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 拜访习俗和送礼习俗拜访就是访问,指人们在日常的生活或工作中到亲戚、朋友、熟人、同时或者陌生人的住所或工作单位去看望、叙旧、晤谈、办事等方面的社交活动。一般来说,拜访有官方和私人拜访之分。前者比较正式和隆重,要求礼节周到,严格按照礼仪规范进行;后者则是平民之间的相互访问,一般比较随便,不甚拘泥于形式。一、 拜访习俗(一) 预约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拜访某人之前要先做好安排,向被拜访者提出前去的建议、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双方商定后方可进行。也就是说,在拜访之前一定要事先约好。原因:现代西方社会,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较快,计划性强,不与被访者预约就突然造访,容易打乱对方的计划,造成不便。中国人拜访某一人一般不事先预约或通知。这样做也有各种原因:首先,事先预约或通知,主人要为待客准备饮料和饭菜,会给被访者造成麻烦和负担;其次,中国人访客一般会选择一个主人不忙的日子,如周末,不会带来多大的麻烦;最后,预约显得过于正式,中国人访客一般不会为此而惊扰主人。由于在传统上中国人访客并不事先预约,所以当客人大驾光临时,主人并不介意。有时还会为要见的人不在向客人表示歉意。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而且,随着通讯方式的突飞猛进,人们联络起来越来越方便,在一些大城市,预约的做法也多起来。在英美等国家预约拜访有各种办法。两个人面对面地商定,打电话或用书信等其他联络方式联系都无不可。如果被访者在外埠,由于时间短促,无法事先约好,访客到达后再打电话也可。但是,访前一定要事先通知。如果事先没有约好就去拜访某人,访问者会遇到两种情况:主人可能会接待你(这是最好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访客不要待得时间太长,说完话、办完事立即告辞;主人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不能接待你(这样,拜访者被拒之门外),发生这种情况,人们要善于处理,不要造成一种僵持的局面。与他人预约时,说话要客气,语气要婉转,要与主人商量,不可强加于人。例如: I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I was wondering whether I could come round to visit you sometime. Id like to come and see you sometime. Would you be free one afternoon next week? Mr. Zhang and I would like to come and visit you. Would it be convenient for us to come Wednesday evening?按照英语国家的习俗,初次拜访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人,在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之后,还要写一封信,表示自己将按时赴约。另外,经双方商定好的拜访一般不得取消。万一有急事不能前往时,要尽早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前去拜访某人时,一定要准时,不得提前或迟到。在中国,虽然可以直接去拜访一个人而不必事先预约,但要注意选择比较恰当的时间,若是一般性的拜访,要尽量避开主人工作、吃饭或睡觉休息的时间。(二) 到访和迎客英语国家的做法:访客按早约定的时间到达被访者的家门时先按门铃。主人开门迎客,并说些客气话,如:Hello, glad to see you. Do come in.西方人的习惯是客人入室后要脱掉外衣。这时主人常常会说:”Let me take your coat.” 或“Shall I take your coat?” (当然,也有访客身体欠佳的情况,如感冒等,或者是拜访时间较短,这时就不一定要脱外衣了。)同样,入室脱帽也是英语国家人们必须遵守的礼貌习俗。紧接着,主人便请客人落座。常用的套语是:”Do sit down.”或 “Take a seat.” 或“Make yourself comfortable.”(请随便坐。)等等。客人坐定后,主人常以各种饮料待客。他们一般先征询客人的意见,问他们想用点什么,诸如茶、咖啡、啤酒、冷饮等。客人需要什么给什么。有时主人会先与客人聊一会儿,然后再问客人用什么饮料。比如,他们会用如下一些话来征询客人的意见: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Tea or coffee? Or something cold? 或How about a cup of tea? (需要注意的是,当主人问”Would you like a drink?”时,那常常指带酒精的饮料,如啤酒或葡萄酒之类。在饭前和啤酒或葡萄酒是常有的事,但这时候一般不喝热茶或咖啡。)主人请客人用饮料时,访客会根据各自的需要或情况做出不同但很客气的回答,例如: Oh, thank you. That would be lovely. Id like a cup of coffee. Yes, please, if it is not too much bother. No, thanks. Ive just had a cup of tea. Not for me, thanks.