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标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pdf_第1页
中西翻译标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pdf_第2页
中西翻译标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pdf_第3页
中西翻译标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pdf_第4页
中西翻译标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9卷 第4期 2008年10月 Journal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 10 No 4 Oct 2008 中西翻译标准 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 张俊杰1 2 1 河南大学 外语学院 河南 开封475001 2 河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河南 郑州450002 3 摘要 本文概述了中西方翻译领域近代以来关于翻译标准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回顾了中西方翻译 标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历程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分析了中西方翻译标准的趋同性 即西方 译者重 对等 或 等效 中国译者重 信 究其本质都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或原作 者 最后指出了中西翻译标准从经验到科学 从规范到描写 从一般到特别 从笼统到具体的发 展特点和中西翻译标准伴随翻译理论由一元向多元发展并逐步借鉴融合的趋势 关键词 翻译标准 传统 现代 演变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779 2008 0420497205 Translation Criteria in the West and in China A Developing Process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ity ZHANGJun2jie 1 School of Foreign L anguages Henan University Kaif eng475001 China 2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Henan A 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45000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the translation criteria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i2 ty by giving a brief summary of the major schools and viewpoints about translation cri2teria in the West2 ern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field since the modern times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then analyses the simi2 lar tendency of the translation criteria both in the West and in China namely the western translators emphasizes corresponding equality or equal effect while the Chinese translators attach more impor2 tance to credibility both in essence trying to b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or to the author to the greatest extent Finally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criteria in the West and in China from being empirical to scientific prescription to description and from being general to specific as well as their developing tendency toward pluralism from monism and a gradual un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lation theories Key words translation criterion tradition modernity development 翻译活动作为不同文化交流的一个主要桥梁 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某种翻译标准或原则 翻 译标准作为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一直是中西翻译界 争论的核心 许多问题至今仍争论不休 中国和西 方翻译界所提出的翻译标准在各自的翻译实践中都 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 相比而言 西方翻译 3 收稿日期 2007212209 作者简介 张俊杰 19672 男 河南漯河人 博士 副教授 从事英语教学 诗歌翻译和英诗研究 E2mail