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10年第2期 总第120期 外语研究 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2010 2 Serial 120 德里达翻译思想 回归 转变还是其他 张霄军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 西安710062 摘 要 雅克 德里达将解构思想应用于翻译研究 形成了解构的翻译理论 解构翻译理论主要体现在德里 达的一篇演讲稿 Qu est2ce que2unetraduction relevante 中 文中提出了一种 Relevant翻译 理论 本文 回顾了德里达的解构翻译思想 重点剖析了 Relevant翻译 理论 并针对国内翻译界对德里达这一思想的两 种解读 尤其是其中的一种误解 提出不同看法 说明德里达的 Relevant翻译 理论及其解构翻译思想与哲学 史上其他一些思想之间的关系不是 回归 而是传承 这一理论也更不是德里达本人解构思想的一种 转变 而只是其解构思想在翻译理论中的深入和延续 关键词 德里达 Relevant翻译 理论 回归 转变 延续 解构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27242 2010 0220077205 法国哲学家雅克 德里达 Jacques Derrida 于1999年 发 表 了 题 为 Qu est2ceque2 unetraduction relevante 的学术报告演讲稿 后来由韦努蒂 Lawrence Venuti 译成英语 以 What is a Relevant Translation Derrida 2001 为题发表 该文汉译题为 什么是 确切的 翻译 德里达2005 对于这篇重要文献 我国学者蔡新乐 2007 和金兵 2006 都有专门的讨论 前者在其专著中 以一半的篇幅来讨论德里达的这篇文章 后者则 是发表专文进行讨论 1 德里达解构翻译思想述评 德里达并不是一个 翻译家 因为他很少从 事传统意义上的 翻译 我们称其翻译思想和翻 译理论为 解构翻译理论 是因为谁也不能否认 他是一位在哲学和文学领域里的 解构大师 是 一位对传统理性哲学提出挑战和消解的理论大 师 而且他对翻译情有独钟 他的不少文章和著作 中都涉及翻译问题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康德 自 康德以来 哲学已经意识到必须为自己的话语负 责 斯皮瓦克 Gayatri C Spivak 在德里达的 论 文字学 英译本 译者前言 中就已经提到 德里达 解构思想的目的既有对西方形而上学写作与逻各 斯中心主义的批判 又有对形而上学及逻各斯中 心主义合法性的解释和辩护 见Derrida 1974 12 在话语中矛盾地运用批判与维护这对概念 是德里达对自己话语的负责 也是德里达解构的 惯用之法 在解构方法上 德里达一反经院哲学 的学究式学风 以一种介于哲学和文学之间的 诗 化 的文风来阐述其思想 翻译首先是一种阅读活动 德里达在阐述自 己的解构式阅读策略时写道 阅读必须始终针对 某种关系 这种关系是作者未察觉到的 居于他驾 驭和没有驾驭所作用的语言形式之间 这种关系 并不是阴影和光亮 虚弱和力量的某种数量上的 分布 而是批评性阅读所应当产生的一种指义结 构 Derrida 1981 15 转引自王宁2005b 25 也 就是说 解构式阅读的目的是发现一种关系或者 结构 而不是 聚焦 这样 在关注关系和结构的 同时就消解了中心 这种 去中心化 的解构思想 一直是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批评家的利器 也是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批评策略 德里达 将 这一文本阅读的策略用于翻译 从而开启了一种 解构主义的翻译观 王宁2006 293 解构翻译 观关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 差异 diff rence 延 缓 diff r 和 播撒 diss mination 最终达到 分解 d composition 差异 主要诉诸空间 延缓 主要诉诸时间 德里达认为 语言是 差异 和 延缓 的无止境的 游戏 文本和文本之间始终是一种互文的关系 对 文本的阐释形成了一种 阐释的循环 在其 写 作与差异 一书中 他运用了一个与diff rence词 形很相近但既非英语又非法语的词汇diff rance 来进行解构 并说 diff rance 是一个结构 一种 运动 它 不 能 基 于 对 立 现 在 未 