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10).doc_第1页
文献综述(10).doc_第2页
文献综述(10).doc_第3页
文献综述(10).doc_第4页
文献综述(10).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攀枝花学院Panzhihua University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院 (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财务管理 班 级: 2011级财务管理班 学生姓名: 李玲玲 学 号: 201110306026 2014年 12 月 20 日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表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基于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和尼克森案例分析综述名称关于跨国并购研究的文献综述评阅教师姓名周永职称评 价 项 目优良合格不合格综述结构01文献综述结构完整、符合格式规范综述内容02能准确如实地阐述参考文献作者的论点和实验结果03文字通顺、精练、可读性和实用性强04反映题目所在知识领域内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新技术等参考文献05中、英文参考文献的类型和数量符合规定要求,格式符合规范06围绕所选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搜集文献成绩综合评语: 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文献综述:关于跨国并购研究的文献综述前言:近年来,世界出现了跨国并购热潮,国外学者已经取得了较丰富的相关研究成果。尽管中国企业近年来跨国并购的金额和数目不断飙升,但国内学者有关跨国并购的理论研究成果相对于实务界对跨国并购的热情有些滞后,对中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实务有着制约作用。因此文章对国内外学者有关跨国并购的文献进行归纳梳理,并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以供其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是参考。1 企业跨国并购的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的并购实务已经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因而与并购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并购动因、目标企业的搜寻、筛选与价值评估、并购融资与支付方式、并购风险、并购后整合等方面。1.1关于跨国并购的动因研究现有研究认为企业主要是为了:(1)获得新的资源与技术;(2)企业的多元化化战略;(3)快速进入外国市场;(4)获得协同效应而进行的跨国并购。Maikides和Williamson(1994)认为基于核心能力进行的多元化并购有优势。1.2关于目标企业的筛选研究Salter和Weinhold(1979)将战略匹配的概念引入并购研究领域,以此作为目标企业筛选标准之一。Harrison(1991)则对匹配的相似性标准提出质疑,认为并购双方资源的差异性是协同效应的来源并带来更高的长期绩效。1.3关于目标企业的估价研究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有Fisher创造和发展的净现值法、Weston提出的股利增长模型、Rappaport提出的未来现金流量法、Copeland等建立的公司市场价值的估价模型以及Stern Stewart等提出的经济附加值(EVA)价值评估模型。1.4关于并购融资与支付方式研究Stulz(1988)指出管理层保持公司控制权和个人私利的意图会影响并购融资决策,成长性企业可能会求助债务融资一维持管理层所有权水平和表决权。Faccio和Masulis(2005)发现对公司治理的关心和债务融资约束的权衡会影响到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由于外国股票存在更大的交易成本、更低的流动性和及时性,信息不对称性更严重,因而与国内并购相比,跨国并购更常使用现金支付。1.5关于并购风险的研究Sarkar(2006)描述了怎样运用条件型支付、盈利能力支付计划以及或有估价权来管理并购风险。Reuer等(2004)的研究表明缺乏国际和国内并购经验的企业在并购高科技和服务型行业的目标企业时倾向于运用或有支付来缓解并购风险。对并购风险的定义方面,Healy(1992)认为企业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失败、市场价值降低及管理成本上升等,或指并购后企业市场价值遭到侵蚀等可能性。杰弗里C胡克认为并购的财务风险是由于通过借债为收购融资而制约了买主为经营融资并同时偿债的能力引起的,由用以为交易融资的负债数额和将要由购买方承担的目标企业的债务数额等因素决定的。在并购风险产生的原因上Robert.J. Borghese,Paul.F. Borghese(2001)认为并购双方的战略及组织适应性差,缺乏有效的整合计划是并购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Philip.H. Mirvis(1992)认为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有两点:首先,从战略目标上讲,并购的目标企业的业务与自身的互补性不强,匹配性不好,无法产生较大的协同效应。其次,并购中对财务风险的关注度不足,没有合适可靠的财务风险管理策。对并购风险的控制方面,杰佛里.S佩里与汤姆斯.J海德(2004)认为充分地调查对降低并购风险至关重要。布鲁纳(2006)提出的“风险框架分析法”此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定性的分析工具,提出从跨国并购的六个角度去衡量并购风险的高低,分别是:复杂性、紧密联系性、异常事件、认知上的偏差、不同的管理选择、运营团队的缺陷。1.6关于并购后整合风险研究Kearnry(1999)对1998-1999年全球发生的并购交易进行了调查,其中53%的被调查者将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归于整合失败。因而国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均非常重视并购后的整合:现有文献主要从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对并购的整合进行研究;在并购实务上有许多专门为并购整合提供建议咨询服务的机构。2企业跨国并购的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就中国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跨国并购的动因、并购目标的搜寻、融资与支付方式、并购的风险和并购后的整合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等的成果。2.1我国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贾名清和方琳(2007)经过研究后认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着:(1)并购对象大多为海外绩效底或破产的企业;(2)企业整体竞争力弱,体制约束问题严重;(3)缺乏跨国并购战略,并购计划准备不足;(4)缺乏国际型人才,整合管理能力弱;(5)政府管制过多,法律体系尚不完善;(6)资金不足,缺乏中介机构支持等问题。尽管如此吴添祖和陈利华(2006)认为通过跨国并购获取核心技术依然是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潘勇辉(2007)实证研究也表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增长。2.2跨国并购的动因研究 覃娜(2007)认为中国企业积极从事海外并购的主要动因包括延伸价值链、技术寻求动因、品牌动因、整合供应链取得协同效应;陈本昌(2009)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出发,认为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对外投资政策的变化、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以及东道国的资源、技术、市场、政策法规等因素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黎平海(2009)认为从包括国际经济新形势的刺激、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等宏观动因不能很好的解释我国海外并购的动因,而微观层次的动因包括获取战略性资产、竞争驱动、实现经济协同效应等则能比较好的解释。