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doc_第1页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doc_第2页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doc_第3页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doc_第4页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论文论 文 题 目: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学科 、专业: 07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二班 小 组 成 员:刘波、孙琳清、伍婧文、张元秭、孟剑桥、王珺 指 导 教 师: 郭宇强 讲师 二零零九年九月一日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研究的焦点之一,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国内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方面的调查研究较为罕见。我们通过回顾有关大学生就业相关文献,对十六所高校发放一千多份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大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半开放访谈调查,并结合国内外各学科相关理论研究,从而撰写完成了此次关于大学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在结合了多学科理论后对大学生就业期望给出了定义。2.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文献检索法、专家意见法等,设计出信度较高,效度较好的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3.运用现代心理学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动机,并且给出了男女生之间不同就业需求产生的原因。4.通过对“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分别给出了影响大学生就业期望的五方(大学生、高校、家庭、政府及社会)相应的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 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认为现在的就业压力较大。2. 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因素成为造成当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首要因素。3. 大部分大学生期望毕业后能在发达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4. 在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中大学生最注重的是“个人兴趣”因素,而其次男生则更加关注“收入”因素,女生更加关注“稳定性”素。5. 大部分大学生把自己的薪酬期望定在1000-3000元月等,并且提出了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期望;薪酬期望; 概念界定:1.就业期望:就业期望是指劳动者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对用人单位在薪酬福利、劳动条件、职业发展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能够给予劳动者的效益的心理预期。2.薪酬期望:大学生就业期望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对工作的工资、福利、职业声望、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工作特征预先设定的最低标准,如果低于这一标准,大学生就不会接受这一工作。Abstract of a thesisCollege student issue of obtaining employment is one of the focal point that society studies nowadays, is also one of the focal point that society shows solicitude for nowadays, but expects that the aspect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is comparatively rare in the homeland about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 obtains employment. And our relevant by recollecting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relevance document, gives out more than 1,000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o sixt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four will graduate as well as the academy is big to Peking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Beijing ,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China Institute of Relations interview of the college student investigation, studying combining with every home and abroad discipline relevance theory , write the findings report having accomplished the expectation obtaining employment this time about university thereby.Place of FOAK studying lies in capital: 1. In having been tied in wedlock, the multidisciplinary theory queen expects to have given out definition to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2. Analysis law, document retrieval law, expert idea law wielding a version synthetically etc., the degree designing out message is higher, effect degree is fairly good findings report expecting that about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 obtains employment. 3. Have applied modern psychology to have analysed the motivation that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needs, have given men and women out and the cause that be unlike between the life employment need produces. 4. By the analysis to the result expecting that about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 obtains employment, we have given five method (college student , universities , family ,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of the expectation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out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 respectively.The main conclusion studying originally has: 1. Most college students thinks that employment pressure now is bigger. 