来 来 设 想 diff rance是各种差异及其踪迹的系统游戏 是各 种元素据以相互关联的空间游戏 这一空间是既 主动又被动的间隔的产物 diff rance一词中a表 明了这种不确定性与主动和被动都有关 它至今 77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仍不可能受到对立的制约和组织 而没有那些间 隔 含义充分的 词语就不能指义 不能产生功 能 Derrida 1978 16 转引自王宁2005b 25 进 而 他提出了 播撒 的观点 由于文本间有着 差异和间隔 因而造成了延缓 所以信息的传达就 不能是直接的 而应当像撒种子一样 将信息 这 里播撒一点 那里播撒一点 Derrida 1981 32 转 引自王宁2005b 26 不形成任何中心地带 播 撒 的目的就在于 颠倒所有这些恢复了的主宰姿 态 它试图挫败这样一种企图 以一种颇有秩序 的方式走向意义或知识 它也想通过某种无法控 制的过度或失落来打破意图或希望的巡回 出处 同上 这样 文本的中心就被 分解 掉了 在德 里达看来 解构式翻译理论并不想对翻译作任何 价值判断 它只是一种 破坏性的 和 去中心的 手段 他也多次辩解说解构并不是一种理论 它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反理论的策略 但其结 果却成为在美国一度风行的解构批评的重要理论 基础 王宁2005a 46 德里达的解构翻译思想集中体现于本文开篇 提到的那篇演讲稿 Derrida 2001 德里达2005 以 及他在翻译领域里的主要代言人韦努蒂的评论 Venuti 2001 1692 173 2 德里达的 Relevant翻译 思想 在这篇演讲稿中 德里达提出了一种翻译的 终极目标 relevant translation 简单说就是 好的 翻译 与人们的期待相符合的翻译 简言 之 履行了使命 偿付了债务 完成了任务或者职 责的一种表达 同时又在接收语言中抄写了对原 文最适当的等同物 最正确的 合适的 相关的 充 分的 适宜的 明确的 单声的 惯用的语言 德里 达2005 150 这种终极的翻译也就是我们常说 的 理想的 翻译 语用的 翻译 无任何信息 损失且无任何语法错误的翻译 为了达到这种理 想化的翻译 他将语言之中的冲突 碰撞以及对立 等等 作为语言中 趋同 的东西来描述 而且 这 种 趋同 不是停顿的 一成不变的概念化 趋同 而是不断变化的 趋同 趋同 的原则则是经济 性 讲稿中德里达以莎士比亚经典喜剧 威尼斯 商人 中在一磅肉与金钱之间这种权责关系的 不 可能但又不断宣布的对应 来形容翻译中原文与 译文之间的 趋同 从而提出 翻译既是必要的又 是不可能的 并引申出翻译的悖论 事实上 我 不相信有什么不可译的东西 也不相信有什么 可译的东西 As a matter of fact I don t believe thatanythingcanbeuntranslatable or moreover translatable 同上 151 用解构思维来对上述 Relevant翻译 思想进 行阐释即是 翻译无中心 即原文文本的意义并不 是翻译要关注的中心 翻译需要关注的是原文和 译文的关系 类似于 肉 和 钱 之间的权责关 系 原文与译文不同质 即原文与译文之间存在 差异 有时会大到如 肉 和 钱 之间的差异程 度 但两者之间又有着 不断宣布的对应 翻译过 程是不断消歧的过程 即 延缓 彼此 差异 的过 程 延缓的策略是翻译语言的经济性 当然 延缓 也隐含了翻译的趋同性 翻译无 秩序 即 译无 定法 每一种 合适的 译文的产生都有其合理性 和适用范围 这里 撒播 的是这个主旨 那里 撒 播 的是那种目的 通过上述翻译过程 翻译的 中心 被 分解 了 翻译被 解构 了 翻译状态 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任何结构主义的思路都不能清 晰地描述它 而语言的动态则又造成语言本身界 限的消失 在这个意义上 翻译就是语言 翻译研 究就是语言研究 解构翻译就是解构语言 而德里达提出的翻译悖论 则是从不同的视 角对翻译活动的阐释 世俗的或者传统的翻译概 念是从生活世界的视角来说的 我们的生活需要 翻译 每天都有大量的翻译工作要我们去完成 人 们之间要交流 要交际 因此 不相信有什么不可 译的东西 哲学的翻译概念则是不透明的 差 异 的 再好的译文和原文之间都不存在 镜像 的 关系 因此哲学视角中的翻译是不可译的 也不 相信有什么可译的东西 可参见吕俊 侯向群 2009 1982 200 需要指出的是 对 Relevant 一词的汉译 有 相关的 蔡新乐2007 确切的 陈永国 见德 里达2005 确当的 王宁2005 金兵2006 也 有论者译为 关联的 笔者认为该词是不可译 的 