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doc_第1页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doc_第2页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doc_第3页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doc_第4页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 越来越大 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物质资源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而薪酬激励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来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 可以极大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提高企业绩效 但是如果企业不能提供有 力的薪酬激励 甚至低于行业内薪酬水平 就会大大降低员工工作热情 其次 合理的薪酬机制可以挖掘员工的潜力 充分利用人力资本资源 不仅员工的效 益得到最大的发挥 公司的绩效也随之提高 一举两得 积极有效的薪酬设计 可以激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发挥自身潜力 使得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通过自身的 努力 提升股东权益与公司绩效 最终实现双赢 我国上市公司的薪酬激励机 制近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 上市公司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并由此提出了集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 高管人员 薪酬激励机制 上市公司 报酬结构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human resources especially talent in the enterprise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ts importance even more than material resource Motiva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alary incentive i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can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aff work improv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but if the enterprise can provide a powerful incentive pay even lower than the industry s salary it will greatly reduce the staff job enthusiasm second the reasonable salary system can tap the potential of employees make full use of human capital resources not only on the staff the benefits are the biggest play the company s performance is also improved shoot two hawks with one arrow Active compensation design can motivate senior management staff to play to their potential the senior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through its own efforts enhance shareholder right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eventually realize a win win situation The salary incentive 2 mechanism of China listing Corporation in recent year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listing Corporation salary incentive mechanism existence question and proposes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f the collective Keywords senior executives compensa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listing corporation compensation structure 3 目录目录 1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3 1 1 高管薪酬激励的含义 3 1 2 高管薪酬激励的理论基础 4 2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4 2 1 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4 2 2 经营者约束机制空缺 5 2 3 报酬结构不合理 激励形式单一 5 2 4 高管薪酬制度不规范 6 3 完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7 3 1 构建多元化的薪酬结构 7 3 2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加强薪酬委员会建设 8 3 3 建立科学的高管业绩考评体系 8 3 4 加快建立市场化的经理人选聘机制 9 3 5 增加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9 3 6 注意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1 4 长期以来 我国上市高管人员激励形式单一 薪酬形式结构不合理 高管人 员的人力资本不能按照生产要素分配 导致高管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甚至为了实现个人效用而追求 职务消费 和 灰色收入 经营短期化行为较 为普遍 造成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日趋恶化 极大地损害了广 大股东的权益和投资积极性 因此 研究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制度对于理 解上市公司的利益分配关系 调动高管人员的积极性 保护广大股东的投资热 情 