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预习案.doc_第1页
民为贵预习案.doc_第2页
民为贵预习案.doc_第3页
民为贵预习案.doc_第4页
民为贵预习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为贵导学案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在战乱和畏惧君主的时代背景之下,孟子可贵的民本平等思想。 2、技能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来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3情感目标:培养重视国家、亲和民众的情感态度。学习方法 诵读法: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要通过反复诵读来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 讨论法:讨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 写作训练法:通过写作来阐述你对本文一些观点的看法,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辐射法:立足本篇目,辐射本单元,涉及学过的孟子文章,全面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论辩艺术及其他。 学习重点 本章包括五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对每章的观点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得民心者得天下”“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等都要熟读、精思后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学习本章要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在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同时,着重全面、深刻地理解本章中涉及“民本思想”,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此外结合前几章进一步领会孟子的论辩风格,品味孟子善用对比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三课时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大多数统治者都把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的人,把老百姓看成是受自己统治的。正是由于这种思想,老百姓成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对象。一个时期以来,个别为官者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贪污腐败,吃喝玩乐者有之;搞关系,找门子,升官发财者有之;违法违纪,公款赌博,大肆敛财者有之;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授受贿赂者有之;贪图享乐,生活糜烂者有之着实让老百姓深恶痛绝。也正是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一度令一些正直和善良的人们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担忧。大思想家荀子也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以民为本”是何等重要。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提出仁政学说和一系列民本思想时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安居乐业,这一点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纵观历史,凡是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统治者,他的统治就会太平,如唐朝的李世民。反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即使是今天,我们读论语孟子这样的著作,仍然会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根据注释和三维设计初步疏通文意2.课堂讨论疑难字词句3.掌握文中的各种文言知识点课堂检测一、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掌握如下基础知识。1、为下列加点词语注音。稷_粢_桀_圹_谆_朝觐_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通什么字。为丛驱爵者,鸇也_通_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通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通 3、一词多义辨析(1)之:此之谓也 三年之丧毕 以行与事示之者 讼诉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2)于:天子不能荐人于天青出于蓝 而于兰青 以陷于死亡 苟不志于人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4、注意古今异义词。(1)牺牲今义是_古义是_(2)中国今义是_古义是_(3)大夫 今义是 古义是 (4)死亡 今义是 古义是 (5)然而 今义是 古义是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1)民为贵,君为轻 (2)诸侯危社稷 (3)贼义者谓之残 (4)虽欲无王,不可得也 6、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 (1)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2)此之谓也 (3)祭祀以时 (4)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 (5)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二、疏通文意,注意下列重点语句的翻译。1、原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原文: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3、原文: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4、原文: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学习案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在战乱和畏惧君主的时代背景之下,孟子可贵的民本、平等思想。 2、技能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来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3情感目标:培养重视国家、亲和民众的情感态度一、合作探究,展示反馈1、孟子是如何看民、社稷、君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这种思想有什么进步意义?2、从第二则内容中,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启发?3、请同学们用原文回答舜得天下的原因。4、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如何才能够赢得民心。5、老百姓最想要的是什么,最不想要的是什么?6、结合文章的内容,体会一下孟子行文的特点。7、“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8、孟子离娄上选章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9、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 10、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自我测评(100分) 二、基础知识检测(每题4分,共计32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4分) A、社稷j粢盛z chng汤放桀ju伐纣zhu B、弑君sh 走圹kung 獭t驱爵qu 鹯zhn C、溺n 谆谆chn 践jin暴之于民bo D、朝觐zho jn 讼狱sng 讴歌u 篡zun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4分) 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B、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C、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指帝王死。) D、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好听的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4分) A、于传有之。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得天下有道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C、以行与事示之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D、使之主事,而事治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C、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5、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4分)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 6、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4分) A、为丛驱爵者,鹯也 B、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C、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7、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诸侯国的国君如果危害到国家,那么就改立国君。) B、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败坏仁的人叫贼,败坏义的人叫残) C、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如果没有仁的志向,必将终身忧愁,以致于死亡。) D、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化更能够赢得民心) 8、对下列句子的句间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4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 二、课内阅读训练(共计40分) 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9、与“得天下有道”一句中“得”字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4分) A、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10、与“今之欲王者”一句中“者”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4分)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言之,貌若甚戚者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1、对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4分) 桀、纣之失天下也所欲与之聚之民之归仁也天下之君诸侯皆为之驱矣今之欲王者三年之艾此之谓也 A、 B、 C、 D、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13、本段采用 、 论证方法,论证了 观点。 在句式上采用了 句式,用这种句式的好处是 。 (5分)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忪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沤歌者,不沤歌尧之子而沤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饯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纂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14、文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4分) 15、与“舜相尧二十有八载”中“相”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6、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分)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表恶其能而不用也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使之主事而事治 A、 B、 C、 D、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纂也,非天与也。 18、本段文字阐述的观点是 (用原文回答),在孟子看来 决定着君权的授予,这反映了孟子的 思想。(3分) 探究案第三课时深层探究,拓展提高一、课内研究1、孟子“民贵君轻”和“诛一夫”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中行得通吗?为什么? 2、你还能从中国历史中找出“失民心者失天下”的例子吗? 3、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在“以德治国”的方略是一致的吗?二者有什么区别吗?请结合历史原因与现实条件谈谈你的理解。 二、课外阅读训练(每题4分,共计28分) 郭子仪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者服其忠公焉。王在河中,禁无故走马,犯者死。南阳夫人乳母之子抵禁,都虞候杖杀。诸子泣告于王,言虞候纵横之状,王叱而遣之。明日,对宾僚吁叹者数四。众皆不晓,徐问之,王曰:“某之诸子,皆奴材也。”遂告以故曰:“伊不赏父之都虞候,而惜母之阿奶儿,非奴材而何?” 1、文中“郭汾阳在汾州”和“以令公勋德”两句中的“汾阳”“令公”都是对郭子仪的称谓。下列对称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名 官名 B、官名 一般尊称 C、别号 官名 D、爵名 官名 2、文中的“南阳夫人”是主要人物的什么人?( ) (4分) A、母亲 B、妻子 C、儿媳 D、姊妹 3、文中“以致如此”的“此”指的是( ) (4分) A、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B、所请不当圣意 C、以是方镇跋扈 D、求无不得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敕不下 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B、自艰难以来 艰难:艰苦困难 C、是以方镇跋扈 方镇:镇守一方的军区长官 D、言虞候纵横之状 纵横:这里指放肆 5、对“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