各种译法都是权宜之计 因为德里达本人的意 图即是如此 我选择这个题目恰恰是因为它的不 可译性 以这种方式预谋我的犯罪 蓄谋用一个单 个词保证我的题目的不可译性 德里达2005 150 3 蔡新乐 相关的 翻译 是一种回归 蔡新乐在其专著的 前言 中谈到自己从德里 达的 相关的 翻译 中得到的启发 可视为对德 里达解构翻译思想及其意义的一种解读 第一 以往的结构主义作为形而上学观点的 极端化 已经不能适用于对翻译的认识 对语言的 87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揭示 因而也就不能再对人本身的认识有效 第 二 因此 这也就意味着 翻译研究应该转向 问题 化 也就是说 转向描述而不是规定 转向随意的 论述 而不是规范性的分析 因为 后者就是典型 的形而上学逻辑的基本指向 第三 而要打破 逻 辑化 大一统的封锁 就必须转换思考方式 将诗 意纳入研究 改变既定的 结2构 倾向 回到苏格 拉底的时代 即 返本归根 将人的 整体性 视为 认识的根本 而不是像在概念化之中那样 仅仅将 一个方面 某一种维度 单向度的思想 理性 逻辑 以及自我 作为认识的原则 始基以及根本 翻译 的再概念化 因而也就不应再是逻辑指向的东西 而完全应该成为超越逻辑的力量 蔡新乐2007 12 2 可以看出 蔡认为德里达的 Relevant翻译 思想是一种 转向 和 回归 从规定性向描述 性的 转向 和向苏格拉底哲学的 回归 对于以 上三点中的第一点 学界对结构主义的局限性讨 论甚多 笔者不复赘言 第二点 笔者部分认同 即认同如同语言学的转向一样 翻译研究也正在 经历着从规定性向描述性的转向 因为 翻译是 一种创造性活动 必须考虑到译者 读者和译评者 的主体性和文本的生命力 规约性过强的 翻译标 准 或 翻译批评标准 不能反映翻译活动的本质 但是 对蔡所言的 转向随意的论述 笔者觉得仍 需推敲 随意的论述 突出了 人 的主体性 但 这种论述是感性的 感觉的 古希腊的 智者 是 持这种感觉主义观点的 智者 学派的 人 基本 上是感性 个别的存在物 是以个人的感觉 意见 为核心的一种经验主义 相对主义的哲学理论 叶 秀山1997 98 解构的翻译研究虽然消解了 中 心 但并不是 随心所欲 和 以我为尊 的研究和 论述 对于第三点中所言 回到苏格拉底的时代 笔者尤其不能苟同 因为 第一 苏格拉底反对的就是这种 智者 的感 觉主义 感觉主义的恶性发展会导致认为一切以 自我的感觉为标准 语言无所谓对错 真假 苏格 拉底哲学也以 人 为中心 但他认为 人不仅要把 自己 人 当作感性存在的生物来研究 这是自然 科学的任务 而且还要当作理性存在的生物来对 待 人们用理性研究自己的理性 这就叫 认识你 自己 也就是一种 自我认识 自知 自我意 识 自觉 在苏格拉底看来 这才是哲学的主 要的任务 同上 98 因此 苏格拉底的 人 学是 理性的主体原则 这已经说明了第二点中 转向 随意的论述 和第三点中 回到苏格拉底的时代 是矛盾的 第二 德里达的 Relevant翻译 究竟是反理 性的还是反感性的 解构主义对结构主义发难 是因为结构主义对于工具理性给予了过分的强 调 形成了逻各斯中心主义这样一种唯理性主义 人们对理性强调过了头就会导致对人性或主体精 神的压抑与排斥 对工具理性过分地强调就会把 本来为人服务的工具变成左右人 主宰人的力量 吕俊2002 54 因此 解构的 Relevant翻译 思 想首先是反理性的 然而 解构主义揭示出了在 翻译活动中存在的非理性因素 却并不是要因此 去张扬和放纵这些感性因素 如果过分强调译者 个人的目的性 就会破坏翻译的平等对话原则 从 而影响文化的正常传播 诠释的过程如果没有一 种理性和客观性作为尺度也会变成过度诠释 把 翻译活动的本质扭曲 解构主义是一种反思和批 判的精神 它善于 指出一些所谓理性的不足与缺 陷 并向他们发难 指出其中的不合理处 吕俊 2007 1272 128 辨伪存真的过程当然不是感性 的 因此 解构的 Relevant翻译 思想也是反感性 的 因为是反理性的 所以回到以 理性的主体原 则 为主宰的苏格拉底时代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是 反感性的 所以 随意的论述 也是要不得的 第三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不断发展的 中 间可以借鉴过去的思想和思路 但不会 回归 到 之前的某种思想 伯格兰德 Beaugrande 2001 F242 F25 发现 语言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是其跳越式的延续 一种语言学理论往往是脱离 先于自己的最近的理论而趋向于更早期的理论 伯格兰德称其为 跳越前辈 ancestor