2. The factor educating the pattern and industrial set-ups becomes the first factor bringing about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in the nowadays difficulty. 3. The most college student expects that the queen who graduates can work in the developed city and developed coastal region. 4.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 attaches importance to most in the factor affecting career choices is a personal preference factor , secondly, the boy student shows solicitude for the invisible income factor then especially , the girl student shows solicitude for stability vegetable especially but. 5. The most college student fulfils self salary expecting to decide the suggestion resolving countermeasure and constructive having waited for a problem, and having brought forward in 1000-3000 January.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Obtain employment; Employment is expected; The salary fulfils an expectation;目 录一、 引言-1(一) 研究背景-1(二) 研究框架-1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2(一) 已有研究成果-2(二) 历年大学生就业数据-4(三) 大学生就业法律法规政策综述-7三、 调查结果阐述-7(一) 大学生对总体就业环境的认识-8(二) 大学生就业选择倾向-9(三)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倾向-12(四) 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的看法-14(五) 其他调查结果-15四、 调查结果分析-16(一) 教育体制不完善以及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是导致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的主要原因-16(二) 国家的发展政策是导致“冷门、热门”专业的产生以及产生大学生择业地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16(三) 男女生的性别差异是导致其职业选择差异的主要原因-18(四)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大学生薪酬期望降低的主要原因-19(五)大学生的心理预期以及我国特有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成了当今大学生就业价值观-23五、 建议对策-26(一) 致广大大学生朋友的建议-26(二) 致高校的建议-29(三) 致用人单位、家庭和社会的建议-30六、 结束语-32附件一: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问卷-34附件二: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访谈调查记录-36七、 参考文献-39八、 致 谢-40一、 引言(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把孩子送入大学,让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然而,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和国家出台的大学扩招政策,导致了近些年人力资本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供给远大于需求,从而使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矛盾逐渐突显出来。去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无疑又使原本就供需失调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雪上加霜,企业裁员、沿海外向型企业纷纷倒闭,使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大幅降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矛盾日益明显。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如何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了国家发展的前途。为此,在今年的“两会”上,很多人大代表都带来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方法和议题,大学生就业这一议题也成为与会代表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温总理还亲自接见了大学生代表,以了解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会后,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可见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视。作为处在就业问题漩涡中心的大学生的我们,怎样能够从实际出发为当前的大学生们提供一个客观的就业动向指导就成为我们小组选题的焦点问题,而要想帮助我们自己从就业问题的漩涡中摆脱出来,就要先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国内之前也有过类似的调查,但今天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了解到最新的大学生就业期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调查报告就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当今大学生就业期望进行系统客观的调查,为广大大学生朋友提供一些就业建议,为大学开展就业指导课提供参考依据。(二)研究框架:1研究方法: 本报告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实证研究的多种方法。 首先,利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了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方面的理论和数据;其次,是利用问卷对包括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十几所北京地区的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第三,是对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四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调查;第四,利用SPSS社会学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第五,通过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建立大学生薪酬期望模型;第六,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以及与往年数据进行对比,提出了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2调查方法: 考虑到我们的时间、人力、财力有限,本研究采用了随机抽样调查,也就是问卷调查法,结合访谈法和文献检索法进行调研,具体形式是利用问卷对包括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十几所北京地区的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以及对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四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选择对象具有普遍性。