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一生描述.docx_第1页
老子的一生描述.docx_第2页
老子的一生描述.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根据史记的记载,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涡阳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按:今年月,全国“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学术研究会在亳州市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余人应涡阳人民政府邀请到涡阳县老子出生地闸北镇郑店村进行实地考察,学者们根据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进行论证,认定老子出生地是安徽涡阳而不是河南鹿邑。同时并论述老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最早的教育家。现发表安徽教育学院教授、研究老子专家李谷鸣先生的论文,以飨读者。老子的出生地,一直被认为是河南鹿邑,千百年来,几乎很少有人提出怀疑。然而只要人们稍加考证,就会发现问题。东汉边韶老子铭说:“老子,姓李,字伯阳,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在,在濑乡之东,涡水处其阳。”水经注卷二三载:“涡水又曲东,迳相县故城南。”据此,老子生地相县及太清宫应该在涡河北岸,而鹿邑及其太清宫均在涡河南岸,与“涡水处其阳”不合。东汉桓帝永兴元年()谯令长沙王阜所立碑说:“老子生于曲涡间。”曹丕临涡赋提到了曲涡:“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这篇赋写曹操率子回家乡祭祖,其地在谯东五十里,亳州以东与涡水相接处为曲涡所在地,与鹿邑的方向不对,相距甚远。晋葛洪神仙传载:“(老子)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大明一统志卷凤阳府载:“流星园,在亳州天静宫南,碑云:有星突流于园,老子因而降诞,即此。元有圣母殿,遗址尚存。”今鹿邑只有先天太后赞碑而无流星园。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有老子宅,及庙,庙中有九井尚存。”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篇载:“老君生于苦县濑乡涡水之阳,九井西李下。”水经注疏云:“北则老君庙,庙东院中有九井焉。守敬按:续汉书注引伏滔北征记,老子庙中有九井,水相通。初学记引濑乡记,庙中有九井,汲一井,余井水皆动。并引刘义庆幽明录,能洁斋入祠者,井水温清,随人意念。”而光绪鹿邑志则说:“又有灵溪、九井诸迹,并亡。”又说:“今殿后东偏尚见一井,地陷如阱,甓阶下十数级乃可凭栏引汲,盖地曾罗河患,汜滥既息,填淤遂高”这里既讲“九井并亡”,又说光绪年间,“尚见一井”。其实鹿邑并无九井,现鹿邑太清宫只有一石井栏,上刻九龙图形。多种史籍载称老子为沛之相人。边韶老子铭说:“老子,楚相县人也。”陆德明依据史记,也认为老子是相人。史记最早原文曾作“老子,相人也”。马叙伦老子校诂说:“余谓迁之所记,盖曰相人也,与庄子蒙人,申不害京人者一例。边韶老子铭曰相人者,盖本之迁。”又说:“沛与相近,老子盖尝居之。而其生则相人也,故史记谓之相人。然则老子宋之相人,非陈之相人。”老子作为相人,其地属沛,其国为宋。汉书、地理志称:“宋微子二十余世,至景公灭曹,灭曹后五世,亦为齐楚魏所灭,三分其地,魏得其梁、陈留;齐得其济阴、东平;楚得其沛。”由是可见,沛原属宋,后归楚。而水经注二四睢水下曰:“相县,故宋地也。秦始皇二十三年,以为泗水郡。汉高帝四年改为沛郡,治此。”这里是说,相在汉初,为沛之治。与汉书地理志相合。水经注又曰:“睢水又东迳相县故城南,宋共公之所都也。”宋共公公元前年在位,其后宋平公是公元前年在位。老子生于宋平公时,约公元前年,这与宋共公都相的记述完全符合。沛之相县遗址,在安徽宿州。相,即春秋时的,春秋、桓公十五年载:“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卫候、陈候于,伐郑。”杜预注:“,宋地,在沛国相县西南。”又据后汉书郡国志刘昭注:“相,左传、桓十五年会于。马叙伦老子校诂说:“所谓相者,即汉书地理志沛郡之相,而春秋、桓十五年会于者也。”春秋大事记卷七之三具体讲了之所在地,“,杜注宋地,沛国相县西南有亭,今在江南凤阳宿州。”而在今河南鹿邑,根本无古沛国相县之遗址可寻。根据以上材料,可证老子的出生地绝不是在河南鹿邑。以上关于老子出生地的材料,与河南鹿邑无一相合,而与安徽涡阳则处处相符。安徽涡阳老子诞生地天静宫,正是位于涡阳城北,涡河北岸,与“涡水处其阳”相合。