对于表示不想喝什么的客人,主人有时还会客气地再问一次”Are you sure? Its not trouble at all.”主人一般将客人要的饮料放在客人落座旁边的桌上。当主人送上饮料时,客人不必站起来接过去。但是按照西方人的习俗,端上来的饮料需要全部喝掉。如果喝不了多少,则少要。如果要了饮料又剩下很多,这人会认为客人嫌饮料不好,或者表示不喜欢这自然会增添许多不必要的误解。虽然吸烟仍然是不少西方人的一种嗜好,但到其他人家做客时,主人主动请人吸烟的情况极少。客人自己想吸烟时要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不可贸然地从口袋中掏出香烟便吞云吐雾起来。中国人的做法:客人达到主人房前,应该轻轻敲门,问一声:“*在家吗?”们若开着,也不可贸然进屋,应先问:“家里有人吗?”当得到主人的邀请时方可进入。由于多数中国人拜访客人没有事先约好,所以到访时,要拜访的人不一定在家。遇到此类情况时,客人多说:“对不起,我改日再来吧!”或者告诉其家人自己的姓名、单位和来访的目的,请代为转达。有的则写一张留言条简单说明一下来访的目的。西方人在家中待客一般在客厅中进行。中国人在以前受居住条件的限制,很少有人能在客厅中迎客,这时,就会在自己的卧室待客(北方农村的住宅虽有堂屋,但人们更习惯在长辈的卧室内待客),当然,现在居住条件宽敞了,人们也在客厅中待客。中国人一向有好客和礼貌待客的传统。客人到访时,不管是家中哪一个人的客人,一般都会出来见面、寒暄。让座之后便向客人献茶敬烟。请客人喝茶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俗。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以茶待客的规矩也不完全一致。据说在北京用茶壶倒茶,壶嘴不能对着客人,茶杯无论大小都不可倒满,名为“浅茶”。倒茶后双手捧杯送到客人手里,单手端茶杯或者把茶杯放在客人的面前都是不礼貌的。(现在这种严格按照规矩献茶的已经很少见了。)对于客人来说,当主人双手献茶时,他应该站起来,双手接过茶杯,并说一声“谢谢!”在广东一带,主人敬茶时,客人右手指弯曲后轻敲桌面三下,以示感谢。在广西用几个手指轻叩桌面则有不同的含义。单指表示个人的谢意,双指表示夫妻的谢意,五指则代表全家的谢意。在河南一些地区,客人想要继续喝茶时,杯中应留一些茶水,主人见此会给你继续添茶。如果将杯中茶水全部喝完,则表示不再喝了,主人也就不再添茶了。除了以茶待客外,也有人端出糖果或水果请客人享用的。目前,中国城镇软饮料十分流行,在夏季用汽水、矿泉水或可乐之类的饮料待客的也大有人在。对于主人的热情招待,客人会一再表示不必麻烦。这种主客之间的礼让和推辞有时会使某些外国人感到大惑不解,但它确实表现了主人的待客之诚、客人的感激之情。中国人在外做客,一般遵循一条原则:客随主便。所以客人在主人家访谈时,一般不会主动提什么要求,在吃、喝等方面尤其如此。如果主人问客人用点什么时,客人多半会说:“随便,什么都行。”(三) 交谈和话题待客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与客人交谈。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不管客人来访的目的是什么,与客人进行一般性的交谈是免不了的。如果拜访的目的纯粹是为了看望或叙旧,主客双方少不了谈些目前各自状况的话题,如工作、生活、家庭之类。如果拜访的目的是商讨某种事情,双方在寒暄之后就会言归正传。英语国家的人们在社交场合与他人交谈时所涉及的题目种类繁多,十分庞杂,从政治时事到家长里短几乎无所不谈。 英语国家的大众话题之一是工作。谈工作可以设计谈话人的职业、任职时间、职业兴趣,以及与工作有关的某些细节。但是谈话时切莫涉及人们的工资收入,因为它属于个人隐私,是不能触及的。谈有关工作的细节时要掌握好分寸,不可打破砂锅问到底。谈话时大谈自己的工作也欠妥当,因为它容易给人一种三句话不离本行的印象或兼有炫耀之意。听话人也会感到你知识面狭窄,只知道自己鼻子底下那点事。 住所是人们感兴趣的另一个话题。与人交谈时可以询问对方住在何处,住什么样的房子,住房是否宽敞、舒适、方便之类的问题。如果在别人家做客,主人更喜欢客人恭维他们的住室宽敞、明亮和整洁。女主人常常带领客人参观自己的住室,并向你详细介绍房子的特点。谈住房可以,但切莫询问房子的价钱,因为这也是个人隐私,主人常常守口如瓶。 英语国家人们的第三个大众话题是个人爱好。个人爱好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阅读、集邮、运动、服饰、旅游、垂钓等几乎无所不包。谈论个人爱好方面的题目容易引起听话人的兴趣和好奇心。如果交谈双方发现二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人不但谈话投机,并可能由此建立起长期的友谊。 旅游或度假是西方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紧张的生活节奏常常促使他们寻找放松或休息的机会。在这些国家里,经常待在住地而不外出旅游的人是很少的。旅游或度假之前,他们乐意谈论自己的计划。旅游或度假之后,则喜欢大谈个人的经历,甚至邀请亲朋好友到家做客,展示自己拍摄的照片,或者放映自己录制的幻灯或录像,和别人一起分享旅游的收获和愉快。所以和别人交谈旅游经历或度假见闻是个很合适的题目。 