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则徐禁烟读后感 林则徐虎门销烟读后感 大田城关第一小学五年级(4)班 邓慕遥 读了林则徐虎门销烟,我心潮澎湃,久久都不能平静? 本文主要讲述了19世纪初,英国商人不断地向我国贩卖鸦片, 牟取暴利,严重的影响了我们人民的身体健康,军队的战斗力,经济的发展?这种形势下,在1838年年底,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去广州禁烟。林则徐到了广州后,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停止中英贸易,迫使英国商人交出鸦片,进行了历史上最著名的虎门销烟”。 这是多么大快人心的事情啊!我仿佛看到了在那一池池白色的烟雾中,林则徐威武不屈的形象,仿佛看到了英国商人狼狈不堪的模样!我不禁为林则徐感到骄傲:林则徐,好样的!您,治愈了中华儿女“东亚病夫”的创伤!您,奏响了一曲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您,树立了中华民族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新形象! 回首历史,我们为林则徐的民族气节所折服,我们为响起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说的那句豪迈的语言而自豪: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中华民族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形势向世界的山巅进发!中华儿女正在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实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虽然我们的祖国已经慢慢地强大了起来,但是,祖国的很多边境争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钓鱼岛、台湾?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牢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一百六十年前林则徐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禁烟运动,不仅在当时轰动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林则徐也从此成为中国的民族英雄而名扬中华,流芳百世。今天,一百多年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再度就林则徐当时的禁烟运动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有许多问题需要人们进行新的认识,特别把林则徐的行为完全称之为爱国行为有许多值得怀疑和商榷的地方。本文就此做分析,以引起人们争论。 一、林则徐禁烟运动前的中国从十四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西方现代文明,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新航线的开通,现代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的距离。古老的东方,特别是充满神迷感的中国,西方各国早就意欲打开闭关锁国的古老中国的大门。最早来华的是十六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些当时海上的强国,葡萄牙是自西而东,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印度,明朝正德九年到十一年间(公元一五一四至一五一六年)间到达广州沿海,在广州附近的一些小岛做一些中介商人,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年)有八条葡萄牙船来到广州珠江口岸。明朝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八年),在宁波,明朝官兵还与葡萄牙人发生武装冲突,据西方人记载,葡萄牙死于此役的有五百多人。一五六一年左右来华的葡萄牙人因船上货物湿水,需要借地晾晒,重金贿赂广东地方官,租下了澳门,每年完纳地租银一千两,一七四年减少为五百两,历来均向山县缴缴纳。西班牙来华的方向则是自东而西,由南美洲到达菲律宾,一五七一年在菲律宾的西班牙人曾帮助当时的明朝政府夹攻以林凤为首的中国海盗,这样便开始了与中国最初的关系,但是当时的交往只限于在福建海口进行通商,一五七五年西班牙首次到达了中国大陆,要求与中国通商,得到了明朝政府的允许。!-empirenews.page-继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荷兰也开始寻找与中国发生关系,荷兰是一个后起的西方强国,明朝万历二十九年(一六一年),荷兰的商船首次来到了广州,要求与中国通商。但是未得到明朝政府的允许,以后荷兰人曾两次占领澎湖列岛,明天启四年,明朝官兵夺回澎湖列岛,接着荷兰人又占领了中国台湾,到了清朝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中国民族英雄郑成功从台湾赶走了荷兰人,荷兰人的武力通商的办法才告结束。英国是从十六世纪开始,英国女王伊利莎白曾两次致书中国皇帝,要求建立关系,但都没有成功。一六三七年英国派了四只军舰来华,驶入珠江和广州,要求与中国建立关系,结果与中国发生了最初的冲突。