实现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1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的含义及理论基础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1 1 高管薪酬激励的含义 高管薪酬激励是指通过合理的薪酬制度设计和薪酬结构分配 激发高管人 员工作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组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它是收入分配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功能 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采用的高管薪酬激 励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风险年薪制 企业经营得好的经营者 可以拿 到全额年薪 包括基本年薪 风险年薪和奖励年薪 企业经营业绩差的经营者 将视具体情况只能拿到部分年薪 通过实行年薪制 可以使经营者的灰色收入 明朗化 同时可以激励经营者提高风险意识 另一种是持股期权激励机制 企 业经营者和员工人力资本的大小享受企业收益的分配权 具体做法 A 收入股 份化 在考核的基础上 企业经营者将自己的部分收益转化为企业的股份 经 营者凭借此股份享受企业的股本分红 B 设置管理股 让经营者以企业股份的 形式享受企业的经营收益 经营者离开企业 该股份也就会自行消失 C 设置 股份期权 让企业经营者享有在未来某一时期 按照确定价格购买一定份额股 份的权力 除了以上激励方式外 还有销售激励 员工的考勤奖励 利润分享 等方式 同时也要注重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及行为方式等进行综合评 1 2高管薪酬激励的理论基础 5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及资金的不断积累 企业的规模 也随之扩大 由资本所有者完全独立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受到所有者所 具有的精力 专业知识 时间 组织协调能力的限制 当所有者不能在进行风 险决策的同时又圆满地从事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时 就会委托专业经理人员去执 行监控企业的职能 从而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 从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来看 其自身存在四大缺陷 一是利益不相容 股 东是企业财富的所有者 而代理人只是资产的管理者 其所得仅仅是薪酬 股 东财富最大化并不意味着代理人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代理人追求企业财富增长 的动力不足 二是风险不对称 代理人对于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的恶劣后果 所 能够承担的责任毕竟有限 代理人可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采取过度冒险的行为 或采取转移公司资产的行为 使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三是契约不完全 委 托代理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契约关系 契约本身具有交易费用 委托人监督和控 制代理人 了解代理人的信息需要高昂的代价 因此双方签订的合约也就具有 不完全性 四是信息不对称 委托人和代理人掌握的信息在时间和内容上均不 一致 这些缺陷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逆向选择和道 德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 要使委托代理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建立具有促进性的激 励机制是关键之一 激励机制的核心是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趋于一致 即 使代理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 委托人的利益也能够相应的实现 2 2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2 1 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在我国 由于数十年的放权让利改革 人们普遍认为改革就是给企业的高 层管理人员以不受所有者约束的经营自主权 而实际上却把所有者排除在企业 之外 企业内部高层经理掌握着企业的最终控制权 在当前经济转轨过程中 我国上市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主要表现有 1 经理人员过分在职消费 包括公 款吃喝 公费旅游 享用高级轿车和使用豪华办公设施等 2 侵占公司资产 部分企业内部人高价购进或高息融资 以提取回扣 甚至利用职权 收受贿赂 6 损害公司利益 3 上市公司中 信息披露不规范 不及时 股东与债权人的信 息极度不对称 4 企业内部人利用上市机会购买 内部股 或认股权证 牟取 私利 5 滥发工资和奖金 乱提职工福利 侵占利润 2 2 经营者约束机制空缺 我国在立法上存在着经营者剩余索取权的不规范 不明确 经营者按经营 业绩享受净利润分配权尚无法律依据 但实际操作中由于经营者约束机制的空 缺 某些企业的经营者享受着比西方国家经营者机会更多 比例更高的剩余索 取权 这种空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经营者决策风险机制不健全 在国 有企业拥有了更多经营自主权后 企业经营者也就有了更大的决策权 由于决 策成败与否与经营者的利益尚未建立联系 国家法律在刑事上也没有相应的制 裁措施 造成了经营者对决策不负责任的态度 从而导致国有企业资产因盲目 决策而遭受损失 二是市场约束机制不健全 市场约束机制的空缺表现在以下 两个方面 1 借贷市场约束机制不健全 我国虽然建立了以主办银行制为内容 的银企关系 但是现行法律禁止商业银行向证券业和非金融行业进行股权投资 银行等作为债权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较小 而破产机制的不规范 又使国 有企业与地方政府 合谋 借破产之名 行逃债之实 2 并购市场对公司实施 的监控作用有限 由于我国大多数国有上市公司的股份不可流通以及由此导致 的上市公司经营者与主管部门之间的特殊关系 使通过并购来接管上市公司的 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2 3 报酬结构不合理 激励形式单一 高管人员薪酬结构不合理 报酬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 定报酬多 变动报酬少 二是当期报酬多 远期报酬少 三是现金报酬多 股 票报酬少 绝大多数高管的报酬形式为 工资 奖金 补贴 福利 报酬的结构 形式单一 在我国 与绩效相联系的可变薪酬在高管薪酬的组成部分中占的比 重较小 根据国内一个调查显示 在调查的国有控股的 30 家上市公司中 只有 一家公司在高管薪酬中引入了长期激励 而美国的高管基本薪酬占其薪酬总额 的 32 短期激励占 17 长期激励占总额的 51 新加坡高管的基本薪酬占总 7 额的 53 短期激励占 14 长期激励占总额的 33 而国内高管的基本薪酬达 到了其基本薪酬的 85 短期激励占 15 长期激励几乎为 