电影、电视、戏剧、音乐以及许多其他形式的大众娱乐活动也是人们乐意谈论的谈话题目。由于电影电视的普及率很高,谈到电影的内容或电视的节目人人有话可说,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喜欢或厌恶的感想或评论。所以,各种各样的大众娱乐活动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大众话题。 英语国家有一个传统话题,就是谈天气。英国人尤善此道。天气是个长存不灭的题目。天气的好坏与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切身生活,人们不会不注意它,也不能不理会它,所以谈论天气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而且天气也是个中性话题,它不涉及任何人的隐私。当然西方人谈天气也不是死死板板地说:天下雨了;天刮风了。他们更多的是发表一些评论性的一件,例如:Its lovely weather today, isnt is?或 Rather cold, isnt it? 英语国家的另一个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是有关国家或地方的大事情,如选举、罢工、自然灾害、政治丑闻、大型的犯罪活动、影响人民生活的政治和经济政策等等。在谈论有关政治方面的题目时,不同政治派别或倾向的人会发表不同的意见或看法。中国人与英语国家的人们谈论他们国内的此类话题时一定要谨慎,切莫不了解情况妄加评论,以免引起意见冲突,导致不愉快的后果。由于社会或文化背景的差异,一个国家的大众话题到了另一个国家就可能成了十分敏感的禁忌。例如: 西方人对于诸如年龄、工资收入、婚姻状况、家庭财产等属于个人隐私方面的题目是讳莫如深。但中国人对于这些却十分开放。即使是一个年轻女子,当问及她的年龄时,会毫不迟疑地说出自己的真实岁数,而脸上并没有尴尬的表情。中国人见面时,常常会谈到个人收入的问题,“你每月挣多少钱?”会脱口而出,也不觉得问这样的问题有什么不当之处。 西方人见面时问候对方的身体情况,表示关心,但对别人生病的情况一般不刨根问底,追问病情病因。而中国人对于这一点却不怎么在乎,有的病人甚至会把求医治疗的情况详细说给别人听。 在西方,宗教信仰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由于西方人在不同程度上多有信教的传统,一些虔诚的教徒对异教徒或无神论者感到不可理解。所以谈及这类题目要掌握分寸,不宜争论。中国信教或不信教的人都有,过去不少人把宗教看成一种迷信,容易引起信教人的不快。在不得不涉及这类问题时,比较得体的做法是尊重对方的个人信仰,不可妄加评论,以免引起不快。 中国人也有禁忌,只是与西方不同罢了。中国人最忌讳的是“当着矮人说短话”,“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两句中国俗语的意思无非是说在与对方交谈时不要涉及他个人或与其有关的家庭或单位的短处或痛处,其中包括对方的生理缺陷,女士的胖瘦丑美等。另外,中国人一般忌讳“飞短流长”。对于那些没有根据的“流言蜚语”或“东家长西家短”,中国人多数是不屑一顾的。人们更不愿意背着某人谈他的缺点或说他的坏话。中国人不当面揭他人的短处,主要是顾及对方的面子,不能使人家下不来台,而影响双方的人际关系。中国人忌讳流言蜚语、背后议论他人反映的是中国人做人光明磊落的传统美德。其次,在住所或其他的社交场合,中国人忌讳谈论粗俗不雅或者低级趣味的话题。只有那些没有教养、没有品味的个别人才有兴趣谈这些话题。即使这类人在一些大众社交场合也会有所顾忌或收敛。中国人认为这些粗俗的话题登不得大雅之堂,因此也就成了社交场合忌谈的题目了。除了话题之外,人们还需要注意谈吐、举止和风度。在这一点上中国和英语国家的礼仪规范大致是一样的。总的要求是:谈吐得体、举止文雅。 与人交谈时,夸夸其谈,不着边际;自吹自擂,炫耀个人;言辞刻薄,讽刺挖苦等都是谈吐不得体的表现。为使交谈生动活泼,趣味横生,中西方文化都主张谈吐要幽默机智。当然幽默和机智是有文化差异的,中国式的幽默外国人不一定能够理解,而西方国家的幽默,中国人也不一定能够接受。只要在交流中把话说得风趣,任何文化背景的人都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交谈时举止的文雅,中国和英语国家都有近乎一致的规矩,但也有差异。谈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不要东张西望,也不要随便打断对方。在倾听别人谈话时,不可默不作声,没有反应,应不时地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或者微笑表示高兴。别人在谈话时不可站在一边偷听,更不能只与一个人交谈,把别人抛在一边不管。也不可只与女士交谈,忘了男士的存在。在与他人谈话时自己想要离开,最好找一个恰当的理由。如果要去卫生间方便,最好用委婉语表达,以免使人听了尴尬。(四) 告辞和送客告辞和送客是拜访活动的最后一项礼仪习俗,哪一个国家或哪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没有,只是做法不同而已。美国社会学家E.Goffman认为,人们见面时互致问候标志着交际活动的开始,而相互告别则象征着交际活动的终结,二者都具有促进和加强社交关系的功能。在英语国家,拜访结束时,一般由客人中的女士或年长者提出告辞之意。如果拜访时间较短,客人提出告辞,再稍呆一会便可离去。