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盘解读成都“锦里”街区的商业模式组图千篇一律的人工雕琢、千佛一面的偶像、千店一面的纪念品千城一面的观光旅游。在体验经济来临的时刻,这种“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浅层次观光旅游,显然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厌倦。怎么样提升旅游产业水平,怎么样能让游客多停留一刻?这确实是当今城市旅游的难题。就成都这样的文化名城而言,打造几处高质量的文化旅游景点,是各方人士筹谋已久的。这里的高质量,其含义之一便是强调“体验经济”。吃、购、娱、游、住、观甚至参与到生产制作,全方位满足人们的多种消费需求,最大程度实现人们的升级化消费欲望,便是这些旅游景点现阶段的最大目标。当然,它们吸引的将不止是游客,其市民的消费热情也将会被大大地带动起来。抢在宽窄巷子、文殊院、蜀汉盛肆、太平新巷全面现身之前,锦里率先闪亮登场,让人不由眼前一亮。毕竟这是成都第一条平民风格仿古步行商业街,它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关注,其浓郁生动的“三国气息”商业购物环境,成了它最大的亮点。此类文化旅游地产,文化是魂,建筑是体,商业是心;其中,魂统领贯穿整体,通过建筑、商业表达文化底韵,后两者的设计和经营均不能偏离前者;建筑则起到营造商业活动空间,调动消费潜在消费欲望,发掘综合商业价值,同时兼顾其游逛、娱乐、聚会等方面的行为要求;而商业,则是满足消费需求和实现投资价值的核心,商业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功与否,商业的活跃,又要靠文化和环境来提升。下面,站到步行商业街的角度,从空间环境、文化主题与商业经营的相融程度,来看看锦里吧。总论中国的传统市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坊市庙会集市自由开放的商业街区。后者中分化出了传统型与现代型商业街,随后又经受了前苏联分级配置商业城市商业系统规划的影响,直到改革开放后,在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新一轮西学(尤指建筑规划学)东渐的影响下,中国的步行商业街建设重又恢复兴盛起来,其中典型代表有北京琉璃厂古文化街、南京夫子庙步行街等,它们多属于旧城改造重建的产物。而像成都的锦里,则是全新打造的仿古步行街,虽然披的是古装,但其内容却处处体现了现代关怀,增加了现代商业地产的诸多新理念。区位在步行商业街的区位确定中,应该考虑四种因素:居民分布、交通条件、城市性质和布局、历史传统因素(对于传统步行街来说,这点更为重要)。对于锦里来说,它位于武候祠旁边,临武候祠大街,此街可直达市中心天府广场, 西接一环路西一段,东邻浆洗街洗面桥街(商务办公为主),交通畅达性好;该片区属于政府的“三国文化”打造区,三国文化是成都悠久历史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代表,而武候祠恰恰是三国文化的一个具象载体,因此,作为武候祠旅游产业的一个升级延续,锦里的出现,是恰如其分地承载了成都的历史传统文化价值的。而且,从具体地段来考察,锦里紧邻武候祠右侧更是显示出其区位比较优势:业态混杂的快速通道武候祠大街向来留不住游客,而锦里的出现则提供了一个可供人们悠闲游购的场所,它可以直接吸收武候祠的参观者入内继续旅游消费,依傍武候祠而生免去了它的许多营销推广费用。而如果要在离武候祠远一点的地段打造类似旅游项目,欲借武候祠之势、吸引其游客继续消费,那就在项目的定位、功能、商业和规划设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调查,每年到武侯祠参观的游客多达百万以上,每年的门票收入将近3000万元,70%左右是外地游客,其中以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为主的外国游客大约有10万左右,本地游客占30%左右。