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目录 实习概况实习概况 1 1 实习目的 1 2 实习要求 1 3 实习时间 1 4 实习地点 1 5 指导老师 1 实习内容实习内容 2 第一章 通信基础知识第一章 通信基础知识 2 移动通信发展史 2 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2 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2G 2 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3G 2 移动通信网结构 3 移动通信网各网元功能介绍 3 第二章 第二章 GSM 概述概述 5 一 GSM 特点 5 二 GSM 编号系统 6 第三章 第三章 CDMA2000 概述概述 7 CDMA2000 系统概述 7 第四章 第四章 WCDMA 概述概述 8 WCDMA 系统概述 8 UMTS 网络单元 9 第五章 第五章 TD SCDMA 概述概述 9 TD SCDMA 系统概述 9 TD SCDMA 与其他 3G 制式技术比较 10 实习总结实习总结 12 实习概况 1 实习目的 1 练习和巩固识别通信设备部件的方法 并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判断通信 设备部件的好坏与优劣 2 练习和巩固通信设备的安装基本方法与步骤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不仅仅能组装通信设备 更能合理和更优的方式组装通信设备 3 练习和巩固通信软件的安装方法与步骤 使得学生掌握在真实的 实 际工作中安装通信设备软件的方法与步骤 4 掌握和巩固通信设备故障处理 能在遇到的各种硬件 软件的故障处 理中 自己动手和动脑 并在老师的指导下 掌握基本的处理方法 5 通过维修处理问题提高自身的修养 在工作中积累经验 增强自己的 技术能力 2 实习要求 识别通信设备的各个部件 能够熟练的掌握安装步骤 处理故障 3 实习时间 2011 2 21 2011 5 13 4 实习单位 重庆信科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5 指导老师 谢先伟 李俭霞 任亮 实习内容实习内容 一 一 第一章 第一章 通信基础知识通信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发展史移动通信发展史 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采用频分多址 FDMA 模拟系统 代表系统 美国的 AMPS 欧洲的 TACS 主要缺点 频谱利用率低 采用 FDMA 所致 业务种类有限 采用模拟方式所致 无数据业务 采用模拟方式所致 保密性差 采用模拟方式所致 设备成本高 体积 重量大 采用模拟方式所致 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2G 采用时分多址 TDMA 或窄带码分多址 CDMA 数字系统 代表系统 美国的 IS 95A CDMA 欧洲的 GSM TDMA 日本的 JDC 对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缺点的改善到达现场 频谱利用率提高 提高了 2 倍 GSM 或 10 倍 CDMA 业务种类增加 提供了较丰富的电信业务 窄带数据业务 提供了低速数据业务 最大 64Kbit s 保密性较好 具有良好的保密性能 减小了设备成本 设备 尤其是终端设备 成本大大降低体 积 重量也大大减少 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3G 采用宽带码分多址 CDMA 实现移动宽带多媒体通信 IMT2000 2000 年 在 2000M 频段实现 2000K 的数据通信 3G 对数据通信速率的要求 室内环境至少 2Mbps 室内外步行环境至少 384kbps 室外车辆运动中至少 144kbps 卫星移动环境至少 9 6kbps 移动通信网结构 如图 1 1 所示 图 1 1 移动通信网结构 移动通信网各网元功能介绍 移动通信系统一般分四大部分 MS BSS NSS OSS 1 MS 手机 手机是用户在整个移动通信系统中能够直接接触的唯一设备 2 BSS 基站子系统 基站子系统 BSS 是与无线蜂窝方面关系最直接的基本组成部分 基站子系统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相接 负责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管理 基站子系统与网路子系统 NSS 中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MSC 相实现移 