如果拜访活动的时间较长,主人留饭或应邀参加其他一些活动,而且又是在夜晚,客人在晚上10点半到11点之间告辞较为适宜,而且客人提出告辞和他真正离去之间应有一个短暂的时间间隔,约为15到20分钟。客人提出告辞后不应马上离去,他需反复表示告辞之意两到三次。否则,会显得唐突。在中国,除非主人一再挽留,客人一旦表示告辞会立即行动。如果是宴请活动,客人吃完饭后马上告辞是不礼貌的,他至少还要呆上半个小时才能表示告辞。 客人起身告辞,主人送客,这是中外一致的做法。中国人送客一般要送到大门外,甚至大街上,而英语国家的人们送客到大门口为止,一般不出大门。客人离开前自然要说些感谢的话,而主人同样对客人的光临表示感谢,并表示有机会再次聚首。但是人们观察到,双方在告别时有时话长,有时话短。这多半与两个人分别后再次会面的时间长短有关。如果双方分别后明后天又能见面,告别时话就短;如果分别后长时间不能相见,双方告别时话就长。另外,双方分别时还伴有握手的礼仪,称为握别。英语中有一些固定的套语供告辞和送客礼仪之所需。例如,客人告辞时常说的话有:I think Id better be going now.Ive got to get up early tomorrow.I think I ought to be going now.My baby sitter must leave at 11:00.I think I must be going now.I must not hold you any longer.告辞时,主客双方都要说“再见”,英语中这类用语已经司空见惯,如”See you”, “ So long”, “See you later”, “Bye-bye”, “Good bye”等等。此外,还有某些问候语被用作告别语的情形,如”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等,在语气上非常正式,有时甚至有逐客的含义,人们在使用时应当特别注意。”Good night”也是告别用语之一,但它用于晚间分别后不再相见的情形下。有人在告别中也使用 “Have a good (nice) day.” 或“Take care.”等用语。前者是祝听话人一天中好运,后者是请对方保重。据人们观察,老年人使用这些辞别用语的较多。告别时双方说的一些感谢话的套语有:Thank you for a lovely afternoon.Thank you, Ive enjoy this beautiful evening.Thank you for coming.中国人待客,听到客人表示告辞之意时则一再表示挽留,并说:“时间还早呢,再坐会儿吧!”挽留客人表示待客之诚。如果客人一说要走,主人就表示同意,好像主人乐意客人尽快离去。即便是主人真有此意,嘴上也不会表示出来。客人执意要走,主人为客人掀帘开门。对于熟人或常客,主人送到大门外即可。对于生客、贵客或远道而来的客人,往往一家人全部出动,送客到门外、汽车站或村口,看到客人离开后才回家。中国人在送客时口头上常说的客套话有:“请慢走”、“请走好”、“不远送了”、“有空再来”等等。客人对送自己的主人则说:“不要送了”、“回去吧”、“请留步”、“再见”等客气话,这样,主客双方在热情洋溢的话语中分手,完成了拜访的整个礼仪过程。二、 送礼习俗送礼或馈赠是世界各国通行的社交礼仪,是人们表达心意的一种物质体现。中国有句俗话: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际交往中,按照各个国家或民族的习俗适当地送些礼物是为了向他人表示祝贺、慰问、友情、感谢,甚至是爱慕之意。并且,人际关系也会从一个并不引人注意的方面得到加强和巩固。送礼虽然是国际通行的社交礼仪,但在送什么样的礼物,在什么场合送礼,如何送法等问题上,各国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少的差异。 首先,赠送礼品,不是为了满足某人的物质欲望,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更不是为了借此打通关节,为自己捞取额外的好处,而应以“礼轻情意重”为原则。中国和英语国家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据说,英国人向他人赠送礼品时注意“礼轻”,因为花费过多会使人觉得有“贿赂之嫌”。英国人认为私人关系和业务关系要泾渭分明。如果业务上有联系,送礼不宜过重,更不要送带有本公司标记的礼品。在美国,亲友之间互赠礼品也避免馈赠昂贵的物品,否则会使受礼者感到心情不安。美国人喜欢个人独立,不愿意于他人有很深的私人关系,更不愿意由此什么义务。Edward Steward在美国文化模式一书中曾这样论述:“虽然社会活动占去许多时间,但是美国人避免对他人承担个人义务,他们不愿被牵扯进去。像邀请或馈赠这类社交活动,接受下来,向对方表示谢意,就此为止。接受者并没有义务必须回请或还礼,尽管人们模糊地感到某种答谢的举动是恰当的,但是这种社会压力并不具有其他文化中明显的社会义务所具有的那种正式的约束力。美国人从事社交活动通常喜欢在尽可能不牵扯什么社会义务的条件下进行。”中国人在交往中基本上是以“礼轻情意重”的原则行事的,但有些人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常常是厚礼相赠,这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陋习。 关于送礼的场合,中国和英语国家也有异同之处。西方人通常在生日、订婚、结婚周年纪念日、乔迁、送别、大学毕业,以及圣诞节这些重要的日子送礼。应邀到他人家中做客通常也带些礼物。中国由于历史悠久,地区差别较大,送礼的日子或场合也比西方复杂。