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编 第一课 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的有关知识,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3、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学习重难点】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2、了解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溃退( ) 歼灭( ) 督战( ) 芜湖( )签订( ) 取缔( ) 对峙( ) 要塞( )2、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 )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C.约数,指百万左右。 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4、 “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这里采用了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 。【师生互动】阅读“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等句,回答问题。5、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_,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写_。 6、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_与_,对比的作用是_。 7、文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是 ,其作用是( ) (多项选择)A.补充说明战役背景 B.点明我军胜利原因 C.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 D.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8、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_,这个词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广大官兵的_情绪。 9、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 ) (多项选择) 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 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皆知,故可略过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军发动进攻是正义的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10、中国开始研制原子弹前,对于要不要接受外国技术的支援发生了争论。A派认为,中国的技术水平相当落后,无法独立完成核弹研究,必须首先接受技术支援,然后自己再发展;B派认为,要搞就自己独立搞,不要别人的支援。两种意见最后拿到了毛主席的案头。毛主席看后,大笔一挥,写了这么一个批语:先练好楷书,再练草书。聪明的你认为毛主席支持哪种意见呢? _【精读精练】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1、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12、“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 13、“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 14、“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 15、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6、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 17、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能力提升】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在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8、用横线画出这篇新闻的导语,并回答:导语交代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19、文中用“风平浪静”描述了_,用“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了_。 20、文中用哪些词语描述了我军的“英勇”和“英雄式的战斗”?请在文中勾画出来。 21、从结构看,这篇新闻包括了_这几个部分。【一课一得】 第二课时【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阌乡()潢川() 绥靖()阻遏()管辖()襄阳() 逃窜() 2、找出本文的六要素 人物: 地点: 时间: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3.划分层次,了解结构: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师生互动】4、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 5、作者为什么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战争? 6、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哪些伟大的胜利? 7、如何理解“我们在所有江淮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繁茂了。”中的比喻? 【精读精练】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军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而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匪首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匪崇僖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匪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阁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己全部为我解放。8、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 )A河南全境已大部为我解放 B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我军攻势迅猛,蒋匪全局败坏9、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持点是( )A采用倒叙 B在记叙中穿插说明C以说明为主,记叙为辅 D顺叙、倒叙、插叙全都用上10、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能力提升】1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请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200字左右)12、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一课一得】 第二课 芦花荡【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重难点】1、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2、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疟( )子 寒噤( ) 仄歪( ) 阴惨( ) 泅( )着 飒飒( ) 悠闲( ) 2、 芦花荡的作者是 现代作家 。芦花荡的姊妹篇是 (风云初记 荷花淀)。3、指出下列描写句是属于哪一类描写。A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B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4、“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师生互动】5、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6、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找出来分析 7、请用不同的标记分别从文中画出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的句子。 8、这些描写表现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特点? 9、小说中着意突出的是其中哪一性格特征?“过于自信与自尊”的“过于”应当怎样理解?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精读精练】阅读芦花荡“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至结尾。10、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1、文段中写老人引诱鬼子上当,他用什么作诱饵?(用文中的语言作答)12、以上内容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13、从当时的大背景来看,这一英雄事迹更深层的说明了什么?14、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5、第二天二菱看到了老英雄的行为后,会怎样重新认识老头子? 【能力提升】16、 提供原句和仿句的开头或结尾,要求仿写出与原句大致相同的句子。