化和商贸中心名镇,将云城街打造成集生态、旅游、历史文化、宜居于一体的经济活力强、服务设施优、幸福指数高的宜居城市主窗口。一是在绿道建设方面,我街继续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发挥了群众热情关注、建言献策、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参与的主体作用,营造了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美好环境的良好氛围,有效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在“进城”工程5条路段建设顺利完成并进行了验收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金道”一期工程、二期工程的建设、与禅道的接驳辅道(宝马路)和(富丰路段)的建设、慢行绿道扩面项目的城西村委新旧屋村和邓屋村路段的建设,打造元眼根村连接南山森林公园路段、迳口路口至云安县蕉坪路段两段精品绿道,目前世纪大道至百门大屋245米绿道延伸建设,绿道两旁的绿化工程, 80米村道硬底化建设的建设已经完成,迳口路口至云安县蕉坪路段沿途的绿道指示牌、标距牌及休息平台的建设也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二是在和谐宜居村、社区建设方面,我街在建成了下谭村、练屋村两条和谐宜居村和金龙和谐宜居社区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马岗和谐宜居社区和大坎和谐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计划投入270万元重点打造大坎村委和谐宜居示范村,通过开发百门大屋,举办历史文化展览,盘活村内所有资源,改善整体居住环境,将大坎村委元眼根村打造成集文化、旅游、生态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名村,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南山彩虹”。另外,大塱村委大塱村和谐宜居村建设已完成新建村道的平整,正在抓紧全村的规划、建设、预算。目前,我街的“以奖代补”项目已投入100多万元建设资金,完成建设的“以奖代补”项目有34个,正在建设的“以奖代补”项目有70个,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1%。三是在人居环境方面,我街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重点抓好农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工作,逐步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和农民落后的生活方式。此外,充分利用“三旧”改造政策,加快城市“三旧”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的步伐,有效缓解了旧城区人口密度高、住房拥挤、绿地不足、环境偏差等问题,切实改善了城市面貌和提升了群众的生活质量,营造了“宜居宜商”的居住环境。(二)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街坚持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按照市场需求,引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新的栽培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应,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产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工程,继续培育、扶持“铁生牌”花生等优势品牌,充分发挥品牌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加大沙糖桔等名优水果申请注册商标品牌的力度。加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继续抓好鹏石、迳口水稻高产示范点,土门水果省级示范点,富丰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等的建设,有力推动了我街农业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生产。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街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通过扎实推进乡村道路建设,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完善。着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逐步解决农村饮水难、饮水安全的问题。积极推进农村安居工程、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农村沼气建设工程等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我街还抓好了“三防”、农田水利排灌系统清理和修复等工作,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条件,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农村产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我街通过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让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进入城镇和二、三产业,成为工业化的产业大军和城镇化的生力军。2010年以来,我街共配合上级农业部门、劳动部门举办了8期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培训人数达1200多人次。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我街积极推进全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建设工作,大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民心工程。据统计,2011年我街城乡居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35513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共8927人(含居民430人)。此外,我街还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五保供养、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农民享受到的文明成果一天比一天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由于我街财力十分有限,直接影响下阶段名镇建设工作的开展。三是缺乏指导名镇建设的专门技术人员。五、下一阶段工作设想下一步我街将继续按照市、区有关名镇名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继续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努力在全街上下掀起新一轮名镇建设的热潮,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紧紧围绕提高群众参与的热情,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更加浓厚的共同参与缔造和谐宜居幸福生活的氛围;二是紧紧围绕扩大“以奖代补”的覆盖面和实效性,继续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全力抓好第一批“以奖代补”项目的建设;三是紧紧围绕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以抓好农村垃圾统一收集清运为契机,继续抓好大坎和谐宜居示范村的各项创建工作,进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