一七九二年,英国又以补贺干隆皇帝八十寿辰为名,派遣马嘎尔尼为首的使团启程来华,九月在热河觐见了皇帝,提出开放宁波、舟山、天津通商口岸,设立商馆等建议,均被干隆皇帝向英王颁发敕谕拒绝,马嘎尔尼被迫扫兴而去。一八一六年,英国又派遣阿美士德为首的使团来华,主要目的是谋求驻使北京,开放北方通商口岸及争取广州的的英商有更大的自由。但是,因阿美士德等人坚持不行跪叩之礼,同清延争执不下被逐回。一八三二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一个名叫礼士的船主,带领广东商馆职员林塞,化名胡夏,及传教士郭士立,化名甲利,一行七十多人,对中国进行实地贸易考察。法国一六六年,成立了中国公司,一六八八年法王路路易十四派遣第诚、白普、洪若翰、李明、刘应等五名传教士到北京。一六九八年,第一只法国商船开来中国,从路易十四,路易十六,一直到拿破伦,法国曾多次派传教士商船到中国。美国则是一个后起的经济强国,一七六八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次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到达了广州,商船在广州出售西洋人参,赚了三万七千多元,从而吸引了大批美国商人到中国经商。而美国则是后来者居上,在以后的发展中美国以自己技术,资源,资金等雄厚的力量,逐步取代一些老牌的西方强国。!-empirenews.page-尽管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初,西方各国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国都曾先后不断的派出大批使者和商人,以及商船队到中国进行贸易,但是在这三百年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是居年年出超的有利地位,这种情况可以从中英贸易关系方面看出来。(当时的中国对外贸易,英国占据最主要位置,其余的荷兰,法国等国的输华总值还不及英商输出总值的一半)。见下表:中英进出口贸易价值及其指数(一七六至 一八三三年每年平均数)价值单位:银两指数:(一七八至一七八四年)平均=年度 进口指数出口指数1760一64 470286361 9795864701770一74 14664661126211905810101780一84 13019311000208334610001790一94 50076913846584371428051800一04 77155565926755647336271820一24 6525xx012981606647121830一33 7335023563499502864776!-empirenews.page-(参见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就学出版社一九五五年版,第二、三页。)英国与中国进行贸易,用什么东西来换取中国的货物,从输入到中国的货物来说,英国本土的出产,实在没有一件是中国民众所喜欢的。当时英国本国的王牌货物是毛纺织品,但是这种货物既不够精美,也不够便宜,在中国找不到什么主顾;而英国商人(主要是东印度公司),自中国输出的货物以茶叶为大宗,其次则为生丝、土布、还有一些零星货物如大黄、瓷器、糖、樟脑等,向中国输出毛纺织品,金属(铅料,铜及打簧货),从印度运来棉花;美国从广州输出的主要商品是生丝、茶叶、土布三项,向中国输出的西洋参、皮毛、檀香木等。所有输往中国的商品,对中国来说可有可无,中国有的是绸缎土布,英国毛呢在中国很难找到销路,不赔本就卖不出去。如英国从一七八六年到一八二九年,曾八次来到中国推销棉纺织品,都销路不佳,多次赔本。一八二一年英输往广州的英花呢四千五百零九匹,剪绒与天鹅绒四百一十六匹,在广州市场上拍买脱手,结果赔本百分之六十。英国的一些奢侈品,市场需要量很少,印度来的棉花尽管有用,但中国也是盛产棉花的国家,只有在苏,浙一带棉花歉收时,印度棉花才有销路。在十八世纪末东印度公司自中国输出茶叶每年约在四百万两左右,仅此一项就可以抵消当时英国输入中国的三项主要商品(毛纺品,金属品和棉花),中国结实的土布则又畅销欧,美市场,美商每年从中国贩运二、三百万匹。这样,当时的英美等国不能向中国提供什么象样的商品,而又迫切需要中国货,所以中国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大量的出超。以中、英间的贸易而论,到贸易战争爆发前夕,中国每年出超的价值,高达白银二、三百万两以上,英国必需用白银(西班牙、墨西哥银元)来支付,以至当时来广东进行贸易的外国商船,所带的货物不多,而大量的却是银元,东印度公司来华的商船,经常要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现银,商货不多。所以,东印度公司对广州的整个进出口生意是无年不赔的。!-empirenews.page-中国与英国之间的贸易差额,以及与其它美国等国之间的差额,这些开始加剧了双方的贸易矛盾和摩擦。造成当时这些差额的原因两个方面:从中国方面说,由于中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物产和土地资源,本身的农业和手工业完全可以满足封闭的自给自足的需要;从西方国家来说,尽管他们的技术先进,产品新异,但是其工业产品规模要达到足以排挤中国的货物,攻破封闭的中国市场大门并不是十分容易的。比如最早来华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都还不是工业大国,拿不出什么制造品输入中国,葡萄牙虽然租借了澳门,但也只能把中国的丝绸、瓷器、手工艺品等运往南洋,印度和欧洲贩卖,而把南洋的香料,药材等物,以及少量的欧洲商品运销到中国。这种贸易,中国货经常出超,他们的支付手段是白银;西班牙也是经常从墨西哥运载大批白银到吕宋,而由闽,广商人贩运丝绸等货到吕宋换取银元载回中国。