再加上成都市本地居民,锦里可能产生的消费力,可以料想。空间商业文化相对于其它商业建筑而言,步行商业街提供的不仅是一个优美的购买场所,而且为人们的社会交往、信息传达和文化传统的表现塑了一个特色环境。对于古典步行街来说,“人、商业、建筑、传统文化”几者出现了能动的交替作用,这几者的相融程度标志着步行街设计水平的高低。在精心营造的商业空间里,多种商业经营、民俗活动、民间艺术展示和文艺演出结合到了一起,反过来又丰富了商业空间组织,从而创造出了有城市地方特色的行为空间与商业文化,它们大大满足了人们的寻古怀旧心理与保留城市之根等多种要求。锦里以“三国文化”为主题,建筑风格以明清为主,间杂汉风,建筑色彩总体上以青黑、灰白、木黄为主色,整体上具有亲切热闹的平民化风格,与琴台路仿古街的雍容贵气截然不同。从平面布局上看,它仍属于基本的哑铃式布局,如同: 即步行街广场步行街广场整体呈线状发展,通过面(广场或庭院)来联接线(步行街)与线,同时,在街、广场、庭院等基本元素中点缀以各种点状功能性设施(如牌坊、诸葛井、碑碣、笮桥等)以完成整体商业空间的营造。从空间段落上划分,锦里可简单分为三段:1、大门锦里广场;2、锦里广场隔墙;3、隔墙牌坊。以上各段落均含有不同的功能,从空间、商业的划分组合,组织出了“开端发展高潮过渡”这样一种故事性的序列。由于锦里是一条未完成步行街,目前只有完成350米,因此在最后只能是“过渡”,而非结尾。以下让我们来作一番游览式的渐进说明。一、大门-锦里广场1、大门-双连廊区开口的大门与旁边武候祠建筑风格基本一致,个性不太强,夜景相对漂亮些,以灯光、横匾来强调入口。进去后紧接是高近八、九米的双层阁楼分列两边,中间横跨双连廊,两侧是三国茶楼与三顾园酒楼,各只开一门,其余的顺街面基本封闭。黑柱红壁,色调略显深沉,在成都多云少日的潮湿气候中,这样的调似乎显得过于阴冷了些。而且,该部份色彩与整条街的青瓦灰墙黄窗显得不太一致,有脱节之感,其实走进去后,建筑的色彩感觉是非常亲切宜人的。该围合处的街面宽与两侧建筑高度之比约为1/2,这样界定的尺度空间本来应该是比较舒服的,但是由于色彩的阴沉和强烈的封闭感,使该围合空间稍微显得森严有余,亲切不足。而像三顾园、三国茶园这样的大型中高档业种居于入口首要位置,可能是考虑到停车问题,因为锦里是完全步行街,机动车辆只能停靠在外,而大型中高档餐饮茶楼的常客中有车族占了相当大一部份,因此不得不将入口商业设计成了餐馆茶楼,但实际上武候祠大街的停车问题也是比较难的。另外,封闭的空间和讲究高雅的中高档业态设置,使得锦里的入口显得过于冷清,入口吸引力不足。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许这样的设计是想起到欲扬先抑的效果,先由冷清的入口逐渐步入繁华热闹的民俗商业小街,出其不意的惊喜安排在后。这个部份是锦里的开端-一个冷静的开头。连廊-锦里广场走过双连廊,锦里的真面目才春光乍泄、芙蓉出水,叫人犹如步入了清明上河图,玲珑精致的明清双层阁楼隽秀静立,蜀中宝、豫妹、蜀涛、东倩西颜、锦里客栈、喜神坊、福晟、莲花神府齐列一旁,基本上是条半边街,但文化上涵盖三国、老成都民俗、川西食宿风情,业态上有专卖店、客栈、院落式酒店、旅行社,业种上引入了刺绣、藏饰、川茶、三国工艺品、珠宝首饰、特产干杂等等,非常丰富,但不繁杂。此处街宽与楼高之比约为0.45,接近1/2,街宽与开间(约3.5米)之比接近1,这就产生了古典式方正构图和韵律的统一美,加上左右两侧建筑高度基本一致,落差变化幅度在20%以内,围合感较强,给人的感觉是非常舒适的。该区域客栈酒店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有的地方是采取底商上住的形式,楼下作商业,楼上作客栈,情趣盎然。在客栈区出现了一个较大的院落酒店-莲花神 府,门前的院落约近一百平方米,除了极小的小品雕 饰,没有出现坐椅、石桌、亭台类供人们观赏休憩的 设施,因此,该院落的功能性不强,暂时显得空荡。