例如,中国有诞生礼,即从孩子出生第一天到一周岁,要举行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内容不同的,在这些日子,但传统习俗,亲朋好友是要送礼的。再如,中国人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非常重视给长辈或老年人过生日,现在小孩和年轻人也开始流行过生日了,因此,只要举行生日庆贺活动,应邀的亲朋好友自然要送礼。还有,中国人在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时,礼仪复杂,送礼的要求也高于平时。中国人基本不过圣诞节,但春节是送礼的重要日子,尤其盛行给孩子送礼。中国人在春节时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习俗,“幸运”的孩子有时会得到数目惊人的“收入”。当然,平时人们免不了有一些看望、拜访或宴请活动,按照习俗,大家也带些礼物表示自己的心意。 关于送何种礼物,不仅中西差异大,而且与送礼的对象和场合密切相关。下面介绍英语国家在不同的场合给不同的对象送礼的具体情形。(一) 英语国家的送礼习俗1. 生日礼物给十五六岁的女孩子赠送生日礼物可以是带有小饰物的手镯、耳环、女孩喜欢的书籍、刻有孩子名字的文具、香水、头巾、腰带、墙画或者其他女孩子卧室的装饰品等;给十几岁的男孩子的生日礼物可以是衣服、体育器具、唱片或者受人欢迎的摇滚乐队的录音带、墙画、游戏机软盘、电脑软件等;给妻子或丈夫的生日礼物最好是那种她或他十分想要,但由于钱贵或别的原因而没有买的东西。这种礼物会给对方一个惊喜;给老年夫妇最理想的生日礼物是商店礼品券、盆花、他们感兴趣的书籍等。为他们订一份报纸,甚至给他们提供旅行机票都无不可;对任何人来说,你亲手制作的东西(DIY),如自己烤制的食品、手织的衣物或木工制品都是很好的生日礼物。“A baby shower”: a party at which the expectant parents receive gifts for their expected child. By tradition, a baby shower is intended to help parents get items that they need for their baby.“A sweet sixteen”: a type of pa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usually celebrated for a girl on her 16th birthday. Today, the party is more generally taken as an age celebration, a must for todays teenage girl, marking her beginning of independence as she steps further into the adult world. At such a party, although unique chocolate bars can make an excellent gift, giving her some money as gift may be the best, because she will have a lot of expenses if she is getting a car for the first time. Of course, clothes, books, and CDs all can be excellent choices.2. 订婚礼物年轻人订婚时赠送礼物的人主要限于关系密切的亲戚和要好的朋友,主要的送礼对象是女方,即新娘(Engagement gifts, specially designed by the bride, are usually given by immediate family members, close relatives and intimate friends.)。Kitchen items, jewelry, and bathroom towels, just to name a few, are conventional items and are usually appreciated. Perfumes are also nice for both the future bride and the groom. However, if the person to be gifted is a lover of art works, then paintings by famous artists can also be presented. 3. 新娘送礼会礼物新娘送礼会(Bridal showers)是指亲朋好友为即将结婚的女子举行的赠送礼物的祝贺活动。有三条严格的规范需要遵守。首先,礼品必须在送礼会上赠于主宾,不能让商店转交。如果送礼人不能参加送礼会,应将包装好的礼物事先送到主人家里。其次,在赠送的礼物上应附有一张贺卡,这样,当主宾打开礼物时知道礼物是哪位客人赠送的。最后,礼物要在送礼会上打开,主宾应当向馈赠者表示感谢。新娘也可以事后写信致谢,但是,除非送礼人当时不在场,一般情况下是不必要的。