0 这是个很不合理 的结构 缺乏对公司高管合理的激励机制 从国际经验来看 在欧美发达国家高管薪酬的构成中 长期收入特别是股 票权和股权收入占了很大比重 而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结构来看 同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复旦大学 企业家工作性质 课题组对我 国企业家薪酬的调查表明 我国对企业家的物质激励主要采取年薪制等现期激 励方式 在其薪酬构成中 基本工资等固定收入比重过大 激励性计划特别是 长期激励部分效果不足 高管持股比例低 股票期权在中国尚处于探索阶段 现实中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相应法律制度的欠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期激 励计划在中国的有效开展 薪酬结构的不合理 股权激励形式的缺乏 导致上 市公司缺乏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 严重地制约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上市公司的非独立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往往是由控股股东选派或控制 的 向非独立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支付高薪 符合控股股东的利益 却侵犯了 上市公司整体利益以及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例如 广州药业 控股股东广州 药业集团持股比例高达 63 薪酬最高的前三名董事均由大股东选派 其薪酬 总额的平均数高达 125 万元 名列全国上市公司第 3 位 与董事真金实银的高 薪形成巨大反差的却是 广州药业 2009 年报披露的净资产收益率 6 93 1 元钱的股东权益仅获得 0 07 元的账面收益 而年报披露日市价 7 元 的 1 股 广州药业 股票 其现金红利仅 0 06 元 2 4 高管薪酬制度不规范 首先 在高管人员薪酬的决策程序方面 2002 年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中 中国证监会就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的决定程序做出了规定 高管层的薪酬 方案由董事会下设的薪酬委员会提议 最终要由股东大会讨论通过并生效 而 且薪酬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 主任也要是独立董事 其次 绩效评价缺乏科学性导致薪酬激励失去 相对公平 目前 我国的 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严重的缺陷 绩效考核缺乏科学性是导致薪酬激励失去 8 相对公平 的主要原因 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准确 专业的岗位描述和绩效评 价体系 致使许多员工根本不清楚绩效和报酬之间的关系 这样 在考核绩效 时只做简单统计 由领导小组凭主观意识确定考核结果 绩效考核的结果根本 不能真实 准确反映员工的 投入 与 产出 逐渐造成相对 不公平 的严 重后果 再次 很多上市公司声称其高管人员薪酬已与绩效挂钩 但大部分公司的 绩效考评制度实际上并不完善 存在指标单一 标准不恰当等问题 并不能真 正与高管人员绩效联系起来 从而合理确定其报酬水平 3 3 完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完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3 1 构建多元化的薪酬结构 合理的薪酬水平和薪酬支付方式能够对高管人员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 从 而有效提升公司的业绩水平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结构不合理的现 状 首先 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年薪制 其关键是要合理确定年薪中基薪和风险 报酬的比例 目前的状况还应继续扩大风险报酬所占份额 减少高管人员固定 报酬比例 其次 应引入股票期权 业绩股票和虚拟股票等长期激励手段 以 激励高管人员的长期经营行为 更多为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利益考虑 最后 实行离退休福利计划 主要是为了避免 59 岁现象 防止高管人员在离职前 做出一些增加自己 灰色收入 甚至谋取不合法收入的行为 总之 多元化的 薪酬结构可以更好地促使高管人员行为与公司目标保持一致化 使其既关注公 司的短期利益也关注公司的长期利益 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 同时 高管人员薪酬还存在着形式单一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现行的薪酬 结构仍以现金薪酬为主 高管人员持股低 股票期权激励尚在起步阶段 这种 薪酬结构与国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国上市公司对高管人员采取的以短期激 励为主的薪酬结构容易导致高管人员过渡追求短期业绩 甚至不惜牺牲股东的 长期利益 如减少研发费用 减少人员培训等 以提高年度报酬 所以 上市公 司应在高管人员的长期激励方面予以加强 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有 1 股票期权 它是最主要的长期激励形式 它使激励动态化 长期化 有利于保持管理层的 9 稳定性 2 股票增值权 它是股票期权的现金形式 3 限制性股票 4 绩效 股票 绩效单元 我国可借鉴西方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 将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 相结合 即采用以包含基薪 风险收入 职务消费 福利计划的年薪制加股权 计划的激励机制 通过加大股权激励计划 不断完善薪酬结构 提高长期激励 水平 促使高管人员重视公司的中长期持续发展 并且聘请专业机构进行针对 性的薪酬设计 通过合理的高管薪酬激励体系和方式 可以实现代理理论中双 方博弈的最佳效果 最终提高企业价值和效率 3 2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加强薪酬委员会建设 在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过程中 强化董事会运作机制 加强我国薪 酬委员会的建设在目前看来尤为重要 薪酬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制定合理的薪 酬政策 使这个政策符合股东利益 有了薪酬委员会 就可以增加公司内部治 理工作的透明性 可以有效的促进董事会行为的规范化和决策的科学化 提高 董事会治理水平 薪酬委员会的建设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薪酬委员会要 保持独立性 委员会应由真正独立的董事组成 董事除从公司获得薪酬外 与 公司没有任何其他关系 二是薪酬委员会的成员应具备合理制定高管薪酬的专 长 所有成员都应有足够的金融和会计知识 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 三是薪酬 委员会要真正拥有制定和监督高管薪酬的权力 