zhangjunjie3711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标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进过程在时间上早于中国 且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 而中国的翻译理论和标准 也在日益彰显其深厚文化底蕴和魅力的同时 也日 益受到西方翻译理论和标准的影响 随着中西文化 交流的不断发展和西方翻译理论的逐步引介 我国 的翻译理论和标准在传统翻译理论和西方翻译理论 两股力量的作用下不断发展 此外 文化的交流也 在不断促使中西翻译理论和标准的融合和向多元互 补的方向发展 一 国内主要翻译标准 我国的翻译活动源远流长 大规模的翻译活动 始自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历经明末清初的科技 翻译和鸦片战争至 五四 时期的西学翻译 改革 开放至今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 规模空前的涉及 科技 文化 商务 政务等诸领域的翻译高潮 7 这几次大的翻译活动都对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社 会 经济 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同 时 也产生了一批杰出的翻译家 如古代的道安 鸠摩罗什 玄奘 赞宁 徐光启等 近代的严复 林纾 康有为 梁启超等 以及现当代涌现出的集 文学家与翻译家于一身的诸多译者 如鲁迅 郭沫 若 闻一多 矛盾 林语堂 梁实秋 傅雷 钱钟 书等 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提出了自己关于翻译的 理论和标准 为我国翻译研究 学 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其中 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 信 达 雅 影响最大 这一标准也开启了我国现当代翻译理 论 标准研究和翻译批评的闸门 各种翻译理论和 标准自此不断涌现 许多翻译家在其翻译实践 尤 其是文学翻译实践中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理论 标准和主张 其中多数为严复 信 达 雅 翻译 标准的不同表述或演变 除严复 信 达 雅 标 准外 其他主要翻译标准概括如下 1 马建忠提出的 适如 标准或 善译 观 他认为 译成之文 适如其所译而止 而 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 夫而后 能使阅者所得之 益 与观原文无异 是则为善译也已 即所译之 文在 意旨 神情 语气 方面 适如 原 文 11212 2 鲁迅提出的 宁信而不顺 的翻译标准 文学巨匠鲁迅强调译者对原文的忠实 主张 硬 译 反对 顺而不信 鲁迅在这里所谓的 忠 实 其实就是对严复 信 达 雅 翻译标准中 信 的阐释 12 3 林语堂提出的 忠实 通顺 美 翻译 家林语堂认为这三个标准与 信 达 雅 大体相 符 但融入了美学 心理学和文艺学的内容 12 4 傅雷提出的 形似神似 说 他认为 以效果而论 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 所求的不在 形似而在神似 他还认为 以甲国文字传达乙国 文字所包括的那些特点 必须像伯乐相马 要得其 精而忘其粗 在其内而忘其外 意即翻译不能机 械地照搬原作的细节 9 5 钱钟书提出的 化境 说 钱钟书在 林 纾的翻译 一文中说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 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 既不 能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又能 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 那就算得入于 化境 8 钱钟书的 化境说 和傅雷的 神似说 有异曲同 工之妙 6 金岳霖提出的 译意与译味 说 金岳霖 在其著作 知识论 第四篇 翻译 中指出 译 意的根据是意念或概念 这两者都是思议的内容 所思都是普遍的 普遍的意念无分于特殊的时空 当然也无分于不同的语言文字或引用不同语言文字 的人 至于译味 他认为 味包括种种不同的趣 味与情感 而这些又非习于一语言文字的结构而又 同时习于引用此语言文字的历史环境风俗习惯的人 根本得不到 得一语言文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比较容 易的事 得一语言文字所表示的味是比较困难的 事 金岳霖所谓之 译意与译味 能够两者兼得 固然好 但是有时两者不能兼得 也许只好取味而 舍意 为了在 味 上求达求信 有时就得不拘于 原来的表达方式而创造新的表达方式 8 7 刘重德提出的 信 达 切 翻译标准 刘重德提出的这一翻译标准与严复的翻译标准仅一 字之差 不同之处即在 切 字 这里的 切 指 的是切合原文风格 而其中的 信 达 则与严复 的 信 达 所指相同 9 8 许渊冲提出的 信 达 优 或 忠实 通顺 修饰 的翻译标准 许渊冲提出的这一标准 与严复和刘重德的标准也仅一字之差 其中的 信 达 与严复和刘重德的 信 达 无甚区别 都指 忠实 通顺 之意 其中的 优 是指 发 挥译语优势 许渊冲后来将其理论进一步解释为 美化之理论 创优似竞赛 美 指 三美 即 意美 音美 形美 化 指 三化 即 894河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08年第9卷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等化 浅化 深化 之 指 三之 即 知 之 好之 乐之 许渊冲称其为新世纪的新译 论 5 此外 贺麟 林梁实 郭沫若 闻一多 朱自 清 朱光潜等译家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标准和主 张 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 西方主要翻译标准 西方国家也有着悠久的翻译传统 从公元前三 世纪的 圣经 旧约 和荷马史诗 奥德赛 