The purpose of a shower is to assist the couple in equipping their new home. The gifts may be utensils for kitchen, bath, gardening or camping, etc. today, a bride may still appreciated pots, pans, dishes and dishtowels, but if the kitchen is already fully-stocked, then specially cookbooks, or a gift certificates for private cooking lessons may be more appropriate choices. However, keepsakes such as handmade quilt, crystal vase, or a photo frame can be better gifts that will honor the memory of this special occasion while helping the couple decorate their home.4. 婚礼礼物婚礼礼物多半是装饰性的或实用的器物,例如:折叠桌椅、穿衣镜、料器花瓶、食品加工器、台灯、一套玻璃杯、一套刀具、木制色拉碗、调味品器具、带框的装饰画或照片、装食品用的托盘、银器或瓷器制品,等等。赠于二婚的新郎新娘的结婚礼物应该不同于一婚者的礼物。因为二婚夫妇的基本生活用品齐备,如果买了这类物品相赠,对他们并没有多大用处。所以为二婚者选择礼物要以稀有或少见为原则。例如:为新婚夫妇的花园里送一种花、一棵树或装饰用灌木,好的葡萄酒或香槟酒,有纪念意义的带框的照片, 订一份他们喜欢读的杂志,油画或平板画,戏票、音乐会票,参观礼券,为他们的小孩请保姆,等等。If the bride and groom have listed their gifts, it is wise to buy according to the list, or at least review it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idea of their taste and needs.5. 参加结婚周年纪念活动的礼物年轻夫妇举行结婚周年纪念活动时,参加人一定要带点礼物,以实用的家庭用品为好。中老年夫妇举行此类活动时,他们生活用品齐备,参加人可以考虑送些别的东西。例如:纸或塑料制品、印花布或棉织物、皮或仿皮制品、丝绸或合成纤维布料、木制品、金属制品、电动生活用具、陶器或瓷器、带有装饰图案的精致织物、水晶或玻璃制品、象牙制品、珍珠或金银首饰,等等。6. 告别活动礼物如果有人迁居他地而举行告别活动,赠送的礼物要有一定的纪念意义,例如一张旧居的或与他们的朋友在一起的照片;为他们订一份当地的报纸,使他了解原居住地方的消息;送给他们印有自己地址的而且邮资已付的信封和信纸,使他们常写信以便保持联系。如果主人举行的是旅行告别活动,参加这可以送读物、旅行日记本、游戏器具、旅行指南、护照夹子、货币兑换指南、旅行用具等。7. 乔迁活动礼物Moving to a new house, people also hold a house-warming party to celebrate, which is an opportunity to let old friends see the house and to get to know new neighbors. It is also a party for friends to give gifts to furnish the new home. Since the party is generally very informal, the host can send invitations by cards or simply just a phone call. Guests should bring such gifts to the party to congratulate the host on his new home as a potted plant, a vase, a picture frame, a bottle of wine, a bunch of flowers, or a gift basket of foodstuffs.8. 学生毕业时的礼物这里指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毕业时,家属亲友或其他相关人士应赠送的礼物。例如:钟表或钟表收音机、电视机、个人电脑、台灯、与学生专业有关的书籍或参考书、照相机、体育用品、手表或戒指之类的首饰、商品礼券、钱、股票、礼券等。9. 周末访客时应送的礼物周末访客或者参加私人宴请,人们通常送的礼物有鲜花、水果、糖果、书籍等物。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主人的庭院里没有花木时,送鲜花才合适。如果主任家里没有果树时,送水果才恰当。送书时要了解主任的爱好和需要。有的人也有拜访之后送礼的。如果这样做,他们可以先送一些一般的礼物,如一瓶酒、自己种的西红柿或一瓶特制的果酱。待到知道主人的需要时再补送一份礼物。如果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你可以带牛扒或其他半成品的菜,到时做一下就可吃用。如果主人有孩子,可送玩具、游戏器具、拼板玩具等孩子喜欢的东西。10. 去家中或医院看望病人时应送的礼物看望病人,应考虑病人的病情和住院时间的长短。对大多数病人来说,轻松有趣的读物或填字字谜的书籍都是可送的礼物。如果病人住院的时间较长,送晨衣、睡衣或靠垫是合适的。看望病人也可以送鲜花和食物。但送花时要注意花的禁忌;送食品时要事先征得医生或家人的同意。11. 送给教师的礼物学生给老师送礼可以集体送也可以单独送。