hopping 现 象 例如 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强烈地 反对之前的语文学 而认为语文学之前的传统语 法更为准确可靠 布龙菲尔德则摈弃了索绪尔的 言说 推崇语文学 但 趋向 不等于 回归 事实 上 这种 隔代亲 的语言学发展的跳越性特点也 隐含着历时性相邻理论之间的某种连续性 如结 构主义语言学就借用了其 父辈 语文学的方法和 材料 也着重研究语音 但其兴趣不是寻找共性 而是突出形式上的对立和差异 转换生成语法创 始人乔姆斯基声称要为语法理论建立一个纯粹的 形式基础 但他自己依赖的却是非形式化的传统 语法 因此 没有完全的 回归 翻译理论也是 如此 经历了语文学范式 结构主义范式和解构主 义范式三个阶段 吕俊2007 126 当前是三种范 97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式并存 那么 作为解构主义范式中的典型 德里 达的 Relevant翻译 思想势必也会呈现 隔代亲 的特点 即摈弃结构主义翻译研究范式 趋向 语 文学范式 但并不会 回归 到语文学范式 蔡后又提到 德里达走出结构主义 回归柏格 森的指向 蔡新乐2007 114 在我们试图复原德里达所迈开的历史脚步的 同时 还应该注意到 他同追求 借直觉才能体验 感受的 生命的冲力 lan vital 才是生命的本 质 使万物生生不已 推陈出新的最高的原因 的 生机论 哲学家柏格森 Henri Bergson 18592 1941 的渊源关系 同上 1162117 这个地方使用 回归 的说法也不恰当 柏格 森提倡直觉 贬低理性 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 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 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 和实在本身 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 命存在的 绵延 那唯一真正本体性的存在 很 明显 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中有着直觉主义的烙 印 但这两者是传承关系 而不是 回归 蔡随后 也说明了两者之间的不同 同上 1172 118 此外 从时间上来看 柏格森提出直觉主义的 形而上学 导论 出版于1903年 而解构主义兴起是在1960 年代 仅仅几十年时间 对人类思想发展史而言是 太短了 还谈不上 回归 的问题 4 金兵 确当的 翻译 是一种转变 金兵 2006 76 在其论文中对德里达的翻译 思想有如下评述 所谓的 确当 实际上强调的是译文与原文 之间保持一种适当的关系 德里达的这一新概念 对中国翻译界来说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笔者认为 这个 更高的思想层面 就是一种 解构精神 也就是一种永远不满足于现状 锐意 创新的求索精神 德里达后期提出了 确当的翻 译 的概念 修正了前期较为极端的理论 这本身 就是 解构精神 的体现 通过众多国内研究者对德里达早期翻译思想 的介绍 我们知道德里达对原文地位 原作者的权 威都是持否定态度的 可是 在他学术生涯的晚 期 他又提出了 确当的翻译 的概念 可以说 这 一概念在很大程度上修正了他早期的一些认识 后期的德里达开始强调忠实于原文的重要性 伴 随这一概念而来的就是翻译的伦理问题 言之凿凿 在金文中 德里达的 Relevant翻 译 思想是一种 新 思想 是德里达哲学 起码是 翻译哲学 思想的 分水岭 之前称为 早期翻 译思想 之后称为 后 晚 期翻译思想 问题在 于 1 德里达的思想真的发生了如此重大的转折 和改变吗 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为 是 即预设 的前提 转折和改变 为真 那么就会衍生出以下 两个问题 2 他的 后 晚 期翻译思想 到底修正 了 早期翻译思想 中的哪些 极端的理论 3 德里达的 翻译伦理 就是 强调忠实于原文的重 要性 吗 从德里达的一系列著作和论文 如 声音与现 象 论文字学 书写与差异 以及同哈贝马斯 等人的争论文章中 我们都看到了德里达采用的 是与 What is a Relevant Translation 一文一 样的一贯之 道 以论翻译之名来行解构翻译 之实 即对翻译的本原进行形而上的解构 在翻 译的传统概念中 原文就是译文的 本原 是译文 的最终根据 它完满无缺 自身同一 是永恒在场 的 而德里达否认有这么一个形而上的 本原 他认为 本原 总是处于延异之中 在其内部蕴含 