勇敢是把利刃,可以斩落对手,自大也是一把利刃,却只能割伤自己 _是一把利刃,可以 ,也是一把利刃,可以 。 17、下面语句有语病,找出并修改。 在这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抗击非典型性肺炎的战斗中,无数英雄无畏的医务工作者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泪的代价。 【一课一得】 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 选择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语句:(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在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 ,奔向东南去了。 A. 像一朵荷花 B. 像一条鱼 C. 像一片苇叶 D. 像一只鸟2、 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 老头子浑身没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 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A. 夸张 夸张 引用 比喻 B. 比喻 拟人 反问 比喻 C. 比喻 拟人 反问 没有 D. 比喻 夸张 设问 比喻3、“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这老脸呀!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此段表现了老头子什么心理状态? 4、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有很多评价,阅读下面摘选的几则材料,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1)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2)黑格尔评价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他们在几年之内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废墟。” (3)普希金:“蒙古人征服俄罗斯以后,除了肆无忌惮的攫取和破坏,一无所给”【师生互动】5、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2)体味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 6、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7、老头子的船头为什么要放那一大捆的莲蓬? 8、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望”字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样的心理?你能够写出老头子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9、结尾段写有个女孩子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她是谁?她当时心理是怎样想的?请同学们把她当时的心理补写出来。 【精读精练】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10、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11、“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12、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13、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14、“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15、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能力提升】16、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一课一得】 第三课 蜡烛【学习目标】1、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除战争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1、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 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瓦l( ) 精疲力ji( ) f晓() 揣在怀里( )颤巍巍() 鞠躬()2、下面两个句子中,填入空白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 一枝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着柔和的光芒。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要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 A、闪耀 闪烁 B闪耀 闪耀 C、闪烁 闪烁 D闪烁 闪耀3、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之苦的老妇人,的动人事迹,赞美了,讴歌了的深厚感情。4、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好在哪里。(1)方场上散布着几辆烧毁了的坦克和铁甲车,有德国人的,也有我们的。()老妇人想了半天,从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师生互动】 5、文中对一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找一找,分析一下为何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反复的描写?(尽量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归类)。 6、课文的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7、文中有没有对老妇人进行语言描写?(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进行人物刻画的呢?(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同学生们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并说说通过这些片段你觉得文中的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8、文章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精读精练】阅读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 回答问题。9、为什么要对蜡烛的来历作补充说明? 10、这里的“黑色围巾”有何特殊意味? 11、这几段文字描写了老妇人的哪些细节? 12、试揣摩文中描写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能力提升】13、揣摩例句的修辞特点,仿写一个句子。例句: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14、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和歌曲,各有什么寓意? 【一课一得】 第四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3、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2、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3、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chu( )缎 晨x( ) 箱qi ( ) 瞥见( ) 赃物( ) 缀满( )2、说说对下列语句的理解,体会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3)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3、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D、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4、本文作者雨果是19世纪 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他闻名世界的两部代表作品是 和 。 【师生互动】默读课文14段: 5、雨果提及艺术有哪两种来源,分别产生哪两种艺术? 6、各国艺术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腊有_,埃及有_,罗马有_,巴黎有_,而东方有_. 7、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盛赞的词语。 8、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9、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精读精练】 阅读“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回答问题。10、文中运用多个反语,冷嘲热讽,表达了对两个强盗的愤怒和谴责。请找出两个反语。 11、“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句话活化了两个强盗( )。 A、凯旋而归的丑态 B、狼狈为奸的丑态 C、得意忘形的丑态 D、尴尬的丑态12、本段文字的中心是( )。 A、揭露额尔金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B、批评欧洲人把中国人当做野蛮人认识。C、谴责侵略者掠夺中国,毁灭文明的强盗行径。D、谴责强盗们不应该放火销赃。