3研究内容:本调查报告对大学生对当下总体就业形势的看法,以及造成此种就业形势的原因,如冷门热门行业,就业因素选择,就业地区选择,薪酬期望,企业吸引力,法律法规,求职途径,就业指导以及创业等多方面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内容进行了系统调查,并且运用SPSS专业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并运用现代管理学、经济学、逻辑学、运筹学、博弈论、数学以及实证心理学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阐释。二、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已有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对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研究早已开始,但各个学者在其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以不同视角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所以研究结果也各有不同:1.从心理学角度的研究分析成果。从2003年至今,中国社会经历了大学扩招、金融危机等对大学生就业颇有影响的事件,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根据一项从2003年到2005年的大学生就业心理个案的调查显示,在2003年到2005年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总体就业状况良好,薪金期望值也较高,没有太大的下降,但是在调查中也显示出大学生对待就业困难的认知中基本上趋于理性。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心理的主要表现有:焦虑,自卑,胆怯,幻想,自负,自暴自弃,盲目攀比等,这个期间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就业心理倾向稍有起伏。呈现多元化与一致性,务实性,变化性;第二,就业心理素质相对稳定。业务能力相对稳定,职业成熟度有起伏,就业人格特点表现不一;第三,就业心态各异。渴望竞争,但缺乏勇气,理想化倾向严重,对公平竞争机制持怀疑态度,情绪稳定中有波动。研究者从三个维度分析了这个期间大学生心理的特征,第一,认知心理维度,主要表现在自我认知不准确和对外围事物认知的不准确;第二,情绪心理维度,主要体现在悲观情绪心理、不满情绪心理和焦虑情绪心理,根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表明:有七成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都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第三,社会心理维度,包括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从2003年起,在诸多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第一,心理状况和心理发展水平;第二,个性特点;第三,知识结构;第四,自身因素。能力素质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就业矛盾心理的存在。客观因素:第一,社会因素。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市场不完备,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性别歧视。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30亿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有1至5亿,不充分就业人口有75亿至9亿,我国作为劳动力大国,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前几年的高校的扩招虽然在早期看来迅速的提升了我国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但是,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却是“余波阵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在就业方面的政策中也发生了改变,从当初的“统”、“包”分配,到现在的自主择业,也使得部分大学生就业出现了困难;第二,学校因素。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与校外合作不够充分,缺乏就业指导与教育;第三,家庭因素。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社会越来越关注大学生这一重要就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大批学者开始研究大学生就业心理,为了帮助广大大学生更加顺利的就业,许多大学和地方机构都开展了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的积极引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就业是大学生走出象牙塔的必然结果,是大学生告别美好的校园生活,真正融入社会的第一步,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思想、心理压力,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也使得部分同学产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就业心理障碍,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不良影响,这样既不利于就业,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根据研究表明,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特征,在这个人生重大转折点期间对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引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得大学生寻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在我国,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大学生就业告别了过去的国家“统”、“包”分配,转变到供需双方自主选择,大学生开始自主择业,就业市场出现了供需矛盾,供远远大于求,就业问题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在各大院校展开,但由于大部分操作者大都是兼职的,因此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研究者认为在我国虽然已经广泛开展了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但仍旧缺乏大量专业性的人员与机构的专业指导,致使辅导效果参差不齐,收效甚微。2.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的分析研究。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个人逐步成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为此出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考虑,高校毕业生对理想收入,地区和单位薪酬期望是一种正常的市场反应。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毕业生的收入预期高出市场的承受能力,与实际状况存在相当的差距(有不少文献也同意此观点)。这也证明了外国学者Smith和Powell的论断-由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平均水平,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平的偏高,而且在中国(20%-40%),这种高估主要是有那些来自重点名牌学校,少数热门专业,有非常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想自己创业或想去外资、合资企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所推动的。由于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地区间、行业间、单位间经济利益的巨大差异,从事同一种职业、岗位,仅由于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单位,就导致个人收益和发展前景有着巨大的差距。