薪酬委员会应全权负责高管人 员的薪酬事务 制定公司的薪酬战略 四是应加强对独立董事的激励 除提高 独立董事津贴外还可尝试采用股权报酬等形式 使其有足够的动力监督高管人 员薪酬 五是努力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通过法律规范和行业自律 使得公司股票价格等市场绩效 指标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公司的长期经营绩效 3 3建立科学的高管业绩考评体系 所有的激励与约束手段都必须依据公正客观的业绩评估进行 对高管人员 业绩进行科学的考核与评价是高管人员报酬与其业绩挂钩的前提 在现代企业 制度下 与经营者报酬相关联的业绩评价指标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企业财务 指标 如净资产收益率 销售利润率 资产保值增值率 资产负债率等 另一 10 类是与公司股票价格相关的市场价值指标 如市盈率 市净率 托宾 q 等 建 立科学有效的业绩考评体系 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 使之既能通过会计指标反 映高管人员是否具有规范合理的经营行为 使企业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 又能 通过股票价格说明高管人员是否具有扎实有效的长期化行为 使企业具有良好 的发展前景 3 4 加快建立市场化的经理人选聘机制 由于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弊端 一些国有企业即使在上市之后国家 股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导致政府在任免高管人员中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不利于高管人员激励与约束 因此 要建立有效的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 必 须首先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 形成市场化的选聘方式 一方面要加快现有上市 公司高管人员向职业经理人转变的步伐 大力培育职业经理人队伍 取消企业 行政级别 使上市公司领导人的人事关系逐步从有关党政部门撤出 另一方面 要尽快建立一个规范的经理人市场 着力建设好经理资格认证体系 经理人才 评价推荐中心 经理人才培训和教育基地 经理人才考核管理制度 经理人才 档案资料库等 使经理人市场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目前经理人 的任命制 采用通过竞争的方式来选拔经理人 这样才能让真正有才能的人走 上合适的工作岗位 同时 建立完善的经理人市场 引进竞争机制和末何淘汰 机制 做到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相挂钩 增强管理者自身的压力和动力 真正 发挥薪酬机制的激励作用 3 5 增加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加强高管薪酬信息披露是监督高管薪酬的一种有效约束机制 充分的信息 披露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虽然我国从 1999 年起要求上市公司在其年度财务 报告中披露管理报酬 但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应用不够 透明度不高 当前 我 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披露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薪酬信息的真实性值得 怀疑 我国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造假事件层出不穷 上市公司信息失真己成为 公众关注的焦点 而薪酬数据本来又属于极为敏感的内部信息 尤其是一些公 司披露的薪酬数据低得惊人 这部分数据的真实性令人怀疑 而薪酬信息的完 11 整性也存在问题 有不少公司没有按照证监会的规定完整披露各项薪酬数据 另外 年度薪酬仅要求按总额披露 而未按其组成结构基本工资 奖金 福利 津贴等分别予以披露 不利于全面了解薪酬结构 上市公司在薪酬披露方式上 采用了 准确披露 按区间披露 准确披露 区间披露 三种方式 影响了 各个公司薪酬信息的可比程度 不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对高管人员薪酬的监督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建议应该提高薪酬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详尽地披露何 时制定高管薪酬 薪酬确定标准 薪酬具体内容及薪酬的发放形式等细节 对 披露不完整 不及时的做法监管部门应予以处理 同时 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 有助于外部人员及时监督高管人员的薪酬水 平 从而间接规范高管人员的管理行为 我国必须进一步完善薪酬激励制度 加强对上市公司披露其高管人员薪酬水平和薪酬构成的法律要求 对高管人员 的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作出更为详细的说明 对于高管人员薪酬制定过程以及 高管人员薪酬确定标准也要给予充分的披露 使外部人员能了解公司确定高管 薪酬的绩效标准 以及高管薪酬具体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外部人员 产生质疑时 能够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答疑 以避免由于公司遮遮掩掩而引 发歪曲猜疑 损害公司形象的情况发生 对于确实有问题的高管薪酬 在重视 外部意见 结合相关专家讨论分析的前提下 积极主动地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 修订或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 6 注意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高管人员劳动的风险性 复杂性和创造性决定的 决定了他们必须获得与劳动力特点相适应的经济收入 当高管人员的物质得到 了一定程度的满足 精神需求便会上升为他们的主要需求 这时候精神激励的 作用往往比物质激励更巨大 更长久 因此 必须把对企业把对企业高管人员 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 谋求合理组合 实现有效激励 使他们感到 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既是谋生和积累财富的手段 又是荣誉 地位的源泉和追求 的理想 精神激励主要采用以下两重方式 一是荣誉激励 声誉 形象和地位是物 质激励不可替代的 追求有事业上的巨大成功而带来的职业声誉和社会地位 12 是激励企业高管人员努力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设立优秀企业家奖 并在 媒体上大力宣传其业绩等 二是信誉评定激励 建立和完善企业家行为评价系 统和企业家市场 推行企业家信誉评定机制 使信誉评定等级成为企业家进入 市场 进入从业竞争的依据和条件 对于违法违规的企业家 视其违法违规的 程序给予若干年限或终生禁入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