如果是集体送给老师一件礼物,可考虑送一本地图册、一部精装的词典、一本专业方面的书籍等对老师教学有用的器物。当然也可以送一些老师日常生活方面的用品,如一件毛衣、一个台钟、一张墙画等。学生单独给老师送礼可以考虑下列物品: 手帕、钱夹、领带、围巾、家制果酱或糕饼、圣诞树饰物等。12. 送给医护人员、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员的礼物给医院的护士送礼时比较合适的礼品是糕饼、糖果、水果等。给医生、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员送礼时可选择下列物品:文具用品、家制的风味食品、厨房刀具、体育用品、他本人喜欢的葡萄酒或烈性酒等。13. 送给修女、牧师、犹太教士等神职人员的礼物给修女送礼要看她们平时穿不穿法衣,即修女服。对那些不穿法衣的修女来说,赠送支票、现金或商店礼券较为恰当。其他可送的礼物还有白色亚麻手绢、圣像、宗教画、书籍、订一份杂志、黑色手套、护肤液、扑面粉、浴室用品、小糕饼、糖果、女用披肩等。美国有给新任神职人员如牧师、犹太教士等送礼的习俗。可供选择的礼物有:皮面日记本或通讯录、文具用品、订一份杂志、手表、钱夹、文件夹、礼券等。如果就要到任的神职人员吸烟,打火机、烟斗、烟灰缸之类的小物品也是受欢迎的。思考题:除了上述提到的礼物规范外,就你所了解的一些英语国家的重要节日中,人们送礼一般按照什么规范来进行?14. 送鲜花的规范和禁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鲜花作为一种特殊的礼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向任何人赠送鲜花。在某些场合,赠送鲜花可以说是一件必行的事。例如少女初进社交界的晚会,参加欧洲人举行的家宴、出席葬礼等赠送鲜花是最适宜的。在英语国家应邀出席私人晚宴,送给女主人最好的礼物就是鲜花,而最理想的做法是提前将花送去,以便女主人在客人到达之前把花插好。如果送礼人随身带去,最好事先把花编排整理好,免得女主人再去劳神整理而将客人撇在一边。送礼人也可以采摘自己花园里的鲜花相送。在把花送给女主人时,自己可以主动要求为她把花插好,以免给她增加麻烦。在欧洲,人们习惯于向女主人送插花,如果不送插花,第二天也应送去鲜花。在美国,送插花也很受欢迎。以前一般都认为不宜向男士赠送鲜花,现在,这一习俗也有了改变。鲜花完全可以作为礼物送给过生日、生病或者新开业的男人。如果送礼人担心对方感到鲜花的“女性”色彩太浓,可以用盆栽花木或长青植物相赠。这类花草无需精心照料,摆在男士的公寓或办公室都是比较理想的。送花的习俗和禁忌: 花的颜色很有讲究:红色象征生命力和炽热的爱情,粉色象征忠诚的爱,橘黄色象征蓬勃的朝气,紫色象征敬意和良好的祝愿,黄色象征轻蔑,白色象征死亡等等。 每一种花都会有特定的含义,例如,在西方国家,青年男女之间,送红蔷薇花表示求爱,回赠香石竹意味着拒绝。母亲给子女赠花,常将冬青、樱草、金钱花、凌霄花、僧鞋菊搭配成一束,表示母亲的爱抚。 在英国,人们忌送百合花;在法国,人们忌送菊花,因为这些花都意味着死亡。 送花成单,忌成双。15. 英语国家送礼的特点: 他们注重礼物的实用性,美国人尤其如此,因为崇尚实用是他们的价值观之一。 在馈赠礼物时要尽量考虑对方的爱好。 送礼时,要确保礼品对受礼者有特殊意义。(二) 中国的送礼习俗1. 结婚礼物中国人十分重视结婚礼仪,按照中国人的习俗赠送的结婚礼物有以下几种形式: 赠送喜联喜幛。这是传统的婚礼礼品形式,较为高雅大方,适合于交友广泛、结婚场面较大的受礼者。喜联喜幛可从书画社购买或请其代作,但要告之送礼人和受礼者的姓名及二者的关系。如果送礼人能亲笔书写喜联喜幛,就更好了。 致电致函祝贺。异地亲友结婚,不能亲往祝贺者可用写信或发电报(电邮/传真)的形式表达送礼人的祝贺之意。一般人们随信随电附寄礼金或礼物若干。 赠送花束花篮。赠送花篮较为典雅大方,具有现代气息。但也比较昂贵,实用价值不大。中国人更注重实惠的礼品。 赠送实物。现代中国人结婚,亲友赠送实物的仍然很多。在这一点上,中国人与英语国家的做法差不多,都注重礼品的实用性。一般人们送的礼品有:家用电器、家具、金银首饰、床上用品、厨房用品、工艺品、衣物等。为了使自己赠送的礼物派上用场,送礼者可事先征询受礼者的意见,看他们需要什么。这样做不算是失礼的举动。 赠送现金。 赠送现金上一种方便实惠的送礼形式。礼金不论多寡,习惯上要成双数,取其吉利,即所谓“成双成对”的意思。赠送现金可以帮助受礼者解决许多实际经济问题。 除了上述各种形式外,还有人送纪念册、影集、工艺品、丝绣制品等物品的。只要礼品投合受礼者的兴趣爱好,那就是最得体最恰当的结婚礼物了。2. 生子礼物人生得子是一件喜事,亲朋好友送些礼物表示祝贺是人之常情,也是中国人的传统做法。要送的礼物可以是婴儿的衣物、玩具、营养品,甚至几个人一起赠送一定数量的钱财,以小孩的名义存入银行,也可以送生肖纪念章。若有产妇的同性熟人,也可同时给产妇送些小礼物。3. 生日礼物在传统习俗上,中国人注重孩子过第一个周岁生日。这时亲戚朋友多来贺礼,祝孩子长命百岁。客人送的礼物多为衣物、食品和玩具。现在中国家庭中多为独生子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每到周岁给孩子过生日的家庭也多起来,这时家庭成员多送孩子一些实用的小礼物,以示祝贺。有的给孩子买一个生日蛋糕或者带孩子出去玩一次,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纪念礼品。在传统习俗中,中国人非常重视给父母长辈过生日。除了开家宴表示祝贺外,子女和晚辈都会送父母一些生日礼物。