因此,毕业生的就业单位选择预期集中于公共部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单位,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地区选择预期集中于沿海地区或大城市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完全符合市场行为原则,因为这些地方正是风险加权收益最高的地方。从上述文献资料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就业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就业地区选择为保障。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个人的发展是就业的基本目标,并以经济利益即工资福利的获得来衡量目标实现的程度;而由于中国户籍制度的限制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就业地区的选择就成为获得发展机会和高工资收入的保障(曾湘泉等,2004)。这是大学生对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要求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必然选择。3.从经济学的角度的分析研究。吴克明教授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造成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追求预期收益最大化造成的,具体有三方面的原因:(1)大学学费大幅上升抬高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按照人力资本理论,上大学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根本动机在于实现个人预期收益最大化,即个人期望通过接受大学教育,给自己及家庭带来较高的净预期收益,净预期收益等于总预期收入TR减去总成本TC,即:=TR(w)TCTR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毕业以后的预期收入,TR(w)表示总预期收入是工资水平w的正相关函数,显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水平越高,总预期收入就越高。TC是指大学生接受大学教育所支付的学费、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等直接成本和影响大学而放弃的工作收入即机会成本。由公式可见,当TC上升时,要使S不变,那么TR必须增加,从而w就必须增加。所以大学学费的大幅增长,使得大学生就业期望升高。(2)信息不完全导致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经济学关于理性人假设是指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实现预期利益最大化,但预期利益最大化不等于并且也不一定必然导致结果利益最大化,预期最优导致结果最优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信息必须是完全的。所以,尽管大学生保持偏高的保留工资,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的选择不理性,而是市场信息不充分造成的。事实上,由于劳动力市场上的专业需求信息以及工资分布信息不完全,他们往往较乐观地估计自己的工资前景,从而提出偏高的工资要求。(3)在未来不确定条件下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费尔浦斯提出的职业搜寻理论是1970 年由费尔浦斯( E. S. Phelps) 等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理论流派。该理论认为:(1) 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同时每个企业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同,劳动者为了获得报酬满意的工作,必须在劳动力市场搜寻。(2) 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失业时间越长,劳动者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获得的工作报酬就越高,但是随着他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时间的延长,未来寻找到的工作岗位报酬的提高幅度递减。(3) 劳动者为获取有关报酬和工作岗位的信息需要花费成本。随着搜寻时间的延长,职业搜寻成本也随之增加,并且,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成本递增。(4) 根据成本收益分析法,当职业搜寻收益大于搜寻成本时,进行职业搜寻就是有利的,而最优的职业搜寻时间为多久,则取决于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时间成本。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劳动者应该继续搜寻,直到二者相等时才应该停止搜寻。在职业搜寻时间到达最优点之前的这一段时期,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就是理性的选择。(二)历年大学生就业数据12005年至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比较:图2-1 2005年至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比较从图2-1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从2005年至2009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在逐年的迅速增加,在短短的五年内,毕业人数增加了将近一倍,使得就业压力大大增加。22005年至2009年大学生总体就业率比较:图2-2 2005年至2009年大学生总体就业率比较 从图2-2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的毕业率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虽然国家政府部门正采取相应措施扩大就业,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现在面对全球的经济危机,就业问题又日益严重起来,比前几年的就业率降低了一半左右,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大的加大。32007年至2009年每年全国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2007年2008年2009年1金融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地矿类2园艺教育医学检验能源动力类3机械制造工艺教育医学影像学地质学类4机电技术教育注册会计师材料类5电气技术教育物流工程仪器仪表类6汽车维修工程教育勘探技术与工程测绘类7烹饪与营养教育建筑学动物生产类8市场营销教育车辆工程水利类9德语信息安全环境与安全类10法语过程装备控制工程材料科学类表2-1 2007年至2009年每年全国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42005年至2009年大学生月平均工资比较:月平均工资(单位:元)2005年1588元2007年2892元2008年2787元表2-2 2005年至2009年大学生月平均工资比较 从近三年的大学生月平均工资看来,大学生的价值在逐年的增加,企业对大学生的待遇也越来越高,但是月平均工资还没能够处于稳定阶段,还在逐年的发生变化。52006年至2009年大学毕业生对薪酬期望的比较: 2006年,在针对2006年普通高校应届本、专科生的调查中显示,已签约的学生中,签约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占了13.1%;1000-1500元的占了34%;而暂没找到工作的学生,30.7%认为自己第一份工作月薪1000-1500元。 2007年 ,在对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中显示,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45%,其中,31%的人期望月薪在“3000至5000”,14%的人期望月薪“5000元以上”。在月薪低于3000元以下的选择中,“2000至3000”的选择比例为41%,“1200至2000”的选择比例为14%,“1200元以下”的选择为0。 2009年,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调查中显示,51%的大学生可接受1000至2000元的月薪,1.3%的人可接受零月薪。在这次调查中,不同学历都有人可以接受零月薪,月薪期望随着学习的增高而增高。(三)大学生就业法律法规政策综述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中国实行大学扩招政策,导致 2003 年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 国家出台了很多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和谐稳定就业。