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pdf_第1页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pdf_第2页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pdf_第3页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pdf_第4页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 1 欣赏首句 饮 的作用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明确 第一句 下马饮君酒 的 饮 字应理解成使动 君准备行 走 邀请君下马喝酒 然后才发生了那番对话 2 欣赏颔联中的 咽 和 冷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明确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中的 咽 和 冷 历代被誉 为炼字典范 均是使动用法 而上联还是倒装句式 应调整成 危石 咽泉声 意思是高大的石头 使泉水发出呜咽的声音 事物来说理 即说理诗 如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蝉 虞世南 3 读诗答题 蝶恋花 宋 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1 上片写登高望远 离愁油然而生 试从 景 与 情 的关系进行 分析 2 历来评家认为 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 人憔悴 请结合全词 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答1 危楼 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 游目必远 伫倚 则 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伫倚 的结果却是 春愁 即 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 春愁 潜滋暗长于心田 反说它从遥远的天 际生出 草色烟光 之景却与 无言谁会 之情结为一体 徒自凭 栏 希望成空 答2 1 从 不悔 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 执着 挚诚等 意 合即可 2 从 憔悴 入手 扣 春愁 分析 愁绪 思归 思念 等 意合即可 4 读诗答题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1 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 作者这样处 理 表达了什么感情 2 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 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答1 不是同一时间 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 作者这样处理是为 了强化送别的感伤 酒醒以后 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得很远 倍感凄 凉孤寂 答2 前者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乐景衬哀情 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 之情 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5 读诗答题 凉州词 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 碛 q 沙漠 练 白绢 丝织品的一种 1 无数铃声遥过碛 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答案提示 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 答案提示 远与近 高与低 动与静 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三 句写实 后一句是想象 6 读诗答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注 尘垢 尘埃 1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 2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 答 分别是 明 和 出 充分显示出雨后的 新晴 诗人 极目 野望 所见的景色 田野外河水上涨 在阳光照射下 白 水 波光鄰鄰 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 雨水冲洗后的群山 在太阳照 耀下 碧峰 秀出 更加富有层次 2 答 尾联写了农忙时节 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这 样写的好处是 再一次突出表现 新晴 这一诗题 因为 新晴 人 才能看到农人们 倾家事南亩 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 平添无限生机 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7 读诗答题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 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答 两首诗都是咏史诗 汴河曲 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 情 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 曾经 无限春 而今 已成尘 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 汴河怀古 借咏史直 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 诗歌以议 论起笔 从通常所说 隋亡为此河 说开 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 的奢华行为 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 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8 读诗答题 鹧鸪天 桂花 宋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 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词 试分析词中是如何刻画桂花的形象特征 并表达作者的志向的 参考答案 提示 1 首句形神兼备地直接描绘出桂花的独特风韵 外表并不艳丽 但体 性温柔 香留天地 第二句作者直接议论 强调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 重要 突出桂花色淡香浓 迹远品高 冠绝群花 下片先借梅和菊来 侧面烘托桂花 冠中秋 然后借对先贤屈原遍赞群花 唯独没提及 桂花的抱怨 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爱 经过层层议论 情疏迹 远 但品格高洁的桂花形象就鲜明而突出了 2 作者借咏颂桂花来表现自己对这种 情疏迹远 但香浓品高的品格 的真爱和赏识 这也是作者对这种独特高尚的理想人格的追求 9 读诗答题 柳梢青 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 银花洒泪 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 街头戏鼓 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 想故国 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 山中岁月 海上心情 注 这首词是南宋沦亡之后 作者隐居山林所作 这是一首亡国的悲歌 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 春感 的 参考答案 提示 1 以虚写实 上片写对故都凄凉情景的想象 下片回顾故国情 景 2 今昔对照 上下片的情景对比 3 化用与用典 春感 对南宋故国表达深沉的怀念 对元统治者表示切齿的痛恨 抒发了亡 国的深哀巨痛 10 读诗答题 南园十三首 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 书生万户侯 凌烟阁 在长安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四 人 若个 哪一个 表达主旨 表达技巧 明确 表达主旨 投笔从戎 矢志报国的决心和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愤 慨 表达技巧 反衬 直抒胸臆 11 读诗答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 已而遂 晴 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用轻松地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严肃的人生主题 是苏轼词的一 大特色 细读这首词 说说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 提示 这首词写眼前之景 寄寓心中之事 从习以为常的生活小事中 生发出明睿深刻的人生哲理 即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 即使遇到 再大的困难 也要乐观自信 不能沮丧沉沦 这也体现了作者藐视祸 患 达观自信的胸襟 12 读诗答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 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 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 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 处处采菱归 1 简析 遍 