2.3跨国并购的融资与支付方式研究季成和任荣明(2007)认为与国内并购不同跨国并购的融资与支付方式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因此在设计跨国并购的融资与支付方式是需要考虑目标公司控制权获得、流动性变化、公司资本结构、税务等因素。2.4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由于我国跨国并购起步较晚,因此大多集中在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研究上,对我国海外并购的相关研究涉及较少也较晚。叶建木(2008)在对跨国并购风险研究中引入“风险链”的概念,剖析了风险链上各类风险的传导关系。兰天、郭有钦(2009)在当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中分析金融危机时期海外并购的驱动因素,从财务风险的成因出发分析企业价值评估、融资和支付的风险。并结合了我国海外并购的案例对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陆孟兰(2010)在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控制与规避认为并购计划决策阶段财务风险分为:环境风险即系统风险、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及财务信息披露的固有缺陷。支付风险和融资风险是并购交易阶段的主要风险。孙喜云(2012)在理财视点中认为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就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的过程中或之后由于投资决策、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活动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损失不确定性,是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偏离而导致企业的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吴茹月(2013)在企业跨国并购战略中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中对并购的财务风险进行了狭义与广义的阐述,并结合中国移动并购巴基斯坦Paktel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2.5跨国并购的整合问题研究康晓剑和刘思锋(2007)认为整合失败是一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企业生命周期的吸引与冲突时导致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深层次原因。李广明(2006)认为为了避免整合失败,除了加强并购的可行性研究和详细的并购前调查外,要正确分析并购双方的资源特征,充分考虑组织文化差异、名族文化差异。系统整合式、供应链导向式或技术导向式、充分式或集约式的整合模式比较适宜中国跨国并购的资源整合。3国内外跨国并购相关研究的评述企业跨国并购研究现状评述。总体而言,国外有关并购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已形成了系统的并购理论体系,既有丰富的并购理论模型,也有大量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证据。跨国并购研究成果中既有理论模型,也有实务指南。然而,我国公司并购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工作多集中在介绍和引用国外的理论,尚未形成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并购理论体系,也罕见有关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务指南,因而与国外的研究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概括起来.现有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将核心竟争力贯穿于跨国并购全过程的系统研究。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大多从理论或实证的角度去分析或检验某一个并购环节(如目标企业搜寻、筛选与估价、融资与支付方式、并购风险防范或整合等)的设计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块少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全过程的系统研究。由于基于不同目标的不同并购环节的设计可能会相互冲突,从而使企业无法实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初衷,最终导致企业跨国并购活动失败,因而现有相关研究的结论对实务的指导作用被大大地削弱。(2)缺乏基于行业特征的跨国并购实务指南。现有基于通用行业的跨国并购理论研究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行业(如对技术和资本均高度依赖的航空制造业)的并晌实务很难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因而需要针对行业特征对跨国并购各个环节进行研究,以提出可操作性强的跨国并购实务指南。(3)缺乏实证研究。现阶段我国学术界关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研主要集中在现状、趋势、动因、战略等规范性研究和分析,实证研究仍是少数.(4)不同研究内容和方法得出的结论各异。这可能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起步较晚,现有研究所涉及的并不具有普遍性,样本容量也不够大,导致形成的结论不具有普适性。另一方面,并购是一个与环境相关性很大的行为,在不同经济时期,不同行业在不同地区的并购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4对于跨国并购研究的未来趋势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并购实务领域的发展现状,本文认为,有关跨国并购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将核心竞争力与跨国并购密切结合,以获取和培育核心竟争力为目标对目标企业的搜寻、筛选、定价以及并购融资与支付方式、风险防范和整合管理等跨国并购全过程进行研究;(2)发展特定行业的跨国并殉案例研究,为特定行业的跨国并购提供实务指南;(3)战略管理理论与跨国并购理论结合起来开展跨国并购战略研究。参考文献1 LFaccio,M.,R.W.Masulis. 2005.The Choice of Payment Method inEuropea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 Journal of Finance,60(3):1345-1388.2Harrison,J.S.,M.A.Hitt,R.E.Hoskisson,R.D.Ireland.199t.Synergiesand Post-Acquisition Performance:Differrnces Versus Similarities in Re-source Allocations. Journal of Management,l7 (1):173-190.3Jacques Cr a mera,Yossi Spiegel,C. Z. Zheng. 2006. Optimal SearchAuctions with Correlated Bidder Types. Economics Letters, 93 (1):94-100.4Keamey, A. T. 1999. Corporate Marriage:Blight or Bliss A Mono-graph on Post-Merger Integration. Chicago: AT Keamey.5SMatkides,C.C_,P.J Williamson.1994.Related Diversification,Core Competencie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Strategic Management)ourna1,15:149-165.6Reuer J.,O.Shenkar,R.Ragozzino.2004.Mitigating Risk in Inters.一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The Role of Contingent Payouumal of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35(1):19-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