的翻 译 历经阿拉伯语作品翻译 文艺复兴时期翻译 到20世纪中叶以来 西方翻译史上经历了多次大 规模的翻译活动 其中涌现出了大批杰出的翻译家 和翻译理论家 他们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角度提 出了不同的翻译理论和标准 例如 最早的古罗马 翻译理论家西塞罗提出了 直译 和 意译 两分 法 昆体良提出了 与原作竞争 的观点 哲罗姆 提出了 文学用意译 圣经用直译 之说 还有奥 古斯丁的 上帝感召 说 但丁的 文学不可译 论 巴特的 不增不减不改 说 德莱顿的 词 译 释译 拟译 的翻译三分法和翻译是艺术 的观点等等 17 近现代以来 随着西方翻译活动范 围的不断扩展和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 新的理论和 标准也不断的涌现 其中对我国翻译界影响较大的 有以下几种 1 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提出的 翻译三原 则 或 同等效果 原则 泰特勒在其翻译著作 论翻译的原则 中提出了翻译的三大原则 第一 译文应完全复制出原文的思想 第二 译文的风格 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第三 译文应当完全 与原作一样流畅 泰特勒的翻译标准与严复的 信 达 雅 翻译标准极为相似 严复的学生周 越然和伍光建甚至认为严复的 信 达 雅 三字 标准正是来源于英国学者泰特勒的翻译三原 则 10 3 这当然值得考证 2 19世纪德国翻译思想家施莱尔马赫把翻 译的基本途径归纳为两种 一是尽可能地不扰乱原 作者的安宁 让读者接近作者 二是尽可能地不扰 乱读者的安宁 让作者接近读者 16 这两种途径其 实就是他的两种翻译标准观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 的 异化 和 归化 翻译策略 3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的 动态对等原 则 他认为 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制造出来原语信 息的最近似的自然等值物 首先是在意义方面 其 次是在文体方面 即译文和原文在意义和文体方 面的功能对等 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标准 达意 传神 语言顺畅自然 读者反应类似 1 一般认为 奈达的翻译标准与泰特勒的标准相类 也与我国刘重德先生所提出的 信 达 切 的观 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4 英国翻译学家纽马克提出的 文本中心 论 纽马克根据语言的表达 传信和召唤三个功 能 提出了翻译有 语义翻译 和 交际翻译 之 分 他重视文本 认为不同的文本应使用不同的翻 译方法和标准 如 召唤型 文本用交际翻译法 表达型 文本用语义翻译法 2 5 原苏联翻译理论界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费 道罗夫提出了 等值翻译 的标准 他认为 等 值翻译就是表达的原文思想内容完全准确并在修辞 上 作用上与原文完全一致 等值翻译就是复制 原文形式的特点 或创造在作用上与原文特点相符 合的东西来表达原文所特有的内容与形式间的相互 关系 16 6 原苏联语言翻译学家巴尔胡达罗夫提出的 全文的等值 标准 他认为翻译的对象不是语言 体系 而是话语 翻译中重要的不是各个词的等 值 甚至不是各个单句的等值 而是全文的等 值 16 7 英国的卡特福特提出了 语篇对等 的标 准 将翻译定义为 用一种等值的语言 译语 的 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 原语 的文本材料 他认为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是寻找译语的翻译等值 成分 翻译理论的中心任务就是界定翻译等值关系 的性质和条件 13 8 美国语言学家 翻译理论家雅可布逊提出 的 信息对等标准 他在 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 一书中提出了以下观点 翻译分三类 语内翻 译 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 词义理解取决于翻 译 准确的翻译取决于信息对等 所有语言都 具有同等表达能力 16 此外 阿诺德 别林斯基 列维等 以及霍尔 姆斯 巴斯内特 勒弗维尔 图里 威尔斯 斯内 尔霍恩比等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 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和标准 此处不一一赘述 994第3期 张俊杰 中西翻译标准 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三 中西翻译标准的演变特点和 发展趋势 一 中西翻译标准的演变特点 通过以上的简单回顾我们认为 中西翻译标准 的演变有以下特点 虽然由于语言 文化 社会背 景 思维方式 表达方式等差异导致了中西翻译理 论和标准发展的不平衡 其论述角度和表达方式也 有所不同 但就其基本内容来看是相通的 中国译 者重 信 西方重 对等 在实质上都是强调对 原文的忠实 同时又都承认翻译活动所受到的种种 限制和翻译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 都经历了关 于 直译与意译 归化与异化 以及作者 译 者 读者关系的论争过程 14 中西翻译界对于翻译 标准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翻译本 身的性质决定了译者不同翻译策略的选择 翻译界 关于 直译与意译 形似与神似 译味与译 意 科学与艺术 忠实与创造 等值与等 效 功能与对等 之争归根结底是对 信 或 忠实 这一标准的不同阐释和由此而采取的对 信度 的把握 即在何种程度上忠于原文所包含 的全部内容或信息 保持原作语言形式上的特征 意义 风格 形式 文化等 固定的 统一 的 完美的标准是不存在的 二 中西翻译标准的发展趋势 综观中西翻译标准的演变过程 中西翻译标准 都遵循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发展趋势 