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参考答案 1 遍 字表现松茂鹤多 稀 字表现来访者少 两者对照写出 山居环境的幽静 2 写出了夕阳西下 炊烟升起 嫩竹荷花清新可爱 人们采菱而归 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13 读诗答题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 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 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 三农 指春耕 夏耘 秋收 1 上阙中 数枝幽艳湿啼红 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作 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 为什么 2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 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参考答案 1 答案 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不是为 惜春伤怀 从两方面可以看出 一作者紧接着 数枝 句说 莫为 惜花惆怅对东风 二在乌云密布 寒雨将至时 作者更关心的 是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 答案 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 辛勤劳作的生活 发出了 人间辛 苦是三农 的感叹 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的心情 14 读诗答题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写出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 答 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 欣欣向荣的景象 提示 一二句视觉与嗅觉相结合 三四句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15 读诗答题 江间作四首 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 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 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 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 归船雨打篷 评价鉴赏 拳 和 退 用 拳 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 神态 用 退 字别致 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 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1 陈述对象或态度 是 拳 和 退 2 解释含义 拳 是 蜷缩 的意思 这里是栖息意 退 是 越飞越远 的意思 3 描述景象 鹭鸟在沙滩上蜷缩着栖息 鸿鸟在天空中越飞越远 4 指出用法 形象别致生动而又准确的动词 5 点明作用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16 读诗答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 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 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石湖 南宋诗人范成大 1126 1193 晚年去职归隐石湖 在今江苏苏州 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 1155 1221 字尧章 号白石道人 饶州 阳 今江西波阳 人 浪迹 江湖 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 1187 夏 曾去拜见范成大 这首诗 约作于此时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 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请简要叙 述 2 有人说 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 第三句中的 人 是 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说明 答题思路与步骤 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形象 小桥 流水 村庄 绿岸 浮 萍 荷花 人家 庭院等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 山环 水绕 溪桥横跃 曲水弯流 楼阁隐约 浮萍漂碧 藕花飘香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清幽恬静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闲适自得 答案提纲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 写了小桥 流水 村 庄 绿岸 浮萍 荷花 人家 庭院等景物 表现了作者闲适自得的 雅致情怀 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 村阁隐然 浮萍泛绿 藕花飘香的恬静 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分别写了溪桥横跃 曲水弯流 楼阁隐约 浮萍 漂碧 藕花飘香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 景 17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全国卷III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1 简析这首诗是如何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 试从 动 和 静 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题思路 1 判断并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修辞手法来 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具体分析运用了该表达技巧的诗句 以 淡磨明镜 来比喻 平 静的水面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 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 楹柱 以 垂杨舞 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 万 点 声响来反衬 东风忽起 之前的水面的平静 分析该表达技巧运用的效果 题目不作要求 可略 答题思路 2 判断并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本诗从 动静结合 的的角度刻画 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具体分析运用了该表达技巧的诗句 一 二两句以 水面 平 明镜 照檐楹 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 态 三 四两句用 忽起 垂杨舞 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 荷叶上发出的 万点 声响等 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分析该表达技巧运用的效果 全诗既写了静态 又写了动态 以静 显动 又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 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答案提纲 1 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以 淡磨明镜 来比喻 平静的水面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 一样 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 以 垂杨舞 及垂杨叶上的雨滴 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 万点 声响来反衬 东风忽起 之前的水面 的平静 2 一 二两句以 水面平 明镜 照檐楹 等 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 四两句用 忽起 垂 杨舞 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 万点 声响等 表 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 又写出了动态 以 静显动 又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 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 荒烟外 许多城郭 想当年 花遮柳护 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 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 到而今 铁骑满郊畿 风尘恶 兵安在 膏锋锷 民安在 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 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 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 再续汉阳游 骑黄鹤 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