【能力提升】 13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电视机里传来了雄壮的国歌,屏幕上显现出那样鲜红的五星红旗。啊,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终于站起来了。它不再是那任人践踏的小草,而是一株苍翠挺拔的大树,它不再是 ,而是 。它不再是 ,而是 。 14、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滑落。”这一段话表明了阿拉法特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从这几句话中,你听出了哪三种信息? 15、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以“谢谢你,雨果”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一课一得】 第五课 亲爱的爸爸妈妈【学习目标】 1、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2、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章中心。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 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眼花瞭乱 不可明状 荒谬 憧憬 B、响彻云霄 头发班白 屏障 屹立 C、杀戮 荡然无存 赃物 荒谬 D、憧憬 月明风清 寒襟 张皇失错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歌颂远征部队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封信。 B、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缺一不可。 C、亲爱的爸爸妈妈开头第一句“凄风。苦雨。天昏。地暗”写出了天气的恶劣。 D、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作者是聂华苓,女,中国当代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3、下列文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抒发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C、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沉重”与“美丽”两个主题词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D、“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这句话其实就是对日本人的含蓄的批评。4、仔细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师生互动】5、在正文前的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 6、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7、“他们杀了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芙蓉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感情?) 8、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你怎样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9、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10、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精读精练】 阅读“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回答问题。11、 六十几位作家在一起讨论,作者为什么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 12、 安格尔的诗“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 13、. 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发言,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 14、 “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这表明了什么?(“他”是指西德作家明赫白)答: 15、从这段文字看,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 1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生长在偏僻的山区,因而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 B她告诉我,近几年来,她时时刻刻不忘搜集日本鬼子在南京大屠杀中的犯罪证据。 C对社会深刻的观察,使他的批判往往独抒新见。 D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17、 “只要老老实实扪心自问,我们都可以找到出现警报的地方”这句话放置在下面文段中,最合适的一处是( ) 人生就是如此。被小石子打中,如果不能及时醒悟,一味置之不理,就会被砖块打中。如果仍然执迷不悟,就会被大石头狠狠击中。 但我们还是会厚着脸皮说:“为什么老是我遭殃?” A.句间 B.句间 C.句间 D.句后【能力提升】18、按照题目要求,发挥想象,扩写一个片断作文。 想象在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发生的这场杀戮的具体情景,如塞尔维亚人民的晚清抵抗、孩子们临死前的情景、纳粹的残忍凶暴,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断。 阅读课文这段文字,“纳粹在灭种呀!孩子们就从课堂里被抓走了,还有十几位老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刻!”香型课堂上的情景(那位老师的深情动作,纳粹士兵的动作),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断。 想象巴法尔给他父亲写信时的情景,把巴法尔的新扩展成300字左右的片断。【一课一得】 第一单元 单元达标训练题90分钟 10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4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溃退(gu)舀水(y0) 白洋淀(dng) B绥靖(su)脂粉(zh) 蹿一蹿(cun) C寒噤(jn)拂晓(f)颤巍巍(chn) D提防(t)惊骇(hi)迫击炮(p)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眼花嘹乱晨曦 血腥 闪烁 B臭名昭著荒谬 憧憬 珐琅 C响彻云宵 杀戮 箱箧 揣摩 D精疲力竭 纳粹 鞠恭 铁锈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A占有 牵制 封锁 B占领 控制 封锁 C占领 控制 封闭 D占有 牵制 封锁 4为下列一段文字所添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 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A,;、, B、,: C:,;, D:,、;,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6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7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 , 。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 , 。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二、阅读(其中(一)12分,(二)13分,(三)21分)(一)(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1)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2)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3)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5)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2分)9“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答:10“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11本段共15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基基础知识培训意义课件
- 高级领导决策技能面试题目及答案精 编
- 小儿骨科髋关节脱位课件
- 三八妇女节课件
- 初中书面表达主题分类训练10篇-文学艺术
- 大学生母亲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
- 大学生会计顶岗毕业实习报告
- 大专生毕业自我鉴定总结
- 地下停车位租赁的简单协议书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投资分析考前冲刺测试卷讲解带答案详解(精练)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题及参考答案(100题)
- 井工煤矿风险监测预警处置方案之安全监控系统监测预警处置方案
- 员工社保补贴合同协议
- 企业财务会计全套教学课件
- 劳动关系证明书模板
- 仲夏夜之梦英文话剧剧本
- 脱不花三十天沟通训练营
- SH/T 0356-1996燃料油
- 科脉解决方案御商
- 变电室高压停电工作票1
- 住院患者用药教育学习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