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网路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 传送系统信号和用 户信息等 要对 BSS 部分进行操作维护管理 还要建立 BSS 与操作支持子系统 OSS 之间的通信连接 基站子系统由基站收发信台 BTS 和基站控制器 BSC 这两部分的 功能实体构成 一个基站控制器根据话务量需要可以控制数十个 BTS BTS 基站收发信台 BTS 属于基站子系统的无线部分 由基站控制器 BSC 控制 服务于某个小区的无线收发信设备 完成 BSC 与无线信道 之间的转换 实现 BTS 与移动台 MS 之间通过空中接口的无线传输及相 关的控制功能 BSC 基站控制器 BSC 是基站子系统 BSS 的控制部分 起着 BSS 的变 换设备的作用 即各种接口的管理 承担无线资源和无线参数的管理 3 NSS 网络子系统 网路子系统 NSS 主要包含有系统的交换功能和用于用户数据与移动 性管理 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 它对移动用户之间通信和移动用户 与其它通信网用户之间通信起着管理作用 NSS 由一系列功能实体构成 主要包括 MSC VMSC VLR GMSC HLR AUC EIR 4 MSC VLR VMSC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MSC 是网路的核心 它提供交换功能及面向系统 其它功能实体 基站子系统 BSS 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 HLR 鉴权中心 AUC 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 EIR 操作维护中心 OMC 和面向固定网 公用 电话网 PSTN 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 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 PSPDN 电路 交换公用数据网 CSPDN 的接口功能 把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 移动用户 与固定网用户互相连接起来 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 VLR 是服务于其控制区域内移动用户的 存储 着进入其控制区域内已登记的移动用户相关信息 为已登记的移动用户提供 建立呼叫接续的必要条件 VLR 从该移动用户的归属用户位置寄存 HLR 处获取并存储必要的数据 一旦移动用户离开该 VLR 的控制区域 则重新在另一个 VLR 登记 原 VLR 将取消临时记录的该移动用户数据 因 此 VLR 可看作为一个动态用户数据库 VLR 功能总是在每个 MSC 中综合实现的 此时的 MSC 称为 VMSC 5 GMSC 关口局 关口局 GMSC 硬件结构与 MSC 完全一样 主要在大容量网络中承 担与其他网络的汇接任务 6 HLR 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 HLR 是系统的中央数据库 存储着该 HLR 控 制的所有存在的移动用户的相关数据 一个 HLR 能够控制若干个移动交换区域以及整个移动通信网 所有移 动用户重要的静态数据都存储在 HLR 中 这包括移动用户识别号码 访问 能力 用户类别和补充业务等数据 HLR 还存储且为 MSC 提供关于移动用户实际漫游所在的 MSC 区域扔关动 态信息数据 这样 任何入局呼叫可以即刻按选择路径送到被叫的用户 7 AUC 属于 HLR 的一个功能单元部分的 AUC 鉴权中心 专用于 GSM 系统 的安全性管理 例如用户鉴权 对无线接口上的话音 数据和信号信息进行 保密等 因此 鉴权中心 AUC 存储着鉴权信息和加密密钥 用来防止无 权用户接入系统和保证通过无线接口的移动用户通信的安全 8 EIR 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 EIR 存储着移动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IMEI 通过检查白色清单 黑色清单或灰色清单这三种表格 在表格中 分别列出了准许使用的 出现故障需监视的 失窃不准使用的移动设备的 IMEI 识别码 使得运营部门对于不管是失窃还是由于技术故障或误操作而 危及网路正常运行的 MS 设备 都能采取及时的防范措施 以确保网路内所 使用的移动设备的唯一性和安全性 9 OSS 操作维护子系统 操作维护子系统 M200 OMC 等 负责对全网进行监控与操作 如系 统的自检 报警与备用设备的激活 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处理 话务量的统计 和计费数据的记录与传递 以及与网络参数有关的各种参数的收集 分析与 显示等 通常维护的方式有 近端维护 远端维护 远程维护 第二章 第二章 GSMGSM 概述概述 一 