截止到这一街段而言,它属于静态区,在商业空间顺序上是“发展”阶段,与之对应的业态也选择了对宁静度要求较高的客栈、酒店为主,再辅以少量的特色专卖店,“住为主,购为辅”,业态控制得比较合理。从莲花神府到笮桥一带,则安排了一些可移动摊点柜台,主营特色小吃、民间玩具、泥人等,吸引了不少游客。底商上住 情趣盎然“客栈-笮桥-锦里广场”这一段,通过民居、牌坊、碑碣、笮桥、假山、濯锦溪、三国文化墙、文臣廊、戏台系列建筑和小品、绿化等营造出了一段观赏性较强古文化气息浓郁的空间环境,商业上仅辅以移动柜台摊点为点缀,空间上也打破了先前的围合状态,视野开阔起来,在功能上能满足人们游、观、购的要求。锦里广场算是锦里目前的第一个中心广场。广场是步行街中必然出现的一个节点,承担着聚集、分流、休憩、娱乐等功能。该广场可容纳近百人,左侧有出口通武候祠(进去要收门票)和公厕,前方则是三文庙戏台,力求重现昔日人头攒动看大戏的热闹场面。旧时的戏台层高较矮,约一人左右,但这里出于人流、商流通行的考虑,将戏台抬高到了2米多左右,但整体上仍是古韵十足,很有味道。戏台两侧则是展示蜀锦、蜀绣、四川竹编漆器的专业店。其中,在锦绣馆首次展示了织绵机,但由于织工的年纪太大(蜀锦的传人平均年龄在72岁上下),不能作现场纺织表演,还不能算作地道的博物馆式商业。锦里广场可看作游览的一个核心节点,在这里,它结束了前段街道静的历史,跨过戏台,意味着跨入了另一个热闹非凡的新天地-酒巴餐饮动感区。 二、锦里广场-隔墙这个区段即“戏台-隔墙”段是锦里步行街的高潮区,主街宽变为仅3米左右,层高约近6米,围合感比先前的半边街 更强,开间仍保持在3.5米左右,与街宽之比约接近1,街道景观节奏较强。街沿宽为0.7-1.8米不等,最宽处可容下一桌四椅,供酒巴室内空间外延之用。此处的风景是目前锦里最为出彩的一段,犹如回到宋朝热闹的市坊街头,张飞牛肉、汤麻饼、久久丫、V驿站、哈根达斯、绿色森林烧烤、水井坊、青扇羽、清雅轩,百年名品、时尚美味,兼收并蓄;锦里红、费酒坊、行形摄色PHOTO BAR、曹营壩、橙黄橘绿古代酒坊、现代酒巴,杂糅争辉,再有半空店幡招摇,灯笼醉红,人声鼎沸,音乐飞扬,让人兴奋之余,又仿佛迷离了时空,难辨古今,面对这满目的繁华,不由不叹:真是夜锦如花。该区段从街宽、楼高、开间比例的合理控制,形成了一个围合感更强的半封闭空间,有意促成商业环境的热闹气氛,再加上大量标志性文化符号设施的强调(如店幡、灯笼、横匾、服务员的三国制服等),基本上达到了重现中国古代市坊风情的效果。只是,在一些建筑小品的处理上,仍有生硬之感,比如诸葛井雕塑就显得太过于简单粗糙,人为痕迹过重,观赏性不强,甚至于被旁边的旧式风谷机喧宾夺主。在商业上,业态以酒吧(咖啡馆)、特色专卖为主。酒吧共七家(加上M&M Cafe),占据了半壁河山;另外一半商业以特色餐饮为主,辅以烟酒、速食、特产、工艺品,主要满足人们休闲、吃喝、购物的需求,是很能留住人的一个街段。从业种分布来看,阆中张飞牛肉、武汉久久丫、崇州街子镇汤麻饼、美国哈根达斯、成都水井坊、云南蜡染时空跨度较大,品质算精致,但是稍嫌量少,另外,除了汤麻饼外,没有出现更多的成都名小吃。就以上的餐饮来看,最适合锦里风情的该是张飞牛肉、汤麻饼一类,它们的文化气质和商品属性与本街的环境最为相合,符合外地游客希望买到巴蜀特产的心理需求。而久久丫、V驿站类小吃则是满足游客们的速食要求。间插的川酒、川茶、川陶、蜡染、川烟、印度工艺、筷子店可满足游客各方面的购物口味。从酒巴风情区的经营来看,M&M Caf 一直显得比较冷清,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时至冬日,天气不适合消费冰淇淋;第二个重要原因是其个体商业环境与整体商业环境的脱节,导致商业价值的下降。商业地产的设计中,讲求一个整体气氛和营造和主题的贯穿,在锦里,三国文化中其文化主题,气氛类似清明上河图中的宋朝街市,古典气息是相当浓郁的,在这种整体商业氛围之下,所有的业态规划、店面设计也应当与此相协调一致,否则,就会影响整体商业业态价值,同时对自身的经营也是非常不利的,从哲学上说,其实就是一个局部服从整体的主次矛盾关系问题。