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节气与农谚.doc_第1页
廿四节气与农谚.doc_第2页
廿四节气与农谚.doc_第3页
廿四节气与农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廿四節氣與農諺、氣象諺語】 魏水明 校長整理 春雨驚春清榖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福建安溪採錄:有以茶歌調傳唱) 四个季節歌(福建安溪採錄:以茶歌調傳唱):春天路上雨如絲,夏天炎日汗濕衣,秋來清風消暑氣,冬到霜雪步難移。)民間普遍流傳一句俗語:種田無定例,全靠著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曆法家所獨創,向來為農民所重視,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年中的大事,得配合季節與氣候的變化,從事農業生產或安排活動。一年二十四節氣中分十二節、十二氣,在月首的稱節,月中的稱中氣,簡稱為氣,其名稱反映一年中四季氣候寒暑的變化,農民們依循節氣變化,栽種適時的植物,才能夠有豐碩的收穫。中國大陸流傳一首歌訣:正月立春雨水節,二月驚蟄及春分,三月清明並穀雨,四月立夏小滿方,五月芒種並夏至,六月小暑大暑當,七月立秋還處暑,八月白露秋分忙,九月寒露並霜降,十月立冬小雪漲,子月大雪並冬至,臘月小寒大寒昌。為了方便記憶節氣順序,流傳二十四節氣歌訣: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二暑連(或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或冬雪雪冬小大寒)。先民渡海來台,大致上都以務農為生,所謂人勤地生寶,人懶地長草,農諺:百般工藝,不值鋤頭落地、百般生理路,不值掘田土、一粒米,百粒汗、甘願做牛,不驚無犁、顧秧,較贏顧倉等,這些純真、樸實並含有韻律的台灣俗諺,反映了農人樂天知命的生活態度。農諺:正月蔥,二月韭,三月莧,四月蕹,五月匏,六月瓜,七月筍,八月芋,九芥藍,十芹菜,十一蒜,十二白(指白菜),靠天吃飯的老祖先,累積了長期的農事經驗,知道依循節氣變化,栽種適時的植物。中國大陸氣象諺語: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早晨浮雲走,晌午曬死狗、太陽打早笑,不是好徵兆、早晨陽光強,不必曬穀糧,而台灣預占晴雨天象的俗諺也頗多,如日暮胭脂紅,無雨也有風、烏雲飛入山,棕蓑提來幔,烏雲飛入海,棕蓑覆狗屎、落霜有日照,烏寒著無藥、日頭圍箍,火燒埔、田蠳若結堆,戴笠穿棕簑、雷打菊花心(或菊花蕊),柴米貴如金、雷打颱,大水來,也展現先民的農事體驗與智慧。【立春與雨水】(正月令,端月,孟春) 歲朝蒙黑四邊天,大雪紛紛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農夫不用力耕田。 立春,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春為蠢動,表示萬物充滿生機,春天即將降臨大地。立春趕春氣,立春之後萬象回春,當草木萌出新芽,綿綿的春雨遍灑大地,正是春耕好時節。農諺:立春天氣晴,百物好收成、元旦雲晴霽中天,雨雪霏霏是豐年;最喜立春晴一日,農夫不用力耕田、雷不打春,今年好年冬。立春這一天,也是農民節。雨水,指冰雪溶化成水;常春雨綿綿,農民也為耕種忙碌。農諺:雨水節,接柑桔、雨水甘蔗節節長、雨水連綿是豐年,農夫不用力耕田、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東風,雨祖宗、春南夏北,無水磨墨、春無三日晴、雨水,海水較冷鬼。雨水的節氣神正是大家熟悉的海龍王。【驚蟄與春分】(二月令,花月,仲春) 驚蟄聞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處棉花荳麥佳。驚蟄,指春雷一響,萬物甦醒;這個時節正值春暖花開時期,桃花紅、李花白,黃鶯鳴叫、鳥兒高飛的時節,農夫們也忙著插秧、播種。