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爬楼轮椅综述.doc_第1页
电动爬楼轮椅综述.doc_第2页
电动爬楼轮椅综述.doc_第3页
电动爬楼轮椅综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动爬楼轮椅综述李林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指导教师:郑玉才摘要:上下楼梯是普通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种,在那些大量不设电梯的七层以下的住宅楼房居住的居民,尤其是那些老年人和残疾人,上下爬楼在生活上会有诸多的不便。目前无论乡镇还是城市无一不在飞速发展,其中阶梯更是基本的设施之一。如上下汽车、地铁火车有阶梯;登越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需要穿越楼梯;大型商场更是免不了要爬楼下梯。这些在我们看来异常简单的阶梯对那些腿脚不方便的残疾人来说想要通过是很艰难费力的。关键词:楼梯;爬楼;老年人残疾人;基于以上种种因素的考虑,我们设想能不能设计个可以实现上下楼梯的电动轮椅,我们通过在路面电动轮椅的设计基础上进行改装,解决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上下楼梯难题。该电动轮椅的设计,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因此,这种电动爬楼轮椅的设计,无论是从实际应用方面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是具有很高价值的。1残疾人增长率中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国家统计局1日公布最新调查数据说,现在的全国残疾人口数量比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增加了3132万,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也提高了144个百分点。公布的调查数据说,截至2006年4月1日,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同时公布的相关调查数据公报还显示,全国残疾类别结构也发生了变动,其中,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分别达到2412万人和614万人,增长幅度比较大。公报说,本次调查数据丰富、真实、可信,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2国内外爬楼轮椅技术及发展趋势国外对爬楼梯装置的研究开始得相对较早,最早的专利是1892年美国的Bray发明的爬楼梯轮椅。此后,各国纷纷开始投入此项研究,其中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占主导地位,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且有一些产品已经投入市场使用。我国对此类装置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涌现了很多这方面的专利,然而投入实际使用的还很少。总结目前国内外现有的爬楼梯装置和专利,按爬楼梯功能实现的原理主要分为履带式、轮组式、步行式爬楼梯装置。下面分别对国外、国内各种类型装置的发展作简要介绍,并分析其各自优缺点。2.1履带式履带式爬楼梯装置的原理类似于履带装甲运兵车或坦克,其原理简单,技术也比较成熟。英国Baronmead公司开发的一种电动轮椅车,底部是履带式的传动结构,可爬楼梯的最大坡度为35,上下楼梯速度为每分钟15-20个台阶。法国Topchair公司生产的电动爬楼梯轮椅,它的底部有四个车轮供正常情况下平地运行使用,当遇到楼梯等特殊地形时,用户通过适当操作将两侧的橡胶履带缓缓放下至地面,然后把这四个车轮收起,依靠履带无需旁人辅助便能自动完成爬楼等功能。履带型机构的爬楼梯轮椅应用较多,它采用比星型轮机构更为连续的行走方式,传动效率比较高。在上下楼梯过程中,轮椅的重心总是沿着与楼梯台阶沿的连线相平行的直线运动的,其重心的波动很小,运动非常平稳。履带式爬楼梯轮椅最大不足是平地行走时阻力较大,运动不灵活,在爬楼梯时履带容易损坏楼梯沿。为克服这一缺点,国内外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改进机构,一种改进的轮履带混合机构的爬楼梯轮椅,它在平地行走时利用轮式机构,爬楼梯时放下履带机构进行工作。 履带式结构传动效率比较高,行走时重心波动很小,运动非常平稳,且使用地形范围较广,在一些不规则的楼梯上也能使用。它除了具备爬楼梯功能外,也能作为普通的电动轮椅使用。但是这类装置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重量大、运动不够灵活、爬楼时在楼梯边缘造成巨大的压力,对楼梯有一定的损坏;且平地使用所受阻力较大,而且转弯不方便,这些问题限制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推广使用。2.2轮组式轮组式爬楼梯装置按轮组中使用小轮的个数可分为两轮组式、三轮组式以及四轮组式。轮组式爬楼梯轮椅的爬楼梯机构由均匀分布在“Y”形或“+”字形系杆上的若干个小轮构成。各个小轮既可以绕各自的轴线自转,又可以随着系杆一起绕中心轴公转。在平地行走时,各小轮自转,而爬楼梯时,各小轮一起公转,从而实现爬楼梯的功能。单轮组式结构稳定性较差,在爬楼过程中需要有人协助才能保证重心的稳定;而双轮组式虽能实现自主爬楼,但由于其体积庞大且偏重,影响了它的使用范围。美国著名发明家Dean Kamen发明的了一种能自动调节重心的两轮组式轮椅iBOT。它有6个轮子,前面有一对实心脚轮,后面有两对行星结构的充气轮胎,通过两后轮交替翻转可以上下楼梯。iBOT几乎能适用于所有楼梯,此外它也能在沙滩、斜坡和崎岖的路面上行驶,而且后轮可以直立行走,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方便之处,帮助他们能达到正常人的高度。目前星型轮机构爬楼梯轮椅中性能指标最高的产品,它结构非常紧凑、运动灵活、操作方便.目前的iBOT3000型不仅能爬21厘米以下高度的楼梯和不超过15厘米高的“马路牙子”,在沙滩、斜坡和崎岖的路面和小山坡上前进,而且后轮能“站起来”直立行走,使坐在上面的人升高,可以取放位于高处的物体。iBOT3000已经获得FDA批准在欧美上市,售价相当于中高档轿车的价格。 iBOT前面有一对直径10厘米的实心脚轮,后面有两对直径30厘米的充气轮。 iBOT有3种运动模式:在平地上前进时,6只轮子同时着地,当遇到崎岖路面、沙土地或斜坡时,由4个后轮驱动行走;只靠一对后轮接触地面的直立模式,iBOT可以保持这种站立姿势,也能直立行走;由两对后轮交替爬台阶的爬楼梯模式。