举个例子,在法国南部某地区,那儿的店面全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即使是麦当劳的符号也得改变,只保留其核心元素,但是要用木头做,包括店面的形式要按总体规划的形式。”而M&M Caf到了锦里是怎样的呢?它仍固执地保留着其大商场里的西洋风情、高雅格调,与锦里的气质不相融洽,简言之就是没有实现本土化、“三国化”,到锦里的人们就是来看古、品古的,而M&M Caf无论从产品还是环境、服务上均不能满足消费者怀古寻旧的心理需求,因此反而显得个性不足,让人觉得跟商场里的普通咖啡厅没什么两样。在产品类似的情况下(如咖啡),人们更愿意选择曹营壩、费酒坊等个性十足的酒馆、西餐厅,这些店将古代风情与现代商业结合得比较好,古装之下放进现代内容,同时满足了人们的怀古心理和现代需要。在这里顺便提一下古今结合的问题,纯粹的“古”,现代人不会真正喜欢,因为不实用,比如蜀锦蜀绣类巴蜀工艺的没落,就是因为脱离了实际需要,“食古不化”,如果以古的形式,结合上“今”的内容,那么就满足人们独特的消费心理,得到良好的经营效果。最后,M&M Caf 哈根达斯的冷清可能还由于其产品与环境的对接错位。众所周知,哈根达斯(Haagen-Dazs)的矜贵是出了名的,其目标消费群是收入金字塔顶峰的、追求时尚的年轻消费者,其店面装修设计也是要求高贵、高雅、浪漫,以与其奢侈的品质相称。而锦里是一条平民化风格的古代风情街,定位不高贵,游客们前来主要是为了品味三国风情、购买四川特产的,豪华冰淇淋对他们的吸引力肯定不如张飞牛肉,可见在主流消费群中,哈根达斯的市场份额极其有限;而在另一部份具有相应消费力的人群中,他们享受哈根达斯,更注重的是产品带来的尊崇感,冰淇淋本身已被淡化,一流品牌、高贵身份是其核心,而这种核心价值的实现需要相应的高雅、浪漫、格调环境和服务来做支撑,哈根达斯历来非常注重其欧洲风情的高雅店面设计,在选址上也以高档卖场、繁华中心商业街为主,因此,它的商业风格与锦里平民化气质完全不相融,要说高雅,锦里M&M Caf店也并不见得高雅,倒有点像个快餐店,这样的环境和服务, 能吸引那些高消费、高品味人群吗?如此看来,哈根达斯锦里店的选址,确实风险较大。 不肯三国化的M&M也许有人会问,那么同是保持了现代装修的久久丫、V驿站为何就有生意呢?它们的古代风情也不是很浓啊。那是因为产品不同,它们是特色平价小吃和快餐,产品本身的魅力是最重要的,因为里面不提供顾客休息安坐的空间服务,其环境和服务的重要性退居到了其次;而像咖啡馆、酒巴一类的业态,更注重的是对特色空间氛围的营造,和特色服务的到位,产品只是其中的卖点之一。所以久久丫一类的速食店对装修环境的要求远不及M&M Caf 高,只要小吃够味或能满足人们的速食要求,就不愁没有生意。当然,在营销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如果能做到特色产品+特色环境+特色服务三者结合,那么这种店铺经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在锦里目前以张飞牛肉做得最为到位,专门有黑脸张飞(特型演员)坐镇,三国美女在旁,三国风情,如临其境,吸引不少顾客光临。当然,这里不是说张飞牛肉就一定能卖得过久久丫,毕竟特色小吃关键还是靠小吃本身魅力创造销售额。在酒吧酒坊之中,最富三国气息的当属费酒坊,女儿红、花雕酒、米酒、芝华士、伏特加、嘉士伯古今结合,中西并用,纯粹一美酒天堂,再搬来古酒坛子、古酒缸子、古桌、古椅,大家齐聚一堂,煮酒论英雄的盖世豪情,由然而生!另外,行形摄色PHOTO BAR 也非常有特色,选址相当聪明,在酒吧内,人们可以在投影仪上放映各自拍摄的旅游照片,与大家共享个人的旅游心得,吸引了不少客人。这个特色店是专门针对游客而生的,同时还可以吸引到成都本土那群摄影爱好者、艺术家们前来光顾。此处的酒吧都有两层,面积在100-200平米上下,租金约80-100元/平米左右,物管费接近40元/平米,经营成本比较高昂。