一 GSMGSM 特点特点 1 频谱效率高 由于采用了高效调制器 信道编码 交织 均衡和话音编码技术等 使系统具有高的频谱效率 2 容量大 由于每个信道传输带宽增加 使同频复用载干比要求降低至 9dB 故 GSM 系统的同频复用模式可以缩小到 4 12 或 3 9 甚至更小 模拟系统为 7 21 加上半速率话音编码的引入和自动话务分配以减小越区切换的次数 使 GSM 系统的容量效率 每兆赫每小区道数 比 TACS 系统提高了 3 5 倍 3 话音质量与无线传输质量无关 在 900MHZ 频带中 使用 TDMA 时分复用多路接入 的全数字的方 式工作 鉴于数字传输技术的特点以及 GSM 规范中有关空中接口和话音编 码的定义 在门限值以上时 话音质量总是与无线传输质量无关 4 开放的接口 GSM 标准所提供的开放性接口 不仅限于空中接口 而且包括网络 之间以及网络中各设备实体之间 例如 A 接口 5 安全性好 通过鉴权 加密和 TMSI 号码的使用 达到安全目的 6 工作频段 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 GSM 通信系统采用 900MHZ 1800MHZ 频段 其中 900MHZ 频段为 890 915 移动台发 基站收 935 960 基站发 移动台收 1800MHZ 频段为 1710 1785 移动台发 基站收 1805 1880 基站发 移动台收 相邻两频道间隔为 200KHZ 每个频道采用时分多址接入 TDMA 方式 分为 8 个信道 全速率 二 二 GSMGSM 编号系统编号系统 1 移动台的国际身份号 MSISDN 供用户拨打的号码 由下列部分组成 MSISDN CC 国家码 NDC 国内目的码 SN 用户号 CC 86 NDC N1N2N3 接入号 H1H2H3 H1H2H3 是 HLR 识别号 表示 用户归属的 HLR 也表示移动业务本地网号 2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IMSI 该号码是在移动通信系统内使用的用户号码 在无线信道上唯一能识 别用户的号码就是 IMSI 存储于 SIM 卡 HLR VLR 其结构如下 IMSI MCC MNC MSIN MCC 移动网的国家码 MNC 移动网号 MSIN 移动台识别号 3 移动台漫游号码 MSRN 这是针对移动台的移动特性所使用的号码 每次呼叫时 HLR 知道用 户目前处在哪个 MSC 为了向 GMSC 提供本次路由选择的临时号码 HLR 请相关的 MSC 给被叫用户分配一个移动台漫游号码 MSRN 并将此号 码送给 HLR HLR 再将此号码转发给 GMSC 此时 GMSC 就能根据此号 将主叫接至所在的 MSC MSRN CC 国家号 NDC 国内目的号 SN 第三章 第三章 CDMA2000CDMA2000 概述概述 CDMA2000CDMA2000 系统概述系统概述 1 cdma2000 体制是基于 IS 95 的标准基础上提出的 3G 标准 目前其标准化工 作由 3GPP2 来完成 2 电路域 继承 2G IS95 CDMA 网络 引入以 WIN 为基本架构的业务平台 3 分组域 基于 Mobile IP 技术的分组网络 4 无线接入网 以 ATM 交换机为平台 提供丰富的适配层接口 5 空中接口采用 cdma2000 兼容 IS95 信号带宽 N 1 25MHz N 1 3 6 9 12 码片速率 N 1 2288Mcps 8K 13K QCELP 或 8K EVRC 语音编码 基站需要 GPS GLONESS 同步方式运行 上下行闭环加外 环功率控制方式 前向可以采用 OTD 和 STS 发射分集方式 提高信道的抗衰 落能力 改善了前向信道的信号质量 反向采用导频辅助的相干解调方式 提 高了解调性能 采用卷积码和 Turbo 码的编码方式 上行 BPSK 和下行 QPSK 调制方式 CDMA2000CDMA2000 网络结构网络结构 CDMA2000 网络结构 如图 3 1 所示 图 3 1 CDMA2000 网络结构 第四章 第四章 WCDMAWCDMA 概述概述 WCDMAWCDMA 系统概述系统概述 1 WCDMA 由欧洲标准化组织 3GPP 所制定 受全球标准化组织 设备制造商 器件供应商 运营商的广泛支持 将成为未来 3G 的主流体制 2 核心网基于 GSM GPRS 网络的演进 保持与 GSM GPRS 网络的兼容性 3 核心网络可以基于 TDM ATM 和 IP 技术 并向全 IP 的网络结构演进 4 核心网络逻辑上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两部分 分别完成电路型业务和分组型 业务 5 UTRAN 基于 ATM 技术 统一处理语音和分组业务 并向 IP 方向发展 6 MAP 技术和 GPRS 隧道技术是 WCDMA 体制移动性管理机制的核心 7 空中接口采用 WCDMA 信号带宽 5MHz 码片速率 3 84Mcps AMR 语音 编码 支持同步 异步基站运营模式 上下行闭环加外环功率控制方式 开环 STTD TSTD 和闭环 FBTD 发射分集方式 导频辅助的相干解调方式 卷积码和 Turbo 码的编码方式 