iBOT不仅采用了比普通轮椅复杂的驱动结构,而且安装了多个感知人轮椅重心位置的陀螺仪,控制器根据陀螺仪的信号时时调整重心的位置,使轮椅能够在不同路面和直立状态下保持平衡。国内外发明了多种星型轮式爬楼梯轮椅,除了iBOT3000外,大多数都采用3个或者3个以上星型轮,星型轮多的优点是轮椅爬楼梯时的稳定性好,缺点是体积较大,很难在普通住宅楼梯上使用,这也是星型轮式爬楼梯轮椅尽管发明专利很多,真正实施和推广的却很少的主要原因。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在轮椅重心安装了陀螺仪,控制器根据陀螺仪的信号调整重心的位置,使轮椅能在不同状态下保持平衡。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开发,它己经由iBOT3000发展到了iBOT400O,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是目前该领域中性能最高的产品,它的售价在3万美元左右,相当于一辆中档桥车的价格,难以被普通使用者接受。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轮组式爬楼梯装置已有研究,1987年专利号为86210653的国家专利中介绍了一种平地、楼梯运行多用轮椅,前滚轮和后滚轮都用多个星形轮组成,除自转外还绕滚轮轴公转而实现上下楼。内蒙古民族大学物理与机电学院的苏和平等人借鉴了iBOT的爬楼方式,采用星形轮系作为爬楼梯机构,设计了一种双联星形机构电动爬楼梯轮椅。改轮椅爬楼时需要人工辅助或者楼梯扶手的辅助支撑,使其能调整重心的位置,安全爬楼。轮组式爬楼梯装置的活动范围广,运动灵活,但是上下楼梯时平稳性不高,重心起伏较大,会使乘坐者感到不适。此外,轮组式爬楼梯装置体积较大,很难在普通住宅楼梯上使用。2.3步行式早期的爬楼梯装置一般都采用步行式,其爬楼梯执行机构由铰链杆件机构组成。上楼时先将负重抬高,再水平向前移动,如此重复这两个过程直至爬完一段楼梯。步行式爬楼梯装置模仿人类爬楼的动作,外观可视为足式机器人,采用多条机械腿交替升降、支撑座椅爬楼的原理。步行式爬楼梯装置爬楼时运动平稳,适合不同尺寸的楼梯;但它对控制的要求很高,操作比较复杂,在平地行走时运动幅度不大,动作缓慢。3结论综上所述,国外在爬楼梯装置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成果也较多,但是它们大多结构复杂、造价昂贵,远远超出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国内的研究相对较晚,虽然也诞生了很多专利,但由于受到体积、重量、稳定性及安全性的限制,还没有产品真正投入使用。由此可见,为了解决移动机器人使用受限的问题,同时考虑到我国使用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需要研究一种价格低廉、功能多样的爬楼梯装置。参考文献1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机械传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第七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 刘鸿义.材料力学(第三版 上、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4 章日晋.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5 冯辛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6 常见机构的原理与应用编写组.常见机构的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7 邱宣怀.机械零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8 天津大学.机械零件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9 孙桓.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孟宪源.现代机构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11 吕仲文.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 张春林,曲继芳。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3 于骏一,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4 沈莲主编.机械工程材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5 Orlov P.Fudamentals of Mechine Design .Moscow:Mir Pub.198716 Sors L .Fatigue Design of Machine Components.Oxford:Pergamon Press.197117 Kuehnle M R.Toroidal Drive Combines Concepts.Product Engineering.Aug.1979High-rise escape technology overviewLilin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Teacher: zheng yu caiAbstract: now fire emergency rescue equipment capacity and high-rise buildings, one is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equipment of the shooting and high ability for far behind the heigh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2 it is equipped huge volume, mobility is poor, and other reasons, the third is to delay time ability difference. The rescue equipment The above contradiction will also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ts been shown that our country some developed city high-rise building fire accident rise appears to have accelerated. 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