但据说60多个商铺仍有300多商家争着前来租赁经营,可见大家对锦里还是比较追捧的。另外,在酒吧里面坐着的时候,觉得其冷无比,仔细一想,原来是由于中国式的建筑非常通透,木窗、木门保温防寒能力太弱,严重影响酒吧在寒冷季节的生意,建议日后在同类建筑设计上要注意适宜的抗寒保温设计。三、隔墙-牌坊走过隔墙,便来到了锦里最后的一段街区:高潮过渡区。此段仍属于动态区,路宽变到了最窄,仅2米左右,两侧楼高约错落不等,左侧为1.5 层,高约5米,右侧是两层,高约7-8米,开间仍为3.3 -3.5米左右,街宽与开间之比接近0.6,于此产生了亚洲式热闹的商市气氛和强节奏感,在空间序列上组织起了又一个高潮。由此也看出了锦里特意设置由宽到窄的街道布局,4米-3米-2米渐进渐窄的街面,引人进入越来越紧凑的空间,配合以以相应的业态业种,符合开端-发展-高潮-高潮过渡的商业节奏安排,使空间环境和商业经营得到一致的协调,整体节奏朝越来越强发展。在街尽头以一个约60、70平米左右的小广场作段落结束,广场左侧,一个牌坊使一切戛然而止,意味着一段高潮的结束、另一个商业叙事环境的展开。在业态规划上,以特色专卖为主,有:尚卓蚕丝坊、皮灯影、百姓寻根堂、欣盛源鹿茸行;还出现了旅行社、诸葛连驽、好滋味快餐。可见此段以购物为主,再辅以吃喝、娱乐、旅游咨询等功能,综合展现了民俗风情、民间工艺、百姓文化、三国文化、药文化、成都名小吃文化等丰富内容。此区段的商业出彩处有二: 一是蚕丝坊展现的博物馆式商业-“体验式”现场缫丝表演,让人们可在现场身临其境地观摩纺工们劳作,了解蚕丝制品整个的制作过程,使产品质量更让人心服口服;再加上乡村气息的服装、古朴的家具、文化浓郁的墙饰等,营造了独特的购物环境,是锦里所有巴蜀特色专卖店中得最为有特色的。二是出现了诸葛连驽这样古老而有趣的娱乐活动,有三国、有运动、有趣味,门前一直顾客不断,但由于进深的限制,似乎射程显得不够远,玩起来挑战性不大。还有,皮灯影本该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民俗工艺品,产品本身很惹人喜爱,但可惜没有现场皮影戏表演,如果加上的话,肯定能吸引到更多的客人。虽然此街段在商业空间设计上是最为紧凑热闹的,但实际上它的区域繁 华程度不及前面的酒吧餐饮风情区,这是由业态、业种选择差异造成的结果,如果在此街段商业的“体验式”和娱乐性能增强,可能会与其精心设置的紧凑商业环境更为相得益彰。在此街段的末尾,除了欣盛源鹿茸行外,以一个“好滋味”餐馆收尾,主营成都名小吃。据说牌坊后临武候祠的那一边将打造成好吃街,因此“好滋味”安排在这里可能还有一个与之呼应衔接的作用,在消费者的饮食动线设计上比较合理。以老成都名小吃的魅力,“好滋味”本该是一个能聚旺人气的兴奋点,但事实上却非如此,原因何在?笔者曾进去尝试过里面的小吃,发觉有两个特点:一贵,二难吃,味道完全不正宗,叫人大有上当之感,难怪吸引不到太多的人。还有,前面的的酒吧当中,有几家的咖啡、冷饮也做得相当没有水准,服务员水平也不怎么样,让人担心日后经营问题。由此让人不由想到招商之中,对商家质量的把控的重要性,毕竟特色步行街最多只能提供适宜的购物环境,要使之活起来,除了业态的合理规划、业种的合理引进和整体经营管理的科学运作之外,尤为重要的就是商家质量的保证了。如果顾客来此不能买到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他们很可能会只游不购,由此商业经营不起来,对整条街的不良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对商家质量的把控来自于对商家的透彻了解,而实际情况中这一点很难一一做到,因此招商时最好引入品牌商家,毕竟品牌是成功经营的一个保证。而在目前的锦里,以酒吧为例,知名度稍高的品牌商家好象只有半打啤酒屋。至此,350米长的锦里仿古步行街宣告结束。最 后 综 述在商业地产几近泛滥的年代,避免复制商业地产模式是避开产品同质化竞争的有效手段。