農諺:驚蟄聞雷,穀米賤似泥、二月初二霆雷,稻尾較重過秤鎚、未驚蟄霆雷,會四十九日烏、雷摃蟄,落烏四十九日、驚蟄,鳥仔曝翅。驚蟄的節氣神是雷公。春分,太陽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晝夜長短相等。農諺:春分暝日對分、春分落雨到清明、春分有雨病人稀,五穀稻作處處宜、春分前好播田,春分後好種豆。春分時節,也是報歲蘭盛開的季節。【清明與穀雨】(三月令,桐月,季春) 風雨相逢初一頭,沿村瘟疫萬民憂;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豐年大有收。清明,春暖花開,草木萌芽茂盛,大地景象清爽明媚。清明也是祭祀祖先的掃墓日,宋代高菊澗清明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日暮狐狸眠塚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清明節還有踏青民俗,常藉著上山掃墓,順便爬山、賞花兼郊遊。清明穀雨,十夜八雨,清明時節雨綿綿,且常冷熱不定,俗語:三月初,寒死少年家、清明穀雨,寒死老虎母。農諺:清明芋,榖雨薑、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田禾大有收、清明晴魚高上坪,清明雨魚埤下死。清明部分地區也有吃潤餅、春捲的習俗。穀雨,是春季最後的一個節氣。雨生百榖,農民剛好春耕完畢,最需要豐沛的雨水灌溉滋潤。這個時節,桑樹冒出青翠的綠葉,正是養蠶人家忙碌的時節。農諺:清明田,穀雨豆、穀雨前三日無挽茶,穀雨後三日挽不及、雨淋墓頭紙,日曝穀雨田。俗諺;穀雨補老母,立夏補老爸,穀雨日要為母親進補。穀雨,鳥兒做母,鳥兒此時大量交配、繁殖。春茶也在這時節前後採收。【立夏與小滿】(四月令,梅月,孟夏)立夏東風少病遭,晴逢初八果生多;雷鳴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蟲損稻禾。立夏,已正式進入夏季了。俗諺:立了夏,把扇架;立了秋,把扇丟;禮記月令篇解釋自然界: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青蛙已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農諺:立夏起東風,十塘九塘空、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初一落雨,無花結無籽,初二落雨,有稻割無米、立夏,稻仔做老父,農民總希望風調雨順,有好收成。這個時節是桑椹、櫻桃的盛產期。農諺:小滿麥滿仁、小滿櫃,芒種穗,指的是小滿時節,稻與麥都已經結穗盈滿。農諺:立夏小滿,雨水相趕,小滿適逢梅雨季,有句俗諺小滿梅雨在本島,種植花木皆成寶。【芒種與夏至】(五月令,蒲月,仲夏)端陽有雨是豐年,芒種聞雷美亦然;夏至風從西北起,瓜蔬園內受熬煎。 芒種,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有芒作物開始成熟,結實成穗。農諺:四月芒種雨,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七月斷點露,亦即芒種日下雨,五月就會陰雨綿綿,六月會烈日當空,氣溫攀升。芒種與梅雨,總是一前一後進入節氣,俗謂:芒種逢壬便入梅、芒種逢雷美亦然,端陽有雨是豐年。農曆五月五日的端午節是這個時節裡最重要的節日,未吃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意含氣溫冷熱不定;芒種蝶仔討無食,指花期已過。 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夏日炎炎,長夏漫漫,此日陽氣最盛,白晝最長。禮記月令篇記載: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菫榮。,這時節開始採鹿茸,蟬兒開始鳴叫,半夏及木菫已逐漸繁盛開花。農諺:夏至不過不熱,冬至不過不寒、夏至見春天,有雨在秋邊、夏至蟬聲晴雨報,天氣預報有得靠、芒種夏至,檨仔落蒂、夏至稻仔早晚鋸,夏至風颱就出世、五月端午前,風高雨亦連、夏至,種籽齊去。