这两个原因说明,像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和地大物博的古老的大国,并不是可凭一些少量的现代产品就可以打开其封闭的大门,也不可能通过少量的新产品,新技术就能改变中国民众的消费传统。见下表:东印度公司输华商货的盈亏一七七五至一七九九年每年平均数价值单位:银两年度 毛纺品金属品 东印度产品总计1775-79 -23788+7679 +17512-28311780-84-22456 +6754 -4849-231991785-89-26284 -4443 +24829-7906!-empirenews.page-1790-94 -1061877 +24746+26703-621411995-99-191552+9772 +20687-168099(参见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十七、二十页。)二、做着天朝大国美梦的清王朝从十六世纪开始西方各国就极力想打开闭关销国的中国门户,但是长期与世界割绝的清政府并不想急于同世界来往,在他们眼里中国仍然是一个天朝大国,其国内无所不有,不需要借助于外国,相反地由于民众与外界的接触,还会造成反对清王朝势力的增长,自然清政府反对打开国门。一六八三年台湾抗清政权被摧毁,第二年,康熙曾一度下令开放广州、漳州、宁 波、云台山(今江苏连云港)四个口岸与外国通商,广州则是当时对外贸易的集中地;而到了一七五七年干隆帝索性将通商地限定在广州一地。为了限制外国商人,清政府还设立公行制度,规定外商来华办理贸易和其它事务,均须经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来进行。公行制度由来已久,早在明代废除市舶司制度就逐步形成了。在明代以前,中国的对外贸易,设有专门机构,即市舶司来管理和经营。后来对外贸易发展了,这种由中国官吏直接与外商交易的市舶司制度就不适用了,于是废除这种制度,改由政府指定几个商人,设立牙行来进行进出口贸易。这种机构被称为牙行洋行。到了十八世纪初,各洋行商人为了避免彼此间的竞争,就联合组成一种行会性质的公行。一切进出口贸易都由公行统一经营。公行通称十三行(最多时达到二十六家,最少时只有四家,并非固定十三家)。它在清政府对外关系上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公行首先是个垄断性的商业组织。一切外国进出口货物,均由其承销。由中国内地出口的货物由其代销,并负责划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它还代替清政府执行政治方面的职权,外商来华贸易应缴纳船钞货税,均由其经手,即所谓承保税饷。此外,它还代政府办理一切对外商的外交事宜。外商是不准与官吏直接交往的,一切命令,文书均须由公行转达,所以公行实际上是兼有商务和外交两种性质的一个半官方组织。 !-empirenews.page-除此外,清政府对外商来华的活动还进行了种种限制。干隆时(一七六年)两广总督李侍尧上奏防夷五事,由清政府颁布执行,所谓防夷五事是:第一,禁止外商在广州过冬;第二,外商到粤后由寓居行商管来稽查;第三,借领外夷资本及雇请汉人役使,并应查禁;第四,严禁外夷雇人传递信息;第五,夷船泊年拨营员弹压稽查。嘉庆十四年(一八九年)又颁布了民夷交易章程,规定兵船不准擅入内港,外商不准久住澳门,清查澳门户口等等。到道光时(一八三一年)又制定防范夷人章程和八条章程。这个章程除重申以往的规定外,又增加了禁止外商偷运枪炮,禁止私雇买办,并限制外商在中国之行动,如禁止外商坐轿,禁止外国妇女进城,不许外商在所住商馆中擅自出入等项目。除此外,清政府对输出货物的品种数量也加以限制。粮食(米、谷、麦、豆、杂粮)五金(金、银、铜、铁、铅),军火(硝磺)以及书籍(史书、一统志,地理图等)均严禁出口。丝、茶、大黄的出口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丝以琉球国为例,按照一七六四年干隆的谕诣,只准岁买土丝五千,二蚕湖丝三千斤。各口岸及出入地方,还要严加复查,以杜影射(清实录经济资料辑要第四九一至四九二页。)。进口货物的正税(包括船钞货饷)虽然很轻,约为值百抽二,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贪污成风,官府所取的规礼和公行所取的行用很多。据一七五九年新柱,李侍尧等说:外洋番船进口,自官礼银起,至书吏、家人、通事、头役止,其规礼:火足、开舱、押船、丈量、贴写、小包等名色共三十八条。头绪紊如,实属冗难。,所谓行用是公行的办公费用和拖欠夷债,亏空税饷后公行的垫赔费,本为值百抽三,但后来逐渐增多。一八一年英国大班剌佛(oberts)向广东巡抚申诉:始时洋商行用减少与夷人无大损益,今行用日伙,致怀远人贸迁。如棉花一项,每石价银八两,行用二钱四分,连税银约四钱耳。兹棉花进口三倍于前,行用亦多至三倍,每石约银二两,即二十倍矣,他货称是。(参阅王之春:国朝柔远记卷。)。 !-empirenews.page-上述的通商制度和通商情况构成了清政府闭关销国的政策,应该如何评价清政府的这种闭关销国的政策呢?笔者认为,清政府的这种闭关销国之策,有百害无一利。它一方面限制中国商品的出口,限制了中国民众与西方的贸易,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中国民众对西方先进科学和技术的学习。这种阻碍作用在十八世纪以前是较为显着,当时西方一些先进的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初期,他们对世界的贸易侵略还只限于印度,南洋等地,以当时中国雄厚的国力而言,处在发展初期的西方国家还不具备大规模贸易侵略中国的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打开国门,自由地放开贸易,鼓励中国民众出洋经商,中国是完全有可能赶上西方发展的步伐。如后起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开放结果,赶上了西方国家。