在人们的消费需求上升到体验化阶段的时刻,具有精神体验的人文环境是增加商业氛围的重要因素,商业地产不光要传达丰富的产品信息,还将着力营造出充满情趣和某种体验的人文环境,方能满足当前消费者升级化的消费心理需求。深远的文化内涵、独特的精神感受将成为商业地产追求的创造主题,特色性、文化性、舒适性和丰富性对于商业地产的购物环境显得非常重要。通观锦里仿古步行街,可以看出在统一的文化主题下,其在建筑的风格、尺度、材质上显示出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用符号化的标志性设施有效地传达了民族文化个性,总体上较为成功地营造出了三国风情浓郁、建筑尺度宜人、地方特色强烈的购物游览空间,算是成都目前文化地产项目中的一个精彩之笔。在商业空间组织上,其开端、发展、高潮、过渡的段落性商业叙事手法较为合理,符合人们的逛街、购物心理习惯,同时相应的业态、业种搭配设置也较为科学,有效地组织了高潮迭起的空间序列。但局部的商业兴奋点制造上还不够到位,有个别区域冷清的现象。从建筑环境细部角度看,建筑的文化细节处理精致,尺度合理,标志性符号强调较为出色,但园林绿化、小品设计则显得比较一般;另外,整条街除了文臣廊外,没有提供更多的中介空间供人们遮日蔽雨,广场处也没有出现公共椅凳供人休憩,这是由于步行街本身尺寸较小,目前仅有350米,小格局只能修小广场,也就没那么多齐全的功能,要想坐一坐或躲雨避日,就得跑到屋檐下,要想坐屋檐下的凳椅,恐怕又得花钱,因为那是酒巴老板摆到街沿上扩充经营用的,而这部份街沿老板们也是付了公摊费的,可谓寸土寸金。由此可见锦里街设计的经济性,据说它将继续修建到1000多米,过长的步行街将出现人群自然聚集的现象,届时相应的公共设施也是该被考虑进去的,目前看来,锦里对人们的生理要求(防寒、防晒、遮雨、休息)关心度还不够。在交通设计上,小尺度的窄街完全避免了车流的干扰,十分利于休闲逛街购物情绪的营造,环境比琴台路更为理想。(琴台路由于交通控制的失误,快速车道大大影响了逛街购物的安全感,而且业种业态混杂、毫无科学规划,既不能保证整体经营的完美,也无法保证个体经营的成功。那儿的贵族气和便利交通,使之更适合大型高档餐饮酒楼的集聚,而蜀锦、雅陶类的工艺品,如果租金差不多的话,倒不如搬到锦里来经营,效果应该会好得多。)但过于窄小的街道也导致了人流与商流的混杂,装满蚕茧的木车、送盒饭的小贩、运货的小车与游客们并行,若是高峰时期不知会怎样。锦里的设计不完全是中国古代尤其是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法律知识培训心得
- 棋王课件教学课件
- 桥环邻基参与效应课件
- 桥梁预应力张拉课件
- 2025年职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预测试题集锦
- 2025年民航飞行员执照私照PPL笔试模拟题及详解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A级船舶检验法律法规)自测试题及答案一
- 理财专家一人公司商业模型方案 从副业起步构建月入10万的理财教育事业
- 2025年B级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练习题及答案一
- 2025年交通运输专业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 钢结构维修施工方案
- 商场夏季顾客防暑降温措施预案
- 增值税法规与政策 (优惠)
- 早产儿的治疗及护理课件
- 养血生发胶囊药理作用研究-洞察分析
- 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
- 2025年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
- 《上腔静脉综合征》课件
- 2024年采棉机采摘合同范本大全
- 果胶功能化产品开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