了差别和区别 德里达的解构方法就是拆解 尤 其 是 对 关 键 词 进 行 拆 解 在 Whatisa Relevant Translation 一文中 他对 relevant 一词的 本原 进行了拆解 指出 relevant 虽然来 自拉丁语 但在几种欧洲语言中不断穿行 游走 以至于无法在这几种语言中确定哪一个是源语 言 故其本原性只是一种延异性和流动性 在解 构了 relevant 这个关键词之后 德里达又把 What is a Relevant Translation 这个问题归 结为另一个问题 What is translation 他自己的 回答是 如果 什么是Relevant翻译 不过指的是 什么是翻译 的问题 或 什么是尽可能的最好的 翻译 问题 那么就应该把relevant这个词当作废 物扔掉 忘掉它 毫不耽搁地放弃它 德里达 2005 155 以便更进一步接近翻译的本质 这清 楚地表明德里达的这个所谓的 Relevant翻译 理 论不过是其解构的一种方法和技巧 是 幌子 而 已 压根就不是什么 新概念 而且德里达的解 构思想从来就没有发生过转折和改变 既然问题 1 的答案是否定的 即预设前提为 假 那么衍生的问题 2 和 3 也就无需回答了 但 作为和金文的商榷 还是要说些理由出来的 从金文来看 作者理解的德里达 早期翻译思 想 中 极端的理论 是指 德里达对原文地位 原 作者的权威都是持否定态度的 其实 在德里达 的这篇演讲稿中 我们发现他仍然是持这种 极端 的理论 的 因为他 不相信有什么可译的东 08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西 哲学的翻译视野中的原文是不可译的 那 么原文还能充当永恒在场的 本原 吗 同时 他 的这种 极端 更加 变本加厉 因为他同时 不相 信有什么不可译的东西 世俗的或者传统的 翻译视野中原文是可译的 翻译是现实生活不可 或缺的 原文在不在场都不会影响到交际和交流 的进行 原文还有必要充当永恒在场的 本原 吗 在解构的视野中 原文与译文 原作者与译者都是 解构的对象 都是 被否定 的对象 解构思想 从来都是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而不是解决问题 这个相悖的翻译理论从另外的角度也给衍生 的问题 3 提供了答案 德里达并没有强调忠实于 原文的重要性 也没有像金文中提到的Andrew Chesterman等人那样明确地涉及翻译伦理的问 题 金文对德里达的误读倒是给了我们一些启 发 德里达这篇讲稿的开头用了 威尼斯商人 中 的一句话 Then must the Jew be merciful 这句 话显然有所指 但不是指剧中人 the Jew在这里 指德里达本人 他是个犹太人 又是个哲学家 他要对什么merciful 慈悲 些呢 笔者认为他是 指哲学家们要对世俗的翻译给予宽容 更 慈悲 一点 因为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是很不容易 的 千万别用哲学家挑剔的眼光去批评世俗的翻 译 更不能去阻止他们 因为 翻译是必要的 是 为德里达的 翻译伦理 的内容 而不是如金文所 言 强调忠实于原文的重要性 5 结论 Relevant翻译 是德里达解构思想 的继续 综上所述 德里达的 Relevant翻译 思想其 实还是其解构思想的深入和延续 不是如蔡著所 言的 回归 也不是如金文所言的 转变 德里 达非理性的解构翻译思想发现了我们翻译研究中 存在的问题 但并没有给我们解决问题的答案和 方法 在解构主义之后走向建构在翻译理论研究 中是非常重要的 而建构必须以理性为指导才能 完成 注释 据蔡新乐教授解释 结2构 的写法表示动态 即 结 作 动词解 以与名词性的 结构 对照 德里达 2005 1492150 的说法是 要确定源语是不可能 的 比如 relevant 一词所属的 rel ve 源语言 我现在只 能把它放在引号里 也不能确定我在使用它的这个时 刻 即在我重新抄写它的句法或语句里 它所属的那种 语言 这个词是否在同一种语言中讲同一种语言 原文 如此 张注 这个翻译性实体 translative body 正处于被引进法语语言的过程 处于跨越疆界的行为 中 经过欧洲之间几个关口的检查 原文如此 张注 不仅法语2英语的关口 人们可能会从这样一个事实推断 出这个结论 即 源语于拉丁语这个词 原文如此 张 注 就其目前的用法 其使用价值 其流通或流行 都更 具英语性 relevant irrelevant 尽管它也处于法语化 Frenchification 的过程 这个本土化 acculturation 过 程 这个法语化过程 严格说来并不是翻译 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