如果父母年纪较大,一般人们会送寿桃、寿糕、寿联或寿幛,祝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传统上也有送龙头拐杖的。现代中国人送糕点、衣物或其他生日人感兴趣的物品也为数不少。夫妻过生日时,先生最好给妻子送鲜花,要成束的。但赠送衣物、化妆品、首饰也很好。妻子给丈夫送礼多是衣物或其他先生喜欢的东西。恋人过生日时,送给对方的礼物以小巧、精致、新颖、自制的东西为好,如恋人喜欢的录音带、书籍、小工艺品、影集、鲜花等。4. 慰问伤病者的礼物亲朋好友或同事因故受伤或生病,人们常到伤病者家中或医院进行看望和慰问。常带的礼品有:糕点、水果、罐头、营养品或滋补品等,主要以食品为主,这与英语国家的做法有较大的差异。但也有相似之处,如送鲜花。现在中国人看望病人,送鲜花的也非常普遍了。5. 殡丧礼品中国人在殡丧等白事中有赠礼的习俗,但以不留纪念为原则,以免病故者的家人触物生哀,引起悲痛的心情。现代城镇居民每遇到亲朋中有丧事者多送花圈挽联,对死者表示沉痛的哀悼和追思之情。农村中有不少迷信群众仍赠送纸人、纸马、纸钱等丧品,以备死者九泉之下使用。中国人还有在殡丧时给死者家属赠送现金的做法,习惯上称为“烛金”或“帛金”。如果是参加农村的殡丧活动,每个人都要拿一定的钱,称为随礼,钱的多少以关系密切程度而定。6. 社交活动礼物在日常生活或节假日中,为了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畅通,人们常常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看望或拜访自己的亲朋好友、同事或业务上的伙伴。有时则是应对方的邀请去参加家庭宴请或各种聚会。按习俗,在参加这类社交活动时也要送些适当的小礼品。送什么没有一定的规矩,要视对方的爱好来定。中国人常送的礼物有糕点、水果、酒类、茶叶、饮料、营养品、补品、土特产、工艺品等。如果自己的亲友或相知有天灾人祸,比如火灾、水灾、风灾、被抢、失窃等意想不到的灾祸,赠以适当的钱物,使其渡过难关是必要的。如果有人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帮助了自己,解决了实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赠予对方适当的礼物,以示感谢,也是中国人为人处事的一种习惯。送什么礼物,要以个人的情况而定。这时恐怕赠送有纪念意义的礼物较为恰当。(三) 中国和英语国家送礼习俗的差异 首先,西方人在赠送礼物时注重礼品的包装。买来或自制的礼物一般要用彩色礼品纸包起来, 然后用彩带扎起, 或用胶条封住。有的礼物虽然有包装盒,但送礼时还是要再包装一下。如果送一瓶酒做礼物,最好要酒瓶外面有包装纸的那一类。圣诞节时赠送给每个人的礼物可以放在一两个大盒子里,里面的小礼物可不必再包装。有时送礼,还要在礼物上加上个人标记,或缀上姓名首字母组成的交织图案(当然,这样做有一个缺陷:一旦物品标上了首字母就无法再退换。因此,在为贵重礼品标上姓名首字母之前,必须确定该礼品是受礼者需要或喜欢的东西,而且式样、颜色和尺寸都合适。如果送礼者确有把握,标上姓名首字母可以使许多礼物更加美观。当然,在受礼人接受了礼物之后再标上姓名首字母亦无不可。如果赠送标有首字母的手帕或其他礼物,对女人要用叫名的首字母,对男人则用姓的首字母。对于礼品的包装,中国人有好长一段时间不太重视。有时,中国的一些礼品是上乘的,但包装却不雅观,这无疑减轻了礼品的含义。这种状况正在发生变化。英语国家的人们送生日礼物、圣诞礼物或结婚礼物时,通常附有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5000台纯电动矿用卡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400万平方米SPC石塑地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岳阳垃圾分类知识培训班课件
- 岩茶建盏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快递经营权独家转让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北京二手房交易首付款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柴油运输及环境保护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文化创意产业兼职会计管理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铝单板加工与研发合作合同
- 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
- 证据目录范本
- 标准档案盒脊背(格式已设置好)
- GB/T 21475-2008造船指示灯颜色
- 园林绿化工高级技师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安医大生殖医学课件04胚胎的培养
- 可下载打印的公司章程
- 关于推荐评审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推荐意见报告
- Q∕GDW 10356-2020 三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
- 教研工作手册
- CINV化疗相关呕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