就业促进会的成功建立,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就业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促进就业的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推动大培训,拉动大就业,形成大市场,促进大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促进和谐稳定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制定实施了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主要包括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援助、主辅分离、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失业调控、财政投入、社会保障等十项政策措施,促进了各类群体的就业,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帮扶。 同时,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不断强化,2003年以来,将城镇新增就业和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纳入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形成了财政投入增加、部门相互配合、上下统一行动的长效机制。 目前,以劳动法为基础,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为骨干,以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法规相配套,我国规范和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和调整开始进入法制化轨道。三、调查结果阐述本科研小组的调研在2009年3月底到5月进行,历时近两个月。其间,对北京市16所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科学的抽样调查。调查以填写问卷的形式进行,在“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中,我们对包括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石油化工科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建工学院在内的十六所北京地区的高校发放了1143份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问卷,实际收回998份,问卷回收率达到了87.3%。在回收的998份问卷中,有效问卷数为729份,问卷有效率为73.0%。与此同时,对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大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访谈调研,并且对北京交通大学学生进行现场采访。到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进行文献收集检索。从对729份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参加本次调查的在校大学生,男生为40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4.9%,女生329人,占45.1%;从大学生的来源地看,来自特大型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城市地区的占总人数为135人,占总人数的18.5%,来自中型城市的为239人,占32.8.%,来自小型城市以及农村的为355人,占48.7%。727名被调查者所学专业类别分布见图3-1。图3-1 被调查者所学专业类别分布图(一)大学生对总体就业环境的认识 在对“您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的调查中,有29人选择形势很好,没有压力;73人选择形势较好,压力不大;163人选择形势一般,有一定压力;362人选择形势严峻,压力较大;104人选择形势恶劣,压力极大。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人大学生都认为当今的就业形势不够乐观。图3-2 大学生就业形势看法分布图在对“造成此就业形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中,调查结果如下表:影响因素选择人数所占比例国际金融形势因素16523%国家政策法规因素8712%劳动力人口流动因素7210%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因素24734%企业需求与高校专业设置匹配因素14720%其他111%表3-1 造成此就业形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由表3-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果、国际金融形势以及企业需求与高校专业设置匹配因素是造成上诉就业形势不乐观的最主要三个影响因素。(二)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倾向对“您最想从事哪3个行业和您最不想从事哪3个行业”的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生最喜欢的3个行业分别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男生232人,女生215人);金融、保险业(男生217人,女生180人);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男生147人,女生141人)。最不喜欢的3个行业分别是采掘业(男生321人,女生257人);农、林、牧、渔业(男生242人,女生203人);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男生122人,女生126人)。其它调查结果见图3-3及图3-4。图3-3 最喜欢从事的三个行业分布图图3-4 最不喜欢的三个行业分布图在对“您对您的职业选择考虑最主要的3个因素是”的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生最注重的都是“个人兴趣”因素,而其次男生则更加关注“收入”因素,女生更加关注“稳定性因素”。其他调查结果见图3-5职业选择考虑因素男女生对比图。 图3-5 职业选择考虑因素男女生对比图对男女生不同的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对比显示,女生比男生更加注重工作的稳定性以及家庭影响因素,而如果考虑到本次调查的男女比例为4:3.3,也可以推知人际关系因素也是女生更加关注的职业选择因素。对就业地区的选择的调查结果如图3-6大学生就业对就业地区的选择分布图。 图3-6 大学生就业对就业地区的选择分布图在729份调查问卷中有近一半(350人)期望毕业后能在发达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但是我也看到有87人选择毕业后去西部大中型城市就业,并且有30人决定去中小型城市就业,15人选择到农村就业,而97人决定回到家乡就业。在对“您现在是否对将来的就业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思考过或者只有大致的规划,而只有10%的同学有具体详细的规划,具体结果见图3-7大学生就业规划分布图 图3-7 大学生就业规划分布图(三)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倾向对“应聘成功的关键的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如表3-2 应聘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分布表。应聘成功的影响因素选择人数所占比例反复应聘获得丰富的经验11916%学校的名气17023%职称证书的数量264%专业对口243%自身的能力37652%其他142% 表3-2 应聘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分布表由此表可以看出一半以上(52%)的同学选择自身的能力为应聘成功的关键的影响因素,23%的同学选择学校的名气,16%的同学选择反复应聘获得丰富的经验,而专业对口和职称证书的数量选择的人只占总体的3%和4%。