1 从经验到科学 翻译理论和标准的发展经 历了由表及里 由偏到全 由主观感性的经验主义 到客观理性的科学主义发展的演变过程 14 在传统 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了系统的 严密的理 论标准体系 翻译相关学科如语言学 符号学 美 学 信息学 社会文化学 计算科学等的发展 特 别是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也为翻译理论和标准的科学 化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和依据 2 从规范到描写 翻译理论发展的这一趋势 是从内部研究扩展到外部研究的过程 既是对文本 的解构 也是翻译文化转向的一个标志 规范性的 翻译标准从译者角度出发认为自己的标准是唯一正 确的 并给出了翻译应该达到的一个目标 同时也 把翻译看做是一种语言艺术 过分专注于具体的语 言翻译技巧上 而不太考虑文化的大环境 描写性 的标准则十分宽容 旨在从语言之外的角度探讨翻 译的起因以及翻译在社会上所发挥的作用等 6 3 从一般到特别 从一元到多元 中西翻译 标准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 在不断探索翻译的本 质 特点和功能 认真总结传统理论和标准的基础 上 正从概括和构建适用于所有翻译活动的一般标 准到从不同的视角深入地研究具体翻译实践活动 不断构建适用于不同翻译活动的具体分类标准这一 方向发展 专业化 具体化 可操作化是翻译标准 发展的方向 比如 按照翻译的一般分类和不同的 文本类型 在构建适用于各类翻译实践的一般普适 性翻译标准的基础之上 逐步构建特殊的 分级细 化的具体翻译标准 如一般普适性翻译标准 文 学翻译标准 诗歌或小说翻译标准等 在我国 辜正坤先生提出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就是这一趋 势的典型写照 15 从另一方面来说 由于文本类型 社会功能 读者对象等方面的差异 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多元化 的翻译标准已成为译界的共识 从单一到多元 从 翻译的本体论研究扩展到外部的社会文化研究也是 翻译标准研究的必然趋势 随着翻译相关学科如哲 学 语言学 符号学 心理学 社会学 美学 人 类学 信息学 文化学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语言学 本身的深入发展和文学理论由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 的转向 如多元系统 后殖民主义 女性主义等 翻译活动作为社会整体行为中的一部分与其他社会 行为的关系愈加受到重视 这也促使翻译理论和标 准研究由语言学单一学科迈向跨学科的研究阶段 近年来涌现出的跨学科翻译研究学派 如传统语言 学派 文化学派 综合学派 语篇分析 功能主 义 解构主义 机器翻译 语料库语言学 后殖民 主义 女性主义等都从多视角 多维度 多渠道见 证了翻译理论和标准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历程和趋 势 4 总之 随着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和现代信息技术 的发展 中西翻译理论和标准会朝着互相交流影 响 互相融合借鉴 以求共同发展的方向迈进 从 而为各自的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提供指导和借 鉴 参考文献 1 Nida Eugene A et Taber Charl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Leiden EJ Brill 1982 2 Peter 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 005河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08年第9卷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Press 2001 3 Alexander Fraser Tytler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M London London Press 1970 4 Lynne Browker Michael Cronin Dorothy Kenny JenniferPearson UnityandDiversity Current Trend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M Beijing For2 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5 许渊冲 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 M 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0 6 林克难 翻译研究 从规范走向描写 J 中国翻 译 2001 6 43245 7 黎翠珍 翻译评赏 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8 罗新璋 翻译论集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4 9 唐本仙 试论翻译标准 J 湖南社会科学 2003 5 1862187 10 皮后锋 严复大传 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1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M 上海 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 2000 12 翻译研究论文集 189821948 G 北京 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2 13 郭亚丽 西方翻译等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