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201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201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201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201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年人成考网 /stu/zixue/201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l一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是A教学论 B理想国C大教学论 D学记 ( )2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的教育学着作是A教育诗 B论共产主义教育C教育学 D国民教育 ( )3学校体育的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运动竞赛 B课外活动 C早操 D体育课 ( )4下列内容不属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是A教育内容 B图书馆 C办学体制 D教育领导体制 ( )5教师要有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服装整洁 B举止端庄 C谈吐文雅 D言行一致 ( )6下列主张体现了启发性原则的是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开而弗达 D学而思之 ( )7中小学最基本、最有效的德育途径是A社会实践 B教学 C课外活动 D读书 ( )8“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 )9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A培养班级体 B教好学生 C了解学生 D带好班级 ( )10.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考核法 B问卷法 C测量法 D观察法 ( )11.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是A间接式与主导式B主体式与创造式C启发式与注入式D主体式与主导式 ( )12学记中提出的“长善救失”的主张是现代教学中的A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C集体主义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 (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14.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没有共同之处。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16.美育的意义是什么?17.德育方法的依据是什么?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18.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9.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广度 ( )20.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A思维 B想像 C注意 D复述 ( )21.由于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A定势 B定义 C变式 D同化 ( )22.智力的核心成分是A创造能力 B抽象思维能力C观察力 D记忆力 ( )23.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不稳定性因素是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 )24.根据需要起源不同,可将其分为A生理与社会需要 B物质与精神需要C爱与隶属需要 D成就与交往需要 ( )25.从需要的角度看,人的情感主要与下列哪种需要相联系A生理需要 B机体需要C安全需要 D社会性需要 ( )26.“强、均衡、灵活”的神经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A多血质 B胆汁质C粘液质 D抑郁质 ( )27.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C社会过滤效应 D最近效应 ( )28.特瑞普利特最早研究了哪种现象A社会抑制 B社会懈怠C团体思维 D社会助长 ( )29.性格类型在社会评价上A有好坏之分 B无好坏之分C都是好的 D都是坏的 ( )30.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A认知C客观现实B需要D个性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选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32.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3.简要说明引起有意注意的因素?34.简述影响社会态度形成的因素。35.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36.论述人格形成的因素。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1.C 2.B 3.D 4.A 5.D6.C 7.B 8.A 9.B 10.D11.C 12.A二、辨析题13.正确。这是因为教师职业符合以下基本条件:需要专门的知识技能;遵从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要接受专业训练,并为社会权威机构所认可;拥有专业的自主权。14.错误。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有共同之处,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三、简答题15.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言传身教和模仿是教育的主要手段。16.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美育能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美育能促进体育、有怡情健身的作用。17.依据德育目标。依据德育内容。依据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四、论述题(要点)18.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受锻炼。家长和教师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建立优良集体,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促进学生良好性格形成。加强个别指导,针对学生性格因材施教。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19.C 20.D 21.A 22.B 23.B 24.A 25.D26.A 27.B 28.D 29.A 30C六、辨析题31.错误。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32.错误。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七、简答题33(1)目的任务越明确,有意注意越持久。有意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不完全取决于刺激对象的影响,而是主要取决于事先提出和拟定的任务、目的。(2)意志力与抗干扰能力。坚强的意志力有利于克服分心,集中注意而排除其他干扰。(3)社会需要与间接兴趣。无意注意是以直接兴趣为基础的,有意注意是以间接兴趣为条件的。活动本身虽乏味不吸引人,但活动的目的与结果使人感兴趣。为了完成活动任务,活动本身便成为有意注意的对象。(4)积极主动的操作和智力活动。操作和思维活动积极化,可以防止单调活动引起的疲劳和分心,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34(1)经验的情绪后果。(2)需要的满足。(3)知识水平。 (4)家庭背景。(5)参照群体。 (6)文化因素。35(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知识是认识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八、论述题(要点)36(1)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人格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的“嵌入”整个文化形态里。(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4)儿童早期经验。其一,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