在对“在应聘过程中,您比较重视企业的”一题中选择人数最多四个因素有213人选择“薪酬与福利”这一因素,157人选择“自身发展潜力”这一因素,119人和100人选择“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其它因素选择数据见下图: 在对“您对薪酬的考虑(第一份工作的起始薪酬)为”的调查结果如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53人选择800-1000元,229选择1000-2000元,275人选择2000-3000元,127人选择3000-5000元,45人选择5000元以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人的薪酬期望在1000-3000元之间。图3-8 第一份工作为起始的薪酬分布图在对“如果您进入企业,您最希望从企业中得到什么(选两项)”的调查结果显示,良好的薪酬福利(269人),自我价值的实现(277人),良好的专业技术以(238人)及广泛的人际关系(235人)是大学生进入企业最希望得到的,且这四个因素选择的人数相差不多,而自我实现是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因素。与此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选择最少的是到海外工作的机会和稳定的工作岗位,选择它们的人数分别是20人和38人。图3-9 最希望从企业中获得的机会的分布图“您认为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是”的调查结果如图3-10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分布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选择“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的人数最多为331人,占总体样本的45%,其次是选择“通过学校提供信息和推荐”的为149人,占总体样本的21%,再次是选择“人才招聘会和人才市场”为147人,占总体样本的20%,接下来是选择“人才招聘网络”为58人,占总体样本的8%,最后是选择“校园招聘会”的为42人,占总体样本的6%。图3-10 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分布示意图(四)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的看法在对“对于高校就业指导,您最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的调查结果中显示427人想要获取用人单位的信息,328人希望获得职业规划辅导,324人希望学到应聘技巧,246人希望明确专业出路,125人希望获得求职心理辅导。于此同时,8人选择其他,其他中包括希望得到冷门、热门职业信息,希望明晰各岗位市场工资指导价,希望得到有过求职亲身经历的学长的指导等。图3-11 在就业指导中希望获得的信息分布图(五)其它调查结果在获得以上调查结果的同时,我们还对“您怎样看待就业应从基层做起”“您对薪酬的选择是基于何种考虑”“您认为在求职前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您对国家出台有关于就业的法律和政策是否了解”“您对学校就业指导的看法”以及“您认为创业的根本目的是”等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就业应从基层做起有助于了解工作流程,但不宜过长,对薪酬的选择是基于自身的价值,在求职前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自我表达能力。大部分被调查者不清楚国家出台有关于就业的法律和政策,大部分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效果一般,只有一定的作用。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有过自主专业的念头,并且是希望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而选择自主创业的目的则是希望能够赚取更多的财富。与此同时,本科研小组还对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四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以便对问卷调查结果产生的原因做进一步深入调研。在访谈中受访者的情绪稳定,表情没有很大变化访,访谈气氛和谐、愉快,受访者能够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及时回答,由此保证了访谈的可靠性。访谈涉及对现在就业形势总体的感觉问题,所学专业与就业专业匹配问题,求职倾向问题,就业观念问题,对国家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问题以及自主创业等问题。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四位受访者对当前就业的总体形势都不是很乐观,对产生此结果的原因都归结为了个人素数不强以及大学毕业生人数过多。访谈结果还显示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金融危机等宏观环境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不大。受访者对学校开办的就业指导课的作用表示怀疑,希望能找到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对自主创业的兴趣不大,工作希望从基层做起。调查结果还显示出四位调查者的不同薪酬期望及就业观,最高的薪酬期望为6000元/月,最低的为1500元/月。北京大学的同学认为就业是自我实现的一种途径,希望通过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北京科技大学的同学认为就业就是为了挣钱养家,北京理工大学的同学认为就业是人生必须要经历的历程,不可避免,而且充满挑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同学认为就业既是一个赚钱的过程,也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四、 调查结果分析(一)教育体制不完善以及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是导致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就业压力较大。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和国家出台的大学扩招政策,从而使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如图2-1 2005年至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比较所示),导致了近些年人力资本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劳动力市场中的供给远大于需求,从而使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矛盾逐渐突显出来。去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无疑又使原本就供需失调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雪上加霜,企业裁员、沿海外向型企业纷纷倒闭,使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大幅降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矛盾日益明显。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现如今还处于发展阶段,体制还不是很健全,不排除某些大学为扩大其规模及就业率盲目扩招的同时还盲目增设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从而使教育高等教育质量大打折扣,致使大学生毕业生这一劳动力的供给方的质量下降,这也从一个侧面也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不平衡以及大学生就业率的降低。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从一开始的招生阶段就存在一定的问题,高考这一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教育制度使得绝大多数考生为能取得高分上一个好的大学而只注重书本知识,功利的去读书。这使得学生本应在高中就培养起来的各种能力(如适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没有得到培养,这也就为现今的高等教育埋下了不小的隐患。而如果这些学生在大学期间再没有得到这方面的培养,那么当他们毕业后就很难在当今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立足,也就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从我们现在对如今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现状分析来看,某些大学盲目扩招,盲目增设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