夏至,早晚鋸,中部地區的水稻此時已開始收割;夏至,風颱著出世,夏至後已進入颱風季節。芒果、鳳梨、西瓜、香瓜等各種熱帶水果,也紛紛在芒種、夏至後陸續上市。【小暑與大暑】(六月令,荔月,季夏)三伏之中逢酷熱,五穀田禾多不結;此時若不見災危,定主三冬多雨雪。小暑,天氣一天比一天熱,俗話小暑大暑無君子,這一季節,台灣的颱風季節已經來臨。農諺:小暑過,一日熱三分、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小暑一聲雷,翻轉倒黃梅、小暑小禾黃。這個時節正是芒果的成熟、盛產期。小暑時節,也是螢火蟲開始活躍的季節,在徐徐的薰風中,陪伴人們度過漫漫長夜。大暑前後,氣候酷熱到達高峰,俗諺:大暑曝死老鼠。農諺:大暑熱不透,大水風颱到。、熱在大小暑,好有雷陣雨。大暑吃鳳梨,這個時節是品嚐鳳梨的好時機。【立秋與處暑】(七月令,瓜月,孟秋)立秋無雨甚堪憂,萬物從來一半收;處暑若逢天下雨,縱然結實也難留。 立秋,夏去秋來,涼爽舒適的秋天就要來臨。農諺:立秋無雨上堪憂、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雷打秋,稻仔像嘴鬚,甘藷像泥鰍、雷打秋,冬半收。立秋分為六月秋和七月秋,農諺: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六月立秋快快收,七月立秋慢悠悠。台灣地區的立秋,是一期稻作收穫、米榖滿倉的時節,也是龍眼的盛產期,花東縱谷滿山遍野的金針花正盛開。處暑,表示夏天暑氣結束的時節;暑氣雖然逐漸消退,但是,天候還沒有轉涼,還會有熱天氣,俗諺:處暑處暑,曝死老鼠、秋老虎,毒過虎,入秋時的暑熱,猶如老虎般之猛烈。農諺:播田播到處暑過,較贏過擔什貨。在這節氣裡,是橫山梨盛產期,也是虱目魚苗溯流北游的時候,常看到海邊有許多捕魚苗的漁民。【白露與秋分】(八月令,桂月,仲秋) 秋分天氣白雲多,到處歡歌好晚禾;最怕此時雷電閃,冬來米價道如何。白露,已從盛夏進入秋涼的節氣,清晨常看到花草樹葉上許多透明晶瑩的露珠。這時節正是鴻雁南飛避寒,百鳥開始儲存乾果準備過冬的時候;白露時分桂飄香,此時也是桂花盛開時分,因此農曆八月又稱桂月;禮記月令篇記載:盲風至,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鴻雁南飛避寒,百鳥開始儲存乾果準備過冬。白露之後,在夜晚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杜甫月夜憶舍弟詩:露從今日白,月是故鄉白。又是另一種相思情緒浪潮。農諺:紅柿若出頭,羅漢腳仔目屎流、白露水,較毒鬼、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白露雨,寒露風,較聖過三界公、白露湧,開卡大天頂、白露南,三天四日澹,意指要多注意穿著,避免受風寒著涼。阿美族人的豐年祭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舉行;此時節也是文旦、柿子、水梨、酪梨和筊白筍的盛產期。秋分,此時陽光直射赤道上,畫夜長短相等,這個節氣大約在中秋節前後;蘆花千里秋月白,中秋時節,溪灘的蘆葦花盛開,展現一片白茫茫的景色。俗諺:秋分天氣白雲來,處處欣歌好稻栽,也反映了期待豐收的心情;俗諺: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紅柿若出頭,羅漢腳就目屎流,也表示秋分以後的節令氣候變化。紅柿、文旦、水梨、酪梨也在秋分的仲秋時節,成為時鮮水果。今年國曆九月廿五日,是中秋節,民間有拜土地公、吃米粉芋(俗語:吃米粉芋,有好頭路)、吃月餅、農民在田間插設土地公拐杖的習俗;周璽的彰化縣志就記載: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士子製月餅,以骰子六枚,擲得四、五紅者奪之,取秋闈奪元之兆。村庄皆演戲以祀土神,做秋報也。仲秋一月,雖山橋野店,歌管相聞。;月圓人圓,入夜皓月當空,家人團圓歡聚,也正是賞月最佳時光;只是傳統民間唸謠: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南塘,南塘未得過,掠貓仔來接貨現在已不常傳唱了。