而所谓“曲涡间”,是指亳州以东临近涡河地区,天静宫原属亳州,在州东一百二十里,正位于“曲涡间”。老子诞生地,古称流星园。近年在涡阳出土之天静宫兴造碑,为元至顺三年翰林张起岩撰文。此碑已残破,原碑文近千字,残片尚存二百字左右,碑文断续,但残片“敕建”、“监修官张起岩”、“至顺三年”等字,均很清晰。碑文说:“天静宫老子所生之地也去亳州郡四舍,南距离涡水二里,下临雉水、世传老子在妊,有星突流于园,既而降诞,则天静宫之基址矣。”同时还发现刻有“古流星园”的石匾额一块。碑刻中比较重要的还有:“敕撰”和“混元降(诞)”等铭文,混元即老子,为老子出生地提供了可贵的文物。老子生地必有九井,今天静宫九井尚存,已对其中一口进行了清理,此井深埋土中,离地表三米才发现残破井口,井内全是淤泥。井口内宽直径为公分,井深米,是用红、灰褐两色夹砂陶制成的大块板瓦筒缸套制而成。筒缸厚度为公分上下,高度分别为、公分不等。井底部为天然砂礓。井内清理出大量红陶与灰陶生活用具残片,红陶残片属于春秋时代,灰陶残片系汉代遗物。陶片花纹有绳纹、兰纹、方格纹等。其它尚有少量的汉代瓦片及块先民用过的砺石,有明显的摩擦痕迹。此井已被定为春秋至汉代的井,其它口井,有口经汉代修整过,其余口,宋代曾重新修筑,有此九井共存,老子出生地非此莫属。至于隶属于江南凤阳宿州之相,年涡阳建县时,原来沛之相已从宿州划归涡阳,即今丹城。江南通志卷载:“丹城乡旧县在宿州西南仁义乡。隋志云:临涣郡有魏丹城县。”丹城在涡阳县北三十公里处,位于浍河支流包河南岸,与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春秋时期地图的地理位置相符。即后来的沛之相,今丹城周围有十七个相庄,即北相庄、西相楼、西相庄、相圩孜、相堂、东相堂、相楼、相老家、相柿园、董相、相小、相楼、南相庄、相庙、大相、二相、三相等。丹城还有龟孤堆春秋遗址,地面表层有大量陶鼎、陶豆、陶碗、陶罐等残片。以相为名的村庄如此之多,必为相人老子的出生之地。涡阳天静宫遗址,位于武家河(古之谷水、又称雉水)入涡处,三面临水,北有龙山,环境清幽,气象非凡。据涡阳县志记载:“天静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初称老子庙。建庙期间,桓帝曾两次派遣中常侍左悺、管霸来此监修,并命陈相边韶作老子铭碑。此后,曹魏黄初三年(),隋开皇元年()间奉敕修建过,庙的规模渐大。李唐王朝以老子为始祖,尊此庙为祖庙,大兴土木,隆重兴建。北宋大中祥符七年()至天禧二年()间奉敕重建,庙貌比唐时有加。在唐宋鼎时期,天静宫规模宏大,建筑辉煌,布局恢廓,海内无匹。老君殿居中,其东有天齐庙,问礼堂,南有流星园、圣母殿、九龙井、西有太霄宫、玉皇庙,北有三清殿等。此外,灵官堂、诵经堂、钟楼、井亭、客房、道士舍、庖、库、庾、厩,无不毕具。楹柱有一百多个,占地三千亩,食业数千人。古代帝王如唐高宗、唐玄宗等曾多次圣驾躬临涡水之滨的天静宫,恭谒老子降诞圣地,以表钦崇。同时近年收集和挖掘到元、明、清三代石碑(包括残碑)二十余块,均为重修或整修老君殿、圣母殿、太宵宫、天齐庙而建立,这说明天静宫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重视。而鹿邑县志上并未看到历代帝王多次参谒和多次重修太清宫的记载,天静宫与鹿邑西太清宫的地位,于此可见一斑。同时鹿邑文史资料(第一辑)说:“据县志记载:原来的太清宫分前宫和后宫,两宫相距约半公里,当中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清净河,河上有会仙桥。两宫占地约七百二十亩,各种建筑六百余间。”比较起来,涡阳的太清宫四倍于鹿邑的太清宫,仅从建筑规模大小来看,就可认定老子出生地在安徽涡阳。再从天静宫周围的一些地方,可找到许多佐证。老君殿东有白林,中有老子外祖父外祖母冢。东北十公里处有天心宫,即东太清宫,旧有老子骑青牛像。西为圣母殿。宫东二公里处有尹喜墓、俗称尹子孤堆。尹喜,又称关尹喜,关令尹喜,关尹、关令尹是官名,喜是人名。史记载老子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因此,尹喜被称为老子的大弟子。道教尊尹喜为无上真人,文始先生。汉书艺文志著录关尹子九篇,道教奉为经典,称文始真经。尹喜怀念师恩,晚年到老子故里定居,死后即葬于此。墓高约三丈,周围亩余。墓门面西,正对天静宫。现存墓门两扇,每扇高公分,宽公分,厚公分,墓门上刻有铺首兽头图案。尹喜是不会找错地方的,尹喜墓为老子生地又提供了一个力证。天静宫所在地郑店,清朝属江南道凤阳府亳州所辖,有乾隆四十二年碑可证。据现仍健在的已年过八旬的天静宫老道士郑志善、袁志亮,郑店村七十三岁老人郑丽生、西马庄七十一岁老人马克霞说:此地古名曲仁里,流星园中过去有曲仁里碑。并说:现在的郑店原名“正殿”,是老君爷的正宫,东西二宫乃行宫。后来叫白了,加上姓郑的多便讹为郑店。至于括地志所说的“谷阳县”,水经注卷所说的“谷水自此东入涡水,涡水又北经老子庙东”。“谷阳”即谷水之阳,如果找不到谷水,老子故里还不能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