上行和下行采用 QPSK 调制方式 8 WCDMA 关键技术 RAKE 接收技术 切换技术 功率控制技术 扩频技 术等 9 MT 2000 在我国的频段分配如下 一 主要工作频段 频分双工 FDD 方式 1920 1980MHz 2110 2170MHz 时分双工 TDD 方式 1880 1920MHz 2010 2025M 二 补充工作频率 频分双工 FDD 方式 1755 1785MHz 1850 1880MHz 时分双工 TDD 方式 2300 2400MHz 与无线电定位业务 共用 均为主要业务 共用标准另行制定 三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工作频段 1980 2010MHz 2170 2200MHz UMTSUMTS 网络单元网络单元 UMTS 网络单元 如图 4 1 所示 图 4 1 UMTS 网络单元 第五章 第五章 TD SCDMATD SCDMA 概述概述 TD SCDMATD SCDMA 系统概述系统概述 1 TD SCDMA 标准由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织 CWTS 提出 目前已经融合到了 3GPP 关于 WCDMA TDD 的相关规范中 2 核心网基于 GSM GPRS 网络的演进 保持与 GSM GPRS 网络的兼容性 3 核心网络可以基于 TDM ATM 和 IP 技术 并向全 IP 的网络结构演进 4 核心网络逻辑上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两部分 分别完成电路型和分组型业务 5 UTRAN 基于 ATM 技术 统一处理语音和分组业务 并向 IP 方向发展 6 MAP 技术和 GPRS 隧道技术是 WCDMA 体制移动性管理机制的核心 7 空中接口采用 TD SCDMA 8 TD SCDMA 具有 3S 特点 即智能天线 Smart Antenna 同步 CDMA Synchronous CDMA 和软件无线电 Software Radio 9 TD SCDMA 采用的关键技术有 智能天线 联合检测 多时隙 CDMA DS CDMA 同步 CDMA 信道编译码和交织 与 3GPP 相同 接力 切换等 TD SCDMATD SCDMA 与其他与其他 3G3G 制式技术比较制式技术比较 TD SCDMA 与其他 3G 制式比较 如图 5 1 所示 图 5 1 TD SCDMA 与其他 3G 制式比较 FDD 与 TDD 双工方式对比 如图 5 2 所示 图 5 2 FDD 与 TDD 双工方式对比 2 TDD 的优势 易于使用非对称频段 无需具有特定双工间隔的成对频段 适合传输上下行不对称的数据业务 上行和下行使用相同频率载频 有利于智能天线技术的实现 3 TD SCDMA 的优势 1 频谱利用率高 不需成对的频谱 能够满足未来扩展需求 为频谱分配带来极大的灵活 性 相对于 FDD 运营商 TDD 运营商频谱获取成本低 同时在业务方面 提高语音和非对称数据应用的频谱效率 2 TD 系统分配非对称上下行传输 经济高效地支持互联网接入业务 3 结合智能天线技术 可以提供快速精确定位业务 LCS 实习总结实习总结 这次实训 让我对通信系统有了更深的了解 对此次实训 颇有体会 本 次实习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责任与个人幸福
- 谈判心理学知识培训课程课件
- 2025标识标牌智能导视系统设计与集成合同范本
- 2025版互联网平台委托管理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版全新大包工程合同含绿色施工技术创新条款下载
- 2025年度创业团队合伙人竞业禁止合同范本
- 2025版办公楼墙面翻新美化与节能改造合同
- 2025年材料合同终止与供应链优化协议
- 2025年度智能环保节能建筑项目施工工程合同台账模板
- 2025版乳胶漆施工安全教育与培训合同协议书
- 房东租房合同免责协议书
- T/CECS 10400-2024固废基胶凝材料
- 劳动纪律管理培训
- 《文字之旅》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苏少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精酿啤酒介绍
- 2023年护理质控工作总结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大赛案例版)课件 第12章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GB/T 1040.1-2025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 电竞青训合同协议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蔬菜配送安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