【寒露與霜降】(九月令,菊月,季秋)初一飛霜侵損民,重陽無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聲菜價增。今年的寒露在農曆八月廿九日,此時已屆深秋,天氣轉冷,早晚溫差變化愈來愈明顯,也常給人蕭瑟寒涼的感覺。農諺:寒露開花袂結子;寒露吐穗不結實、寒露百草枯、寒露十月已秋深,田裡種麥要當心、寒露多雨水,春季無大水。在這個節氣,天空會有過境台灣的伯勞鳥、灰面鷲鳥群。菊花(又稱長壽花,四君子之一)為寒露時節最具代表性的花卉,野牡丹、山芙蓉、月桂與雁來紅,也都紛紛綻放。今年寒露後十日為重九時節,古書記載:九月九日,採菊花與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賞菊花,成了這個節令的雅事;民間在重陽日,有供牲醴祭拜祖先之習俗;各鄉鎮市也都會舉辦重陽敬老等民俗民動。民諺:九月九,風吹滿天哮、九月風吹,滿天飛,陳培桂修淡水廳志也記載:重陽前後,童子製風箏,如鳶、如魚、如八卦、如四角雙連環,放之於高原曠野,以達雲霄者為樂。,在東北季風期,河濱、草坪,形色色的風箏在空中飄飛,也是季節一景。今年的霜降在農曆九月十四日,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氣肅而凝,露結為霜,高山清晨地面上常結一層薄薄的霜,楓葉開始由綠轉紅,明顯感受到深秋的蕭瑟景象。俗諺:九月九降風、九月起九降,臭頭仔無地藏,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北部地區會颳起九降風,陳文達修台灣縣志記載:九月,北風凜冽,積日累月,名曰九降風。;不過,颳不停的東北季風,卻是新竹人生產米粉的最愛,也是盛產柿子的新埔、北埔吹乾柿餅的好幫手。農諺:霜降,風颱走去藏、霜降有日照,烏寒死無藥、霜降出無齊,牽牛犁。霜降時節也是台南麻豆鎮白柚的收穫期。【立冬與小雪】(十月令,陽月,孟冬)立冬之日怕逢壬,來歲高田枉費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災殃預報損人民。 立冬,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大陸冷高壓增強,天氣漸漸變冷。入冬,田頭空,水稻收割貯藏,農諺:立冬,青黃刈到空、立冬好收,查某人發嘴鬚。臺灣有立冬日補冬進補的習俗,俗諺:立冬補冬,補嘴空。立冬正是柑橘豐收的季節,也是螃蟹正肥美的時節,台灣西部的沿海地帶盛產螃蟹,肥碩黃澄的蟹黃,成了吸引饕客的美味佳餚。 小雪,天氣已經轉寒,中國大陸北方已開始雪花飄飄。農諺: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小雪雪滿天,來歲必豐年、雨夾雪,下不歇、雪花打菊心,柴米貴似金。十月豆,肥到不見頭,這個節令,嘉義縣布袋一帶是捕豆仔魚的好時節。【大雪與冬至】(十一月令,葭月,仲冬) 初一有風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災魔;冬至天晴無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大雪,中國大陸北方大雪紛飛,地面積雪,亞熱帶的台灣,也只能在玉山、合歡山上,才能出現難得幾次的雪景。農諺:雪花好比銀錢,雪被子蓋麥田,台灣沒有白皚皚的雪花,倒有白芒芒的菅芒花開,隨風搖曳。漁民諺語:大雪大到、大雪來,烏魚到,到了大雪,烏魚群便大批地湧入臺灣海峽,正是捕烏魚的好時機。冬至,又稱冬節,由於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農諺:冬節佇月頭,欲寒佇年兜;冬節佇月中央,無雪佮無霜;冬節佇月尾,欲寒正二月、冬至紅,過年濛;冬至烏,過年酥、冬至不過不寒,夏至不過不熱、乾冬至,濕過年。冬至是古代的過年,俗云:冬至圓仔食落加一歲、不吃金丸(紅)、銀丸(白),不長一歲,台灣俗諺:冬至大過年,家家戶戶都會搓湯圓,也象徵圓滿、豐碩。【小寒與大寒】(十二月令,臘月,季冬) 初一東風六畜災,倘逢大雪旱年來;若然此日天晴好,下歲農夫大發財。 小寒,北風常伴著冷氣團的來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