正是由于清政府继续采取的闭关销国政策,给中国带来了后来鸦片战争的更大灾难。尽管当时 基本的生存物质,而且也是国家赋税的主要和历代政权希求稳定的基础。中国的这种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又强烈地排斥商品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的小农生产者,不仅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生活日用品和手工产品,这些产品基本都是自用,与商品经济无缘。因此中国历来是以农业立国,表现在人们的观念上,则是重本抑未、重农抑商。而农业与工商业相比不仅生产落后,效率低下,特别它造成人们的经济观念保守,缺少商品市场意识,无法接受一些先进科学与技术;而反映在当时清王朝的统治者的观念中,则把外国先进技术视为妖术异技,反对民众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empirenews.page- 四、封闭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国的祖先自古生活在东亚大陆上,中国的西南面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高原上绵延着高耸的雪山,西北除了陡峭的天山山脉外,就是横无际涯的漫漫沙漠,北部是内蒙古高原,布满了草原,沙漠和不可跨越的森林,东北部是雪皑皑的大小兴安岭、冰雪、险峰和森林形成了一道天然阻隔,东南则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古代如此简陋的交通工具是无法打通外部的联系,也就不可能更多地了解外部世界的情况。同时中国的这种自然环境又造成生产方式是以农耕占主导地位的形式,中国地处北半球的温带、黄河、长江流域,气侯则十分适应农作物生长,中国是一个原高、沙漠、大海包围的大陆国家,与外部交通极不方便,中国与世界上许多以海洋的航海为生和草原的游牧为生等的民族都不同,他们必须以封闭的陆地为生。这些情况都在相当程度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保守性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也正是在这种封闭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中国民众是长期流行的自我中心,自我为大的观念,所谓中国者,天下之中也,即是表现了一种自居于世界中心的狭隘的心理。三、打开中国市场的敲门砖-鸦片西方各国特别是英国在与中国的相互贸易中一直处于不利的地位,在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初期,所有英商不得不运送白银(多是西班牙、墨西哥的银元)到中国来贩运货物。十八世纪后半期,英商运到中国的商品,尤其是印度的棉花是可以回收一部分白银的,但数量仍然只能部分解决中英贸易的不平衡问题,总的来说,当时的中英贸易英国一直处在逆差方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到了十八世纪后期,英国的一些商人开始发现了鸦片这种东西能够谋取高额利润,又能够在中国找到销路,并且可以用来扭转英国在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于是,鸦片就成为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排球场地绿色生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城市风光积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射箭运动服装专卖店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多功能地质勘察车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摩托车智能头盔通信系统集成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式面点师(初级)实操模拟考试题库含答案
- 住院医师心力衰竭诊疗技能培训方案(2025ESC指南)考核试卷
- 2025年基因编辑技术的临床伦理与监管政策
- 南大版七年级全一册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三课《让思维活跃起来》教案
- 2025年建党104周年党史党章百题知识竞赛问答题库及答案
- 山西晋城关帝庙石雕建筑特征考察
- LY/T 2986-2018流动沙地沙障设置技术规程
- GB/T 3836.31-2021爆炸性环境第31部分:由防粉尘点燃外壳“t”保护的设备
- 2023年麦盖提县水利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企业注销登记书
- 文言文专题复习 课件(共26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 心脏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估-课件
- 右室心肌梗死课件
- 儿童手卫生健康洗课件
-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成本加酬金合同课件
- GB∕T 19557.15-2018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高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